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值得一提的是,洗三这日,陈赵氏差人送了满满一篮子鸡蛋来,并几样时令的新鲜水果,说是她忙来不了,就表表心意。老张头当下便叫人送回去了,连看都没看。
直到忙完安英的婚事和乐臻的洗三,张赵氏和老张头才专心的去翻晒了一下收上来的麦子。这麦子一从地里打回来,只是粗粗的晒了个半干,就匆匆收起来了,接着要忙安英的婚事,又并上了乐臻的洗三儿,安英的回门儿,一直都没腾出空儿来。
好在今年天气不错,麦收的一个多月里都没见下雨,老张头顺利的晒好了麦子,留下自家吃的,剩下的全卖了换了钱。送走一个还有一个,现在要为安宝成亲攒钱了。
麦收过去后,天很快便热起来了,又是一个月滴雨未下。
时候进入大暑,盛夏最热的时候,天空只是飘了一点雨星子,然后便没了动静。
田里的庄稼已经干的发了黄,按理麦收后种下的玉米这时候该有尺来高了,此时却没半尺高,一株株还干黄干黄的,田里的土壤都干的裂了缝,平时丈宽的小水河只剩下了涓涓细流,露出干裂的河床来。
除了红薯之类比较耐旱的作物情况还能好一些之外,整个张家村一片黄扑扑。
一些急不住的庄稼人不顾毒辣辣的太阳,干脆拿水桶往田里挑水浇地。总不能这样眼睁睁看着旱下去,到时候颗粒无收,单凭收的那点麦子,是要饿死人的。
安平家现在虽然不种地了,但是情况却比一般的农家还紧急——他养了好几池的鱼,原本满满意的水位现在只剩了一半,鱼都快挤在一块了,每天都有氧死掉的。而且这点水也在渐渐的往下褪,等干了池子,安平就要赔大发了。
见老天实在没有想要下雨的意思,村里村民们纷纷挑起水桶跑到瘦的可怜的小水河里,挑水浇地。原本就没剩多少的小水河,才挑了几天,便断了流——上游那里也开始挑水浇地,等水流到张家村时,已经没剩多少,全渗进干裂的河床里了。
安平带着周一丁几个也挑了点水给鱼池加了加水,可是鱼池那么大那么深,以前都是直接从河里引水,现在这样一桶一桶的挑,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没什么作用。而且,现在连水都没处挑了,眼睁睁看着水池里的水位一点点降下,只能抓紧抢卖池里的鱼。
晚上, 安平便跟蓝氏商量,现在家里有了乐臻,乐渊都没有地主睡觉了,必须要再加盖一个东厢。而即然要动工,不如动作大一点,干脆将整个院子翻一翻,这个院子以前看着还行,现在瞧瞧,实在是太粗糙了。
安平讲,即然要翻院子,不如直接买个新院子搬家。
家里现在虽然有钱,但毕竟还是要依靠于养鱼的营生。一旦鱼池没了水,就等于要了一家人的命。如果再呆在张家村,万一遇上连年旱灾,可就麻烦了。 不如搬到上游的村子去,只要旱时有水,就什么也不怕了。
比如今年吧,小水河在蓝家庄时,还有一丈宽,到东王屯时变大半丈,到靠山村变半丈,到小李村变小半丈,再到张家村时,就直接没有了,下游的苇芦村更惨,河床都干透了。
今年的旱情真不一般,安平鱼池里那么多鱼,紧急之中只卖掉一小半,还有大半挣扎在那点泥水里,再过几日就要变成鱼干了。蓝氏对此也深有体会。
现在家里孩子这么多,不翻房子是不行了。即然要翻,不如直接买个新院子搬过去,还有助于养鱼的营生。饶是蓝氏节约,这次也同意了安平的说法。
一度过眼前这个难关去,就开始张罗搬家的事,明年入夏之前要寻到地方,否则明年万一又干旱,真的要赔大发了。
对于搬家的提议,乐清举双手赞成。
现在在张家村的营生, 连全村都发动起来养菇了,生意基本已经做到了极限,想要再有所发展,就必须搬家。最好么,搬到镇上去,镇上繁华,店铺林立,对于发展生意是很有利的。
不过现在么,家里在生意方面才刚起步,而且还有养鱼的营生,搬到镇上肯定不现实。而如果要搬到别的临水的村子的话,靠山村无疑是个最好的选择。
如果搬家的话,张家村的菇屋和鱼池还是可以由周一丁三人照顾,院子正好可以供给周一丁三人晚上睡。他们现在一个睡在鱼池边上临时的小破屋里,一个就呆在菇屋里,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一家人商量之后,一致达成共识
眼下的旱灾过去之后,就搬家
安平当下便跑去靠山村给徐三留了话儿,叫他帮着看看有没有临水的人家想要卖院子的,或者能有不错的临水的地皮也行,到时候买了地皮再盖院子也可以。
这几年靠山村的集越扩越大,人流量越来越多,公厕攒粪肥的事情看红了多少人的眼睛,几乎在一年间,围着整个集市就起了大大小小无数个茅厕。徐三的茅厕再攒不到那么多粪,基本只够他自己一家用的。
好在安平后来也不种地了,用不到粪肥,徐三便一直用着茅厕里的粪,只是心里总觉得对不住安平。
现在安平一说要寻房子的事情,徐三几乎是眼中一亮,忙应道:“兄弟,我这房子行不?”
安平一怔:“这是……”
“美芽说了门亲,离这儿有些远。我就这么一个闺女,想要等她成亲后,搬过去寻个院子住着,也离的近些。眼下这房子,就想卖掉。兄弟若是想要,我只收几个砖瓦钱就行。”
徐三上上下下比划着:“我这院子虽不临水,可也离不了多远。你再看我院后的这片地,这地也是我的,而且还临水,地和院子都挺大,你若是想弄鱼池,也是足够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院落
第一百六十五章院落
徐三很诚挚:“安平,这靠山村现在寸土寸金,院子的价钱几乎跟镇上的没差多少,而且你去打听打听,现在根本就没有人要卖房子。我想搬家的消息还没露出去,若是放出去了,抢的人不知有多少。我是觉得你是个可以结交的,才跟你说。”
“竟这么抢手?为的是哪般?”哪个村都有无人住的院落,买卖还是比较常见的。就算是没有像样的院落,破屋烂院还是很多的,安平倒是第一次听说靠山村的情况,颇为惊讶。
“靠山村是周围这一片儿最富的村子,前临小水河,后面靠山,村中又有村集,本来这房价就不低。最近村里又扩了集市,来买房子的就更多了。要知道,靠山村本村人去集市摆摊,可是不收钱的,虽不是什么大钱,可日积月累之下,也不是笔小钱。”徐三带着安平来到院子后面那片地:“要不是我就美芽这么一个孩子,我才不舍得卖了这院子呢。再者,要不是你,别人不出高价我是不卖的。
你看,这一片就是院后的地,你要是嫌院小,翻院子时把这块地也纳进去也成,不纳放在外面也成,种点东西也可以的。”
说着,又指向院后小地旁边的大块田地:“这块地我也想卖,你帮我打听打听。”
徐三手指的这块地,就是那块南面靠着集市盖有公厕的田地,约摸三亩大,肥力中等,但位置不错,南面靠着集市,东面紧临小水河,能攒粪肥,引水又方便。
安平不住的点着头,仔细的观察着徐三家的地势。
徐三不可能骗他,即然靠山村房子这么难买,不如就要了徐三这个院子,即解决了自家问题,也解决了徐三的问题,正好。再看徐三的院子,虽然不临水,但也离不了多远,屋后与小水河之间只隔了那片小地,还有一户人家。而田地则就在门前,而且紧临小水河。
如果把那片小田地纳进院子里,整个都翻成院子的话,那么门前这三亩地就可以弄鱼池。引水么……可以从东南面挖水渠,经过自家的院子,拐个弯儿,再从西北头拐回小水河,这样从上游下来的水推动水流流进水渠,不用人工引水,可以每天都不断的流动,也算是方便。
安平又到院子西面看了看,西面没有人家,隔了约摸二十多米的地方才有一户小院儿,如果从这里挖渠排水,倒是很方便。
“怎么样?这院子,院后的小田,还有这三亩的大田,要是全要了,总共五十两银子就可以。”徐三压低了声音:“要是放在别人,顶少也要六十两。兄弟我就只是看你安平的面子。”
“美芽何时成亲?可要从这院子里走?”这才是个关键问题,如果美芽成亲要从这个院子里走的话,那这就得等到美芽成亲之后这院子才能拿得到手。
“那你放心,要是搬了,就从新院子里走,要是没搬,就从旧院走,我不讲究这些的。不会耽误你用地。”徐三拍着胸脯保证。
“行。”安平又前前后后看了看,点点头:“我看行,可总不能自己作主就定下来了。你叫我回去再跟孩子娘商量一下,明儿就给你信儿。”
“那成。”徐三热情的将安平送走。
徐三家的院子是土盖的,虽然是新盖不久,可到底不是砖瓦的,再者里面的结构也不符合自家人多的要求,要是搬过来,是要全部推倒了重盖的。那么,算计一下,这买院子再加重盖的钱,还有改建鱼池,这一系列下来差不多就要一百两银子。
现在自己手上约摸有一百五十两银子左右,是足够了。余下五十两正好放在手里做周转用。
回到家,安平便把这事儿跟蓝氏说了,正巧几个孩子也都在眼前,就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徐三家的房子乐清见过,大体知道那里是个什么构造,觉得安平的提议很不错,把田和院子都买下来,即方便引水,又方便管理水池,而且如果把屋后小田纳进院子里重盖院子的话,那么那院子盖好之后一点也不会比现在的小,到时候院子里的树和葡萄之类就可以移过去。而且有流动水从院子里淌过,以后家里用水也就相当方便了,不出院门,在家里就可以洗衣服。
如果搬去靠山村, 离世仁就远了。不过即然爹娘愿意,乐云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只要能有睡觉的地方,乐渊没有意见。
全票通过,安平当下便叫蓝氏数出五十两银子,准备明日去靠山村找徐三商量买院子的事情。
眼下正是盛夏的时候,这旱灾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家里的鱼池里,可还有半池鱼等着晒鱼干呢。靠山村那边水虽不多,可总算是有水,要是这事儿能早日办成,把张家村的鱼都放到靠山村来,也能大大减轻这一次旱灾的损失。
徐三见安平急着用院子,二话不说,当下便带他去里长那里转了地契,回来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去在美芽的婆家那附近买下的院子了。
办妥了院子和地的事情,安平当下又回张家村各家里跑了一趟,把能喊上的人都喊上,明天去靠山村挖鱼池去早日挖好鱼池,早日把鱼都放过来,能保住多少是多少。哪怕给他们每天三十文的短工钱都是合适的。
安平回到家时,已经傍晚了,跑了一天累的一屁股坐在木凳上,端起水来‘咕咚咕咚’就喝。
乐清拿过地契看了看,见没问题,转手交给蓝氏收好,又对安平提醒道:“爹,咱们引水虽然是从自家的地里过,可那终究也是人家的门前。多少要跟人家说一声儿,以后毕竟还是要做邻居的。”
“嗯,你说的也是。秋菊,你备点点心,再拿上些鸡蛋,明儿一早我先去跑一趟,然后再开挖鱼池也不晚。”
“爹,咱们这回开挖鱼池,养上鱼之后,再加上原来的,鱼比原来的多了很多,能卖得了吗?”乐清有些担忧的,产量多了是好事,可是销量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啊。
“那个再讲的。现在的鱼有些供不应求,到时候估计没什么问题。”安平歇了一会儿,掏出烟来点上,一边想着,一会儿还要去老院儿跟爹娘说一声,毕竟这么大的事儿, 不能不叫他们知道。
还有,现在的院子也要再改一改,等自己家搬走后,院子里的鸡舍猪圈和篱笆地就可以全部清空,腾了地方来再盖成菇屋,这样的话,靠山村那边就不用再盖菇屋,光开挖鱼池就可以了。
乐清见安平在想事情,悄悄的跑到院子里头喂鸡去了。心里一边想着,记得前世有什么薰鱼,干鱼,五香鱼干,什么五香鱼骨之类的,要是到时候家里的鱼真卖不了,制成这些可以长期保存的制品,托高掌柜带出去卖也是可以的。
唉,可惜这时代没有冰块这些东西呀,否则把鱼冻在冰里,运往外地卖也是可以的。
“吱吱”院门处传来一声鼠叫。
乐清正在想事情,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