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记·晏然传 作者:荔箫(晋江vip2013.10.15正文完结,宫斗)
原是如此!虎符乃调兵所用,一半由驻军将领掌有,另一半由君王执掌。起了战事,君王将那一半虎符交予将领,二符合一确认无误方能调兵。可自从这虎符落入姜家手中、随着姜家权势愈大,竟一直收不回来了。加之姜貅确是一员虎将,此事一拖再拖,直拖过了先帝驾崩。宏晅,只怕是从登基那一日起,就决意夺回虎符了吧。
只是这过程,在外人眼里看上去顺顺利利,却不知他经了多少波折。逼得姜貅自己交出,又是用什么做交还的?姜述的命么?他若有心想取姜述性命,那些官员们,大概也是有办法找出足够的罪名的。
自姜貅交还虎符之后,宏晅一连月余没有去长乐宫向皇太后问安,皇太后亦没有派人来请过。韵淑仪称病静休,庄聆因其父亲在此事上作用甚大不愿再惹姜家也借病不侍驾,这月余来,除去偶有低位宫嫔得幸外,就只有我与瑶妃平分秋色了。
每每晨省昏定之时,皇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对瑶妃的无礼视而不见,我亦对瑶妃的屡屡挑衅能避则避、能不理则不理,一时也就没再闹出什么大事。
宫中宫眷的胜负暂时显得分明了,园中百花又是一次斗艳之时。二月十五花朝节①,这在民间是个颇受重视的节日,宫中却素来不怎么庆贺。于是花朝节这日,皇后便下旨邀六宫一同赏花,也算贺一贺百花生辰。
那日我照旧早早起了,知道今日御花园中宫嫔们定是如百花一般争奇斗艳,不想争这无意义的风头,就取了身浅翠色交领襦裙穿上,髻上也只用了三支银簪。收拾停当了正要出门,林晋恰巧进来禀道:“娘娘,大长秋来了,请您去一趟长秋宫。”
我一愣:“大长秋?”大长秋季靖泽是长秋宫中的掌事宦官,宫禁之中除去大监郑褚外,他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太监了。正因如此,听说他来我难免多心,平日里皇后传嫔妃去,从用不着劳他亲自走一趟。
我皱一皱眉头,问林晋:“可是出了什么事?”
林晋躬身道:“不知。不过……听说瑶妃一早去拜见了皇后娘娘。”
我轻哼一声:“这倒奇了。”瑶妃就是素日里问安都会姗姗来迟,今日花朝,皇后早已下旨不必晨省,直接御花园中相见就是,瑶妃反倒去长秋宫问安?
随着季靖泽去长秋宫,一路上半句不问。到了长秋宫,出了什么事自然会知晓,做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前这一时半刻知道也做不了什么。
踏进长秋宫,却见殿内不止皇后和瑶妃。帝太后在,久不露面的皇太后亦在。我屏了口气,俯身下拜:“皇太后万安、帝太后万安、皇后娘娘万安、瑶妃娘娘万安。”
没有人命免礼,皇太后语气淡淡道:“行了,正主既然来了,把各宫嫔妃也都叫来吧,都来听听。”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花朝节】汉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员,现在貌似被忽视了——?总之始于南宋……日子上有变动,二月十五是其中一个说法……
正文 053。问罪
皇后忙道:“太后……这样的事……”
“季靖泽;去传六宫嫔妃来。”皇太后不听皇后劝阻;径自吩咐季靖泽去请。我心下疑惑之意愈发浓重,全然不知出了什么事、是瑶妃还是皇太后的主意、她们又想做什么……
六宫有远有近,即便是人人都得了旨意就速速赶来也需要些时候;我始终跪在殿里,不露半分怯意;也掩饰着疑虑。过了一刻,人才来齐了;各自见礼落座;偶有几句低声耳语,显是都疑惑着眼前的事。
“晏氏,你抬起头来。”仍是皇太后的声音;“晏氏”二字让我大觉不好,依言直起身子,端然跪坐。
“你认不认得这是什么?”她的手搭在面前案几上的一只木盒上,那木盒不算小,花纹描绘精致,我却从来不曾见过。摇摇头,答说:“臣妾不知。”
“好,那哀家提醒提醒你。”她推一推那盒子,“季靖泽,拿去给她看。”
季靖泽捧起盒子走到我面前,躬身打开了盒子,我疑惑着看去,里面有数件东西,最显眼的是一本册子,那册子半翻开着躺在里面,我扫了一眼登时双颊滚烫,别过脸去再不敢看。
季靖泽阖上盒子要呈回去,皇太后却又道:“让各宫主位娘娘也都看看。”
季靖泽又捧着盒子让几个主位宫嫔依次看过,每人看过后面上都腾起一片红晕。那盒子终于搁回了皇太后面前的案几上,皇太后徐徐开口说:“都瞧见了?哀家知道你们为何是这样的反应,无非是因为看见了那册子。但若只是那册子,就不值得劳各宫在花朝这天走一趟。”她戴着护甲的手指轻敲着盒盖,笃笃轻响,“这里面别的东西,方才太医来验过了,皆是男女动情之物。晏氏,你这是给陛下用的,还是给旁人用的?”
两条都是死罪。
我一叩首,清淡道:“臣妾不认得这东西,亦不知太后为何以为这是臣妾所有。”
“你不认得?”皇太后笑望向瑶妃,“瑶妃说说吧。”
瑶妃一福,语笑嫣然:“臣妾不过经了个手,知晓了这事就来禀给皇后娘娘了。太后要知始末,不如传那宫女来问问。”
皇太后一点头:“传那宫女来。”
很快就有一宫女进了殿,跪在我身侧向她们一丝不苟地行大礼,我斜睨着她的衣着,是正六品待诏的装束,竟是御前的人?
皇太后道:“你知道哀家想问你什么事,自己说就是了,各宫嫔妃都听着。”
她叩首道了一声“诺”,平静答道:“奴婢青云,原是从六品典侍,前些日子晋了正六品御前待诏。因为又有新的宫人调来,奴婢就搬了房间,听说是宁容华娘娘从前为尚仪时的住处。奴婢搬进去后收拾屋子,偶然在衣柜下的抽屉里看到这东西,奴婢瞧着盒子精致,又知道是宁容华娘娘从前的东西,就不敢乱动。又因为要用衣柜,就将盒子放在了柜顶上。”她说着抬眼睇了睇我,隐有惧色,“直到……直到今儿个早上,来收拾屋子的小宫女不知道,擦衣柜时不小心将盒子碰掉了,里面的东西落了出来……奴婢吓了一跳,不敢耽搁,就想禀给皇后娘娘……”
我睨着她冷硬道:“想禀给皇后娘娘,怎么又是瑶妃娘娘呈过来的?”
“因为奴婢来时太慌张,路上碰到了瑶妃娘娘。瑶妃娘娘问了几句,奴婢想着瑶妃娘娘是皇后娘娘的本家妹妹,就先禀了瑶妃娘娘……”她说着连忙一叩首,“太后,奴婢知道此事失了规矩,可奴婢当时实在是吓坏了,见了瑶妃娘娘便来不及想那么多……”
青云看上去惊恐不已,连连叩首求太后和皇后恕罪,太后淡蹙眉头道:“也不怨你,适才六宫嫔妃见了也都颜色大变。”
青云得赦行礼谢恩,皇太后冷睇着我,寒森森道:“自你得封以来,这秽乱六宫的说法也不是头一次起了。哀家一直纳着闷,这样的事怎么回回都能与你扯上干系,今日看来确不是无风浪啊!”
庄聆一直端坐在琳孝妃身侧,神色恹恹地揉着额头道:“皇太后,她从当日初封琼章至今也快两年了,御前宫人时时有调动,有多少人去过那间房里、又做了什么事实在难说。如今就为这么一盒子东西,给一宫主位安上秽乱六宫的罪名,臣妾实难心服!”
“静修仪!”皇太后一怒,扫了旁边的帝太后一眼又强自平静了神色,缓缓道,“哀家没急着给她安罪名,这事大可慢慢查。罪名未定,哀家也不为难容华,把她明玉殿的宫人挨个审了就是。”
琳孝妃手里慢条斯理地翻弄着一块帕子,浅浅笑着道:“太后,且不说严刑拷打之下出了多少屈打成招的冤案;就按方才太后您所说的,罪名未定,她仍旧是宁容华,太后将她阖宫宫人发落了,又让她如何做这一宫主位呢?”她边说着边起了身,屈膝一福,“依臣妾看,不妨先叫郑大人来问问。御前事物皆由郑大人管着,是否有旁人进宁容华从前的屋子大人大约也是知道的。问清了这些,撇开了旁人的干系,再审起来也容易得多。”
她口气闲闲,字字在理,皇太后纵有不愿也只好应允。我微微侧目去瞧瑶妃的神色,她仍是浅笑着没有半点神色变化,朱唇轻启道:“到底是琳孝妃姐姐想得周全,也免得旁人道是本宫污蔑宁容华。”
郑褚来得匆匆,入殿行了一礼,不着痕迹地打量一圈,面显疑色地垂首而立。
皇后莞尔:“今日请郑大人来,是想问一问,宁容华自尚仪册封为嫔妃后,从前在成舒殿那间屋子,后来又住过什么人?”
郑褚微怔,很快答道:“回娘娘,那间屋子一直空着,前几日才有新晋位的宫人搬进去。”
“哦……”皇后微微拖长了音,又问,“那么那间屋子,平时可有人进去么?”
“没有。”郑褚答得笃定。
皇后神色微变,再道:“大人平日事物繁多,可会有人在大人不知情时进去?”
“这……”郑褚语结。皇后语中意味太明显,无非是想让郑褚答一句模棱两可的“兴许有”而护我一道。郑褚居此位这么久,这些话当然听得懂,却又不知发生了什么而不敢妄言,一时犹豫,青云在旁叩首道,“不会的娘娘。空下来的房间平日里都是上锁的,有人搬进去时才会再打开,钥匙是宫正保管,平日里旁人拿不到。”
“宫正和容华素来交好,也不会给旁人害容华的机会。”瑶妃眉眼含笑地续上一句,“既是锁着,那就只能是宁容华先前的东西了。怪不得容华在陛□边服侍了这么多年、那天却突然得幸,果然是别有它因啊!”
“娘娘这话错了,若那房间真是锁了两年、打开便见到此物,臣妾无可辩驳,但如今……”我冷然扫了青云一眼,“臣妾若觉得是有人带进去的、有意栽赃,不为过吧?”
“娘娘您……”青云吃惊地望向我,满面的不解和无辜让我心生厌恶,“奴婢与您素不相识,何必害您啊!”
我不再看她,只向皇后叩首,朗朗道:“此事并非只是臣妾的清白,亦关乎宫规礼法。当日臣妾是如何得幸的、有没有用那不堪入目的手段,陛下最是清楚。”
皇太后蔑然冷哼:“闹出这样的事,你还想仗着自己得宠等着陛下救你么?来人,把她送去宫正司审,此事,宫正不得插手。”交由怡然所掌的宫正司处置却不许怡然插手,皇太后为的只是要我的命而已,是怎样的罪名并不重要。
我狠狠挣开上前的宦官,忿然望向帝太后道:“太后,臣妾只一句话,元沂尚在明玉殿中,臣妾若此去不得返,元沂何去何从?”
帝太后保养得宜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厉色,微一沉吟,未与皇太后商议,轻缓道:“此事,当然是要听陛下的。”言罢扬了扬手,“郑大人,去问问陛下的意思。”她不疾不徐地品了口茶,蹙眉间带着乏意,又吩咐宦官说,“皇太后既已说了要送她去宫正司,你们也别愣着了。还有这一盒子东西,一并送过去,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宫正司,执掌宫中戒令刑责。我很清楚其中有多少“刑责”可以轻而易举地取人性命,当初举荐怡然去做宫正,也是知她是非分明不会草菅人命。
现如今,有人想让宫正司取我性命,位居宫正的怡然却帮不上忙了。
所幸帝太后最后还是让郑褚去禀了宏晅,只求宏晅能快过皇太后的人。
宫正司自宫正以下设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女史四人,皇太后既明言怡然不得插手,就是司正接手此事了。押我前来的宦官同两名司正交代了几句,我瞅见二人神色一讶之后勉强地点头应下,然后退了出去,屋中只留了那几名宦官。
为首的那人从袖中去了只白瓷瓶出来,缓步走向我道:“容华娘娘别怪臣,皇太后想要您的命,臣也没别的办法。”
居然是要这样一死?!我被两名宦官捉着胳膊,死命地去挣也无用,眼见他拿着那瓷瓶一步步走近我,惊惧中厉声怒喝道:“你疯了!毒死本宫你以为陛下还会留你的命吗!”
“这就不劳娘娘操心了,陛下自会知道,娘娘您是自尽。”
这一句话给我带来的恐惧比赐死更甚。嫔妃自戕是大罪,宫中自戕嫔妃从来都是草草下葬,无一例外,更会牵涉家人。我流落在外的兄妹已经受不得这样的大罪牵涉,否则只有一死。
他已经走到我面前,我被两名宦官押着跪□子,怒目圆睁地瞪视着他,他拔开瓶塞将那瓶子送到我嘴边:“娘娘安心上路吧,您死了,皇太后少一块心病,瑶妃娘娘心里也痛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