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 作者:朱砂(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10-11完结)
孟素蓉的胎已经出了三个月,一早起来也忙着张罗了一会,直到顾运则从衙门里回来,才一同入席。今日虽不是顾运则休沐,但中秋节是团圆节,衙门里若无甚大事,也就让官员们早些回家了。
戏班子是一早就来了,在下房里更衣化妆,丹青借口送茶水跑了去,一会儿回来附在顾嫣然耳朵旁边小声笑:“那几个角儿瞧着怪老的,眼睛旁边都有皱纹了。倒是有两个年轻的,瞧着像兄妹俩,都十五六岁的模样,上了妆怪好看的,只不知是唱什么的。姑娘不去瞧瞧?”
写意在旁边听了,嗤地一笑,伸手揪了丹青的耳朵:“胡说八道!你自己跑去看也就罢了,怎么还教唆着姑娘去看?被杨妈妈知道,看不打你手板子!”
写意年纪长,平日里对小丫鬟们也十分和气,丹青并不真的害怕,缩缩脖子嘿嘿一笑,跑去替顾嫣然端茶了。写意也拿她没办法,只向顾嫣然道:“一会儿就开戏,那下房里更衣上妆都没什么好看的,姑娘呆会儿看戏就是了。”
顾嫣然知道她是怕自己被丹青撺掇了真跑去下房,笑着答应了。果然一会儿锣鼓点儿就敲了起来,戏子也粉墨登场唱起来。顾老太太嫌武戏太吵,加上家里有小女孩子们,那等才子佳人的戏也不适宜,故而先点了一出《金印记》,是唱苏秦先被家人轻视,其后奋发读书,终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故事。
顾老太太最爱听这样富贵寿考满门昌盛的戏,听得摇头晃脑。一会儿《金印记》唱过,又捡着《连环记》唱了几折。丹青在顾嫣然身边端茶,小声笑道:“姑娘你看,那个貂蝉看起来真老,当吕布的娘都够了。”
《连环记》讲的是司徒王允用义女貂蝉设计离间董卓与吕布的故事,演貂蝉的角儿嗓子清亮,一开腔就是满堂彩,只是已经年近三十,比起戏中豆蔻年华的貂蝉委实差了不少,加上小戏班子用不到上好的油彩妆粉,眉目流动时便显出了眼角的皱纹,身材也有几分臃肿。偏偏演吕布的却是个十□□岁的少年人,肩背挺拔,两人站在一起委实有几分不相称。顾嫣然本来对听戏没什么兴趣,被丹青一说也不由得低下头偷偷笑起来。
主仆两个嗤嗤笑了一会儿,就见一个丫鬟打扮的小花旦从旁登场,丹青顿时眼睛一亮:“姑娘快瞧,这个好看。”
顾嫣然抬眼看去,那女孩子十五六岁的模样,上了妆果然是十分俏丽,虽说没有几句唱词,嗓子却又脆又甜。步履轻俏地奉上了茶便往下退,那貂蝉便斥道:“茶也不放好,急着哪里去?”
小丫鬟将手中茶盘子一亮,脆声道:“今日顾府中秋团圆宴,婢子急着去讨赏钱。”
这原不是戏里的词儿,都是戏班子临时编出来讨主家喜欢的话,果然顾老太太听了就笑起来,拿手指着那小丫鬟道:“好巧的嘴,赏她!”
孟素蓉早备好了些碎银子和铜钱,自有丫鬟用盘子托了一串钱过来,那小花旦便移步过来,先到顾老太太席前万福谢赏,又到顾运则和孟素蓉席前拜了下去,孟素蓉刚要让她起来,小花旦忽然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看着顾运则:“顾大人,民女有冤要诉!”
这一下子横生枝节,顾运则和孟素蓉都是吃了一惊,锦眉连忙往前挡着,斥道:“休要胡言乱语!还不快下去!”
小花旦却非但不退,反而又向前膝行了一步,稍稍提高了声音:“大人,民女是泉州府惠安县人,来此确实有冤要诉!”说着,回头又往戏台上看了一眼。
顾运则也不由得跟着抬头看了一眼,就见那演吕布的少年也快步过来,扑通一声也跪下了,砰砰地磕起头来:“求大人伸冤!”
这两人的声音都压得低低的,旁边顾老太太耳朵略有点背,都不曾听清他们说什么,只是忽然看见这少年跑过来磕头,不由得吓了一跳:“这是做什么?”连戏台上的锣鼓点都停了下来,纷纷向这边看过来。
顾运则皱起了眉。不管这两人说的是真是假,他是一方父母官,若是有人到家里来喊冤却置之不理,传出去这官还如何当得下去?
“墨泉!”顾运则沉声叫自己的小厮,“带他们去书房里等着。”随即抬头扫一眼戏台上,“怎么不唱了?”
唱?连吕布都被带走了,这还怎么唱得下去?幸而班主经验丰富随机应变,连忙示意貂蝉下场,台子上先打起锣鼓跳一出“加官”来搪塞一二,班主则拿了戏单子上来再请顾老太太点戏。顾老太太莫名其妙,只看着儿子。顾运则忙欠身笑道:“儿子瞧着孩子们听戏也不宜过久,素蓉又怀着身子不好久坐,叫她们都散了吧。这里叫秀云陪着,娘爱听什么只管点,儿子去书房里批几份文书就回来。”
顾老太太虽然也看出事有蹊跷,但她是乡下老太太的作派,只管媳妇不管儿子,顾运则既这么说了,她也就不再过问,张口点了一出《琵琶记》来听,横竖孙女们都散了,听起戏来倒少了忌讳。
孟素蓉坐了半日也觉得腰酸,顺势就起身回房,柳姨娘倒是极想留下听戏,但自知顾老太太不待见她,也只得恋恋不舍地跟着走。她方才离得远,并没听见那二人说了什么,只听见顾运则叫墨泉将人带去自己书房,忍了半晌终于还是忍不住道:“太太,那两个戏子是怎的了?老爷怎么叫带到书房去?”
孟素蓉眉头一皱:“老爷外头的事,可是你问得的?”连顾老太太都知道,顾运则要到书房里去处置的事,那都是外头的事儿,是后宅女眷们不好过问的。
柳姨娘低了头,嘴里低声嘟哝:“那唱花旦的丫头,瞧那眼神就不是个本分的……”
“胡说八道!”孟素蓉看看走在身边的顾嫣然姐妹,沉下了脸。这样的话也好当着孩子们的面说?
“怡姐儿跟你姨娘回房去罢,这忙了半日也去歇歇,晚上好赏月。”孟素蓉这话是对顾怡然说的,其实却是在赶柳姨娘。
柳姨娘只得应了,待目送孟素蓉母女走远,才恨铁不成钢地对顾怡然道:“你就不会多跟太太亲近些?怎么养了你这么个木头桩子,半点儿灵劲都没有!”
顾怡然这些日子跟着孟素蓉身边,虽说没正经让她管事,胆子也大了些,更兼心中积怨已久,忍不住便回嘴道:“若是姨娘方才不说那不该说的话,我这会儿还在太太身边呢。”柳姨娘素来爱显摆自己机灵会说话,可说的话十次倒有八次是孟素蓉不爱听的,非但指望不上她帮自己什么忙,还要时时的扯后腿。
顾怡然平日里寡言少语,柳姨娘还是头一回被她顶了回来,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我十月怀胎把你生下来,你倒嫌起我来了?”
顾怡然闷着头不说话,只管往前走。柳姨娘气得不行,赶上去就要扯她:“你倒是说清楚,我哪句话不该说?不是我天天把你往太太面前推,太太哪只眼看得见你?”
旁边跟着的丫鬟石绿一看不好,连忙拉了柳姨娘的手:“姑娘还小,姨娘有什么话好好的说,这样拉拉扯扯的,叫下头人看了不像样子。”
顾家的姨娘是没有丫鬟的,只有哥儿姐儿们每人有两个丫鬟,不过因为都是跟着自己的亲娘住,丫鬟们也就顺道伺候了姨娘们了,因此石绿说起来仍是顾怡然的丫鬟,柳姨娘在她面前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只得松了手拿帕子掩着脸哭道:“我这熬油似的拉扯她,到底还熬出错来了……”
石绿年纪不大,刚刚学着伺候人不久,对这般撒泼哭闹并无什么应对之策,且对柳姨娘的往事也略知一二,心里多少有些不屑,随便敷衍了两句就追着顾怡然去了。柳姨娘这里没了看客,哭闹也就没了意思,又念叨了几句,便拿帕子掩了脸自己回房去了。
这母女两个在这里闹起来,孟素蓉那边早有小丫鬟报了过去,闻言不禁叹了口气:“这柳氏年岁越长倒越糊涂了,还不如个孩子。”此时也顾不上这些,叫锦眉,“去书房瞧瞧,有没有什么动静。”
锦眉忙忙去了,顾嫣然替母亲端了一杯红枣茶来,自己也极是好奇:“那两个人是来做什么的?”
孟素蓉叹了口气,摸摸女儿的头发:“这是你爹爹在外头的事,别问了。这些日子管家也辛苦了,得空回去歇歇也好。”
顾嫣然便不多问,起身道:“也有几日没好好写字了,女儿回屋写几张字去,娘也好生歇着。”
孟素蓉虽是在榻上靠着,却哪里歇得下。方才那一对少年男女自称是泉州府人,可此地属湖广道,相距何止千里,这两人不去泉州府本地告状,却跑到湖广来,这里头就透着蹊跷。若是两人是到了湖广之后遇了冤,那还好些,若是在泉州遇的冤,那就是本地官员不肯接或者不敢接的状子——孟素蓉眼皮子忽然一跳,猛然想到了一桩旧事,似乎那件事里说的就是泉州府惠安县……
第10章 中秋戏含冤(下)
孟素蓉心神不定地在榻上靠了半个时辰,才听见外面顾运则的脚步声响,一抬眼顾运则已掀了帘子进来,随手朝锦眉锦心摆摆手,让她们出去。孟素蓉心里就是一沉,对两人使了个眼色叫她们退到屋外守着,自己倒了杯茶递给顾运则:“老爷,可是那两人有什么不对?”
顾运则脸色不大好看,闷着头灌了几口茶才缓缓道:“那两人是同乡,都是泉州府惠安县吕家村人……”他抬头看了孟素蓉一眼,低声道,“三年前……”
孟素蓉只觉心里一紧,脱口道:“是海匪屠村那桩事儿?”
顾运则点了点头。妻子出身京官之家,眼界比之乡女开阔何止一筹,是以这样的事情他才会来与妻子商讨。
“就是那桩事儿。那少年姓吕名良,是吕家村本地人,其父便是惠安县丞。那女子名叫谢宛娘,是衙役之女。”
孟素蓉沉吟道:“惠安县丞——记得是剿匪之时殉职身亡了……”
顾运则摇了摇头:“这二人今日来诉冤,说道吕县丞并非剿匪身亡,甚至——”他下意识地把声音压得更低,“甚至连吕家村,都并非为海匪所屠,而是——被当作海匪屠了。”
孟素蓉浑身一震,虽然她已经隐约猜想到了什么,可是此刻从顾运则嘴里说出来,还是将她骇了一跳。
顾运则所说的,是三年前福建一带清剿海匪的事儿。东南沿海一带海匪已有百来年之久,从前朝起就断断续续为患,到了最近十年更是嚣张,不但在海上抢劫商船,还时常上岸劫掠村庄。因他们用的都是小巧快船,精于海上作战,又熟悉地形,朝廷虽在福建道有驻军,几次围剿,却始终不能平息匪患。六年前,老茂乡侯的次子陆镇去福建道镇抚司做了千户,三年之后,他巧设陷阱,将海上最大的匪帮“李老鲨帮”堵在了岸边,一举将其全歼,登时震慑了东南沿海的海匪,立下了大功。
这其中,吕家村就是官军与海匪交战的战场之一,据陆镇奏报:海匪被他们堵在近海,只得弃船上岸欲逃,又被他们堵截在吕家村。海匪狗急跳墙,将吕家村村民尽屠,房屋烧毁,就连尸骨都不曾抢出多少。
经此一战,陆镇立下大功。恰好那时老茂乡侯病重过世,计以时日,老茂乡侯病重之时,他尚在沿海布署兵力,老茂乡侯过世那日,正是他在吕家村浴血奋战之时。待他歼灭海匪赶回京城,老茂乡侯已过了二七,棺木都下葬了。
本来父亲过世,儿子须丁忧三年,朝廷以陆镇功大而欲夺情,并将他从正五品的千户升为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可是陆镇在父亲坟前大哭,声称为将时忠孝难两全,应以忠字当先,所以不能因父病而弃战;如今已打了胜仗,剩下那些流匪已不足为惧,那便当尽孝,自应为父亲守孝三年,断不敢承朝廷夺情之举。
陆镇这一番作为,当时就在朝中倍受好评,待他守孝三年之后,立刻就起复了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一职,虽说品级仍为正五品,但京官比外官自是不同,且户部又是要紧的衙门,常人想同他一般都不可得。就是这样,还有人说陆镇是亏了,因他当初若允了夺情,如今该是正四品,断不致三年之后还在正五品上迁延,故此名声又比从前好了几分。
如今吕良和谢宛娘要告的就是这位主儿,怎能教孟素蓉听了不心惊肉跳:“这——若这般讲,当初那就是谎报军情欺君罔上了?这,这可是确实的么?可有凭据?”
顾运则沉着脸道:“吕良自称与谢宛娘是邻里,当时谢宛娘随母亲去外祖家中,吕良本人在镇上学徒,至天色将黑方才返回村中,这才逃过一劫。吕良亲眼看见村中有百姓逃出,随即被官军追上杀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