[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






    当真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啊!

    如果他的心里没有她,便不会冒着大不敬的危险前来见她。如果她的心里没有他,也不会相见之时将自己的身体交给他。一场交融,让彼此的埋怨烟消云散,而现在,当是一刻千金。

    那霓裳不愿再这样与他沉默着,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和他说清楚应有的使命:“苏儿,你知道姐姐为何要去九原陪蒙恬将军修长城吗?”

    扶苏炯炯有神的盯着她,轻轻的摇了摇头。

    “长城修葺乃国家大事,其中不知会死去多少劳力。”那霓裳动情的说,“淳于越说的也许没错,这次大兴土木可能会动摇国本,不知多少家庭会因此失去幸福,更不知多少妻子会因此失去丈夫。”

    “啊!这么严重?”扶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可能还不止这些。六国复辟暗流在国内涌动,他们的心不死,大秦就永远蕴藏着危机。还有皇上最近好像有些神不守舍,不知是因为累的还是因为老了。”

    扶苏认真的听着,没有插一句话。

    那霓裳继续说:“姐姐这一走,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如果长城修葺进入轨道,姐姐会请求皇上和蒙将军将民众遣散回家,这样我也能快些回到咸阳,我预感到咸阳城内不久会出大事的。”

    扶苏依旧认真的聆听,似乎即将到来的山雨欲来和他无关一般。

    “还有你,苏儿!”那霓裳说道此心中再也压抑不住情感,“你在咸阳,我会快快的回来与你相见!”

    “姐姐,我爱你!”

    扶苏不多的几个字让那霓裳泪眼朦胧,她紧紧的拥着扶苏,对她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裳儿永远都是扶苏你的人!”

    这是那霓裳第一次在扶苏面前自称“裳儿”,这一声裳儿让彼此的心拉的更近了。

    花开花落几度春,为伊思得暗伤神,自从那日分别后,离去犹若失魂。

    扶苏紧拥着着娇弱的那霓裳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愿陪你海角天涯海枯石烂,不要哭,我们一定会拥有幸福!”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海誓山盟之后,将要面对离别。他们依依不舍的彼此分开,相拥、分开、再相拥,久久不愿离去。

    “今夜真想留下来陪你……”

    “我也想拥你入怀,苏儿,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

    那霓裳忍着心中之痛将扶苏送到甘泉宫门前,拉着他的手说:“我不能往前走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的承诺!”

    “山盟海誓苏儿不会忘记,苏儿更加不会忘记我们曾紧紧的心贴着心在一起!”

    说完,扶苏大步流星的离开,他不愿回头,怕这一回眸,就会恋恋不舍的不想回去。

    那霓裳看着扶苏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黯然神伤的回到清冷的闺房。就在这个地方,她和他还相拥在床,在床的角落,还留有他的余温。儒雅的淡香,没有丝毫的浮躁。在他们爱过的地方,是她永恒的回想。

    如此舍不得你,明日我就要离去,前方虽充满风雨,我是如此需要你的鼓励。我是那么爱你,请你不要忘记我们的山盟海誓。如果有一天我荣归故里,我们还要在一起,再续回忆!

    第二日清晨,那霓裳陪着蒙恬奔向九原,蒙恬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那霓裳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登上马车。他的眼神里充满柔情,这个在他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女子就这样与他共同前行。他的心跳的很厉害,他不知为何,只要一见到她心就会跳,尽管他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将军了。

    那霓裳顺势看了他一眼,这一瞥,差点让蒙恬从马上摔下来。他的脸立刻红了起来,那霓裳看见差点失态的他颔首一笑,走进了舒适的马车里。

    蒙恬羞的满脸通红,堂堂大秦上将军竟然在女子面前如此窘迫,当真让人笑掉大牙。他不再纠结,立刻下令出发。只听一声令下,蒙恬马队出发了。

    这时,一道加急军报来带蒙恬面前,打开一看,“代郡谋反”四个字映入眼帘。蒙恬心中大怒,对着身后马队大喊一声:“全速前进!”
59。…第五十八章  重修长城2
    代郡乃战国时期赵国领地,后经秦国兼并,成为了三十六郡之一。平时相安无事,甚至在抗击匈奴时都没有出现过谋反之说,为何今日会有如此之事?

    聚探马禀报,此次谋反人数不多,只有万余人,他们大多是长平大战赵国将士的后裔,与秦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蒙恬听了大怒,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谈何数十年过去依旧耿耿于怀?如今已改朝换代,周朝已灭,秦朝已立,如何会出现如此顽固不化的旧势力!

    那霓裳在车里被急行军颠的前倾后仰,她实在受不了蒙恬这个急性子。她对着奔驰中的蒙恬大声召唤说:“蒙将军,先停一下!”

    只听“吁——”的一声,蒙恬拉住骏马,他放慢速度待那霓裳的马车前来,来到她的窗前问:“霓裳姑娘,请问何事?军情紧急啊!”

    “蒙将军,我认为你无需这么着急赶过去。”

    “什么?”蒙恬有些吃惊的说,“这可是谋反?不可等闲视之!”

    那霓裳看着心急如焚的蒙恬,不紧不慢的说:“再谋反也只有万余人,将军何必劳师动众亲自前往贻误大事呢?”

    “这……”

    蒙恬心中权衡了一下,觉得有道理。区区万来人,不至于自己调集重兵前去镇压,毕竟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如今趁着匈奴人休养生息当抓紧时间修葺长城,否则整个华夏都将受到威胁。

    蒙恬在马上拱手道:“不知霓裳姑娘有何见教?”

    那霓裳也不客气,秦国庙堂的多年磨练让她练就一身当机立断的本事,她直接说:“此次代郡谋反定是老世族的复辟暗流在使坏,他们不甘失败,利用代郡境内百姓的弱点来对付大秦。”

    “不自量力!”蒙恬不屑的说,“量这些人也翻不出什么大浪!”

    那霓裳提醒说:“将军不可掉以轻心,此事虽不大,但足以证明国内这样的复辟暗流不止一处,你心中有数即可。有你们蒙氏兄弟在,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

    蒙恬听后心中一暖,拱手问:“敢问霓裳姑娘此事该如何处理最为妥当?”

    “此事不难。”那霓裳想了想,“将军可派副将一名,带两万步骑兵前往招降便可。他们父母妻女都在代郡城内,不会不顾孤注一掷的。”

    “若他们依旧不愿投降呢?”

    “当派兵斩杀挑事的老世族以儆效尤,将军的弓弩手的威力该让他们见见。然后给予优惠政策,让其心甘情愿的前来修葺长城,一举两得尔。”

    “妙!恩威并重,姑娘当真思量周全。”蒙恬说。

    仅仅三日,代郡谋反便宣布结束。正如那霓裳所说,老世族被改良过的弓弩手射杀后,所有的谋反士兵当戴罪立功。他们见识过超远距离弓箭后,想念着家人的笑容,心甘情愿的前来九原报到。何况,此次徭役还有工资补贴与免费食宿。

    蒙恬一到九原就传出命令:九原郡、云中郡、代郡、雁门郡、太原郡征调民力六十万万,凡十万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性当前来九原大营报到。荒废的土地由国家补贴,国家每月二十文劳力补助,赋税全免,不可延误!

    此征令一发,五郡百姓踊跃参加。这样的征令着实为百姓着想,一来不用交赋税,二来家中可少一个劳力吃饭,三来还有金钱补贴。这在从前的山东六国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时间,修葺长城的民力从各地云集。不到三月,九原大营便人满为患,蒙恬命下属统计人数,不数不知,一数差点给统计人员吓了一跳。明明是征调六十万民力,此时大营聚集的人数已超百万,当真是人山人海了。

    蒙恬有些奇怪走入百姓之中前来巡查,只见一个个民力扛着锄头铁锨背着行李在地下休息。他们见蒙恬走来一个个急切的站起来行礼,这可是他们梦中就想见的大英雄啊!

    蒙恬抓住一位近五十岁的老伯的手问:“大哥,打哪来啊?”

    “辽东!”

    “辽东?我并没有向哪里征调啊!”

    “我们都是辽东来的!”只见那个老伯的身后一群人嗷嗷直叫的高举农具。

    “我们是临淄来的!”

    “我们是大梁!”

    “我们是关中!”

    “……”

    蒙恬感动的看着大家,激动的握着他们的手,说:“大秦有你们,定当繁荣昌盛啊!”

    “传令:大军全军迁入城内驻扎,将地方腾给百姓,不得有误!”

    “将军万岁!”

    这一场景,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跃进有些相似,大家雄赳赳气昂昂的为国家卖力,不求回报,不计个人。虽然国家也象征性的给予补贴,但国人的奋发向上的心才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那一天的景象,长久的烙印在秦国民众的记忆里。多年以后,西汉初立而匈奴再度南下,纷纷南下的阴山人们每每想起秦时的辉煌与荣耀,无一不是万般感慨:“还是人家老秦厉害!杀匈奴如猛虎驱羊,皇帝将军一声令下,不管军民都嗷嗷直叫,哪像现在如此窝囊。这刘邦就是个废物!”

    此乃后话。

    不过修葺长城的确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首先是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的居住条件很差,先前的军营只能入住三十万人,这一下涌进百万,各项基础设施跟不上。吃的、用的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秦朝,北方边疆风很大,人烟稀少,在这不毛之地靠的就是自己一身的热血和彼此工友中的友情。

    蒙恬根据那霓裳的建议,用五个郡的赋税来供给他们的衣食住行。本来蒙恬还不同意,说是只有战争时期才可以动用官府赋税。那霓裳告诉他,这就是战争!

    第二、百姓对乡土的留恋。古人对家乡的期盼不亚于现代人,修长城是好几年的徭役长年不回家,见不到自己的妻儿,思乡之情定然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那霓裳建议蒙恬,采用轮岗制,分批将百姓遣送回家,再重新安排新人过来,如此便可解决人们归乡之情,让人们有个盼头。

    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医务后勤了。繁重的劳动,让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考验。生病受伤是必然的,如何才能保证降低伤亡,这一点,蒙恬也有所准备。

    千斤重的石块从山底运向山峰,每一块巨石都蕴含着秦国人民的血与泪。他们默默的付出着,牢牢的守护着,这一道造福后代的长城天堑。

    长城的修葺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将被巨石击中过的地方用石块填补,这个工程相对简单,只需解决运输问题即可。

    二是将长城之间的断裂之处首尾相连,这就是一项大的工程了。与此同时,秦国人民也在诠释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睿智聪明的民族。

    他们先用生土将最下面一层垫好,再用非常坚实的黄土压住,让其根基保证稳固。黄土上筑起夯土,夯土层中夹杂粘土碎石。待凝固后再压上巨石,这样一道完美的长城应运而生了。

    直到今日,我们看见的长城依旧屹立在中华大地,这都要归功于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啊!

    从辽东到临洮,从山海关到雁门关再到嘉峪关,每隔几百米就设一个烽火台,城堡相连,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那霓裳见证着这座伟大的万里长城开始复苏,见证着百万军民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为之奋斗。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军民脸上没有一丝强迫不甘,他们同甘共苦的精神让那霓裳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历史书上描写的尸横遍野。

    这样的景象多么壮观,即便孟姜女前来,也不会哭上三天三夜,让整个长城都为之倾倒吧?

    转眼一年过去,那霓裳和蒙恬朝夕相处着,他们微妙的关系时不时让身边的人悄悄议论。那霓裳心中有数,这位英武的将军每次和自己说话时都带着结巴,不知是真的口吃还是心中有过不去的坎。

    冬季的一日清晨,阳光回光返照般温暖。蒙恬走到还在工地上的那霓裳笑着说:“霓裳姑娘真是治国大才,长城的修葺,不仅让军事防御体系得到完善,对开发屯田促进边远地区的发展也是起到重大保护作用啊!你看,这里的通讯和商旅明显增多,这短短一年便是如此景象,若几年之后,我大秦当更加强盛!”

    那霓裳面无血色,虽则她已尽了最大努力为民力考虑,但繁重的劳动和复杂的气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