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蓝氏心下又惊又喜,惊的是安英何时看中了自家弟弟?喜的是,安英竟然看中了文陵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蓝氏又开始细细的思量这件事,安英是个好姑娘,若自家弟弟能娶得她回家,那自然是好事,但是…自家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便是几个媒婆上门来提的这三家,也都比自家那破条件强了许多倍,这事情张赵氏怕是不能同意。
轻叹一声,蓝氏无奈的开口:“英啊,你跟文陵年纪相当,脾性也都差不多,这件事情嫂嫂以前也不是没思量过。只是……只是恐怕不能成啊……文陵现在连个住处都没有,做的又是白出力不赚钱的白役,这种条件,娘那里肯定是不会愿意的。若不是这样,我早就跟娘提这事儿了。”
蓝氏说的这些,安英岂会不知?若不然,凭她的胆魄,也就不会由着媒婆上门来说亲,早就跟娘亲说了,更不用把主意打到蓝氏身上。现下,她也知不是害羞的时候,咬咬牙,抬起头红着脸对蓝氏道:“二嫂,安英说句唐突的话,婚姻大事,我不想胡乱就把自己嫁了,将来糊涂的过日子。这件事只是不知文陵是个什么意思,他若愿意,这事情我就敢去跟咱娘说。他若不愿……那也就没有这么一回事了……”
蓝氏安抚的拍拍安英的手,神色凝重:“放心。我明儿就回趟娘家,若是能成,我来跟咱娘说,事情就交给我来办吧。”
~~~~~~~~~~~~~
更新调整
今天起双更,一更上午九点半左右,二更下午两点左右,现在是一更。
推荐票子什么的,疯狂些吧~~~
第四十一章 搅局
第四十一章 搅局
第二日,蓝氏便回了一趟娘家。乐清乐云都没带,她独自去的,也并未在蓝家庄留饭,只赶在中午之前便回来了,这一趟只为悄悄的打探文陵的意思,她谁也没跟说,只悄悄把文陵拉在一旁,小声的提了这事。
对于蓝文陵来说,虽然家境贫寒,自己也没有什么正经的工作或是好手艺,但他却并不急于娶妻一事,并不因害怕到时娶不上媳妇而乱应亲事,在他眼里,亦是不想胡乱娶个妻,以后糊里糊涂的过日子。
安英为人做事向来爽气,又不拘于小节,文陵一直觉得她是个好的。现在叫蓝氏这么一提,他觉得若真要去寻那么个以后要一起生活的人,安英真的不错。他与安英认识很久了,也算是脾性相投,也能在一块儿说话。蓝文陵并不是个害羞的人,他想通之后直接应了蓝氏,不过蓝氏所想到的他也想到了,自己的情况毕竟太差,这事要张赵氏应下来恐怕不容易。
文陵担心的是,安英是个姑娘家,到时候这事万一不成以后会对她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叫姐姐去张家提这事时,就当是男方主动提的,这样就算这事没成,以后也没什么。
蓝氏得了文陵的意思,便急匆匆的回来了。
张赵氏出去窜门没在家,蓝氏先去跟安英透了一下口信儿,好叫她心中有数,然后姑嫂两人便一边拉着话儿,一边等着张赵氏回来。
等张赵氏回来,趁着吴氏去做饭的空当儿,蓝氏先跟张赵氏说了关于那三门媒婆来提的亲事的事:“安英的意思,她一门也没看中。”
张赵氏不甚高兴:“小妮子,啥时候了眼眶还高着呢?”又对蓝氏叹口气:“这事儿不早早定下,我这心里总是不安。”
蓝氏趁机忙道:“娘,我看安英的意思,是嫌这几个不够有主张。唉,这农家汉子么,会种地,有力气就行了麻,要那么多主张来干麻?”
张赵氏也拧了拧眉:“就是说,这人要是真有心思,有主张,哪还能呆在咱农村乡下的破地方?要说人家镇上的人,也看不上咱安英啊。”
“娘,叫安英这么一提,我倒想起个人来……”蓝氏试探着,见张赵氏没有反对的意思,才继续道:“我家的文陵……”
“文陵不行”张赵氏想也不想的不客气的驳道:“乐云娘,你别嫌我说话直,你家文陵固然是个好的,可是你家那条件实在是不行。要说能有处屋院也可以,可他连自己住的地儿也没有。若是有门好手艺我也就不嫌弃了,可他做的是那白出力的白役,这见天日里的忙活,却不见几个大铜板儿,到时候还能叫安英养活他呀?”
蓝氏被张赵氏说得有些愤然,自己弟弟条件是不好,可也不是她说的那么不象啊他虽做的是白役,可家里的活儿顺手就能干了,哪能说要安英来养活这种话?她想开口反驳张赵氏,又有心想要成就这桩事,只好忍着气的:“要不,先看看安英的意思?”
张赵氏刚要反驳,正巧安英从里屋出来了,望着二人神色自然:“娘,你们说啥呢?”
“你二嫂提了她娘家的蓝三哥儿,非叫问问你的意思哩”张赵氏漫不经心,满以为安英会一口回绝,哪想到安英却面上一红,别过脸去:“娘的意思呢?”
“我自然是不愿意的。这蓝三哥儿的条件实在是不好。”
安英面色红润,轻轻咬着唇:“蓝三哥儿……人倒是不错……”
张赵氏浑不在意的脸色霍的一变,眼神扫向安英,心里暗暗的寻思起安英的意思。
安英见张赵氏不作应答,心下一横,又道:“听说白役也可以升正役,若是能做上正役,俸碌跟待遇叫人眼红不说,那也算是衙门里的人……”
张赵氏心下顿时明了,骇然的望着自己的小女儿,不能置信的暗道,她何时…这死妮子何时……她竟然……
安英红着脸立在一旁,张赵氏目光如炬的望着安英,蓝氏略带担忧的望着二人,三人一时都未说话,堂屋里的气氛凝结成了一块冰。
“啊哟说啥呢?”正当三人沉默时,吴氏跑了进来:“娘,饭做好了。我在那屋就听见你们在这文陵文陵的,文陵咋了?你们说啥呢?”
张赵氏闭了闭眼,她犹不能平复心中的怒火,懒得说话。蓝氏自然保持沉默,安英也一动不动的立在那里,面上依然红着。
吴氏来回打量了几人,突的发现安英的面色出奇的红,脑子转几转顿时想到些什么,试探的:“乐云娘,你该不会是替你家文陵……”说到这儿,发现安英的脸腾的红了,心下顿时有了数,摇头道:“哎哟,还真是这事啊?乐云娘也不是我说你啊,你母亲家弟弟那破条件,你咋能来跟咱安英提呢?这婚姻大事最讲究的可是门当户对。”
听吴氏这么说,张赵氏心里终于好受了点,也点点头:“乐荣娘说得对”
安英瞪了吴氏一眼,心下大急,却知道自己不可以再逾越了,刚才的那几番话,已经是未嫁姑娘的大禁忌了。
吴氏见安英瞪她,奇道:“你瞪我干啥,这都是为你好呀,莫不是你心里……”吴氏忽然有些恍然大悟的:“哦~~我说呢,乐云娘突然跑来提这事,这该不会是安英你的意思吧?啊啊,安英啊,你是个姑娘家呀,怎可…怎可这般不知羞耻呢……这这这……”
这事蓝氏知道,张赵氏也早就猜出来了,两人都不挑明,就是为了给安英留面子,哪想到吴氏张嘴就说了出来,羞得安英转身进了里屋,传来一阵‘呜呜’的哭声。
吴氏还想说什么,被张赵氏喝断:“行啦你少说几句吧你这性子得好好收敛收敛,总是有风就是雨的,胡乱猜想也就罢了,竟然还当着安英的面儿说出来,你呀你呀,你看看你都说了些什么”
吴氏想要辩驳,又被张赵氏截断:“这事情不能乱猜,话儿不能乱说,今天你乱编排安英,当着自家人也就罢了。若是你把话儿传到外面去,我可不饶你快去摆饭吧”
吴氏灰溜溜的出了堂屋,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在说些什么。
蓝氏垂眸,心下惋惜,看来这事情是成不了了。
~~~~~~~~~~
二更到
第四十二章 主意
第四十二章 主意
安英的事情本来有些希望,但被吴氏大嘴巴这么一说,肯定是成不了了。幸好这事情也没有几人知道,过了几日也就风平浪静了。
蓝氏给文陵回了信儿,文陵虽早就料到这结果,心下也不由有些黯然。
安英病了几日,将那三门亲事吓跑了之后才好起来,只是人变得总是有些恍惚,不如以前那般爽朗利索,而且不知怎的,一有人上门提亲,就会病倒。
乐清并不知道安英跟文陵差一点就成了的婚事,她这几日正忙着拉着乐云到处去疯玩,立春之后,这天一里一里的暖和起来,眼看着就要惊蛰了,正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时候,她得赶紧想点赚钱的法子。
现在从大生媳妇那弄来的细粮早就吃没了,一家人都是每天半饱饭的熬着,娘跟姐姐还好些,可爹爹每天要进镇里打短工,等开春了,在田里做的也都是重活,天天的半饱饭哪撑得住?他瘦得眼眶都陷下去……
还有,天气一天天暖起来,爹娘却还是那身破旧的薄袄,这一身在冬天穿着冷,在春天穿着做活儿却是嫌热了——他们根本就没有适合春天穿的衣裳,如果要换裳,就只能换那身夏裳,可这时候还冷着,哪敢换夏裳?若不是陈赵氏给的那两块布,她跟乐云恐怕也得穿着棉袄过春天。
弄吃的需要钱,买布做衣服需要钱,就算以后分家,另建一个新家也需要钱,所以,当下赚钱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张家未分家,一大家子人种地,养禽蓄和外出打短工的钱都是要交给张赵氏,全家人在一只锅里搅稀汤的,凭自己现在这小身子小力量,想要改变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况且她也并没有那样的烂好心,叫张赵氏和吴氏也跟着一起得好处。
那么,要想改善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就只能从自家‘私产’上打主意了。
乐清仔细的盘算了一下自家这点可怜的‘私产’,也就有二亩肥地,然后娘亲拼着熬夜多做出的几个绣品卖的六十几个铜板,除了这些,别无它物。
铜板是要等开春后买小鸡崽儿的,乐清也觉得买鸡崽是个不错的主意,所以这钱她是打不了主意了。那么,就只剩下那二亩的肥地。
那二亩地确实是肥沃,地段又好,临水又向阳,如果种点金贵的蔬菜瓜果之类的,也能赚不少钱。可惜那地里现在已经种上了麦子,不到麦收那地是腾不出来的,想种别的农作物的主意是不用打了。
即然不能种别的,就只能在麦地的产量上打主意了。乐清揉揉脑袋,继续想,古代土地的产量她不知道,但按照那日安英跟二栓家要的粮量来看,应该差不多在一亩两百斤左右,而且还是就她家的这块肥地而论。
唉,果然是落后许多啊。乐清不由哀叹,前世的麦子产量早就实现了亩产千斤,若是那般,自家这二亩地最少可收两千斤麦子,那到时候干什么都可以了。只可惜现在亩产却只有两百斤,若是能风调顺,麦苗顺顺利利的成熟,等麦收时能收上四百斤粮来,还了赵大山家的十来斤种子麦,剩下的这点粮食连补充自己一家人口粮的都不够——要知道,自己一家四口人,如果在大锅上吃个半饱,回屋后再吃一点粮食凑个半饱的话,每天至少要两斤粮食,一年需要七百多斤,那卖布的钱哪来?做小生意的本钱哪来?建新房的钱哪来?
乐清思来想去,在古代想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只有从种子和肥料上下手,现在麦苗子都这么大了,种子方面就不用想了,那么肥料……
乐清记得前世查过的资料讲,麦子的最佳施肥期有两次,一次是下种时,另一次是春分时。下种肥是保证麦苗的成活率和过冬率,春分肥则是用来提高麦地产量的,如果施的肥力足够,可以大大提高麦地的产量。
这麦子下种时,赵大山一家已经施过肥了,那么就需要在春分前后再施一次,这一次施的肥要足够厚,麦收时麦子才打得多。也就是说,得说服爹娘,叫他们把最好的肥用在麦地里。
当张乐清兴冲冲的去找蓝氏打着一个三岁小娃娃不懂事的晃子,以自己也想玩种地为由,想要缠着蓝氏多往地里施肥时,才得知一个叫人愕然的消息:自家根本就无肥可施,别说是厚厚的施肥了,哪怕是薄薄的一层都没有。
张赵氏是把那二亩的肥地划给了安平,也允许安平跟蓝氏在不耽误大田活计的情况下可以去忙活他们的小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里攒的那些粪肥也划给了安平。实际上,张家除了陈赵氏的这八亩肥田,以前佃来的十亩薄地也依然还种着,家里攒的那点粪肥连大田都不够用的,哪可能再划给安平?
而如果买的话,立春时粪肥是最贵的时候,要三文一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