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
定不管不顾会做出什么来。她想提醒德妃一声,看紧了景泰公主,可看德妃一脸的不耐烦,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儿子与儿媳毕竟是不一样的,虽说李雁起是齐王挑的,可看德妃的模样,却是迁怒于她了。
想了一想,齐王妃还是没把话说出来。还是让齐王来说这话罢,横竖宫禁森严,景泰公主也不能出宫去找韩晋,把生米煮成熟饭不是?
只可惜齐王妃还是算漏了,能把生米煮成熟饭的,不只有韩晋,还有——皇帝。
宫外那样的传闻,皇帝又怎会丝毫不知?昭文殿里气氛压抑,宫人内监们尽量站在角落,低着头连动都不敢动一下。整个殿内,除了皇帝翻动奏折的手,就只有李菡研墨的手还在动了。
“你说,究竟是谁传出的这些流言?”半晌,皇帝头也不抬地道。
“奴婢身在宫内,并不知晓。”李菡也低头研墨,并不抬头,“不过依奴婢浅见,当下最要紧该是宁泰公主的婚事,只要公主觅得如意郎君,无论这流言是谁传出的,都只会无功而返。”
皇帝嗤笑了一声:“如意郎君?你说哪个是如意郎君?”
“奴婢长在闺中,并不知外头各家郎君之事。”李菡仍旧不紧不慢地道,“不过公主择婿,总以相貌端正,人品端方为要,余者家风清正,人口简单,并不欲以攀附公主而得权贵亦是必需之事。且奴婢浅见,人才再好,也要公主自己看中才好。”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皇帝板起了脸,“哪有叫姑娘家自己挑女婿的?”
李菡无奈地道:“陛下,普通人家自然如此。可公主——公主身份尊贵,下降之后自有公主府,无需侍奉公婆,驸马也不敢对公主不敬。既然如此,公主自然可以按心意挑个人选。”即使公主眼力不佳挑的人不好又怎样?难道驸马还敢纳妾,或是驸马的父母还敢磋磨公主?
“唔——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皇帝将手上奏折一扔,“齐家倒也识相,已上了折子请朕将吕良外放。”
“齐家大约是不愿让陛下和公主为难。毕竟外头这些闲话传得太多,公主年纪尚轻,只怕心里不自在。”
皇帝瞥了她一眼:“你比公主也大不了几岁。”
李菡神色自然地道:“奴婢怎敢与公主相比?公主金枝玉叶,从未受过什么委屈,自然会有些受不住。”
“那你说,朕若是就将公主下嫁吕良呢?”皇帝意味深长地看着李菡。
李菡仔细想了想:“吕校尉出身太低,但家中人口简单——只是奴婢不知吕校尉此人品性如何,又是否合公主的心意。”
皇帝哈哈笑了起来:“你倒是滴水不漏。只是,这流言难道不会是齐家传出来的?”
李菡研墨的手丝毫没有颤动:“陛下猜测得也有道理。只是公主下降,吕校尉今生怕也就止步在正五品上了。即使他不做驸马,仅靠救驾之功,陛下也能赏他到此等职位。如此说来,做不做驸马,其实对齐家无甚影响。”
皇帝收起了笑容,半晌没有再说话。李菡仍旧默默地研着墨,研满了墨池,便转过去倒了一盅药茶过来:“陛下,先将药茶喝了吧。”
皇帝仿佛没听见似的,出神片刻才缓缓地道:“召宁泰过来——”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外头已经有小中人进来禀报了:“陛下,景泰公主求见。”
第133章 第一百零九章
景泰公主是带了一肚子的气过来的。
她是自幼娇宠着长大的;总以为不管父皇还是母妃;或者是两位兄长,都是真心宠爱于她。虽说也知道公主的亲事有时难免要屈从于政局,但如今天下太平;既不要她去和亲,兄长又在父皇那里颇得青眼;自觉自己有福气;婚事自然是会遂她心愿的。
谁知道齐王风光了二十年;偏到了这个时候却被晋王后来居上,竟然要用她的婚事来笼络朝臣了!若给她选的是个好的;也就罢了;偏偏有韩晋珠玉在前;景泰公主谁也看不上。什么李雁起,她压根就不想嫁!
这一番真是将天作地,十余年的宠爱一下子像水上倒影被投进了一块石头,打得粉碎,叫景泰公主怎么受得了?在自己宫里哭了一夜之后,她又发现,身边的宫女似乎是在监视她的行动了。
景泰公主身边这些宫女,都是德妃为她挑的,平常用起来自然放心,可到了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自己身边竟全是母妃的人,找不出一个堪为心腹的,因为她们没人敢为她违逆母妃!
若说开始只是伤心,这会子景泰公主就是愤怒了。她自然也愿意兄长得登大宝,可是母妃是宠妃,又执掌六宫;齐王做了这些年的郡王,一直颇得圣心;再说还有寿王呢,皇帝对这个小儿子是十分宠爱的。既然如此,母妃和兄长们为何不去努力,却要用她的亲事来笼络朝臣呢?难道没有她的亲事,齐王就笼络不到李家了?所以说到底,母妃口口声声说宠爱于她,其实心里最看重的还是兄长!
李雁起,景泰公主是绝对不嫁的!不要说她根本不知道李雁起是哪根葱,就算她知道,也一样不会嫁!但是此时此刻,母妃显然是不会替她做这个主了,说不定到时候直接就对皇帝说看中了李家,请皇帝下旨,那就什么都晚了。她必须要抢在母妃前头,请父皇将她指婚给韩晋才好!
景泰公主身边的宫女接到的吩咐是不让公主出宫,却并没有说不让公主在宫内行走,自然也就不加阻拦,直看着景泰公主求见皇帝,被宣进了昭文殿,才有一个宫女觉得事情似乎有点不大对劲,连忙去了长春宫报信去了。
皇帝靠在罗汉床上,见景泰公主进来,一脑门子的官司模样,不由笑了:“这是怎么了?”
“给父皇请安。”景泰公主如今也不常能见到皇帝,凭着一股热血上头就冲了过来,等到皇帝真的传她进来,她倒有些心虚了,一面规规矩矩给皇帝请安,一面拿眼睛偷窥着皇帝的神色,“父皇身子可大好了?”
皇帝如今仍旧是称病,自然不能说自己已经大好,只笑了笑道:“还好。你这是怎么了,一清早的就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又要求着父皇了?”
景泰公主小时候就是如此,若有什么要求德妃不肯或不能满足她的,就从公主所直奔昭文殿来求皇帝。那时候宫中只有她一位公主,便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事,皇帝也不以为意。后来年纪渐长,这样举动便也不做了。如今她又这样一清早的跑来,皇帝倒觉得仿佛回到了她小时候,十分有趣。
见皇帝说话轻松,景泰公主心里也松了口气,起身就扑到了皇帝身边:“父皇,母妃说您在给儿臣择驸马,不知挑中了哪一个?”她再大胆,也不敢直说自己要嫁韩晋。
“哦?”皇帝听着这话蹊跷,“怎么不去问你母妃?”他给景泰公主择婿的名单,是给了德妃的。一则德妃主持六宫,公主的亲事总要过过她的手;二则她是景泰公主的亲生母亲,母女两个说话方便,正好问问景泰公主有没有中意的。怎么折腾了半天,景泰公主倒来问他了?
景泰公主不是个能藏得住心事的,被皇帝一问就支吾起来。皇帝见势,摆手叫伺候的人都退下,三言两语就把事情问了个差不多:“这么说,你母妃挑中了李雁起?”
“是。”景泰公主满心的委屈,“父皇,儿臣觉得他不好。”
“他怎么不好?”
景泰公主答不上来,只得横下心道:“儿臣看不中他!”
“那你看中了哪一个?”皇帝心里的想法丝毫不露到脸上来,只含笑问女儿。
这倒比较像是平常人家的父女了,景泰公主话已经说到了这份上,也只好说到底了:“儿臣,儿臣觉得韩探花就很好!”
“哦——”皇帝微微露出一丝笑容来,“韩晋么,倒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父皇也觉得他好?”景泰公主又惊又喜,“那,那——”
“罢了。”皇帝坐直了身体,“你先回去,朕再斟酌。”
景泰公主带着几分忐忑退了出去。李菡从偏殿过来伺候,才进殿门就听见一声脆响,皇帝把茶盅子摔了个粉碎:“好极!自己亲妹的婚事,也要拿来算计了!”
李菡悄无声息地收拾了地上的碎片,低眉垂眼地道:“陛下保重龙体,切莫动气。公主择婿是大事,齐王殿下或者也自有考量。公主不喜欢的人,或许未必不好。”
皇帝喘了几口气,冷笑道:“你说得也是。来人,宣晋王入宫。”
晋王这些日子若不是进宫问安,便总在府里陪伴晋王妃。不过他入宫十次,皇帝大约也就见他个一两次,如今闻听皇帝居然主动宣召,还当出了什么大事,连忙就来了。进了昭文殿,先仔细看看皇帝脸色,见并不像有什么的样子,便松了口气:“给父皇请安。父皇身子可大好了?”
“唔。”皇帝含意不明地应了一声,便问,“宁泰择婿的事儿,你可有看中的人?”
一说起这事儿,晋王就是一肚子的火气。
中宫皇后逝世已久,皇帝把给宁泰选驸马的事儿交给了他,他就拿了名单去找陈太夫人与许夫人,请她们帮忙。只是选来选去才挑出了三个人准备送去给宁泰自己挑选的时候,外头的流言就甚嚣尘上,闹了个沸沸扬扬。他自然也叫人去查,但纵然查出这流言的源头来自齐王那边,却封不住这许多人的嘴。就是宁泰公主,听了这流言之后便说自己只能嫁吕良了,不然无论择了哪个做驸马,晋王都不免被人扣一顶用公主亲事笼络朝臣的帽子。
是以一听皇帝问这个,晋王毫不犹豫就跪下了,先将外头的传言说了一遍,便道:“如今宁泰说要嫁吕校尉,为的是保全儿臣的名声。儿臣无能,说服不了宁泰,还求父皇下旨,替宁泰挑一个好人家,才能封了这些人的嘴。”
“哦——”皇帝神色不动,“你给宁泰挑了什么人?”
晋王连忙将名单呈上:“是儿臣托了陈太夫人与许夫人帮忙挑选的,皆是身家清白门风严谨的人家,本人也是品行端正的。”
皇帝翻了翻,随口道:“朕听说李雁起不错?”
李雁起此人,晋王原本还真想挑他的。毕竟他有兄长是宫内九卫的统领,家族也颇得力,但——“儿臣原本也想挑他,只是细细打听过,听说他家中有些麻烦,且——且儿臣听说,他仿佛有些断袖之癖……此事儿臣亦无什么实证,只是有些疑心,不敢将宁泰许配了给他。”
“断袖之癖?”皇帝眉毛一扬,“可是真的?”
“儿臣尚未有实证,只是颇有些疑心,实在不敢拿宁泰终身轻许……”纵然不许嫁公主,也未必就没有办法笼络李家,既然如此,何必拿宁泰冒险呢?若是宁泰所嫁非人,他这个并非同母的兄长,岂不要被人戳断了脊梁骨!
“朕知道了……”皇帝缓缓说了一句,“那吕良,你觉得可好?”
晋王踌躇道:“儿臣听说他出身太低,似乎还曾经做过贱籍……”戏子是下九流,吕良虽然只跟了个草头班子,其身份并未当真列入贱籍,但到底是曾有的污点,“宁泰若嫁了他,不免有人议论宁泰到底不是母后亲生……”齐王这流言宣扬得好,真是进可攻退可守。若是宁泰不嫁吕良,便好议论晋王只管用妹子亲事笼络朝臣;若是嫁了,又好议论晋王将妹子嫁与这般低贱之人,果然不是亲生妹子云云。
“嗯。”皇帝又意味不明地应了一声,“此事,朕自会斟酌。你回去罢。”
晋王进一趟宫,只说了这么几句话,便又给打发了出去。李菡站在殿内一角,像是雕像一般不言不动,只如并无此人。半晌,才听皇帝叹了口气:“怕人戳他的脊梁骨——嗯,还知道怕,便还好……你说,朕该给宁泰挑哪一个?”
李菡略一思忖便道:“景泰公主和宁泰公主都是陛下的女儿,陛下如何给景泰公主挑驸马,便如何给宁泰公主挑驸马便是。”
“哈哈哈——”皇帝默然片刻,笑了起来,“你说得不错。给宁泰挑的驸马,朕总要问过宁泰的意思才是。”
三月初,皇帝下旨,赐婚景泰公主给韩晋;赐婚宁泰公主给吕良。
听说了赐婚圣旨,周鸿和顾嫣然立刻就坐车去了齐家。传旨的内监早已经走了,齐家却还静悄悄的,非但没有半点喜庆欢腾的模样,反而主子们都像是被吓呆了的模样。
“舅舅,这赐婚的圣旨——”周鸿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齐大爷苦笑:“我也不知。今儿一早内监来传旨,我才知道……”待旨意宣读完毕,他给内监塞了一张银票,小心打听了几句。那内监倒是态度极好,大约是觉得吕良马上就是驸马,乐得卖好儿,便透露了出来——吕良竟是宁泰公主自己说要嫁的。
“公主莫非是因为外头的流言?”吕良到现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