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宫闱总重重





  “那是因为父皇是皇上,所以要叫‘丞相’!”萧彻耐心地讲解道。
  “那……如果父皇不是皇上,那要叫什么?”好奇宝宝顺口问道。
  这一下四人的脸色皆是一变,沁雅厉声喝道:“住口!”
  萧逸被母亲吓得一缩,委屈地睁大了眼睛。
  倒是萧彻最先缓过来,笑着对沁雅道:“你这是干什么!孩子不懂,当然就要问!”然后又若无其事地转过头对儿子道:“要是父皇不是皇上,那就该按着民间的称呼,叫‘岳父大人’!”
  注:
  韩退之曾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引自韩愈《师说》
  两人对话中很多华丽的词句,很多化用自:
  贾谊《过秦论》
  苏洵《六国论》
  
  萧彻与文老大半生纠葛,到此也算是做个了断吧!这里萧彻没有称他做丞相,而是太傅,这个称呼首先已经是一个大飞跃,整盘棋,下下来,两人针锋相对,彻彻说文老大‘好手段’,文老大说彻彻‘棋路,高明,锋芒险峻,丘壑在胸,敛而不藏,环环相扣,一击不中再来一击,总令人应对不暇啊!’
  诸多对话皆是弦外有音,一番较量下来,最后终是彻彻赢了。文老大投子入盒的那个潇洒动作,也是其胸襟开阔,为宰辅肚量之广的体现,两人斗了这么多年,最后也算是自己落败,虽然,是自己要退下来的,可是,他心里却没有半点怨恨。反而,输了心里也安慰,因为他培养起的彻彻,已经能担大任了!
  黎打完了又自己细细读了下设计的二人对话,愈来愈觉得有味道……
  脸红咬手帕状……自我拍飞……
  那个,宝宝说的对,黎故意花了这么多篇幅写文老大隐退,一是之前有亲曾说,文老大年轻时候的风流韵事着笔太少了,然后这里就多多少少带了一点出来,以后就没了,不过,通篇到现在,零零散散地通过诸人的言语,老文的经典爱情也差不多描了个大概,总之,老当益壮,魅力指数直逼男猪男配……
  再者就是为了彻彻和沁雅的第一场心贴心的温情戏,啊!啊!啊!煽情的牵手啊……捂脸,偶真素太CJ了……(翘起兰花指,用泡沫剧LOLI的声音“讨厌啦……”)
  最后就是伏笔……嘿嘿,伏笔在哪里啊伏笔在哪里,自己找,看谁的眼睛又大又亮……这次这笔埋得深,不容易找……呵呵……还有,表问偶,偶坚决不说……(刘胡兰在铡刀前的表情)
  其实,彻彻和澈澈在争夺男猪的时刻,男一配也在激烈角逐,到底是文老大,还是小思齐呢?黑嘿嘿嘿嘿(小新的声音笑)
  介个问题还是等结坑时再说吧……飘……

  执子之手

  萧彻‘岳父’二字一出口,除懵懂无知的萧逸外,其余诸人全都震惊地脸色大变。
  萧彻抱着萧逸在手,走道沁雅身边,笑对三人道:“难道不是吗?”
  沁雅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满怀感激地望着他。
  “老臣……”文鸿绪深深地一揖,望着萧彻与沁雅并肩立着,良久,道:“老臣告退!”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平林有恨,寒烟如织。马箫声咽,柳色伤别,沁雅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父母的背影渐行渐远。恍惚间,她觉得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姑苏的府门前,她也是这样站着目送他们离去。
  每一次,都要苦苦忍着不掉眼泪。因为只要她一掉眼泪,母亲又要伤心地割舍不下。人烟寒柚,秋色梧桐,沁雅忍不住下意识地上前跨了一步,伸手,似乎想要抓住那背影。可是,终究是抓不住。唇畔微微抖动了下,红了眼眶。
  秋风过处,草木萧然,她忽觉原来秋天已经这么凉了。正兀自出神,突然觉得冰凉的指尖被什么包裹着,暖意瞬间直达心田。低头一看,见自己的手正被萧彻握着。刚抬眸,便映入他满含温柔笑意的眼。
  “难过的话,就哭一场吧!”他低头轻轻地道。
  沁雅一怔,看了看四周,见宫女太监和侍卫不知何时都退了个精光,连萧逸也被抱走了。
  “这……”沁雅回看着他。
  萧彻有意低低一笑,道:“难道,要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皇后因为见不着爹娘而哭鼻子?”
  沁雅完全说不出话来,只觉眼里泪意翻涌,几乎下一刻便要溃堤而出。她从没在他面前流过眼泪,下意识低下头去,视线正好落在他握着自己的手上。小的时候,白澈也总是做这个小动作,让她本来空洞到极处的心瞬间又有了安慰,父母走了,至少还有白澈,那样就不会孤单寂寞。现在,他也要像当年的白澈一样,给她安慰,给她支撑吗?
  萧彻体性偏热,手温长年都微微有些烫,含着三分霸气,握着她的手,也把她的手捂得烫烫的,不像白澈,终年温温的手,微有薄汗,正如他的心性,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沁雅觉得心里突兀地难受,低低地说了声:“谢陛下!”
  “嗯?”萧彻不明所以,看着她。
  “谢谢陛下的那句称呼,臣妾想,那两个字足比万户封邑更让父亲欣喜。”
  萧彻这才明白她指的是那声‘岳父’,虽然是以那样的方式叫出的,但对于这样的身份,已经是莫大的殊荣了。
  “应该朕说谢谢才是,他把这样好的一个女儿给了朕。”萧彻笑着伸手抹去她已然流下的泪痕。
  沁雅望向父母离去的方向,她很明白,此去经年,愁路几千,归程迢递,有生之年,怕是再难相见了。
  小时候每每常想,不如就任性一次,随父母去了。可是,还是回回忍了下来。而如今,就是想任性,也不行了。
  长亭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里,总汉家陵阙。清秋果真总伤别啊!
  “其实,为何要伤别?这一去,你该为他们高兴才是!心远地偏,飞鸟与还,此生,我等羡慕都羡慕不来的日子啊!”
  萧彻真心地慨叹道,那煞有介事的样子,倒逗得沁雅展颜一笑,戏谑道:“江城如画,山晓晴空。雨水明镜,双桥落虹。父亲将过的这般日子,陛下确实没福气享呢!”
  萧彻也笑了,执起她的手到胸前,道:“怎会没福气?等过些年,也建个大园子,把苏杭名胜,天下景致都纳入其间,咱们呢,就去那住着,也省的宫里这么多规矩!他人跋山涉水才能见的胜景咱们须臾可得,可不比其有福气?晴空云鹤,诗情碧宵,叫这清秋也不敢伤感了去!”
  “美得叫人不敢去相信了!”沁雅凝眸回望萧彻,柔柔一笑。
  “怎会不敢相信?等过了这些烦心的事,就开始起园子,等建好了,包准叫天上人间都羡慕!”萧彻下巴抵着她额头,悠悠道。
  次日上朝,白澈呈上了文鸿绪的辞表,满朝震动!一任宰辅十多年的第一权臣居然挂冠而去,走得突然,未免也太潇洒了!
  萧彻也未料到文鸿绪会如此轻率地离去,但毕竟是意料之中,所以一切应付皆得心应手。
  文鸿绪与萧彻帝相多年不和,此番文之去冠,不免让人觉得离奇,背后种种谣言,有的说是皇帝逼走了他,有的说是柳氏与熙宁长公主联手打压他,还有的说他这是明哲保身,面上急流勇退,暗里仍操着文氏大旗……
  对于满朝文武的种种猜测,萧彻首先是驳回辞表,下旨抚慰挽留,请丞相归位。到得知文鸿绪已离开京城后,又下恩旨褒扬,以嘉奖其半生功于社稷。虽然如此,流言仍是不灭,还愈演愈烈。
  文鸿绪辞官的当天,李如便派人把消息传回了家里。
  起初,熙宁以为他半生宦海,此番终于折戟称臣了,想着他低头的样子,得意地几乎忘形。李信义在旁只默默地摇头叹息。
  随着谣言传播越来越广,熙宁的气焰越来越高,每日都在想怎么抱负他当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文鸿绪终于折腰了,她终于等到了奚落他的机会,她这一辈子都在等这一天,怎能教她不欣喜若狂?可是,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文相要有所行动时,白澈又站出来说文鸿绪早已携夫人离开了京师!
  在众人扼腕叹息之余,最震惊的当属熙宁长公主了!
  那一日,李如请旨回府省亲,告知父母这个消息,本是想与他们商量对策的,可是,母亲的反应,让她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她似乎积累了一生的屈辱都在这一刻爆发了,她发疯似地砸东西,把府里能砸地全都砸了,谁也劝不住。
  李信义传令下人们一律不准靠近内院,免得家丑外扬。
  李如只能站到厅堂外的院子去,才能不被殃及。她愤怒地朝李信义道:“难道您就站在这里袖手旁观?!看她这样疯下去?!”
  “嗬!不然还能怎样?去拉她?她能听我的?”李信义漠然地反问道,而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让她砸吧,砸累了,自然就停下来了!”
  “你!……”李如被气的瞠目结舌,压下满腹怒气,眼睁睁看着父母这样可悲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您是当朝驸马,是她的丈夫,您为何就不能像……”李如惊惶住口,她呆呆地立着,何时?究竟是何时有了的想法,她居然差点将文鸿绪三字脱口而出!她立刻不懂声色地装作是气极而顿,忙接着道:“您为何就不能像个七尺丈夫,拿出些气魄来!”
  李信义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话,在妻子常年的谩骂声中习惯了,对于女儿的指责,只无关痛痒地苦笑道:“丈夫?呵呵,如儿,难道你不知道驸马这个身份所代表的是什么?不过是公主府的一件摆设罢了!要摆在哪个角落,怎么个摆法,全凭着你母亲的喜好而已!你不是也一样?她高兴了了,就把你送进宫里去,不高兴了,就让你回家来……可是,什么才是真正能让她高兴的?她一辈子都在想得到,但却一辈子都没能得到,所以这辈子她都活在报复里,抱负他,报复他的儿女……”
  “够了!”李如嚯地怒喝道:“我为父亲感到可悲!更感到可耻!”她的手拢在袖中,死死地握成拳,十指的指甲都陷到掌心的肉里去了,低着头,目光落在富贵万年的刺绣图案绽开的袖口,繁复绮丽,是四妃才有资格穿的服饰。可是,虽然已经华美异常,还是永远比不上皇后的,不仅是衣服,其他任何一样东西都是!
  凭什么她能有那么好的父母?!凭什么她能当皇后,受着萧彻无止境的宠爱?! 凭什么她能生儿子,让萧彻俨然一个慈父?!凭什么她和她的儿子就那么受老天的眷顾,得尽她和她的女儿从来没得到过的一切?!她不甘心!不甘心!从在及笄礼第一次见文沁雅开始,她就不甘心,她从来没有输给过任何人,她文沁雅也不会例外!
  李如看着瘫坐在地上,双目迷离,口中不断喃喃着‘为什么’的母亲,暗自发誓!
  注: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嘿嘿嘿嘿嘿嘿,执子之手,多HLL滴标题啊……够震撼吧……HOHOHO
  那啥……到这里有个问题要说一下……
  古时候对公主的称呼是这个样子的:皇帝的女儿是国公主,就是大家所知的那个公主啦,那些王爷啊啥的家的呢叫‘郡公主’,就是郡主
  皇帝的姐妹呢,叫长公主
  皇帝的姑姑一辈叫大长公主
  所以呢,安阳应该是长公主
  熙宁应该是大长公主
  但是,黎觉得安阳那么一个口爱的小公主,叫长公主又拗口又难听,因为长公主给人的印象似乎都挺老的……囧……
  所以呢,就擅自给改了,
  嘿嘿,特此说明一下,一直记着的,可是每回都忘了说……自我PAI飞……

  夺嫡之战(承)之二

  和泰九年的冬天,又是许多年不曾遇到过的大雪,气候寒冷异常。
  小年夜这天,内府送来了皇帝的各项赏赐,宁馨里里外外忙着发放给诸人。整个康宁殿都是一派喜气祥和。早年时候,每到大节,中宫总是冷冷淡淡,下人们出去办事都要看人脸色,即使难听的话,也要受着,谁叫自家主子不得宠?但如今可不一样了!皇后圣眷之隆,整个后宫加起来都抵不上!皇上更是三天里有两天半是在康宁殿的,几乎就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了。
  “母后!母后!”萧逸牵着奶娘的手,从外风风火火地跑进来,一路叫着:“父皇说,儿臣过了年就可以跟师傅念书了!”
  正在校对一年收支账目的沁雅从一堆杂物中抽身出来,还没立定,小家伙就扑过来抱腿。一边呼呼喘气,一边还笑开了花。
  “是吗?父皇让你去的?”沁雅惊讶地摸摸儿子的头问道。因为按皇家的惯例,皇子年满五周岁方可入内书房拜师从学,而萧逸只有四周岁,较别人早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