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宛妃传全集_派派小说
说完这些后就哭着跑了出去,子矜不放心意欲追出去看看,被清如喝住,脸上有几分薄怒:“不许去,跟了我这么久还这么不懂事,都怪我以前太宠她了!”紧跟着语气一软道:“让她冷静一下也好,以后她会明白的!”话虽如此,但她与子佩之间终归是有了隔阂,不再似以前那般的无间。
清如既决定了要走与先前不一样的路,那她就必须要硬下心肠来,冷酷只因环境逼就,她环望着面前四个或早或晚跟随自己的人,取出手帕一一为他们拭去眼泪,然她忘了自己的手帕是湿的,这一擦反而使得众人的脸都给弄湿了。
“怨我吗?”她轻轻地问着,证据于冷漠中透着淡淡的伤感,叫人听了忍不住揪心。
“小姐!”原本还没怎么哭的子矜突然抱住清如冰凉的身子嚎啕大哭:“小姐,奴婢不怨,奴婢知道您心里一定比我们还要苦,否则您不会这个样子的,子佩不懂,可是我懂,小姐你要是想哭就痛快的哭出来吧,不要憋在心里,你这个样子叫奴婢好怕好怕!”
“傻丫头!”清如抚着子矜光滑的头发,浅浅的笑着,没有半分要哭的意思,心底的菰寒之意却怎么也去不掉,她总喜欢说人家傻,其他她比任何人都痴都傻,不过以后不会了!
待子矜止了哭声,其他三人也红着眼上来,绵意抽着鼻子道:“主子,虽然您不说,可是奴婢知道您绝不会睁眼看锦绣死的,您一定也受了好多苦!”
小福子接下去道:“嗯,主子说得对,我们应该更好的活着才对得起九泉之下的锦绣!”小禄子不懂得该怎么表达心里的意思,只是一个劲的点着头。
清如透过朦胧的眼将四张脸一一映入心间,良久才重笑起来:“好了,都别哭了,子矜你去准备热水让我洗澡,还有小福子,你跑一趟御膳房命他们熬一碗姜汤,另外再拿些清粥小菜来。”
吃饱了才有力气应付可能会发生的事,她清楚福临这一次虽不会杀她,却不会就这么轻饶了去,处罚的旨意随时会下来,若等那时再去御膳房可没现在方便了。淋了一夜,若不喝碗姜汤驱驱寒定会染上风寒的,而她,绝不可再生病!
果然,旨意第二天一早就下来了,跪听着从传旨太监口中说出来的圣旨,听完后,清如神色平静地叩首谢恩,仅仅只是降为答应禁足而不是贬至辛者库为奴,可不就是天大的恩惠吗?!
答应而已,以前又不是没当过!清如笑着勾了勾嘴唇,这也就表示自己有更大的机会翻身。
她这不合常理的笑瞧在传太监的眼中却误会了,以前她是疯了,他同情地摇摇头走了!
随着宫门的关闭,清如在里面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禁闭生活,这半年里她没有踏出重华宫一步,也没有人被允许踏入重华宫,所有的消息都是下人们告诉清如的,幸而禁足的只是她一人!
禁足的当天,清如将自己单独关在房中,不许任何人进去,只见她坐在桌前,拿笔在纸上一下下绘着什么,等她描绘全后,才看到纸上画的分明就是当晚观星台上清如被推时的情景,这是她凭自己记忆绘就的,意在找出当晚推自己的那个人。
由于当时场面过于混乱,所以记得不是太清楚,根据画上所显,董鄂香澜在她前面,福临在另一边吩咐人办事,显然不可能,除下的就只有皇后、佟妃、悼妃、淑妃、静妃、宁贵嫔、贞嫔、日夕、水吟、月凌十人。
若照着清如以往的性子一定会先排除日夕等三人,可如今她却选择将她们放在一起进行一个个的排除,不愿漏下一丝的线索。
图上只有清如自己的脸画出来了,其余的都没有画,因为她无法确定诸人所站的位置,经过好一会儿的思索,她记起皇后与佟妃当时是一并站在自己左侧的,不可能推到她的,所以这两个人的嫌疑先去掉了。
悼妃与淑妃无宠又无子,即使没了董鄂香澜也轮不到她们,所以嫌疑甚小,这样一来就剩下六个人了。
静妃,根据以前的接触,她应该很仇视董鄂香澜才对,想着在图上静妃的名字处画了一个红圈。
宁贵嫔,她的儿子是二阿哥,也是正妃中第一个诞下阿哥的人,虽平日瞧不出什么样来,但为了儿子难保她不会铤而走险,又是一个红圈!
贞嫔,这个女人很是捉摸不透,虽然当初她在日夕的事上帮过忙,表示她不是佟妃一伙的,但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相信于她,然说到底她和董鄂香澜是亲生姐妹,姐姐得宠对她并无坏处,实在没有破坏的理由,可不知为什么清如对贞嫔始终不能放下心,她虽没有画上圈,但还是在其名下重重点了一下,表示她也有可疑。
在看到水吟的名字时,清如手停了一下,她想起当时被推出去时匆忙回头看了一眼,水吟所站的位置就是她的正背后,换句话说,要想推她,这个位置是最合适的,可是……清如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怀疑,她不信有着多年情谊的水吟会下这个手,虽她曾对日夕的得宠有所不满,但后来已经解开心结了呀,否则日夕受封当日她也不会帮着说话了。情理相对,一番考虑后,笔越了过去,水吟二字依旧干净的列在纸面上!
日夕,清如还真想不起来日夕当时站哪里了,左右不见其人应该是在后面,可当时回头时没有看见啊,兴许是自己漏看了吧!至于月凌,她当时好像被吓得不轻,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也没见着人!
至此,十个人都分析完毕了,嫌疑最大的就是静妃与宁贵嫔,然后才是贞嫔!
有目标就好办了,只要她能重新走出重华宫大门,就一定会找到真凶,到时她一定会让这个凶手付出应有的代价,清如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其实到现在她已经猜到佟妃打翻茶杯的用意,目的应该也是为了害董鄂香澜,看来董鄂香澜在宫里的敌人还真不少,清如放下笑声稍稍转了下腰。
别人踩了没事,蔚佳踩了却滑出去,其中一定有玄机,栏杆这么轻易就被人了,一定是她事先动了手脚,佟妃一开始打的应该是一尸两命的主意,可惜这个如意算盘最终没能打响。
唯一不明白的是她为何要选蔚佳这么个小宫女,况且还是她自己赏给日夕的,要选也应该选个稍微有份量点的。真是三怪,不过这与她无甚关系了,清如起身将桌上的画撕碎扔进纸筒中,有些事自己心中清楚就行了,没必要让别人看到!
清如起身打开窗户,让外面夹着雨意的气息吹到脸上,雨还没有停止啊,她轻吁了一口气,笑颜空灵,然那双同样美丽的眼中却映不出雨中的紫禁城!
第一卷·相爱成恨 第二十三章 宫闱之乱(2)
册立太子一事激化的不仅仅是皇帝臣子在朝堂政见上的矛盾,还有孝庄太后与福临之间的矛盾,这对母子之间的关系继废后一事后再度降到了冰点。
可惜,孝庄的晓以大义,分析利害并不能让福临改变主意,孝庄一气之下决定去位于京郊的皇家南苑过冬,甚至都没有说回来的日子,这时已经是十一月初三了……
孝庄这时候一方面是不想再与福临争执,另一方面也是给某些人的动作提供了方便,隐约探知一丝的孝庄对此不仅不反对,甚至还持赞同意见。
谁都知道这一次皇太子的册立,仅仅只是一个前奏,接下来福临极有可能以董鄂香澜为皇太子生母的理由将其扶上皇后宝座,那么这样一来势必要再次废后!身为博尔济吉特氏的身后如何能允许这种事的发生,所以她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
太后的鸾驾就这么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紫禁城,随她一道离开的还有她最喜爱的孙子玄烨,随着她的离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后宫的残酷与准备表现到了极致,而最最可悲的是这场战争没有一个胜利者!
孝庄虽心寒于儿子的表现,但深谙后宫之道的她还是在临行前给他提了个醒:后宫与政治从来都是相互牵绊的,既不愿取缔皇太子一事,那便大封后宫,以稳定后宫与政局!
说这些话的时候孝庄眉头紧皱,眼不时闭起,她甚至不愿去看她唯一的儿子,因为她怕自己会忍不住给他几巴掌,狠狠打醒这个任性的儿子。
也许是觉得忤逆额娘太多,也许是觉得在理,总之福临采纳了这个建议,命礼部拟定文字、礼节,并择定于十一月二十二这个黄道吉日大封后宫!
晋咸福宫佟妃佟佳氏为佟贵妃,授金册金宝!另晋三阿哥爱新觉罗。玄烨为贝子!
晋长春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为淑贵妃,授金册金宝!
晋永寿宫宁贵嫔董鄂氏为宁妃,授金册金印!另晋二阿哥爱新觉罗。福全为贝子!
晋贞嫔董鄂氏为贞贵嫔,授金册金印,居翊坤宫主位!
晋恪嫔石氏为恪贵嫔,授金册金印,居景仁宫主位!
晋贵人瓜尔佳氏为嫔,赐号容,金册记名!
晋泽贵人候佳氏为嫔,赐号宜,金册记名!
福临除晋各妃位份外,还对她们的家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封赏。日夕因晋嫔时日尚短不足以服众,所以在这一次大封中没有再晋位,值得一提的是静妃,福临虽没有晋她任何的名位,却下令给她恢复了相当于皇后的待遇,然而她已经残缺的一生却是怎么也补不全了!
七位妃嫔分别接过各自由礼部拟制的朱漆龙凤纹饰册匣,然后在太庙前祭告,最后再参拜帝后。
礼成的当夜自然又少不了一番热闹,其间众妃在皇上面前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均做成高兴状,在这片香风花影中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美好,至少在表面上后宫依然是风平浪静,一派祥和!
十二月初七,荣亲王已是满两个月了,叫人意外的是他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表情,即使哭笑亦是有些呆呆的模样,没有什么灵气,此外不论怎么逗他都没有反映,倒是口水经常流得到处都是,形如痴儿!
这个消息被福临封锁起来,然未等太医查出什么来,一件事发生了,远在皇家南苑过冬的太后忽然患病,诏命嫔妃前往侍寝。
董鄂香澜虽然刚生完孩子没多久,但也一样接到了太后旨意,以贤惠闻名的她自然是一定应召的,而且一去之后,恪于自己是太后所领的正白旗下,她必须“左右趋走,无异女侍,朝夕奉侍,废寝食”。
对于一个刚过产褥期的后宫娇弱女子,在寒风冷血中过一个这样的冬天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另一边经太医们的联手诊断,一致断定荣亲王是先天智障,在母体时大脑就受了伤害,所以出生后大脑发育不全,今后会形同痴傻之人!
这个结果对期望甚大的福临来说无异平地起雷,天子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啊!他清楚,一旦这个消息传出去,定于正月里的册封典礼是无论如何都行不成了,所以他一方面给太医下了封口令,一方面要求他们务必在荣亲王长成懂事前医好这痴傻之症!
至于册封典礼——照常进行!
福临的旨意无疑是强人所难的,然君有命不得不从,太医们只能苦着脸答应,可惜福临的诸般苦心反而害了这个痴儿,若他当时就此取消了册立礼,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事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太后的不在与患病,还有不久之后离心离德的皇太子册封一事,使得十五年的春节过得淡然无味,稀稀落落的鞭炮,虚应的客套,这样便算过完了。反倒是正月十七,元宵过后的皇太子册立礼在福临刻意的安排下,隆重而庄严!
可是仅仅在七天后,正月二十四,皇太后病还没彻底好清,董鄂香澜还没能回来见见分别一个多月的儿子时,尚未取名的荣亲王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皇城里原因不明的死去了。这个给福临与董鄂香澜带来无尽欢乐与寄托的小生命,满打满算也只活了一百零八天,他的死更将父母带进了痛苦的深渊!
福临在悲切之余犹记得向董鄂香澜隐瞒了这件事,他知道这件事给她带来的将会是比自己更为深切的痛苦。然几乎是荣亲王死的当天,远在南苑的董鄂香澜就在有心人的安排下得知了儿子去世的消息。
原本就身体不佳的她终于在这个巨大的精神打击下病倒了,出了这般大的事,孝庄亦决定移驾回宫,一路的颠簸再一次加重了董鄂香澜的病情,回宫见到皇帝的时候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只能躺在软轿上去参加自己儿子的葬礼!
在调查无果之后福临终于放弃了追寻皇四子死因,但他还是处死了当时负责照顾皇四子的奶娘、太监等人!并追封他早夭的继承人为和硕荣亲王,专修陵寝!
在太后生病一事上与董鄂妃形成对比的是皇后,她压根就没有到南苑去看过自己的姑祖母,而事后太后也仅仅只是不让她再来慈宁宫做“惩罚”。可以想像,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孝庄皇太后所使的计策!
愤怒的福临遂将怒火与失子之痛一并喷向了皇后,指责她在太后生病之时“礼节疏阙”,“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