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
“且慢!”嬴政看着准备出门下令的蒙毅说,“此时兹事体大,还未将其抓获定罪就劳师动众,将咸阳与函谷关全部关闭,有些牵强。”
“难不成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儒家博士全部溜走?”
“不!不用!”李斯接着说,“儒家人学而优则仕,他们的平生所学就是为了做官,如今在大秦即可做官又可讲学,拿着双俸禄,不是被逼无奈不会全都不顾的。我有一计可将其一网打尽,就是皇上要担待一些了。”
“愿闻其详!”
李斯说:“皇上可以以考试讲学为名让儒家博士全部齐聚博士馆,以此选拔数人赐爵晋升,不可缺席,缺席者定罪。至于咸阳城门无需关闭,只需严加检查即可。到时候由蒙毅将军带兵前去抓获,定能一网打尽。”
“好主意!”
“只是……”李斯犹豫了下,“皇上得要背上背信弃义之嫌疑了。”
“无妨!巩固我大秦江山最为重要!”
秦,博士馆
诏书一下,博士馆中一片沸腾。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迟迟等不到机会,这一次终于看见希望了。多年来,虽然皇帝对他们大多人以上宾相待,并建立博士馆让这些人落脚,但终究没有走进大秦中枢,没有参与庙堂论战。而那些所谓的俸禄,远远不及这些人坐吃山空。
如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被六国老世族利用,被金钱收买为他们收集情报。
秋天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馆中院子里菊花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天空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远处游荡;而咸阳宫殿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所有儒家人的心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很多人不明白,考试选拔为何要选在夜晚?虽然院内灯火通明,但终究亮度不及白昼。夏天已过,白天也没有那么炎热,似乎在这个季节,伴随着秋风进行考核有些让人心里发毛。
淳于越看着此景心中有些不安,几种异常的迹象似乎不符合秦国君臣办事的风格。主考官还没到,博士馆内的儒家人已经议论开了。
“你说这夜晚将我们聚在这里到底何意啊?”
“不知道,也许是皇上白天比较忙吧!”
“难不成,皇上知道我等拿了六国老世族的钱了?”
“别乱吓自己,要知道早抓我们了,你看白天城门都没关,再说我们都是被逼的,大的注意都是淳于越几个拿的。”
“唉,当初就不该贪图这个小便宜,让如今心中感到很不安。”
“现在说这个也没用了,还是想想等会如何应考吧。”
“……”
天色越来越晚,李斯也迟迟未到,淳于越越来越觉得不对劲了。卢生的远走高飞是否已经预示着东窗事发,而嬴政迟迟没用动手就是因为一直迷惑在长生不老之仙术中吗?
是不是,李斯早就怀疑并查证了他们与张良之间的事情?一直没有动手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听说皇上现在也开始抛头露面,难道……
“不好!大家快走!”淳于越突然在人群中高喊。
所有的人都不明何顾,但也都惊出了一身冷汗。看着人流都向大门外涌动,也随之跟着前往。
“咣!”院外大门被重重撞开。
蒙毅带着两千禁卫军前来问罪,一时间,博士馆被包围的严严实实。正当儒家人傻眼之时,蒙毅已经款款走到他们的面前,拱手笑着说:“各位博士先生,这考核还没开始,这么着急离开吗?”
淳于越暗想坏了,看来蒙毅来者不善定然是知道什么有备而来了。但是他依然表面上保持着平静,因为他们与复辟老世族之间的事情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他不信李斯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将此事查的清清楚楚。
淳于越想到这里看着蒙毅说:“我等奉皇上之命在此恭候迎考,蒙将军带兵前来是何意?”
蒙毅笑了笑,心想这人可真能装,好吧!既然你喜欢装本将军就跟你装到底。
“既然是奉皇上之命,为何还要一窝蜂的往外跑呢?殊不知皇上没到就这样离开是大不敬吗?”
“你少说废话!”淳于越及身边的有些人开始不耐烦了,“你带兵前来究竟何意?今日考核到底还正常进行否?”
其实他们不是不耐烦,而是在掩饰心中的不安。只是有些人到现在还在相信皇上会重用他们,仅凭这一点,这些人就不足以在官场上混。
蒙毅也不生气,依旧笑呵呵的面对着,直到李斯的到来。
“丞相大人到!”
“李斯,你究竟何意?”淳于越直呼其名,让身边的儒家博士心头一震。
李斯根本就不跟这些人废话,直接下令:全部绑了!
这一下,儒家人全都傻眼了,害怕了,在被绑的结结实实后,甚至有人哭了起来。
“李斯!我等究竟犯了何罪?”
“来人,宣圣谕!”
“诏:儒家全体学宫之人,皆犯三条大罪。一、不思守法,妖言惑众。二、诽谤秦政,连通复辟。三、官身渎职,亵渎公职。恶意鼓动民风,危及大秦新政之根本,涉案人贩四百六十七人,全数下狱待决。”
宣布一罢,儒家人昏厥一大片,哭天喊地捶胸顿足,纷纷大喊冤屈。淳于越看着院内飘零的落叶,看着曾经繁华的论证湖畔,一时间悲从中来,不甘心的放声哭喊说:“欲加之罪,此乃欲加之罪!”
“好啊!”李斯说,“既然你们想死个明白,我就成全你吗?来人,带上来!”
众人随着目光望去,只见一人披头散发灰头土脸被五花大绑的人从人群中压出来。此人道袍装饰,一身血迹,很明显是被逮捕的时候做过挣扎而被士兵给伤的。火光下,淳于越定睛一看,我的天哪!此人正是方士卢生!
“你……你你不是……”
“逃走了是吗?”李斯看着语无伦次的淳于越帮着他把话说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今天下,是大秦的天下。我大秦立国已然十年,你等居然还有七国分裂之思想,当真迂腐愚昧也!天下官道通达,城池守备森严,没有通身文牒,量你是神仙也别想离开大秦土地。卢生不自量力,给皇帝妖言,事发后想一走了之,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
众人一听,背后发凉。卢生离开咸阳已然半月,如此时间足以让他逃往天涯海角,怎么能这么快就被抓起来?何况卢生身怀绝技,在城外又有人接应,怎会如此不小心失足落水呢?淳于越想不通,身边的几个涉事之人也想不通,看来当初即使也选择逃离,如今也是这个局面。
卢生低着头,无脸面对眼前曾一起共事的儒家博士。他的逃离的确是为了明哲保身,但如此一来却将自己推向了背信弃义的风口浪尖。他自己都不会想到,已然逃到临淄,眼前就是东洋大海,依旧能被秦军骑兵追上,这骑兵的马难道会飞不成?
天意啊!
云阳监狱,一所以关押政治要犯为名的皇家监狱。但是这座监狱并没有它区别与其它监狱的仁慈,相反,这里的刑罚更加变本加厉。
卢生在监狱中忍受的严刑拷打,他用仅有的意识维护着一个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可是,他越将熬刑发挥到极致,越让那些从未见过血腥的儒家博士毛骨悚然。皮鞭的抽打,带着盐水的细绳夹杂着皮开肉绽后的搅拌,击打着人性最后的一点意识。炮烙的烹烤,让焦糊的肉香直入儒家人的神经。一时间,晕厥大片,呕吐连连,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君子在铁与血的面前变的那么微不足道……
李斯任廷尉多年,见惯了这样血腥的场面,他来到卢生的面前,用一种带有诀别的语气说:“你就要死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卢生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抬起了头,一阵刺骨般的长啸响彻整个云阳监狱。他看着眼前的李斯冷冷的说:“丞相不要太得意,我的今日就是你的明天!”
“感谢赐教!”
“那霓裳的确是贫道所见的奇人,这一点丞相大人应该也心中有数。”卢生吐了口血接着说,“长生不老之术我本以为只是存在与理论,自从见到她以后,我才发现原来长生不老是有可能的。只可惜……”
“可惜什么?”李斯忙问。
“只可惜……哈哈哈哈……”
卢生仰天大笑着……
68。…第六十七章 坑杀儒家3
“只可惜,那女子绝非轻易得到,而且我发现,她的心另有所属。”卢生艰难的吐出从胸腔内溢出的鲜血,“长生不老之奥妙就在于此,但是……皇帝永远都享受不到了。”
“胡言乱语,一派胡言!”蒙毅一阵咒骂,示意继续行刑。
李斯摆了摆手,看着满脸已看不出人样的卢生轻声对蒙毅说:“算了,人已经死了。”
卢生死了,却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谶言。李斯本来对他给自己的未来的预测毫不在意,可是卢生的咽气突然让李斯感到脊梁骨冰凉。不知为何,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未来,那个被卢生描述的悲惨的未来。
李斯带着幽怨的眼神转身看向儒家博士,看见四百余人一阵安静,静的耳边几乎一片呜鸣。淳于越的腿已经软了,如不是靠在墙上必定要瘫在地上,从这点看来,儒家的确和道家差距很大。
“你们不觉得有什么要说的吗?”李斯问道。
“我说,我们收了他们的银子,让其在秦国观察皇帝丞相的动向,是我们一时糊涂,一时糊涂!”
“他们是谁?”蒙毅黑着脸问。
“是是是……是张良……哦不,还有……”
“还有项羽……”一个人抢先过来,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功劳’,“对,是项羽,他们就在函谷关的一间驿站里。”
“对对对!项羽的身边还有个女的,也是他们一伙。不仅如此,还有魏国齐国老世族,他们都不是东西,我们的确是被人蛊惑,后悔莫及啊!”
“求大人饶了我们吧!我家还有八十老母……”
“大人……”
李斯看着这群狗咬狗的儒家人心中一阵厌恶,读书人一身傲骨,为何在强权铁血面前他们就变的如此不堪一击?也许,这也是天下人看不起儒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如果换个角度,法家沦为阶下囚,李斯相信一定不会如此没有骨气,一个个求饶告饶不断的。
重要的是,求饶在大秦律例中没有丝毫作用。
在秦国,坦白从严,抗拒更严!
皮鞭枷锁依旧降临在他们的身上,炮烙之痛苦依旧在皮肤上留下印记。有些人熬刑不过,惨死狱中,没有人为他们哭泣,因为活着的人的命运已然不堪。
审问结束,结果与李斯掌握的大致差不多。至于如何处置这四百多人,还需皇上定夺,毕竟这关系到大秦四百多名官吏。
嬴政听了李斯的汇报痛心疾首,面对三条铁一样的死罪嬴政对这些儒家人士当真恨铁不成钢。在李斯的催问下,他说:“看来,朕是错了!”
嬴政万般无奈长叹一声:“朕原本以为,儒家毕竟是治学流派,只要大秦诚心容纳,儒家必能改弦更张。毕竟,儒家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朕有些不可思议,为何儒家硬是看不到大秦的好处,看不到民众的安居乐业?非要贪图那些眼前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朕作对呢?”
李斯站在庭上,听嬴政一字一字动容的陈词。
“朕想给儒家留一片宽阔的回旋余地,给他们高官厚爵,即使丞相已发觉他们有异心朕也不想去相信。因为朕还想让他们统领天下文治的百家地位,想让他们兴教育兴文学,汇聚百家而成就我大秦之气象。为何儒家人总是墨守成规,抱着祖制不放,处处与朕作对,如今甚至要把朕的江山推到。不可思议!此等疯痴,亘古未闻!”
“那皇上准备如何处理这些人?”李斯冷冷的问。
嬴政仰头向天,看着殿外一片片浓密的黑云,长叹一声:“唉,就让他们全部长眠地下吧!”
“微臣遵旨!”李斯一拱手,离殿而去。
中秋时节,骊山刑场前所未有的人海汪洋。
秋月刑杀,是华夏古老的传统之一。关中百姓前来观刑的络绎不绝,对如此大规模的刑杀官吏觉得不可思议。在天下一统之前,除了孝公时期在渭水草滩,大秦百余年来还没有出现过如此大的刑场。
平坦的刑场一片谷地,百姓们从两面山坡一直围满了谷地的四周,这里有秦国百姓,有秦国官吏,甚至有六国老世族以及在秦国设计的间谍。嬴政没有设观刑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