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宛妃传全集_派派小说
也许,若干年后他会明白自己的心意吧!
当清如被负责的嬷嬷叫醒的时候,福临已经不在寝宫里了,只觉浑身酸痛,连动一下手指都觉得困难,身上到处都有红红的印子。
那几个嬷嬷可不管她难受不难受,其中一个伸手从清如的身下抽出了垫在床上的白布,上面那团还没干涸的血迹看在清如眼中说不出的刺眼,而嬷嬷则是一脸满意的收起白布。
另一个嬷嬷则端起红漆盘中一碗墨黑的药汁,不甚恭敬地对清如说:“如贵人,请用药吧!”她们都是宫里的老嬷嬷了,仗着资格老,常常不把不受宠的小妃子看在眼里。
“这是什么药,为什么要给我吃?”清如直觉那碗看起来有些诡异的药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皇上有旨,如贵人不得留龙种,还请如贵人自己服下这药,不要让奴婢们动手!”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药不论她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喝,因为这是圣旨。
清如听后倒是不哭也不闹,她默默地撑起疲惫的身子下了床,薄薄的被子裹在她柔软的娇躯上,赤足踏在那青石砖上,凉意刹那间流遍全身,明黄色的被面在她身后盛开如花!
一步一步像是走了几百年那么久,她静静地凝望着紧闭的宫门,侧耳倾听,外面似乎开始在下雨呢,“嘀嗒”声由小渐大,自小她就喜欢夜雨,记得在家时她最喜坐在窗口望着雨中的世界出神!
忽地,她仰首一笑,如百花齐放!
“嬷嬷!”带着笑意的声音此刻听来飘渺的叫人发虚。
“如贵人有什么吩咐?”等侯着的嬷嬷们猜不透清如心中在想些什么,一时倒也不敢放肆。
清如转过脸来道:“把药给我,我自己喝罢!”原来这偌大的皇宫中,当真容不得一点真心,药虽苦,无奈心已冷,自是感觉不到那份苦了!
第一卷·相爱成恨 第九章 花间雨(3)
顺治十四年的春天是个多事的春天,就在清如侍寝的第二日,也就是十四年三月十七,承乾宫传来了皇贵妃有孕的喜讯,除了福临与董鄂香澜是满怀欣喜的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降生外,其他人皆是各怀心思。
三月二十八,皇贵妃父鄂硕病故,听闻此噩耗皇贵妃悲恸过度,险些流产。
四月初九,索尼长子噶布喇,在下朝回府途中遇刺,不幸身亡,至此,索尼身边仅剩次子索额图一人。
获知消息的当晚,清如跪在佛像前彻夜祈求,这是她现在唯一可以为兄长做的事!
很快就到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阳节,在民间家家户户到了这一日都要喝雄黄酒,吃粽子,在宫中也不例外。御膳房早早就备好了各色粽子,选用的都是上等糯米,里面嵌以豆沙或蛋黄之类的材料,然后外面再包上晒干的竹叶,只等到了这一日便上笼蒸了送至宫里各处。
负责送膳的太监中有一个是新来的,他见前面的人过承乾宫而不入,不禁有些三怪,悄悄问了旁边年长的太监太得知,自皇贵妃有孕后,她的膳食就不再由御膳房负责,而是专门抽调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大厨入驻承乾宫,由他们专门负责皇贵妃的饮食。小太监听了后咋舌不己,皇上对这位皇贵妃还真不是普通的宠爱啊!
此时的董鄂香澜已经有了四个月的身子,掩在衣服下的肚子已有些凸起,不过行动还算方便,只是近些日子嗜睡的很,常常睡到卯时才起。
这日她正在梳洗,有人来报,说是贞嫔在外面求见,她心中一喜,匆匆梳洗完便快步出了寝宫,要说这宫里,她除了福临外就只有贞嫔这么一个亲人,自然对她格外的重视。
到了厅里,果然见贞嫔在饮茶,后面站着她两个贴身宫女,间儿和辰儿,间儿的手中提了个小篮子,辰儿的手中则捧着个青底蓝纹的瓷罐。
见董鄂香澜出来,贞嫔忙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行礼:“贞嫔见过皇贵妃!”
董鄂香澜不悦地拧起了眉:“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我姐妹间不要这么多礼,你总是不听,莫不是你不拿我当姐姐看吧?”
“哪有,哪有,做妹妹的向姐姐行礼乃是常理,并不是说您做了皇贵妃我才向你行礼的呀”贞嫔对这个自小一起长大的姐姐极是了解,知道她是不希望因着她的身份而使两人陌生了,所以赶紧出言解释。
董鄂香澜的脸上这才有了几分笑意,这个妹妹啊,自她十四岁入宫以后,姐妹俩已有三年未见了,自她们在宫中相聚后,每一次她总要行完礼后才肯与她叙话,怎么劝也不听。
“香浔?香浔?”
贞嫔不知在想什么,竟没听到董鄂香澜的叫声,好几声后才反映过来,略带点茫然地问:“姐姐,你是在叫我吗?”
董鄂香澜吃惊地睁圆眼道:“妹妹你在想什么,莫不是连自己的名字也忘了吧?”
“谁说不是呢,自我进宫皇上赐我贞字开始,就再没人唤过我的本名,日子一久,连我自己也快忘了还有这么个名字。”贞嫔露出回忆的神情。
“香浔!”董鄂香澜有些心疼地唤着。
“姐姐你还是叫我妹妹吧,这样听着更亲切些!”贞嫔似乎不愿再听到这个名字,略有些急促的说。董鄂香澜虽不理解,但已习惯了由着妹妹的她还是点头答应。
贞嫔走到董鄂香澜面前半蹲下来,用带着护甲的手轻轻抚摸着她不大的肚子,半响没说话,董鄂香澜正想开口,突然听得她轻轻地说了句话,很轻,听不真切,似乎是说了什么孩子的话。她也不细究,静静地捋着贞嫔旗头上垂下来的殷红流苏,就像小时候那样自然。
又过了一会儿,贞嫔终于抬起头笑着说:“姐姐你真有福气,不光皇上疼你,再过不久还会有一个小阿哥或小格格陪你,不像我……”说到这里,笑容黯淡了下去。
“傻妹妹,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你还那么年轻,尽早会有自己的孩子的。我自有孕后就不能再侍候圣驾了,你在皇上那里多上点心,多被召幸几次,说不定很快就有了,介时可能还会被封个贵嫔或妃什么的。”董鄂香澜娓娓说来竟无半分虚情。
这样的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根本就对那个男人没感情,另一种就是绝对相信那个男人对自己的感情,董鄂香澜无颖是后一种。她知道福临的身份注定他不可能只拥有一个女人,但她相信福临心中爱的只有她一人,所以才这么放心。
“对了,妹妹,这两月里皇上可有再召幸过如贵人?”没来由的,她又想起那个有着炙热目光的女人。
“姐姐您是问重华宫的那位?”贞妃不解其为何会对一个无宠的贵人如此挂心。
“正是!”
“据我所知,皇上未曾再召过她,而如贵人亦是深居简出,极少露面。”听到这个消息,董鄂香澜的心才放下不少,也许真的是她过于敏感了,皇上根本不会喜欢她的。
有宫女进来请未是否要传膳,贞嫔看到那个宫女咦了一声,一幅三怪的样子,原来这宫女是钟粹宫的管事姑姑湘远,她怎么会在承乾宫出现?
董鄂香澜解释道:“皇上怕原有的下人经验不足伺候好,所以就把钟粹宫会做事的人调了几个过来,除了湘元,还有李公公他们。”说罢,她问贞嫔:“妹妹,你用过膳了没,若是没吃过就在姐姐这里吃吧,咱们姐妹少有机会在一起吃饭。”
“多谢姐姐的好意,我来之前已经用过了。”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取过间儿一直捧在手中的小篮子,把上面的盖子揭了,里面是一个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小棕子,看起来如小孩子的玩具一般,煞是可爱。
她将篮子递过去,有些佝促地笑道:“今儿个是端阳节,我特意拿了些小粽子来给姐姐,我知道姐姐这里什么都不缺,不过这些都是我亲自动手包的,希望姐姐你能收下。”
董鄂香澜听了感动不已,含笑亲手说:“妹妹这份心意对姐姐来说比什么都要珍贵!”
贞嫔又拿过辰儿手里的瓷罐交给湘远道:“我听说姐姐你最近胃口一直不好,所以拿了些青梅来给你开胃。”
“难得妹妹你对我这么挂心,姐姐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那妹妹先行告辞了,姐姐你安心保重身体,我过几天再来看你。”贞嫔辞别了董鄂香澜,回自己宫中去了,这一切都被有人心瞧在了眼里。
另外跟大家告个罪,最近几天为了能让大家多看点,只要一有空就写文,一上网就码字更新,实在有点累了,请大家容我休息几天,调整一下,我不想把写文变成一种痛苦,最迟下礼拜二会来更新,请大家多多包含
第一卷·相爱成恨 第九章 花间雨(4)
自皇贵妃董鄂氏有孕不能再侍寝后,福临临幸其他妃子的次数明显增多,出人意料的是,最得君王意的既不是艳冠群芳的佟妃,也不是似水柔情的贞嫔,而是与清如她们一道进宫的日夕,那个尚有些孩子气的日夕,福临每十日里总有那么三四次翻她的牌子!相较之下,水吟的风头已不如先前那般耀眼。
福临似乎极喜欢日夕的纯真与率真,还有她那不掺其它干净如清泉的笑容,宫中只有她敢对他说着连皇贵妃也不敢说的真话。
也许因为皇帝都是孤独的,所以他们比别人更渴望听到真话,而今难得遇到一个性格如此可爱,且又不惧他身份的女子,自是格外欣喜。当美貌已不再令人倾倒的时候,独俱一格的性格往往能在美女如云的后宫脱颖而出!
看福临的意思似乎有意再晋日夕的位份,也许她将会是她们四人中第一个晋嫔位的人!
宫中的规矩,只要晋了嫔位,便能被称之为娘娘,贵嫔以后更是能成为主位,掌一宫之事。
宫里,在皇后之下设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贵嫔五人,以上十二人分掌东西十二宫。其下还有嫔八人,可称为娘娘,至于贵人、常在、答应则无定数,不能称娘娘只能称呼为主子,除此之外还有庶妃数人,她们多是汉人出身所以不算在正式嫔妃中。宫中正式妃嫔中只有恪嫔一人是汉人出身,是吏部侍郎石申的女儿,想来她也是有足以令福临动情的地方,才会破格封嫔的吧!
清如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淡淡一笑,继续抚她的琴,在她对面是波光粼粼的临渊池,阳光洒在水面如镀了一层金光。金红色的鲤鱼在池里游来游去,不时跃出水面争抢月凌抛下的鱼食,见此清如不禁想到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在游濠梁之上的一段辩论: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与她相比,鱼应该是快乐的吧,至少它们不知情为何物,不懂伤心为何苦,若有下一世轮回,她必不会再选做人,做人太累,宁做一尾小鱼,从出生到死去,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地游淌嬉戏在流水中。
只是这一世还没完,为了宫墙外年迈的父母她还要继续过下去,让他们知道女儿还好好的活着。
叮叮咚咚的琴音随着琴弦的拨动在她指间流淌,独居重华宫虽然寂寞,然秋冬有结网林可赏,春夏有临渊池可观,闲时还可抚琴写字,这里倒有几分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味道了。
君王的垂怜她早已不再妄想,尘封了心在这深宫中平安终老,其实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只是日夕……唉,骤然恩宠太盛对她来说未必是件好事,她涉世未深又胸无城府,如何应付的来各种明争暗斗。
虽说如今有福临的宠着,还有佟妃护着,可君王恩宠最是不能长久,谁知何日会逝,而佟妃不过是利用日夕分薄董鄂香澜的宠爱,等日夕没有利用价值或有能力威胁到她的时候,只怕她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日夕。
至于福临……他是真的爱听真话吗?只怕未必吧,清如记起以前曾听阿玛无意中说起过的一件事。
前年,也就是顺治十二年的时候,有一位在扬州任知府官员某日突然上奏朝廷,说是在有一块三石从天而降,落在府衙院中,三石上五十四个大字:“前重文 后重武 文凌武上 乾坤得正!”
顺治听后当即大怒,这不摆明了是在说明清二朝吗,明朝重文,清朝重武,至于后一句“文凌武上,乾坤得正”更是说清朝不如明朝,光复明朝方为正统。
顺治认定这块三石乃是上天在示警江南有人意图造反,当场派人到江南彻查此事,一旦发现有人写反清意图的诗句文章立刻抓起来严加查办。
此令一下,无数文人遭到牵连,好好的诗词,就因为里面有明清二字,立马就成了催命符,轻则一家充军,重则杀头,一时间冤案无数。
江南之地顿时人心惶惶,文风萎靡。
据悉,当时落案的共有二百七十三人之多,是清朝入关后兴起的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