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记·晏然传 作者:荔箫(晋江vip2013.10.15正文完结,宫斗)
熟料她一把将那件小衫从我手里夺了去,冷冷道:“娘娘未免管得太宽了。”
“管得太宽?”我轻然笑道,“本宫还没正经管你。你买通月薇宫宫人让皇长子觉得陛下立了新后他就不再是嫡子的事,本宫没管;又四下散播类似的话,弄得永定帝姬也这么想的事,本宫也没管。”我一步步逼近她,眼中微蕴着笑意,就好像我真的确定这一切都是她做的、甚至有证据证明都是她做的一样。
她身子一栗,垂眸淡淡道:“臣妾不知娘娘在说什么。”
“不知道就不知道吧,那些都和本宫没关系。”我施施然坐下,维持着微笑凝睇着她,“本宫只想知道,你为什么逼死樊娘。”
她眸光一震,我始终端详着她,对她的怀疑在她的神色变化间愈来愈深。
“是她知道了你什么了不得的事,还是不愿意替你害元洵?”我浅笑着猜测着各样的可能,“不过倒是奇了,本宫没想到你会和静妃联手。本宫一直以为你看得比她透,又为什么去找这个根本就已无力翻身的人?”
她沉默不言,直到此时,我才确信了那个人就是她。
。
过了须臾,她才冷冰冰地抬了头,有几分挑衅意味地道:“是,是臣妾逼死了樊娘。因为她不肯动元洵,臣妾就告诉她,她既已知道了我的想法,要么去做这件事,要么自我了断。如她敢拉臣妾下水,臣妾说不准会对她的家人做什么。”她笑意浅浅的却有些鬼魅,“自臣妾进宫之后,当地的官员们可都可这劲儿地巴结着臣妾的娘家呢。”
我凝神冷视着她,她笑而又道:“不怕告诉娘娘。因为臣妾知道娘娘什么证据也没有,您动不了臣妾。”
我无声一叹,只问她说:“你为什么害本宫?”
“娘娘多虑了,臣妾针对的从来就不是您。”她说着扬音一笑,“臣妾不过是想让几个皇子斗起来。至于元洵么……他还太小,臣妾不能指望着他犯错不是?”
我心觉讶然,思虑了半晌冷笑道:“瑞贵嫔真是雄心壮志。也不看看皇四子才多大、有没有登基为帝的大才。”
“怎么时至今日娘娘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她不屑地笑道,“娘娘您自己不就已然证明了,在宫里才德都不是要紧的,得圣心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她要挑唆几个皇子反目、惹得宏晅不快,若真成了,相较之下唯一一个“懂事”的孩子便只能是她的皇四子了。
“贵嫔深藏不露啊。”我淡看着她,她抿笑注目于我,悠悠道:“野心是被逼出来的。臣妾起初也想好好作个嫔妃、元汌日后能封作一地之王便是了。”她悠哉哉地在我身旁坐下,又说,“可耐不住娘娘您独宠啊……您连这样的事都做到了,臣妾不过想把一个皇子扶上储君的位子,有什么不行?”
。
与瑞贵嫔为敌远比和芷寒反目让我更有惧意。就算真与芷寒反目,我也不过是心冷而已——反正也已冷过不止一次,我不怕再有一次;可瑞贵嫔就不同了,她有一双儿女在侧,又和静妃一样多年来隐忍不发,端得让六宫都觉得她贤德。
不……她比静妃藏得深多了。
静妃现在至少也乱了阵脚,做了许许多多明显的错事,让宏晅对她生了厌恶;而瑞贵嫔……若不是她白日里说的那句话让我生了些许疑惑、樊娘的事又直接牵涉到了她身上,我大概连疑都不会疑她。
我开始细细回想关于她的种种。她入宫那年,皇太后还在世,就是皇太后在殿选时做主把她留下的。后来关于沐氏的事……沐氏一时得宠,新宫嫔们恨到了极致,明里暗里使了不少绊,我们有心就帮上一帮、无心就袖手旁观着,直到沐氏死。
现在想来……当年参与其中的方氏姐妹已死、齐玉桐失宠已久,苏燕回随侍太后故而有个婕妤的位份……
偶尔想起这事,我总觉得说不准是她们当年闹得太明显,以至于连宏晅都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才是这样的结果。
偏偏这个景氏没事,还承宠、有孕、生下一对龙凤胎,一路晋到了贵嫔的位子。其实我当时是知道她也牵涉其中的,却也不曾多注意过她,何况宏晅。
她是当真藏得好深。
还是我疏忽了。回宫之前,我问怡然当时宫中有谁得宠,怡然特意点出的只有两个人——芷寒和瑞贵嫔。芷寒未真正承宠,那么就只有瑞贵嫔了。
想来她一直是有自己的手段的,却瞒过了那么多双眼睛,还瞒了那么久。
作者有话要说:啦啦啦啦今天第三更~~~今天好开心耶因为最近更新勤快于是编辑大人给阿箫唱歌听……
哈哈哈哈哈于是我听歌去了~~~
嘿……突然想起个事……神秘人爆出来了……
之前押黄瓜赌芷寒的人……黄瓜呢?
押雷赌芷寒的人……雷呢?【叉腰昂首挺胸淡淡看】
收了我嘛收了我嘛……收了之后开新坑后台有提示哟~~~
234
帝太后的病情始终反复着;不知是不是因她年事已高;那熏香带来的损害难以调养回来。她开始有意地多召见我,起初我尚有几分忐忑,宏晅也时常寻个由头就同来;可经了几次,发现她再也没有刁难过我。
这个时候;静妃多是在旁边的;一味的谦恭孝顺。我三番五次想告诉帝太后;静妃曾在她所用的熏香中动过手脚;可到底还是生生忍下。于她而言;这样的事也许还是永远不知道为好。
不管她曾在后宫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
。
终有一日,她喝完药后对我说:“哀家觉得身子愈发不济了;皇帝既有意让你为后,你就先把这凤印掌起来。”
我蓦地一愣:“可是琳仪夫人……”
“这就是琳仪夫人先提的。”她循循笑着,一阵轻咳,“日后你执掌凤印,她协理便是。”
我思虑再三,还是垂首道:“太后,这实在不妥。再怎么样……目下也该是夫人执掌凤印、臣妾协理。陛下若已册封臣妾为后,臣妾必定当仁不让,但现在……六宫还是该以夫人为尊的。”
她思量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也好。你与琳仪夫人商量着吧,只是她觉得你这些年都没管过六宫的事,先行历练着为好。”
彼时静妃就坐在旁边,默不作声地听着我们的交谈。她插不上话,帝太后也不会希望她在这样的事上多插话。
安寂须臾,帝太后忽有一声哑笑,遂看向我,细细打量着我说:“人老了,就爱想想从前的事情……哀家记得头次见你的时候,你才七岁,皇帝也还是太子。你跟着他进宫来问安,好像什么都怕、又好像什么都不怕。”她的笑意浓了些许,带着长辈对晚辈的宠溺,“吃点心还粘了一嘴的糯米粉。”
我红了脸,低头不语,她沉叹一声,又道:“那时候……哀家是真没想到,你有一天会成了哀家的儿媳。”她缓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哀家能不能撑到你册封。罢了,从前总觉得你配不上这位子,但大长公主说得对,皇帝喜欢才是最要紧的。这样的事啊……大长公主看得比哀家要透。”她说着,笑容沉静了几分,“经了这么多事,哀家不知道你还能信大长公主多少、又信琳仪夫人多少。但哀家可以告诉你,她们是不会害你的。哀家和云清皇后只见过几面,但自入宫以来和大长公主就是相熟的。她在感情上是个看得开的人,她女儿亦是——来日你登上这后位,若需要个帮手助你坐稳,琳仪夫人是可以信得过的。”
我肃穆一福,应道:“诺,臣妾谨记。”
“宫里都说你走的是云清皇后的路子。云清,天清晏然无云……不知算不算得一种缘分。但不管怎么说,哀家希望你把这后位坐稳了。”她说得很是诚恳,我神情中有禁不住的错愕划过,她抿笑道,“哀家是想,若哀家不在了,有你伴在皇帝身边,他就不会太伤心。”
。
那天我从长宁宫退出来,站在殿前空地上,心中百感交集。我一直觉得帝太后的病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可听她如此交代后事……她该是清楚自己的情况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许她至今仍不在意我的死活,却不得不去想想宏晅的日后。至亲离世,对谁而言都是刻骨之痛,哪怕他是九五之尊;偏生又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哪怕他是九五之尊……
“想不到,连姑母也认可了你。”静妃行到我身边轻缓地笑着,“你配么?”
我想着熏香的事,禁不住地回以冷笑:“比你配。”
。
我去了成舒殿,将帝太后所言一字不落地说给宏晅听。他听了之后沉默许久未言,眉宇间有抑制不住的痛苦。
他与我都知道,帝太后只怕时日不长了。
于是就这样安静了一个下午,他也没有去理会那些似乎总看不完的奏折,就各自静默地坐着。我在思索这十八年来与帝太后的相处,我想他只会想得更多。
直到夕阳西下,他在宫人掌了灯后似是拉回了神思,长长地一声叹息。
“母后她……”他无力地靠在靠背上,“其实太医早已跟朕说过,母后也许撑不过今年。”
今年?!我听了这样的答案,犹有一惊:“竟这么重么……”
他点点头,哑声苦笑说:“是。所谓回天乏术……朕本不想让母后知道,原来她自己竟是清楚的。”
。
第二天,我去拜见了琳仪夫人,同她说了帝太后的病情。她同样地静默了许久,俄而长叹道:“本宫心里有数,所以才劝着你太后让你早掌凤印。你前些日子行事太急躁了些,无故带人去搜瑞贵嫔的宫……你知不知道六宫私底下怎么议论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早把凤印拿起来,也算得名正言顺。”
“臣妾不是无故去搜。”我紧蹙着眉摇了摇头,思量了片刻终是告诉她,“安插在娘娘宫中的宫人,就是瑞贵嫔。”
“什么?”她惊住,“这是真的?”
“臣妾怎敢骗夫人。是她亲口告诉我的,她要让几个皇子争起来,让陛下对他们生厌,独她的皇四子独善其身。”我轻哂一声,续道,“不仅如此,樊娘也是她逼死的。她想让樊娘帮她害死元洵,樊娘不答应,她就容不得她了。”
琳仪夫人凝神细思着,少顷冷笑说:“又是个心思狠毒的。”
若不是狠到极致,如何会对襁褓中的婴孩下手。
。
帝太后的病情很快急转直下,宏晅对此从起初的悲痛不已变成了逐渐平静。也好,那一天总会来的,自是平静接受为宜。
有的时候,他会在殿后的凉亭里静静地坐一会儿,可以静到连神色也不动。随侍的宫人都远远候着,谁也不愿扰了他这一份安静,我也一样。
在此之后,他常会直接起身去长宁宫,在殿中掩下所有悲伤之意,如常从容地陪帝太后说话。
在凉亭里的时候,他大概是在给自己这份勇气吧……
这样的情景我看着总很难受,是以同去了几次他就不让我再同去,淡淡对我说:“你要和朕一起尽孝无妨,但你在殿里头强颜欢笑、回了晳妍宫就茶饭不思,自己的身子也受不住。”
我衔笑摇一摇头:“无妨……太后那日说希望臣妾能和从前的云清皇后一样,云清皇后对太后就很是孝顺呢。”
他的眸色蓦地一沉。
良久,他轻轻道:“别再拿云清皇后自比……朕不希望你和她一样。”
我一怔,问他为何。他揽过我倚在他肩头,温和道:“民间宫中,都道仁宗和云清皇后是一璧,母后亦是这样认为。那是因为……有些故事,他们并不知道。”他颌首看了看我,又说,“告诉你无妨。”
他起身带我去了藏书阁,从最靠里的一个架子上拿了给带锁的盒子下来,打开盒子,里面有一卷书。好像很旧了,封皮已经损毁,只能依稀看到“手札”两个字。
“手札?”我不解道,“谁的手札?”
“锁香楼手札。”他轻地一笑,“那是个朝廷一直想除而不能的地方,他们手握异术又行踪不定,只知有这么些人在,却始终查不到他们在何处。”他指了指盒子里那本书,“这是偶尔寻得的,因与锁香楼有关,故而只帝王能看,母后也不知道。”
我闻言便不敢动那书了,他笑道:“你看就是了,别说出去就好。云清皇后的故事。”
我这才拿起来,书中笔记字字娟秀,似是出自女子之手。我一字字读完,一颗心在故事的变化中从甜蜜到惊讶再到悲悯。放下那书时,我一声叹息间道尽怅然:“十五年未见……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故事?”
他点头:“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