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
“这事包在我身上。”顾嫣然拍胸脯保证,“明儿我就去陈家,赶在年前能定下来才好。”
这般说说笑笑,到底冲淡了些离愁。到了十月中,顾家全家启程,往福州任上去了。女儿女婿自然要去送行,在城门处,碰见潞国公世子陈云鹏,带了几个心腹,也是同日动身往西北边关去从军。
陈云鹏跟周鸿在兵法上颇谈得来,这样悄没声地出京,本是为了不惊动人,不过既然在城门口碰见了,没有个不说几句话的。这边说着话,那边马车里叫丫鬟送出两张银票来:“并不知世子要动身,仓促之间不曾备什么,五百两程仪,还请世子别嫌简慢。”
说起来潞国公府根本不缺银子,若是早知道消息,得送些西北边关得用的东西,送银票,那真是不大讲究。只是这样仓促碰上,也真没别的可送。陈云鹏本想推辞,远远看见马车车窗支起,露出半截银红色衣袖,鬼使神差便伸手接了过来:“多谢了。”
这次去边关,他只带了几个小厮,敏娘哭得梨花带雨要跟去伺候,被陈太夫人拖下去赏了一顿板子。并沉着脸教训他:“去边关好生历练,多长长心!等你回来,祖母也好安心替你寻一门好亲事。”
一年前,她成了亲,再过些日子,他自己也会成亲,一份根本没有开始过的缘分,也该尽了。陈云鹏翻身上马,对周鸿一抱拳,策马而去。
十一月底,孟家派了官媒往潞国公府去,送了孟珩的庚帖,又讨了陈云珊的,送去寺庙里合了合,批出个“天作之合”来,随后两家先定了亲事,商定年后慢慢下定,至于成亲——潞国公府舍不得女儿太早出嫁,也怕耽搁了女婿两年后的春闱,便定下两年后再成亲。
这桩亲事在京城颇为轰动。潞国公府先是换了世子,接着又给大姑娘定了亲事,不乏有人在背后偷偷议论,因爵位又回了长房,陈大姑娘身价不比从前了,攀不上好人家,才许了孟家。这其中不无嫉妒陈云珊能得宁泰公主青眼的,也有曾经求娶过而不能得的,话说得十分刻薄。
潞国公夫人马氏年前走了几家酒宴,听了几句闲话,气得回家来痛哭。正哭着,陈太夫人命丫鬟来叫她过去,商议过年后孟家来下定的事,见她眼睛通红,并不多问,只淡淡道:“你当皇上喜欢听见这些话么?我们两家定亲,关他人何事。”
马氏犹自不大明白,结果年前各衙门要封笔的时候,皇帝随口道:“同文馆最近诸事都顺遂了,孟卿再留在同文馆也没甚事可做,不如还回都察院罢。”随口给了个右佥都御史的官衔,正四品。
圣旨一下来,那些议论孟家没出息,陈大姑娘身价不抵从前,乃是贱价甩卖的话,顿时少了一大半。只有几个不服气的,也只敢在私下里议论,盼着两年后孟珩春闱落第,到时候孟家这样的书香人家,不管祖父父亲官有多高,只要儿子自己没出息,家道便会中落。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韩晋的亲事。
第111章
韩晋亲事;从他高中探花就开始折腾;至今未曾落定。孟素兰倒是也看中了陈云珊,可这头马氏才露了口风有结亲的意思,那头世子头衔就落到了陈云鹏头上;孟素兰顿时便没了兴致——这国公爷的女儿,跟国公爷的堂妹;可是差得有点远。
韩老夫人并不说话;由着孟素兰和韩缜兴冲冲的折腾;每日只管吩咐韩晋韩磊兄弟两个:“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日不可懈怠。”
韩磊出孝之后考中了秀才;如今只等着两年后的秋闱;自然日日攻书不辍。韩晋却有些不以为然,他已经中了进士,在皇帝面前也有些脸面,如今在外头的应酬也多是些风花雪月,诗词联谜是尽有用处的,正经的经书却不大有人提起,因此虽然当着韩老太太的面答应,背后却并不上心。横竖他如今做了官不比从前,究竟是真读书假读书,韩老太太也不能知道。
孟素兰最忧心的倒还不是儿子的亲事,而是韩绮的。儿子拖几年无妨,女儿家的青春却是误不得。韩绮过了这个年就得算十六了,至今亲事仍旧未定,倒有些烦恼。潞国公府世子之位落定之后,孟素兰倒是有意于陈云鹏,可惜马上就听说陈云鹏要往边关去磨练几年,显然是无意现在定亲,她也只得做罢了。
因为有这许多事情,孟素兰在除夕家宴上,看见儿子女儿都是丰神俊秀的模样,心里便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她就坐在韩老夫人旁边,韩老夫人怎能听不见她的叹气?待酒宴之后,便托有些累了,叫孟素兰扶她回房。
到了韩老夫人房里,打发了丫鬟们,老夫人才淡淡道:“你今晚叹气,可是忧心几个孩子的亲事?”
孟素兰知道这位婆婆厉害,平日里不过因着寡妇身份,不怎么过问家事,只管含饴弄孙罢了。此刻韩老夫人问起来,她怎么敢隐瞒,低头道:“绮儿过了年就十六了,她这亲事,儿媳实在发愁。”
韩老夫人淡淡道:“我也知道绮儿不小了,到了二月二,你带了绮儿绢儿,跟我去大慈寺上香。”
上香这事儿,是贵妇贵女们常有的活动,说是上香,其实至少有一半的时候是两家约好了去相看的,孟素兰当初第一次见着韩缜也是在寺庙里上香,如何不明白,顿时精神一振:“娘说哪一家?”
“就是老太爷生前的好友郑家,他家大公子已经娶亲,小公子今年十七岁,已经中了秀才,两年后的秋闱,一个举人也稳稳的——”韩老夫人才说到一半,就见孟素兰一副花容失色的模样,顿时冷笑道,“怎么,你敢是看不上郑家?”
郑家,孟素兰是知道的。郑老太爷一辈子都是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升到从五品之后就再也不动了。自来正五品是官员的一个坎儿,有许多官员终其一生都被这道坎卡着,郑老太爷也不例外。他只有一个儿子,倒是才华极高,三十几岁上就做到了一府的知府,谁知道偏偏命不好,回京述职的时候被山匪杀了,只留下妻子并两个儿子。
郑大公子十九岁上中了进士,但却只是三榜的同进士,外放去做县令,在外头呆了六年,去年年中才回到京城,进了行人司。他娶的妻子是座师的堂侄女,家中也是清流门第,听说嫁妆并不丰厚的。
这样一家子,孟素兰怎么肯?郑大公子好歹还有了官职,郑小公子却只是个秀才,委实也太委屈她的女儿了。
韩老夫人看着她的神色,冷笑道:“绮儿是个什么性情,你比我清楚。若是叫她嫁到高门大户做长媳,她可支持得起来?”这个儿媳妇虽然还算能干,可是对女儿十分娇惯,韩绮到了这个年纪,管家理事还不怎么拿得起来呢。
韩老夫人心里岂不想给孙女挑门好亲事?可是眼看如今韩绮高不成低不就,年纪再拖两年,更不好找了。皇帝虽然对韩晋有所青目,可更多的是看在过世的韩老太爷份上,并且极重要的一点,皇帝既没有给韩缜放个官职,也没有将韩晋放在什么要紧的位置上。韩老夫人最怕的是,皇帝留着韩晋在身边,不过是当成个能说说话儿开开玩笑,奉承得皇帝喜欢的优孟之臣,这也就是韩老夫人逼着孙子读书的缘故——万一哪日皇帝忽然有什么军国大事要垂询,韩晋也得答得出来才行啊。琴棋书画精通不是不好,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哪有只靠琴棋书画的呢?
就因着这个,韩老夫人才挑中郑家。韩绮这般应该算是下嫁,纵然将来韩家不大好,郑家也不会亏待了韩绮。且郑大公子夫妇能干,韩太太又心疼小儿子,韩绮嫁了郑小公子,将来家中之事一毫不必烦心。韩家给她准备的嫁妆必不会少了,这日子只有过得舒舒服服的。
那郑小公子,韩老夫人也是多方打听过的,学问颇为扎实,等上几年,一个进士是有把握的。
这中进士的事儿,跟考秀才考举人又有所不同。并不为说考进士要舞弊,而是与主考的喜好,颇有些关系。郑大公子官职不高,却长袖善舞,在京城里结识颇多,将来弟弟要考进士,他哪有不倾力相助的?郑小公子不必像哥哥一般辛苦,得的助力却比哥哥多,有哪里不好呢?
“都十七了才是个秀才……”孟素兰说不出反驳的话,只得低头轻喃了一句。
韩老夫人嗤笑道:“有几个年轻进士?”平常人家,若是三十岁上中个进士,已经要给祖宗烧高香了,也只有韩家这样,因着孙儿年纪这样轻就中了探花,才会看不上十七岁的秀才。
“是绮儿嫁人,不是你嫁人。”韩老夫人不无讽刺地道,“绮儿日后过得顺心,不操心不烦恼,那才叫福气。郑家家风与你娘家相仿,你自己琢磨去罢。”
孟素兰被噎了个半死,低了头走出来,在院子里就流下泪来。当初她自己挑中了韩缜,结果这身边娇妾美婢不断,饶是她有本事,也还生了韩磊和韩绢。若是将来韩绮也要过这种日子,她自是不肯,可难道她的女儿就嫁不得门第高又洁身自好的男儿?凭什么!
韩老夫人这一番话,第二天晚上,就有个小丫鬟悄悄告诉了韩绢。韩绢从前会讨好韩绮,手头还算宽裕,对丫鬟们素来大方。且她只是打听点消息,并不做什么,故而丫鬟们透露个一丝半丝的,心里也没有什么负担。
韩绢听罢,叫心腹丫鬟打发了小丫鬟三百钱,便拿帕子捂了脸在床上独自笑起来。她的心腹丫鬟芙蓉忙关好了门,有些无可奈何道:“姑娘笑什么呢。”
“我为何不笑?”韩绢挪开帕子,嗤嗤笑道,“我那好姐姐,一心想着攀高枝呢,眼睛只瞄着顾家表姐,如今——哈哈哈,我真是乐死了。”
“大年下的,说什么死不死的。”芙蓉连忙呸了两口,又拉了小杌子在韩绢面前坐下,小声道,“姑娘别怪我多嘴,大姑娘怎样都不关姑娘事,姑娘今年也十四了,该想想自己才是。”
一句话戳中了韩绢的痛处,冷笑道:“我想有什么用?不打发了姐姐,我如何出得了门子?你瞧着吧,这门亲事,姐姐会答应才有鬼了!”
芙蓉伺候她好几年了,平日里也悄悄为自己将来谋划过,这时候看着四下无人,便压低了声音道:“大姑娘不愿意,姑娘何不——”
韩绢顿时立起了眼睛:“你叫我捡她不要的?”
“姑娘——”芙蓉长叹一声,“奴婢若不为姑娘好,再不敢说这话的。姑娘只想,这亲事是老夫人亲自挑的,老夫人会害自己孙女不成?”
一句话倒叫韩绢低头沉思去了。芙蓉趁热打铁道:“姑娘再想,姑娘虽好,总有个出身放在这里,老太太年纪一年大似一年,精神怕也不如了。若是日后老太太还愿意管姑娘的事,那难道会比大姑娘的亲事更好?若是老太太短了精神管不得,太太看大姑娘嫁了这样的人家,会给姑娘挑什么样的人家?”
这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韩绢从前年纪小的时候,常想着日后自己用个什么手段,替自己谋一门好亲事。等到她进了京城,才晓得自己那时候太异想天开了。京城里规矩更大,小姑娘们没有长辈带着根本不能出门,就是出门做客,身边也有丫鬟婆子寸步不离陪着。她若是有生母在世,又得宠,或许还能帮着她;再不然有几个心腹丫鬟肯拼死帮着,说不准也有希望,只可惜,她都没有,她什么都没有,只有姐姐这个空子可以钻。
芙蓉看韩绢不说话了,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她已经十九了,也盼着姑娘快些定了亲事,或放自己出去,或嫁了人给姑娘做陪房去,再拖下去,她自己也要拖过年纪了,因此才得了信,心里就打了这个主意。横竖大姑娘的脾气谁不知道,这桩亲事她绝不肯要的,何不就给了二姑娘,也省得得罪了郑家,还对自己有好处。
芙蓉退了出去,留下韩绢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一夜,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芙蓉说的是对的,若是让嫡母给自己挑亲事,绝不会比这一桩更好。但是若让她就这样收手,她又不甘心。看看几位表姐,顾家表姐不说了,如今是正经的一品诰命侯夫人;就是孟家表姐,如今也是正四品的侧妃,更妙的是正妃不能生,如今将她的儿子记在名下!自己是庶出,顾家表姐的福气没有,难道孟家表姐的福气也不能有?无论如何,她总要试试,若是不成,那就死了心,照芙蓉说的,谋了郑家那门亲事就是。
韩绢在床上想到天色朦胧之时才睡了过去,只觉得睡了没多久就被唤了起来,芙蓉脸色有些慌张,一边伺候她穿衣洗漱一边道:“平南侯的庶长子没了。”
韩绢怔了一下才想起来这说的是周鸿家的大哥儿,不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