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宛妃传全集_派派小说
屎笠蛔笠挥曳鲎盘笞吡顺鋈ィ赍僖闪艘幌乱步舾松先ィ劣谠铝柙蚋诹怂睾竺妗?br />
走到外面,他们看到了一个几乎与天地溶为一体的背影,雪白地衣服包裹着她削瘦地身子,她没有感觉到身后的众人,只是专心地将双手合在胸前,闭目轻声说着:“清如在此诚心乞求,希上天仁慈保佑太后日月昌明、松鹤长青,望厚土为怀,护佑太后身体安康,福寿两全!”
轻轻的几句话随着风声飘到了所有人的耳中,太后向来锐利的眼睛在这一刻却变得平和而温情,并伴有深深的感动,福临的眼中则是复杂万分,刚才看到那个单薄的身影时,他完全忘了琳嫔的事,只想冲上去紧紧抱住她,可是最终还是强自忍住了。
虽然清如与贞妃一样,都是以为太后祈福为主,但显然为众人所见的清如要更为直观更为可信些,也更为让人感动些,毕竟站在如此寒冷的雪地里要比在屋里写字更为动人心魄,贞妃依然在笑,只是不再笑得那么自然。
正当众人各怀心思时。宁妃却突然望着天空渐渐张大了嘴巴,瞧她那一脸呆滞的模样,仿佛是看到什么吃惊的事一样。众人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顿时他们地嘴也张了开来。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事实。
只见成百上千的白鸽从各处飞来,向着清如地上方聚集,然后一齐盘旋着飞了下来,围着她的周围随身扑翅,白羽纷飞。
听着白鸽扑翅地声音。清如终于张开了双眸,尽目处俱是白鸽飞翔,如雪的颜色给人一种纯静圣洁之感,这样动人的一幕震惊了所有人,然后更大的震惊还在后面。
被白鸽所围绕着的清如笑着伸出了手,白鸽并没有因为她地动作而离去,依然不停的围着她飞舞,有一只白鸽停在了她的手臂上,这一刻她的笑容更灿烂更明亮。就如天上的太阳一般耀眼。
白鸽向来被视为吉祥之物,现在这些白鸽很明显是因为清如而从各处飞来的,难道真的是因为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所以有白鸽飞来?!
正当众人胡乱猜测之际,清如也发现了身后的人。她回过身来看到了吃惊地太后以及深深为之惊艳的福临等人。诧异过后她毫不吝啬的再一次展开了动人地笑颜,随即单手一抬。那只停在她手臂上的白鸽重新飞起,溶入那些一直在飞舞不止地白鸽中。
随即在白鸽包围中地清如屈膝跪倒,醉人的声音在这片静洁地天地中响起:“臣妾叩见太后,叩见皇上,叩见皇后,祝愿太后千秋万寿,福寿永享!”
这样的情景,这样的祝福,在场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白鸽从刚才起一直围绕在清如的身边不曾离去,太后不由自主的走了过去,仿佛是要确认这些白鸽是否真实存在一般。
而白鸽也不怕人,依旧低低的飞着,直到它们的羽毛触到了太后的手,她才终于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既不是幻觉也不是她眼花。
“这……如儿你……”太后简直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样近乎于神迹一般的事实就摆在她面前容不得她不信,最后终于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你的诚心感动了苍天啊,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白鸽来此!”
清如却出乎意料的摇了头,轻而坚定地道:“不,太后,这些白鸽不是为了我而来,是为了您,您无人可及的福泽才引来这些白鸽,它们是来谨见朝拜您的!”
“真的吗?”太后不敢相信的说着,其实不论是不是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清如的话让她很开心,也很满足。
“除了太后您,还有谁的福气能引来白鸽谨见,每一只白鸽都代表着平安与吉祥,现在这里有这么多,您以后一定会多福多寿的。”清如笑吟吟的说着,一样的容颜,一样的人,可是在白鸽的围绕中,却如天上仙子一般,凡间哪得几回见!
“承你吉言!”太后亦笑着说,现在的她看起来比刚才开心千万倍,而在另一边福临的目光开始起就一直紧紧捉住清如的身影,不曾离开过。
眼见清如不动声色的出了大风头,贞妃是最恼恨的,她先前所做的一切,在此刻都化为虚有,所有人包括太后皇上在内,都为眼前三景所震慑,不会再有人记得她,她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宛妃会在这一次复起!
月凌一直跟在贞妃的后面,所有的一切她都瞧在眼里,脸上神色几番变化,趁着清如与太后说话没人注意她的时候,她偷偷拉了一下贞妃的袖子凑在她耳边悄声道:“娘娘,这是什么妖法?”
贞妃回看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抬了左手的食指在唇前,轻嘘一声,示意月凌不要说话。
直到很长时间后,白鸽才纷纷离去,如来时一般飞入天际不见踪影。
太后拉了清如的手走到福临面前道:“皇上,这是哀家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的贺礼,真多亏了如儿的诚心啊!”
福临定定的望着清如的双眼,直到许久后才将目光转向了太后,唇眼间浮起温和的笑:“皇额娘喜欢就好,宛妃说起来也是您的媳妇,对您尽孝原是应该的事。太后微一点头,不经意地说起:“哀家听说皇上你最近很是冷落宛妃,对她不理不睬,可有这事?”这事太后一直都是知道的,宫里的事她都收在眼中,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温和的笑不曾褪却半分:“哪有这回事,只是朕最近国事烦多,所以才少了去宛妃那里的时间,朕与宛妃一直都是好的。”刚才雪中鸽飞的情景,确实让他狠狠的被震惊了一番,也让他惊觉自己对清如的思念竟已到了极深的地步,刚才他真想上去抱着她,罢了罢了,琳嫔已经死,逝者已矣再追究也没用了,何况清如本就不是有心加害,三个月不加理睬的惩罚已经够了,他不想再惩罚她,也不想再压制自己。
清如回的是一抹同样绚烂的笑容:“是啊,臣妾与皇上一向都是很好的,即使有什么小矛盾也很快就过去了,绝不会坏了感情,太后您尽可放心。”说这话的时候,她悄悄斜了贞妃一眼,待得见到她青白交加的脸色时,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浮现于嘴角之上。
贞妃整了一下紊乱的心绪,撑起笑容对孝庄和福临道:“太后,皇上,这里天寒,还是进去再说吧,宛妃在外面为太后祈福这么久,想必也冻坏了吧。”转眼间她的笑又盛华起来,好象什么事都没有,也好象清如适才的一切与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一样。
福临连声称是,扶了太后就要回去,哪想去被清如叫住了:“臣妾还有一件事要告之太后。”
“你讲。”孝庄站在原地听清如说下去。
“臣妾今日除了在此为太后祈福外,还写了许多个寿字,折成纸船,让人拿到春秋池中,准备待这里祈福完成后便去那里放船祈福,既然太后已经来了,臣妾斗胆,想请太后与臣妾一起去静意池中放船。”
“嗯,不错,这是个新点子,想法也不错,既是你的要求,春秋池离这里又不远,哀家就与你一起去一趟吧,皇上皇后,还有你们也都去。”她指的是贞妃等人,见太后这般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无话讲,纷纷应是,跟在太后与皇上后面一起去了静意池。
贞妃一路上都在想着待会到了静意池会发生什么事,她可不相信宛妃真的只是想让太后与她一起放船祈福,这只是表面话,后面肯定还会有什么事发生。
第六十八章 千鲤朝佛(4)
众人簇拥着太后来到了春秋池,那里的池边已是放满了许多写着寿字的纸船,而子矜与湘远还在旁边折着,看到太后与皇上过来,赶紧放下手里的事,跪地请安。
众妃当中稍微有点眼力的都看得出那些寿字写的既有女子的娟秀又有男子的苍劲,可见宛妃在这些字上定是下过不少苦功。
这里的寿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如此之多的字很多人写到后来都会有手软之象,字亦会变得软弱无力,可是纵观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如开始那般,太后欣然望着这些寿船:“如儿,这便是你用来为哀家祈福的?”
见清如点头,太后颔首弯下了身,从地上拿起一只寿船率先放入了春秋池中,福临与皇后紧随其后,其余众人见太后与皇上皇后都放了,他们也纷纷拿起一只寿船放入了池中,贞妃只稍稍犹豫了一会儿便拉着月凌一并放起了寿船。
在众人接连的放船中,池边的船很快便少了,最后仅有一只,子矜捧了与太后,由她来放最后一只,太后也不推辞,弯腰将这只船推入了池中,让它随着流水飘在池中,此时此刻,春秋池中停满了无数的纸船,随水飘摇而转,充满了说不出的静美,当众人都以为这放船之事就此结束时,真正的惊喜现在才要开始。
水的波动仿佛被什么东西给打破了一般,逐渐变得剧烈起来,所有人包括太后在内都集中了精神看那水面,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让水如此晃动,波纹一圈接一圈的袭来。很快他们便看清了,是鲤鱼,是无数的鲤鱼。它们从四面八方向太后站的那个地方围拢,一条接一条的游过来。池边地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它们的身影,很多很多地鲤鱼,全部都围拢在太后的身前,这些鱼儿不止将头露出水面,不停地冲太后点着头。更有甚者甚至跃出了水面,优美流的鱼身带起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串连在一起的珍珠。
这样的罕景让刚刚才被白鸽齐飞狠狠震惊了一把地众人再一次目瞪口呆,冬天鲤鱼虽然说不是没有,可是这么多的鱼,还一齐围过来,简直就跟像通人性一般,莫说是别人。。。就算是大小阵仗见过无数次的孝庄也有些傻眼,这次的情景比白鸽那次还要让她震惊。
“这是怎么一回事?”孝庄无法置信的问着清如,白鸽与鲤鱼都是活物。不若死物那般你想让它怎样就可怎样,活物有着自己的思维与本能。若说先前的白鸽还可以训练的话。那鲤鱼就真不知道应该如何训练才能达到现在这样。
清如笑看了一眼还在不停围聚过来的鲤鱼道:“太后您难道没看出来吗?这一切都是因为您如天一般地鸿福,先前是白鸽。臣妾只是替太后您祈福便能引来如此多的白鸽,现在是这些鲤鱼,它们肯定是感受到太后您的福祉所以才自发游了过来,也是托了太后地福,才让臣妾等人见到了这个毕生难见的三景。”
说到这儿,她再度叩拜下去,脆声如珠地道:“白鸽齐翔,千鲤朝佛,这一切不仅预示了太后您那无人可及地福寿两全,更预示了我大清国运昌隆,江山永固,只有盛世天下,才会有如此祥瑞降下!”“好!说得好!”太后尚未说话,却是福临先说了起来:“宛妃说得极对,咱大清在这片土地上定会繁荣昌盛,千里江山尽在爱新觉罗氏地手中!”
“好!好!”太后听得不停点头,亲自扶起了尚跪在地的清如,拉着清如地手感叹道:“这个万寿节,是哀家自有生辰以来过得最为惊喜与高兴的一个,虽说是天降祥瑞于哀家,但也要有人心诚意诚才行,如儿啊,哀家真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
“能为太后做事,是如儿的荣幸,岂敢言谢。”清如笑着推辞道。
看到清如被太后和皇上如此看重与夸赏,其余的妃子面色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看,连月凌也不例外,仅有几个是真心为清如高兴,倒是贞妃已经从先前的难掩的暗怒转变到了现在的笑吟吟,在听到清如的话后,她走上去道:“宛妃实在太客气了,今日这两次祥瑞降下确该有宛妃的一份功劳,理应有赏,太后皇上您说呢?”在说到“功劳”二字的时候,贞妃暗中加重了语气,别人只当她是为了突出清如的功绩,只有清如知道她是为了什么,不过清如并不担心,只安然的站着。
“贞妃此话有理。”不止福临赞同了贞妃的话,连太后也少见的赞成了此言对福临道:“是啊皇上,贞妃这一次可说的没错,你准备赏如儿什么呢?”
福临沉吟了一下,又颇有深意地瞧了清如一眼:“皇额娘,不如就将翡翠十八子手串赏了宛妃罢?”
别人或许不明白这手串的珍贵,孝庄却是一清二楚,那是福临三岁生日时,他皇阿玛,也就是先皇所赏,自赏下之日起,就一直带在他的手腕上没有摘下过,这个手串,连当时已逝的董鄂氏盛宠时都没有赏给她过,在微微的吃惊后她对福临道:“皇上,你真要把手串赏给宛妃?”
诸人包括清如在内听到太后如此郑重的问皇上,都觉有些三怪,不过是一串手串罢了,用得着如此紧张吧,哪想福临亦是同样严肃地道:“朕金口已开,自然是赏了,难道皇额娘您觉得不好吗?”
“那倒不是,哀家只是有些吃惊罢了,既然皇上已经决定了,那自然是可以。”说到这里她将目光转向了清如:“宛妃,快跪下谢皇上。”
“臣妾谢皇上赏赐。”虽然还没见了手串,也不明白这手串有何珍贵的,但清如还是乖巧的顺着太后的话跪下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