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
牙白腼腆地道:“我也是瞧着太太跟少奶奶好容易有空闲说话呢,舅太太总坐着不走,怪招人嫌的。”
丹青笑道:“算你有眼光,回头吃点心多分你一份!”
孟素蓉轻轻咳嗽了一声:“舅太太到底是长辈,下次不可如此了。你们少奶奶若要请舅太太回去,自然会有法子的。”
牙白不敢说话了,低头应了一声,退了出去。连丹青也不敢笑了。
顾嫣然瞧了一眼,就打发几个丫鬟都下去:“去瞧瞧怡姐儿和蔚哥儿,把那果子洗了给他们吃,园子里紫藤花架下头好,给他们设了桌椅坐,只别叫虫子叮咬了。”等人都走了,才问孟素蓉,“娘这是怎么了?”
“也没有什么。”孟素蓉微微皱了皱眉头,“只是丫鬟们伶俐也要有个限度,若伶俐得替主子拿起主意来,却是不好。牙白这丫头瞧着好样貌,也是个聪明的,却也要叫她知道分寸才好。”想想有些后悔,“当初原想着——或许该挑个笨点的反而好些?”
“娘别担心。”顾嫣然的脸上倏地飞了一层红晕,“峻之他跟我说,他绝不纳妾!”
“女婿说过?”孟素蓉又惊又喜,又有些不大相信,“这会儿你跟女婿正是好时候,又都年轻,只是将来——”
“他既说了,我就信他。”顾嫣然笑得温柔,“至少直到如今,我都不曾信错。若是将来有什么,那时再说。”
“这说的也是。”孟素蓉也觉欢喜,“女婿有这个心总是好的。那牙白这丫头,就不宜再留在身边近身伺候了。”
顾嫣然低头想了想。牙白虽是孟素蓉特地买来准备的通房,但成亲这一年里头,她跟周鸿聚少离多,牙白丝毫也没派上用场,甚至顾嫣然自己都不曾往那方面想过,这会儿倒觉得有些犹豫:“牙白瞧着也没什么不规矩的,随意打发了也伤了她的脸面。过几日搬到那边去,府里这些下人都是那边用惯的,我能信得过的也只有她们几个——她针线好,就让她去管着针线房吧。等过几年她年纪大些,我替她备份嫁妆,挑个有出息的嫁了。”
这一点孟素蓉倒是同意的。管着针线房,手底下十几二十号人,那也是个管事大丫鬟了,又不是近身伺候,倒也合适。且顾嫣然的忧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侯府被周励夫妇把持这许多年,府里的下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的心腹,顾嫣然若不依靠着自己的陪嫁丫鬟,还能依靠谁?
“二房那边,几时搬出去?”
顾嫣然苦笑一下:“太夫人病了,如今挪动不得。我也跟峻之商量了,备了两个法子。先给亲友们发帖子,若是他们不肯迁,就在这园子里只请亲友来观礼。若是提前迁了,便再多发几份帖子。依我看,十之八-九,他们是要提前个两三天迁出去。”到时候他们光收拾东西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操持一场盛大的及笄礼呢?
本来,太夫人对于让自己的亲孙子去承长房的财产,心里是十分高兴的,横竖肥水不落外人田,都是自己的孙子。可是这爵位一给了周鸿,她就觉得不对劲了。长房的周勋可是王氏太夫人的儿子,这爵位以后就跟她的儿子半点没关系了。更不必说,中间还插了齐家这桩事儿,齐氏当年被逼为妾,赵氏太夫人可是出了力的,如此一来,虽然她还是侯府太夫人,可周鸿掌了侯府,难道不会为亡母出气?
太夫人这么一想,顿时就病倒了,在自己屋里把齐家骂了个狗血淋头。周鸿请了太医来替她诊了脉,她也不肯好生吃药,如今还躺在床上不动,天天只管哼哼呢。周励和沈青芸夫妇自然天天在旁侍疾,迁居的事儿自然名正言顺地顾不得了。
“这些天,倒是把陈年旧账都给我搬过来了。”顾嫣然随手比了一下,“好几箱子呢,说是让我查账,等账查清了,便好将田庄铺子的房契地契交割。”这一次长房既是长孙又是承爵,分到的家产跟从前分的那些东西不可同日而语,若是这些账都要查一遍,怕是几个月都交割不明白,沈青芸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手脚。
“那怎么办?”孟素蓉皱起眉头,“可要多寻些人手来帮你查账?”可是侯府的家业太多,顾家也没那么多账房先生可借来帮忙。
顾嫣然笑了笑:“不必了。娘,我跟峻之商议过了,这些旧账我统统不看,明日起就挨个铺子上先过去,按着最新的账簿查了现银和库存,只要对得上,立刻就可交割。峻之还是那句话,家业都是父辈们留下的,给多少我们就接多少,何必查得那么清楚。”
“这也不错……”孟素蓉想了一想,露了笑容,“说起来,你那位二婶大约从来没有想过爵位会旁落,她经营这些铺子必然是用心的。”给自己的儿女攒家业,哪里会不用心呢?顾嫣然若是疑心她账上有问题,花了大力气去查,那才是中了沈青芸的计呢。
“正是。”顾嫣然笑了起来,“娘,峻之说了,料想这般查上几个铺子,二婶那边也就没心思侍疾了。”齐氏当年为妾的真相一捅出来,周鸿对周励夫妇就再也没了从前的耐心和孝心。
“这也难怪……”孟素蓉长长叹了口气,不提这事,“查账的事,外人不好插手,不过你的及笄礼,娘怎么也能帮上一把。这写帖子的事儿,你列个单子来,娘办就是。就是要备什么东西,娘也能帮上一把。只是到时候,还得要请你婶娘来主持。我看你三婶娘对你好,就请她罢。”
“嗯——”顾嫣然扑在母亲怀里蹭了蹭,“还是娘好……”
“少说这样好听的话儿。”孟素蓉又是笑又是叹,怜爱地揉了揉女儿的鬓发,“等及笄了,你得跟女婿好好过日子……”那时候能圆房了,就是真正的夫妻了。可怜女儿一个黄花姑娘,梳着少妇的发髻过了一年,却是个名不符实的。如今,终于熬到头了……
第102章
德妃所居的长春宫;雕梁画栋;施金错彩,比之多年未有人居住故而封存的中宫还要华美。宫中小花园花木茂盛,多有名种;尤其是牡丹花。凡所种植者,姚黄魏紫之类都算平常;德妃最喜欢的是青龙卧墨池;在自己窗前种了几本;有时还要亲手侍弄,五月间花开如海碗大小;连皇帝看了都要夸赞。
不过此时已经七月初;牡丹花期早过;只留下枝叶,看起来倒还不如那些应季开放的普通花木。就连整个长春宫,似乎也失去了些光艳,只剩下了一片青绿,显得那些宫殿门窗上的涂彩仿佛都有些褪色。
德妃端坐在自己的内殿之上。她今日不曾用脂粉,又几日没有休息好,虽然平日里保养得不错,但年纪已过四十岁的妇人,毕竟比不得青春少女,只消几个晚上没有安眠,眼下便露了青黑,眼角更现出细细的鱼尾纹来,显示了她真实的年纪。
内殿窗下放着冰山。长春宫这里的冰山最大,一丝丝寒气沁出来,使得殿内十分清凉。可惜坐在这里的几个人,似乎都没有心情领略这清凉劲儿。德妃的眉头紧紧地蹙着,只觉得浑身燥热,连宫婢打扇都觉得不够,自己拿着把纨扇用力地扇,连自己的鬓发都扇得有些乱了。看见寿王还在那里悠哉游哉地拿着勺子吃冰碗,德妃狠狠瞪了他一眼,举手将扇子掷了过去:“你还有心思吃!”
扇子根本飞不到寿王面前就落了下来,寿王也全不以意,放下冰碗笑嘻嘻把扇子捡了起来:“母妃这是做什么?儿子又做错什么了?”
“你还说!”德妃恼怒地瞪着他,“早说过叫你娶陈家丫头,你非要娶周家的。这下好了,平南侯的爵位都易人了,那周家丫头还有什么?”
“娘啊——”寿王拿着扇子凑到德妃身边坐下,殷勤地替她扇着风,“一个爵位算什么,当初儿子要娶周润,还不是因为那周鸿能带兵吗?如今爵位虽然易人了,可周鸿不还是在京卫指挥使司吗?”
“这本宫当然知道。可如今,你就算是娶了周润,又哪里还能拉拢周鸿?”从前是因为周励毕竟是周鸿的生父,可如今好了,有了逼妻为妾那一出戏,周鸿跟二房只怕恨不得划清界限,怎么还会让他们通过二房拉拢呢?
“总归有机会嘛。”寿王耸了耸肩,“说到底我也是他堂妹夫,只要是亲戚就能走动,就能想法子拉拢。”
德妃恨道:“你真是想得美!”
寿王被娇纵着长大,即使是自己的生母,陪着笑脸到这个时候也有些不耐烦了:“母妃,不是我想得美,而是没法子了。谁叫舅舅在边关非要弄死周鸿,更糟的是他还没弄死人,倒叫周鸿立了功劳。”
“你——”德妃气得不行,偏偏无话可说。寿王的话不中听,可说的一针见血。陆镇这次出征之前,她就曾派人往家里送过信,让陆镇专心一意好好打仗,不要动些别的心思,免得弄巧成拙。这不但是因着周鸿是齐王想要拉拢的人,也因着她敏锐地感觉到皇帝的一些变化。
可是陆镇到最后仍旧没听她的劝告。他的理由是,周鸿是许氏一派的人马,只怕拉拢不过来,倒不如借此机会除了他,也是不让许氏再养成一条膀臂。再者战场上死人最容易不过,皇帝对茂乡侯府一向信任,虽说死一个周鸿或许皇帝会不悦,但也不会动摇根本,算来算去,还是利大于弊。
对此,德妃也是有苦难言。皇帝态度的改变极其微妙,不要说有什么佐证了,就连痕迹都不怎么找得到,若不是因她与皇帝数十年同床共枕,只怕也体会不到。如今虽是体会到了,却难以言表,更不能说服陆镇,才致今日之变。虽然皇帝没有封赏周鸿,甚至公然在朝堂上说他不遵军令,故而不能封赏,否则日后众将士群起效仿,则军令必废,看起来似乎是在偏袒陆镇;但皇帝因为齐家大爷一张庚帖就将爵位从二房拨给了大房,又岂能说不是给周鸿的补偿和奖赏呢?
齐家之事,真要是按俗礼较真起来,一个逼妻为妾的罪名其实是不大够得上的。毕竟周齐两家只是换了庚帖合了八字,连婚书都还没写呢,齐氏细算起来,连周励的未婚妻子都算不上呢。齐家败落,周家不肯承认这门亲事,只能说个势利,说他们背德弃义,还真不能扣别的帽子。因为两家连正式的婚约都没有,根本不能说是逼“妻”为妾了——齐氏算是哪门子的妻呢?
可是就凭这么一张庚帖,皇帝就直接下旨申斥了周家二房,承认了齐氏嫡妻原配之位。这一下子可不仅仅是搞砸了周家,就连沈氏的娘家昌平侯府也尴尬了。齐氏若是嫡妻,那沈氏算什么?若说是继室填房,又哪有嫡妻未亡就进门的继室呢?
想想寿王如今一个已经进门的侧妃是昌平侯府的姑娘,尚未进门的正妃又是周家姑娘,因为平南侯爵位更易,这两个人就都陷入了尴尬境地,德妃就越发觉得这里头不对劲儿,皇帝的态度,一定已经是有所转变了!虽然——她说不清楚。
齐王坐在一边,脸色也不好看。事实上,在陆镇出征之前,他也是倾向于德妃的想法——除掉周鸿不重要,重要的是陆镇多年未掌兵了,此次应该趁机打一场漂亮仗,将这功劳牢牢握在手里,好彻底将许家从军中排挤出来。他倒不是如德妃一般也察觉了皇帝态度上的变化,而是因为晋王得子而感觉到了压力,想要掌握军权。
可结果呢?陆镇对他们母子的话置若罔闻,一心想着要与许家较劲,想着要挤死周鸿,结果呢——齐家大爷横空出世,一场宛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功劳,就这么硬生生被陆镇放跑了!这个舅舅,之前传说多么多么能征善战,多么多么能体察圣心,可如今在齐王眼里看来,他不但无能、刚愎,还自作主张,居然连他和母妃的话都当成耳边风。这样的人,当真能对他有所帮助吗?就算此时还有用,等到将来他登基了,陆家成为外戚,若是仍旧自行其是,又该怎么办?
齐王对陆家,其实前几年就有些不满了。茂乡侯府的子弟太没出息,除了一个陆镇所在的二房,长房这承爵的一枝却是全无建树。不但如此,以茂乡侯世子为首,几个子弟都是斗鸡走马,攀花折柳之辈,非但帮不上忙,还总是被御史弹劾。
齐王虽是长,却不是嫡,尽管母妃得宠,他在争夺储君的战斗中也并不占上风。为了博得父皇的好感,他也算是兢兢业业了,可陆家这些表兄弟们呢?只会给他拖后腿!如今就连有用的陆镇也不好用了,他对茂乡侯府的不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可不满又能怎样?那是他的外家,他到底还是得对他们有所依靠的。天幸晋王的外家潞国公府如今也人丁凋零,晋王妃娘家虽说出了个许大将军,却也子嗣不蕃,否则,他只怕更要被晋王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