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记·晏然传 作者:荔箫(晋江vip2013.10.15正文完结,宫斗)
但是母仪天下、与他并肩而立的,只有她。
。
随嫁媵妾中,有她的庶妹萧雨盈。她也清楚,雨盈要跟她争——从家中决定让她们一起入太子府的时候,雨盈就带着鲜明的敌意告诉她:长姐,这次我不会输给你。
其实也无怪雨盈要争,这么多年,她们一嫡一庶,她一直压着雨盈一头。
雨盈说:“长姐可以永远是萧家的嫡女,却未必有本事一直是太子殿下的嫡妻。”
萧雨孟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她知道,她不仅永远是萧家的嫡女,也一直会是太子的嫡妻。她不会犯下大错让他休了自己,家中也不会允许雨盈压过自己。
所以她想,雨盈要争宠就争吧,自己正妻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贤良淑德、宽待妾室,才是她这个嫡妻该做的,就如同她的母亲一样。
。
雨盈很快就向雨孟证明了她确实在争,这于她而言也确实不是难事,很快她就成了太子府里最受宠的一个。也难怪,她生得美,比之旁的五人多了三分妖娆,性子虽不及雨孟温婉,却多了些爽利。
最重要的……她更知道如何讨男人欢心。
太子也是人,有女子投怀送报有几人扛得住?还是个美女,还是自己府里的妾。
雨孟以为自己能够坦然接受,因为她已那么清楚,这个男人是大燕日后的帝王,他身边不仅会有自己的五个随嫁媵妾,还会有后宫佳丽三千。三年一度的采择家人子是免不了的,他身边总会有那些貌美如花的宫眷。
可是……当庶妹如此不做掩饰地在她面前彰显自己受宠的时候,她发现,她会难受。
太子妃也是人。
。
其实太子没有亏待她,也没有亏待其他任何一个人。只是和她们比起来,萧雨盈太耀眼了。
雨盈在给她好看,她也知道雨盈在有意给自己添堵。她们是姐妹,雨盈就在府中下人面前格外显得与她亲厚,太子给了她什么东西,她一定要拿来与长姐“分享”。
雨孟不是听不出她言辞中的讥讽与挑衅,但她是正妻,是大燕太子的正妃,她必须贤惠。
可以说她做得很好,无论雨盈怎样的争宠,太子到底还是对她赞许有加。
。
新年前总是忙碌的,她要打点着府里,又要时不时与太子一起应付来道贺的人,宫里还时有召见。
她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疲惫之□子却到底承受不住,离除夕还有三四天的时候,她一病不起。
“殿下已成婚,进宫参宴身边不带人总不合规矩……臣妾这病看来一时半会儿好不了,殿下带雨盈去吧,让她代臣妾向母后和母妃谢个罪。”
她这样对他说,说得那么大度,按捺住了每一份私心。她做不了的事情,只有让雨盈来做,无论她们间有怎样的不合,到底同出一族。
家族利益总要盖过姐妹恩怨。
太子沉吟了一会儿,却一笑道:“是,自己去参宴不合规矩,带妾室亦不合规矩。你好好养病就是,母后和母妃不会因此怪你。”
就这么一句话,让病中的她高兴极了。不知是因那句“你好好养病就是”,还是因她确定自己在他心目中无可撼动的正妻地位。
。
她和太子的婚事定得早,家中一直就是拿她当太子妃教着,各样的礼数规矩她在清楚不过。除夕宫宴,她这个做儿媳的没有告假不去的理由,纵使太子那样说了、纵使皇后和舒韶夫人从来都待她不错,她还是心中惴惴。
是以那天在太子赴宴之前,她强撑着起了床,服侍他更衣。一边仔仔细细替他整理好每一处,一边忐忑不已地道:“母后和母妃若是要召臣妾进宫……”她抬眼觑了觑他,“殿下别拦着……”
太子听得忍不住笑她:“担心太多,天寒地冻的岂能让你折腾这一趟?”
她红着脸蹲身打理着他腰上玉佩的流苏,呢喃道:“这不是不合规矩嘛……”
“没那么多规矩。”太子含笑牵起她,凑在她耳边低低道,“爱妃好好养病就是,规矩上的事,自有为夫顶着。”
爱妃,这是他与她说笑的时候才会说的称呼。她不喜欢这个称呼,却又每次都会被这个称呼逗得面红耳赤、美目含羞。他更喜欢他平日里叫她的闺名,阿孟。
这是让她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无论是调侃的“爱妃”还是闺名“阿孟”,他只会这么叫她。旁的妾室他只会叫她们的品秩,就算是雨盈,他也只叫她萧良媛。
“为夫走了。”他又一笑。她不知为何下意识地紧抓住他,弄得他一愣:“还有事?”
她也一愣,思忖片刻,提了她入府以来最自私的一个要求:“能不能……早些回来?”
她不知道当时她眼中是怎样热切的期待,热切到太子硬生生将到了嘴边的一句“只怕由不得我”咽了回去,点头答应她:“好。”
她很开心,哪怕他是骗她的——其实她也知道宫宴提早退席有多难。
。
那天几个妾室都安安静静的,反倒府中的下人比较热闹。是她开了口,准他们在府中做些过年该做的事情。
“去送份年糕给萧良媛。”她吩咐蓝菊。出口微惊,原来她也已习惯称呼自己的庶妹为“萧良媛”了,她们到底是生分得无法弥补了。
送这份年糕也很有原因,这年糕是太子的生母舒韶夫人赐下来的,虽不是贵重,但图的是新年的吉祥。
只有她这个正妃有。
她要找雨盈的不痛快。
最近她很是跟雨盈有些较劲,比如那天她跟太子提议带雨盈去赴宴而被太子拒绝之后,她委婉地让人将此事告诉了雨盈,心中当然是有些幸灾乐祸:你到底是妾室,许多东西都得是正妻施舍你才有……有的就算是正妻施舍了你都未必有资格!
雨盈当然不高兴,和太子耍了小性,太子却没吃这套,淡然地自己赴宴去了。
。
雨孟在城中不断传来的鞭炮声中有了困意,盥洗后便准备就寝——虽是理应守岁,怎奈她正病着。
刚坠入梦想,门声一响,雨孟蓦地惊醒,迷迷糊糊地望向门口,对方在门边一滞,含歉道:“灯没熄,不知你已睡了……”
她知道自己并未睡多久……他居然真的提前回来了?
“殿下……”她揉了揉额头坐起身子要下榻,掀开被子的一瞬不禁打了个寒噤。
“你躺着吧。”太子浅一笑,随手拎了案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踱步到她榻边坐下,喝了口茶然后瞟了一眼榻边的小几,“怎么药没喝?”
“方才端进来的时候还烫着……”她解释了一句,忙不迭地端起药碗来一饮而尽,半句也没让他多费口舌。
放下药碗,她望着他犹豫着问:“殿下回来得这样早……没关系么?”
太子淡看她一眼,回得理所应当:“妻子病着,我早些回来,父皇还能废太子不成?”
雨孟哑了。
那天他倚在榻上,她倚着他,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从府里的事到朝中的事,家长里短、家国天下,好像怎么也聊不完、聊不够。
窗外一连三声嘶鸣、三个光球蹿上天际,然后依次炸开,绽成一片绚烂的花火。
她眸子一亮,跑到窗边推开窗户,正好又是三个蹿上去、炸开,又一片绚烂。
他拉过席子坐下陪她一起看,一阵又一阵,她觉得今晚的烟花格外美。
“好漂亮。”她靠在他肩头细语呢喃。
他语中带笑:“原来你喜欢这个?元宵前把病养好了,灯会上有更好的烟火,带你去看。”
他当她不知道?她忍不住嗔他一眼,有几分挑衅意味地道:“臣妾是在锦都长大的。”
太子哑笑。
她没能在元宵前把身子养好,这一晚的烟火成了她此生最爱的画面。她一直记得,那个除夕夜,他的夫君搂着她坐在窗前,不断窜起的花火下是被月光映出莹光的皑皑白雪。
。
日子过得那么快,虽然始终是雨盈最得宠,但太子待她一直不错。她的肚子却半点动静也没有,她着急。
趁着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她让母亲找了大夫,听到了此生最让她绝望的消息:她不能有孩子。
她永远不能有孩子。
她只觉得母亲在旁安慰了她许久,她却始终脑中一片空白地愣着。良久,她回过神来,面色发白地对母道:“母亲,我若不能有孩子……雨盈也不可以有!”
母亲本在耐心地劝着她,却被她这突然冒出的一句弄得滞住,她声音冷硬无比地解释说:“为了萧家。”
为了萧家。她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为了萧家,已比她得宠许多的雨盈不能有个孩子傍身。如果她们当真那样争起来,最终会两败俱伤,于萧家无益。
在她的心底,雨盈带着孩子和太子相处的场景……她想都不敢想。
。
她的母亲是过来人,知道女儿的这点小心思。替她安排好了一切、解决好了雨盈的事,却只告诉族中太子妃不能有孕,未说萧良媛从此也不能有孕了……
一切都来得这么巧,太子孺子方氏如沁有了身孕。
“你既不能有孕,就去要妾室的孩子。”母亲低垂着眼帘淡淡告诉她,“从小养在身边,就和亲生的一样。”
她哑了一会儿,木讷地道:“可是……纵使我是嫡母,生母既在,我怎能……”
母亲笑着问她:“若生母不在了呢?”
她脑中“嗡”的一声。
。
方孺子八月早产,孩子平安,母亲却没能熬住,撒手人寰。
长子,自然是过继给她这个做嫡母的了。
她抱着这个小小的孩子,看着他的睡容,心绪复杂到了极致。他还这么小,小到看不出半点像方孺子、也看不出像太子……但总有一天会显出像来的吧,到那时,她如何面对他?
她没有杀他的母亲,那天她拒绝得那么干脆。但他的母亲还是死了,她知道,是萧家做的。她无力反抗也来不及阻拦,更不敢告诉太子。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家族的意思,照顾好这个孩子。
有朝一日,太子作了皇帝、她作了皇后,这个孩子就是嫡长子。
“嫡”、“长”,这两个字在争储位的时候,总是个不错的筹码。
孩子的名字是皇帝赐的,循着族谱取名元汲。这也是唯一一个由祖父亲自取名的孩子,皇家的长孙。
一年后,隆庆帝崩。
。
她的夫君终于作了皇帝,尊嫡母为皇太后、生母为帝太后,封她为后……
那个孩子,也理所当然地改换玉牒,成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也就是说,从今往后于任何人而言,她就是这孩子的嫡母,也是这孩子的生母。
已故的方氏,就让她过去吧。
大长公主的女儿楚晗封了琳妃、萧雨盈封了瑶昭仪,位列九品之首。皇太后的侄女姜雁岚封了淑仪,赐号韵;帝太后的侄女赵庄聆则封了婕妤,赐号静。
后宫注定不可能平静太久、不可能只有她们几个人。
两位太后很快下旨,召了若干贵女入宫,以充掖庭。大多也都是不低的位子,起码是位列二十七世妇。妾室多了,愈发衬得她这个主母的威仪了。
在府里历练了两年,这个皇后作起来她也是轻车熟路。
她也很喜欢作这个皇后,母仪天下么,谁不喜欢?
但她没有注意,从她受封为后的那一天起,皇帝对她的称呼就变成了“梓童”。等她注意到的时候,她已不好再开口让皇帝改回来了。
她还是喜欢他叫她“阿孟”。
。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永昭三年的春天来得那么快,她马上就要面对第一次选进来的家人子。
她要亲自为他的夫君挑选妾室。
殿选那天,她穿得简单而端庄,与皇帝一起坐在殿上,面对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家人子,她尽心挑选着。繁复的心绪中,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身边的夫君对此并不上心。
大概对于正妻来说,夫君对未来的妾室不上心总是件好事吧——哪怕他不上心的原因是他目下有要国事烦心。
也就是因为他正烦心的这件事,她第一次和皇太后有了隔阂、甚至翻了脸。与大燕交战多年的靳倾同意休战,请求下嫁公主。
目下够年龄又未出嫁的,只有皇太后的女儿祺裕长公主。
他要祺裕嫁,皇太后不答应。她去劝,皇太后就发了火,甚至险些动手打她。若不是宫人拦着,母仪天下的皇后就要受掌掴之辱。
她没有同他说这些事,宁可自己忍着委屈也不想让他再添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