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
齐大爷呵呵笑了几声,既没有承认,也没否认。几人这几天来是头一次放下心思,欢欢喜喜用了一顿饭,只是尚未用完,便有个小厮连滚带爬地跑进来:“老爷,老爷,宫里有人来了!奴婢看着,是金吾卫的人!”他一向跟着齐大爷上朝,虽然只能在宫门外头等待,但对宫里执事的金吾卫却还是认识几个的。
金吾卫是天子近卫,这时候深夜而来,难道是皇帝有什么旨意?众人心里惶惑,连忙起身迎出去。
只见夜色之中,十几名金吾卫迅速控制了齐家的前门后门侧门,另有一人穿着带兜头风帽的大氅,在两人的扶持之下走了进来。虽然廊下灯光昏暗,但周鸿和齐大爷都发现扶持的两人微微弓着腰,且步态也与常人不同,居然是两名内侍!若是由内侍扶持,那中间的来人该是谁?
不等两人念头转完,那人已经走到了灯光之下,缓缓揭下了风帽:“齐卿,平南侯。”
“陛下!”齐大爷也不由得惊了一跳,顿时呼啦啦跪倒了一地人,“臣等不知陛下驾临,未能出迎,死罪死罪。”
“罢了。”皇帝身上还有伤,也并不在门外多做纠缠,“不知者何为罪呢?都起来罢,进去说话。”
顾嫣然连忙打发小厮和丫鬟下去:“都把嘴巴闭紧了,该说什么自己知道!”
皇帝坐定了,含笑看看她:“想不到平南侯夫人也有这样厉害的时候。”
“陛下——”这话真是让顾嫣然不知如何回答。
皇帝倒哈哈笑了两声:“听说平南侯嫡子已经满月了,今年过年宫宴之时,不妨抱来给朕瞧瞧。”
虽然顾嫣然不大愿意把孩子抱进宫去,但皇帝这却实在是给了极大的荣耀,也只有连忙应是的份儿。皇帝又说了几句闲话,才问道:“太医回禀,说吕校尉醒了?”
“是。”齐大爷连忙答道,“是今日一早醒来的,太医医术高超,今日进了粥汤,并未再发高热。太医说,若是不再高热,几日后便可痊愈了。”说罢,小心翼翼问道,“犬子微末,竟劳陛下回京探望,实不敢当……”您总不会是为了吕良回京的吧,而且如今京中尚未得到皇帝返回的消息,大家都当皇帝还在北山行宫养神呢。
皇帝笑了一笑,倒也没有隐瞒:“朕前几日便回了京城。”
“那陛下的伤……”顾嫣然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皇帝虽然能走动,但脸色还有些苍白,且行动之间都由内侍小心扶持,两脚看起来却又并无滞涩,似乎不像是对外所说脚踝扭伤的样子啊。
齐大爷微微一惊,这样探问皇帝的伤势未免有些犯忌讳。皇帝倒是笑了:“平南侯夫人还是这样直爽。”
周鸿忙道:“内子冒失了,只是关切陛下,一时失言,请陛下恕罪。”
“既然是关切朕,何罪之有?”皇帝笑道,“平南侯也不必如此紧张,果然是夫妻情深啊。”说到后头,已经有几分调侃。
齐大爷料不到皇帝今晚似乎心情不错,对顾嫣然的话并没有任何不悦之意,忙笑道:“陛下说的是,平南侯年轻,难免有些沉不住气。”
“年轻好啊……”皇帝似乎有几分感慨地说了一句,“朕年轻的时候,也跟平南侯这般。”
这话众人可就都不敢接了,连忙都低下头去。好在皇帝只是说了这么一句,便转了话题道:“吕校尉既然醒了,朕想去瞧瞧他。”
齐大爷吓了一跳。吕良虽然有救驾之功,但说起来以臣救主乃是本份,皇帝派人来赏赐一番也就是了,怎么还能劳动皇帝亲自来呢?不过这时候谁又敢提出异议,连忙起身引着皇帝过去。
吕良也被吓了一跳,待要下床行礼,却被皇帝止住:“卿是有功之臣,又有伤,免礼。朕只是来看看你。齐卿且出去罢。”
齐大爷心里暗暗担忧,却也只能跟周鸿夫妇一起退出门外,关上门时,听见吕良道:“这都是臣的本分,不敢说有功。”话虽不够文雅,却也应对得当,才稍稍放下心来,只在外头等着。
皇帝由内侍扶着坐了下来,点头笑道:“你救了公主,怎说无功?来来,跟朕说说,你想要些什么赏赐?”
吕良涨红了脸:“公主是君,君有难,做臣子的自然要救,实在不敢说有功。臣是个草芥之人,在西北还被羯奴俘过,若不是陛下恩典,臣哪能做官?实在不敢再要什么赏赐了。”
皇帝不禁又笑了:“你倒是实在之人。不过朕也听说了,你在西北军中时也曾手刃数人,被俘之后亦心系故国,又随齐卿为大军引路,有诸般功劳,才得授校尉一职,并非只靠朕的恩典。来来,告诉朕,这次朕该赏你点什么才好?”
吕良迟疑片刻,咬牙下定了决心,挣扎着从床上起来,跪在皇帝面前:“臣有一事,一直不曾向陛下禀告,若是陛下要赏臣,臣请求陛下赦臣欺瞒之罪,准臣——告御状!”
皇帝万没想到他会说要告御状,大为诧异:“你要告谁,且说来听听,朕不追究你隐瞒之罪。”
“臣,臣要告茂乡侯之弟陆镇,告他残杀平民冒功,欺骗陛下!”吕良梗起脖子,中气虽然不足,却是一字字说得十分清楚,“他残杀吕家村二百五十七口人,将成年男子一百零四人首级充做海匪,冒名邀功!臣,臣就是吕家村侥幸逃脱出来的。”
“杀平民冒功?”皇帝的记性素来不错,吕良尚未说完,他已经想起了当初孟节被贬的那件事。在那时候,孟节就是弹劾陆镇杀民冒功,可是他找来的那个证人却是假的,孟节在事后也承认,他是上了这个假冒证人的当。可如今,又有人提起此事了!究竟是陆镇当真杀民冒功,还是又有人想拿此事做文章,弹劾陆镇,弹劾陆家,乃至弹劾齐王呢?皇帝脸上看不出有什么神色变化,淡淡道:“你细细说来。”
吕良磕了个头。他等了这些年才等到这机会,激动之下不免说得有些结结巴巴,将自己在吕家村的生活叙述了一番,又讲到陆镇屠村的那个傍晚:“……臣逃了出来,去县里找了父亲,向县令禀报此事,可是当晚客栈就起火,只有臣一人脱逃,父亲却被冠上了私通海匪的罪名,也斩首示众……”
吕良声音哽咽了一下,又连忙忍住。皇帝凝视着:“你有何证据?”北山围场事发,正是齐王与晋王相持不下的时候,顾孟两家乃至平南侯的立场都是明摆着的,吕良是齐家养子,在此时重提屠村之事,是否意在立储之事呢?
“平南侯夫人手中那枚核舟,是臣自吕家村废墟中拾得的。”吕良连连顿首,顾不得身上伤口又有些开裂,渗出血来,“那时候臣孤身逃窜,在戏班里藏匿踪迹,辗转到了荆襄。臣打听到顾大人祖籍亦是福州,京中又有亲戚,本来想去向顾大人告状,就将这枚核舟假称小贩拾得,卖给了顾大人,原是想借机接近顾大人递状子的。可是后来戏班子进了顾大人家,臣又怕了,怕顾大人也像那县官一般,不但不接臣的状子,还要杀了臣讨好茂乡侯府——这状子就不曾递上去。”
“那你如何又去了西北边关呢?”皇帝神色无喜无怒,看不出什么来,只淡淡地问。
吕良心如擂鼓,接着道:“那时臣便起了个妄想——若是臣能做大官,岂不就能向陛下告状了,总好过递状子给那些信不过的官儿。恰好顾老夫人喜欢臣的戏唱得好,要赏臣银子,臣就势求了顾大人,说臣父亲从前就在西北从军,后来阵亡,尸骨无存。臣也想去西北从军,也好打听臣父的尸骨葬在何处。”
吕良说的这些,都是从前与顾运则商议过的,九真一假,只隐瞒了顾运则当初就知道陆镇杀民一事:“顾夫人心善,就托了孟老大人,将臣送去了边关。只是臣无能,非但不曾建功,还被俘了。幸而跟着义父返回朝内,却只是个小小校尉,仍旧告不得陆家。”
皇帝双眼漠然,忽然道:“那顾卿到底知不知道你的身份?”若说顾运则现在还不知道,他可不相信。
吕良心里一紧,照着商议好的回答道:“顾大人现在已经知道了。臣在羯奴境内遇到义父,便将冤情相告。回京后方知顾家与平南侯府联姻,因有这姻亲关系,顾大人便也知道了。因此陛下派遣他前往福建任知府时,他才带了臣一同前往……”
“你是想去调查此事?”皇帝似笑非笑,“那可查出什么了没有?”
吕良心里惴惴。皇帝最恨的便是臣下不忠,虽说顾家隐瞒真相情有可原,可倘若被皇帝记下这一笔,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因此被定了罪。即使不定罪,只怕也会被皇帝厌弃,至少是不会再加以信任了。故而他们商议许久才商议出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吕良能到皇帝面前去告状的时候使用,如今也不知效果到底如何。
不过皇帝就在眼前,也容不得吕良多想,忙道:“吕家村屠村之事已过去了八年,实难查证,但臣与顾大人却查到福建驻军之中有些蹊跷之事……”将那百余人调动及死亡之事一一道来。他是亲自去查的,一条条都是了如指掌,讲得清清楚楚。
皇帝的脸色终于渐渐阴沉了下来。军士么,战死并不稀罕,但一支队伍百余人被分散开来,却又全部死去,就实在有些太过凑巧。这世上,太过凑巧的事儿多半都并不是凑巧。
“你起来罢。”皇帝像是才发现吕良身上的伤口又开裂渗出鲜血来,“朕知道了。”
吕良不敢再多说,谢恩起身。当初顾运则就说过,只要皇帝有所疑心,听完了他的话,吕良就算完成了任务,万万不可再去催促皇帝。
“你歇着罢,此事,朕自有处置。”
“臣谢陛下。”
皇帝微微吐了口气,转身出了内室,一看见外头众人,便冷冷道:“平南侯夫人,你将核舟送去宫中时,可知道这核舟的来历?”
周鸿心里一紧,顾嫣然已经答道:“回陛下的话,那时臣妇已知吕良身份,颇疑心此核舟的来历。只是万没想到,竟在宫中见到一模一样的核舟。”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少妇安详从容的神态,莫名地觉得想笑。孟家顾家教出来的女儿都是这般庄重么?即使在自己面前也是不卑不亢,更没有失措的举动。相形之下,自己的女儿景泰虽然贵为公主,却心胸狭窄,竟在皇宫之内随意设下陷阱对付臣子之妻。更可笑的是居然连个周密的绸缪都没有,不但被人当场揭穿下不来台,还将陆镇暴露了出来。
这两枚一模一样的核舟,再加上吕良以及福建驻军内查出的消息,让皇帝几乎已经能够肯定陆镇屠村杀民冒功请赏的事确实无疑。这样的核舟,并不是想找到就能找到的。只是如今还没有实证,就是皇帝也不能做什么。且陆镇若只是杀民冒功,皇帝也并不是不能容忍,毕竟吕家村算什么,那些小民又算什么呢?但若是陆镇不忠……
“齐卿,朕欲立储君,齐卿觉得立谁为好?”
啊?皇帝一句话,惊得屋里三人都怔住了。齐大爷反应过来,连忙道:“陛下春秋正盛,并不急于立储。且此事——非臣等所能置喙。”
“朕被行刺,身受重伤,此时此刻自宜立储,以免朝中人心动荡。”皇帝似笑非笑地道,“立储乃是国事,你等既在朝为臣,自可开口。”
周鸿略略一怔,才明白皇帝是要在北山围场一事上大做文章了。若以他的意思,当然是立晋王最好,可是摸不清皇帝的心思,若贸然开口推举晋王,万一反给晋王带来祸患,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齐大爷却已经理清了思路,缓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并不必着急,可让众臣各自上表。陛下心中若取定了哪位殿下,也宜徐徐示之,令未曾被选定的殿下心平气和,庶几不伤兄弟之情。”
“齐卿厚道啊。”皇帝叹息了一声。说是不伤兄弟之情,其实是为了不伤父子之情。齐大爷的意思,是怕不中选的皇子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谋逆之事,那时自己纵然舍不得,也只得处置了。
皇帝只有三个活着的皇子,若是到了知天命之年还要将自己的儿子弄死几个,纵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心里也不是无所触动的。若是儿子们都能冷静些,各安君臣之份,自然是美事。
“那,齐卿意在何人呢?”赞叹归赞叹,皇帝最后到底还是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齐大爷低头道:“陛下若容臣置喙,则臣推举晋王殿下。一则晋王殿下为中宫嫡出,名正言顺;二则潞国公府循规蹈矩,子弟皆为规矩之人,日后不致为外戚之玷。”
这番话说得可算是尖锐,却又字字句句皆占着道理。皇帝微微点了点头,并不置可否,又看了周鸿一眼:“平南侯想必也是要推举晋王了?”
“是。”周鸿也低头道,“臣不懂政事,然而臣是武将,保家卫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