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
陆盈的脸顿时通红起来,跺脚道:“母亲怎么在女儿面前说这个?须知陈家跟我们,那是——母亲可千万别糊涂了!”说罢,气冲冲转身就走了。
“这孩子——”陆二太太没防着陆盈突然发这么大脾气,冲着她的背影道,“娘还不是为了你好!”
她喊过了这一声,也冷静了些,坐下来想了想,不由得也叹了口气。陆盈说得也对,潞国公府与茂乡侯府,那是泾渭分明,犹如水与油一般不可调和,自己这主意委实是打得有些错了。可是陈云鹏实在是个好女婿的人选,放过了也太可惜。
陆二太太一边想着,一边吩咐丫鬟铺纸磨墨,准备给陆镇写信。陆盈年纪虽不大,但陆镇十分宠爱她,在京城时有什么事情都喜欢说给女儿听,故而陆盈既然说写信,陆二太太也就准备照做了。
纸铺罢墨研好,陆二太太刚执起笔来,外头丫鬟笑嘻嘻进来:“太太,老爷的信。”
陆二太太颇为惊喜:“快拿过来!”前几日自己的信刚刚寄过去,虽然是夹在兵部的文书里递过去的,但这会儿边关那边应该尚未收到,不知丈夫有什么事写信回来。
丫鬟拿小银刀裁开信封,取出薄薄一张信笺递给陆二太太,陆二太太看完,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原还当丈夫是有什么关切之语,谁知竟是写信回来,告知随侍边关的一个丫鬟有了身孕,要送回来抬了姨娘!
陆二太太气得一把将信纸拍到了桌上。陆家也不知是不是家传的门风,子弟都喜女色,别看陆镇这样能干的,又没有妾室,其实房中服侍的美婢也不少,只不过陆二太太管得严,至今没有庶子女出生。谁知道这才到边关半年呢,居然就有丫头有孕了!
“抬姨娘!”陆二太太冲着那封信冷笑一声,“行,送她回来,我给她抬姨娘!”至于抬了姨娘之后她还有没有命生下那孩子,就看她的造化了。
这么一气,陆二太太把桌上的纸全拂到地上去了,抬脚就走。还写什么信去边关,气都气饱了!她并不知道,她这一气,耽搁了什么样的大事。当然,远在西北边关的陆镇更不会知道,一个丫鬟有孕,会叫他损失多少……
顾嫣然乘了马车到家,周鸿不久也匆匆回来了,还带了齐大爷和吕良二人。顾嫣然说了说那核舟之事,齐大爷便沉吟道:“瞧着陛下神色如何?”
“看不出来。”顾嫣然摇了摇头,“陛下城府深沉,神色不动。”都说皇帝才能平庸,只是因身为嫡子才能得承大统,如今看来并不是。这份儿叫人难以揣摩心思的本事,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顾嫣然心里一直揣着德妃问的那几句话,比对核舟之事还要紧张,“……我总疑心,是不是有人知道了什么?”
“只怕是他们一直不曾消了怀疑。”周鸿也皱起眉头,“大哥儿越长越像蔡兄了。”孩子的模样实在是藏不住。
顾嫣然也知道:“若不然,想办法把谢姨娘和大哥儿送出去?”
周鸿摇了摇头:“送一个不难,送两个……”姨娘和庶长子同时暴病身亡?未免太巧了,何况对顾嫣然的名声也极其难听,谁不怀疑是未有子嗣的主母下的手?
“那就先把孩子送走。”顾嫣然想了想。孩子的相貌掩都掩不住,但谢宛娘究竟是不是蔡将军的人,却是找不到明证。只要孩子送走了,谁能证明谢宛娘跟蔡家有关系?
“这个,只怕还得先跟谢氏说通道理。”到底是自己的孩子,这一送走,在未能给蔡将军昭雪冤情之前,怕是见不着了。
顾嫣然叹口气:“我去与她说。”
周鸿犹豫一下:“其实当时蔡兄对我说,只要替他保住一线香火,谢氏年轻,另替她择个人家,并不必空守一辈子。你不妨与她都说明白了。”
吕良在旁边默默听着,这时候一下抬起头来,口唇微动。顾嫣然一眼看见,笑道:“表哥想说什么?”吕良既做了齐大爷的义子,自然要叫声表哥。
吕良脸上涨得通红,手足无措片刻,站起来对着顾嫣然一揖:“还请表弟妹与宛娘说一句,她若肯嫁,我,我愿娶她,明媒正娶。”
周鸿咳嗽了一声:“谢氏她——”是嫁过人的人了,还生过孩儿。
“我都知道。”吕良郑重道,“从前我娘就有意向谢家求娶,如今,如今我仍是不变。”其实哪是吕大娘想娶,分明是两家相邻,他打小跟谢宛娘青梅竹马,心里早想着要求她做媳妇。如今虽然经过了八年,这念头却是始终未变。从前谢宛娘是蔡家人,他不敢擅提,如今蔡将军既然有此遗言,那求娶的心思便又翻腾了上来。
齐大爷微微一笑:“矢志不渝,乃为信人,甚好。不过若是谢家姑娘不肯,倒不可相强。”他倒并不在意义子娶个再蘸之妇,但谢宛娘肯做人外室,这品格倒不得不斟酌些,“也不必说良儿如今认了义父云云,只提旧情即可。”
他这么一说,顾嫣然就明白了,心里顿时觉得有些不大靠谱。老实说当初谢宛娘在顾家不辞而别,还带走了顾家给她置办的东西,孟素蓉便对她有些不大看好。不过如今时过境迁,或许她对吕良别有不同也未可知:“舅舅放心,我定然仔细问问。表兄明日听消息罢。”
当天晚上,送走了齐大爷和吕良,顾嫣然便去了珂轩。先是将外头有人疑心大哥儿之事说了:“……如今妥当起见,要将大哥儿送出去才好。本来侯爷想将你们母子二人一并送走,一来动静太大,恐怕反招了疑心;二来蔡将军有遗言,你年纪轻,又没个名分,并不必守着,若是有意再觅良人,我们自然替你备一份嫁妆。”
谢宛娘低头不语。顾嫣然看不出她什么意思,屏退了丫鬟,轻声道:“你知道么,吕良也在京城。”
“良子哥?”谢宛娘惊呼出声,“他在哪里?我去了一趟西北,都不曾找见他!”
顾嫣然心想这大概有戏,便道:“他之前被羯奴俘虏了,如今逃了回来。只因听说你已经嫁了人,所以不曾来打扰。如今蔡将军有许嫁的遗言,他听了,便说你们当初两家便有意,他愿明媒正娶,求你为妻。”
谢宛娘眼圈一下子便红了,垂泪不语。顾嫣然便起身道:“这是你终身大事,你自己决定,我明儿再问你的意思。”转身走了。
小桃在门外听不见里头说什么,急得要命,好容易等顾嫣然走了,忙溜进屋子道:“姨娘,夫人说了什么?”
谢宛娘简单说了几句,眼泪汪汪:“良子哥到如今还肯等着我……”
小桃却皱起眉头:“不知那位吕公子,如今是个什么官职?”
谢宛娘一怔:“官职……”顾嫣然说他是做了俘虏,好容易才逃回来的,哪会有什么官职。
小桃忍不住跺脚:“哎哟我的姨娘哎!你怎么这么糊涂!一个逃回来的战俘,你嫁了他,这日子可怎么过?喝西北风么?”
谢宛娘被她这么一说,犹豫起来:“可夫人说,会替我备一份嫁妆……”
小桃冷笑:“夫人会替姨娘备份什么嫁妆?千两万两银子么?”若是谢宛娘嫁了人,她这个做丫鬟的少不得也要陪嫁过去,哪里会有留在平南侯府舒服?有蔡将军的人情在,她养得比西北那些小户人家的小姐还要舒服,若是嫁去了那等一穷二白的人家,日子可要怎么过?
“总归侯爷和夫人不会亏待我……”
“姨娘这话说得倒不错,可怎么才叫不亏待?”小桃恨不得把谢宛娘的脑壳打开来,看看里头装的是不是浆糊,“平南侯府这样富贵,夫人难道会把半个侯府都与你做嫁妆?那位吕公子怕是身无分文罢,姨娘跟了他,将来坐吃山空不成?”
“可是良子哥对我……”谢宛娘只觉得举棋不定,“再说,我若不嫁给良子哥,将来还有谁愿意娶我?”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守着?若是从前也就罢了,如今知道了蔡将军有话不必守,哪个才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真愿意终身独守空房?
“姨娘你糊涂了!”小桃走到门边,看看外头无人,才回到谢宛娘身边小声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这不是守在侯爷身边吗?”
谢宛娘大吃一惊:“这,这怎么可能……”周鸿少年英才,气宇轩昂,如今又得了爵位,谢宛娘真是从未肖想过可能与他……
“怎么不可能。”小桃嗤了一声,“侯爷位高权重,将来少不得要再纳几个的,姨娘你论颜色难道还比谁差了不成?”若是谢宛娘能得宠,她这个丫鬟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再也不怕将来会过苦日子了。
“这,这怎么成,我,我可从未想过……”谢宛娘颠三倒四,自己都不知说了什么,却是不由得砰然心动。周鸿这等人才,比年纪已近四十的蔡将军又不知好了多少,若是,若是当真能侍奉他……
“从前自然是不能想。”小桃看谢宛娘颊上泛起淡淡红晕,便知道已然说动了她,忙道,“从前不知道将军有这话留下,姨娘自然要替将军守着,哪会有什么别的念头。可如今不同了——姨娘想想,大哥儿不日就要送出去,没了大哥儿在眼前,也就不必总叫人记着姨娘是别家的人。何况外头人都知道,姨娘是侯爷的妾室,那将来跟了侯爷,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谢宛娘低头不语,半晌才道:“可哥儿……”那毕竟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
小桃心里暗嗤——平日里也不见得跟大哥儿多亲近,如今又这般作态——嘴上却道:“哥儿将来自有前程,可是将军的冤情不知几时才能昭雪,哥儿年纪还小,就等上十年二十年也无妨,姨娘可能等么?何况侯爷又怎么会亏待了哥儿。”
谢宛娘扭着衣角不说话,小桃叹道:“奴婢跟姨娘是一体的,自然是一心为了姨娘打算,该说的奴婢都说了,姨娘自己想想罢,横竖不管走到哪里,奴婢总是伺候姨娘的。”虽是这样说,却不退下去,只在一边站着。
谢宛娘坐在那里,心思百转。想来想去,虽舍不得吕良一片痴心,可想想他一个逃回来的俘虏,将来哪有什么前程,自己跟了他,难道将来还要回去种地不成?侯爷和夫人自然会给自己一笔嫁妆,丰衣足食必定是够了,若是从前还在吕家村的时候,这样的亲事自是千好万好。可这些年她也颇见识了些,蔡将军虽不曾给她个名分,却已足够叫她在西北呼奴使婢,若要叫她和她的孩儿将来再回去种地……
“你,你去与夫人说罢。就说我,就说我如今——不好耽误良子哥,还让他另寻清白女子为妻罢,我还是留在府里。”
第110章
武英殿里;皇帝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司礼内监念几份折子;面前的几案上,摆着一对桃核雕成的小船,都是寸许大小;宛如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你说,这东西是顾家从哪里弄来的?”
司礼内监被打断了念折子;丝毫不敢说什么;忙敛手道:“平南侯夫人说是自福建一村落废墟中捡来的……奴婢以为;未必是虚言。”平南侯夫人虽是少见,但孟家家教是何等样的;京城中人都知道。孟家嫡长女被指给了晋王做个侧妃;实在是有些委屈了;然而听说孟侧妃恪守本份,从未有一丝逾矩之举,不但晋王妃夸赞,就是晋王,从前眼里只有晋王妃一个的,如今也对孟侧妃颇有青眼。有女如此,家教可知。
平南侯夫人,是孟家外孙女。女儿的教导,都是由母亲负责,因此俗语有云:有其母必有其女。如此,平南侯夫人若说是信口开河,有意踩下景泰公主的脸面,仿佛不大可能。
皇帝伸出手指,轻轻拨着那一对核舟转了转,缓缓道:“你可见过此物?”
内监一怔,随即明白这不是对自己说的,当即低头无声,耳中只听在皇帝身边研墨的女子淡淡道:“奴婢不曾见过此物。”
“当真不曾见过?”皇帝似笑非笑,“卿父与孟家一般,同样参过茂乡侯府。”
李菡放下手中朱墨,俯身行礼答道:“先父参茂乡侯府,乃为茂乡侯府多纨绔,倚仗自己身为外戚,欺男霸女无所不为,陛下有此亲戚,实为不妥。”
司礼内监吓得稍稍抬头,从眼皮底下偷偷看了看李菡。这女子瞧着纤弱,竟然如此敢说话?当着皇帝的面,就敢说“有此亲戚实为不妥”?莫不是不想要命了!
李菡却是面不改色:“孟家参茂乡侯府时,奴婢已扶先父灵柩返乡,并不知所为何事。当初在京中,先父与孟家亦无甚交情,一在都察院,一在翰林院,先父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相逢点头而已。”
皇帝笑:“如此说来,李家与孟家全无关系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