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几个女人正忙活着,在杨家做活儿的男人相跟着回来了,冲在前面的自然是乐清爹,他三步两步冲进了正屋右侧的小厨房,一把抱起地上的乐清,两只眼睛闪着兴奋的光:“好闺女,叫爹?”
“爹”张乐清响亮亮的叫了一声,又扭头对院儿里的老张头和张安民道:“爷大伯”
“嗳好好好”老张头跟张安民也喜得连连应声,老张头更是大手一挥:“老婆子,晚上弄点儿酒,我们爷儿仨喝两盅”
在农村,家中生了身有残疾的娃娃,都是不吉的兆头,而且要连累家中其它的孩子娃娃将来嫁娶都很困难。一般心拓的父母在孩子一下生就会掐死,张乐清因是嘴不能言,所以直到一岁多之后家中才渐渐瞧出了苗头,那时,孩子已然这么大,又有蓝氏死活护着,倒也安稳的活了下来,只是整个张家被蒙了层阴影,出门见人的时候,都要矮人一个头,与人闲话家常时,人家揶揄几句也只能默默受着,安英已是十五岁的大姑娘,却一个上门提亲的都没有。
如今天上降下这么个大惊喜,小乐清竟能开口说话了,张家的几个男人怎能不高兴?以后出门,尽可以挺直了腰杆,谁还敢说三道四?他们张家的人,健康全乎着哩
张安平心中自是比爹跟大哥更加高兴,他站在厨房里,抱着乐清也连着要她叫‘爹’,听了十几声还没听够就被张安民不客气的拉去堂屋喝酒去了。
张安英洗了手,也加入了几个女人的行列,饭很快便好了。
到申末时,张家幺子张安宝下学堂回来,村儿大部分人家才刚生火,张家已经喜气洋洋的吃上了饭。
全家人揭去了压在身上那层阴影,浑身的轻快,饭间又有小乐清不时用清脆的小嗓子哄人,这顿饭吃得也是其乐融融,高高兴兴。
晚上安平一家子躺在热乎乎的炕上,都不能平静下心中美喜的波澜,夫妻两个贪婪的轮流着从乐清嘴中享受着一声声‘爹’‘娘’。
第二日一早,该轮到蓝氏做饭,她避开娃娃和男人,悄悄的起身,先扫了院子,又喂了鸡和猪,才打了缸中的冰层,取水做饭。
吃过饭,几个男人喜气洋洋的挺着个胸去上工,张赵氏则嘴巴一抹,抱过张乐清便往院外走去。她要抱着这小孙女上一趟街,叫全村儿人知道,她家乐清会张嘴说话,不是个哑巴,且小嘴儿甜着哩谁娶了安英回家也不会生出天残的娃娃来。唉,可怜的安英今年已然是十五了,眼瞧着过了年她就十六了呀,这婚事可再耽误不得。
蓝氏也知婆婆的心思,唉,也怨不得婆婆以前那般对待,自她的乐清是个哑巴的消息传出去,家里来给安英提亲的人便断了,这之前提过的那两家儿,也立马找媒婆退了媒,这事婆婆自然要拿她们娘儿俩撒气。好在安英是个明理人,从来未当着她的面儿嫌过什么,倒是对自家的乐清疼得很。现在乐清得福能张嘴说话儿了,就叫婆婆抱着她出去美美的逛上一圈儿吧叫她也扬一扬心中的晦气,好好的给安英相一门亲回来。
蓝氏一边收拾着桌筷,一边寻思着这喜事儿还得托人捎信儿回娘家,叫娘家人也知道知道。
张乐清不知以前这身子的主人为什么不会说话,好在声带没有问题,她试过各种发音,也都没有问题,只要不影响她说话,那就万事大吉。现在她被张赵氏抱着,慢慢悠悠的往西走,清早刚吃过饭,路上还没什么人,张赵氏走至小石桥旁便停住了,从西面走来了几个要去杨家上工的男人,张赵氏老远的就喊道:“乐清呀,快喊‘大栓叔’,‘二栓叔’”
“大栓叔二栓叔”张乐清声音脆甜,在安静的早晨扬得老远,迎面走来的两人脸上皆是一惊一喜,都上前道:“啊呀,张家婶子,你家乐清这是……张口啦?这声音又清又脆的,可真是好听啊”
“蒙了祖上的福荫,这孩子虽开口晚,可小嗓子清甜的,小嘴儿更是蜜甜蜜甜的,最会哄人”张赵氏挺了挺胸,拔高了嗓音。
张乐清偷笑于嬷嬷这般动作,却也配合的用她那甜美的小嗓子哄了这两个男人几句,高兴得两人直逗她再多说几句别的,直到上工的时辰快要晚了他们才相跟着上了石桥,拐弯儿往东去了。
张赵氏又抱着小乐清绕着村子兜兜转转了好几圈儿,直到快正午了才恋恋不舍的跟村头的老婆子分别,抱着她回了家。
张乐清为了配合张赵氏,又是讨巧又是卖乖的,一上午说得口干舌燥,累得浑身发软,这身子毕竟还不满两岁,再者以前可能也是因着不能言的事而每日困在屋中不得外出跑跳玩耍而缺乏运动,猛然的叫张乐清这么一折腾,就受不了了,刚一进门,便趴进蓝氏的怀中睡了过去。
张赵氏却很高兴,在村中托人给嫁出去的两个女儿都捎去了信儿,进院后,又破天荒的进屋舀了两大碗的玉米碜递给蓝氏:“娃儿刚开始说话,要累些,晚上给她加些粮食,补一补”
见此,吴氏当即就眼红了:“娘那乐荣那?”
张赵氏不客气的回道:“乐荣眼见着一天胖起一天,你还想叫她补?将来不嫁人啦,你养着她那?”
~~~~~~~~~~~~~~
新人新书;大家有推荐票子的支持一下吧
第五章 张家村
第五章 张家村
待张乐清再醒来,已是午后了。
屋中静悄悄的,蓝氏正坐在炕沿上做绣,乐云不知跑去了哪里。蓝氏见乐清醒来,忙放下手中绣品,先伸手摸了摸乐清额头,感到并不烫手才放心的点点头:“醒啦?”
“嗯,娘。”张乐清坐起小身子,想要咧嘴朝蓝氏笑笑以讨她欢心,却只感到腹中一阵饥饿感传来,伴着‘咕噜’一声。
“你呀”蓝氏笑笑的捏捏女儿的小脸蛋,疼爱的:“娘也知你这一会开口,心中高兴着呢,新奇着呢,可也不能这么个欢实法儿呀,跟着嬷嬷出去了一上午,听说小嘴儿巴甜的见人就哄,见人就笑,就你这不安实劲儿,能不饿么?”
“嘿嘿”张乐清仰脸给蓝氏一个憨憨的笑:“娘,真饿了”
“晌午的饭你嬷特意给你留了呢,正温在火炉上。”蓝氏说着就要下炕去取,却见门帘一掀,小乐云走了进来,手里正端着晌午嬷嬷给乐清留的一块玉米碜饼子,两个蒸菜包,还有半块瓷白的白面馍馍放在旁上,衬得那黄饼子和菜包子都显得土里土气,灰不溜秋的。
“乐云,这白面馍你咋还没吃呢?你妹的那半块已经吃了,这半块是给你的,我昨天从你妹妹手里拿过来,你咋又拿回来了?你就吃了吧,可别再留着叫你嬷看见。”蓝氏一惊,忙下炕将那半块馍塞进乐云手里。
乐云却脸无颜色的抽出手,简单而又生硬的道:“给妹妹吃。”
这小乐云怎么对娘总是这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态度乐清眉头一皱,正要说什么,蓝氏却高兴的一颤,收回了那半块白面馍,嘴中说着:“好好好,给妹妹吃。乐云说给妹妹吃,那就给妹妹吃”
乐清不解的望着蓝氏,她并不知道,小乐云古怪的性子本就不爱言语,而对于蓝氏,她更是惜字如金,便是蓝氏使出浑身解数的哄着劝着,娘儿俩一年到头也说不上几个字。这次小丫头一下子蹦了四个字,还是她主动说的,怎能叫蓝氏不高兴?
“娘”乐清不满的喊了一声,刚要说什么,手中被塞了个软乎乎的东西,乐云背着蓝氏朝她一笑:“妹妹快吃,吃过了,我带你出去玩。”说完,便转身出了里屋,留得乐清一肚子想嫌的话也说不出来。
“快吃吧,你这孩子以前终日里只圈在家中也不得外出,现在我瞧着你这病是好得利索了,一会儿就跟你姐姐一块儿出去好生的瞧瞧日头吧。”蓝氏伸手怜爱的摸了摸乐清额头,手中又不停的绣上了。
说起来,自已虽到这里已经四天了,可一直晕晕迷迷的也不知这是哪个朝代哪个地方,张乐清低头咬了一口手中馍,寻思着一会儿跟着乐云出去逛逛也好。
这几日自已发着烧,也是没正经吃过东西,又累了一上午,张乐清此时也是饿得狼吞虎咽,一会儿就把半个白面馍吃完了,又吃了半个玉米饼子,那菜包是豆面做的,有一股子腥味儿,实在咽不下,便不吃了。
吃过饭,乐云便牵着乐清出门去了,蓝氏站在院门口好好的叮嘱了一番,又瞧着姐妹俩手拉手走出去了,才折身回了屋子,继续做活儿去了。
此时已是下午约摸未初时的时候,大多数人家儿都在家中歇晌,村中静悄悄的,乐云牵着乐清一直往西走,过了石桥又往东:“我带你去瞧瞧爹做活儿的地方。”
张乐清上午已被张赵氏抱着在村中留了几圈,对这村子也有个了解,这村子大多数住户姓张,小半数住户姓赵,其他都是杂姓,所以称作张家村。村子不大,住户散落,能成片儿种的地也不多,且多数是薄田。村中除了有条小河流过,便再无其它资源,所以这村子基本算得上是个落后的贫穷小村落了。
现在被张乐云牵着,张乐清更加仔细的打量着这破败的小村落,村中的其他住户的屋院并不比张家要好,也大都是那样半旧的土屋土院,只有少数几户人家是崭新的土院子,更少几户是砖瓦院。村中的小道很窄且凹凸不平,两旁满是秋天里留下来的枯草,给本就不怎么新鲜的村子又添了一笔灰蒙蒙的颜色。村中那唯一的一座小石桥也摇摇欲坠,不知已在那呆了多少年。过了石桥,往东没走两步是个废弃的老窑场,里面更是破败荒凉,几乎被枯掉了的杂草所淹没,冷风一阵阵吹过,拂得杂草‘沙沙’作响,衬着冬日里并不甚暖和的日头,竟显得有些阴森。
乐云牵着乐清一路到了杨地主家,杨地主家是一溜的砖墙瓦院,且从外面看来,占地面积很大,最近正在修辑院中小道顺带一院小侧院,所以村里那些农汉也不用大老远进镇去寻活,大都跑来了这里。乐清的爹,大伯和爷爷也都在里面。
“只远远的瞧瞧就成了,可不敢进去。”乐云拉住想要踏门进去的乐清,皱着小脸很是认真的道:“杨家的活计可不好揽,咱爹他们是好不容易留下的,咱们可不能添乱子。走,我再带你去打麦场瞧瞧去。”
乐清只好乖乖的跟着乐云,去别处转悠去了,只是这村中唯一像样些的建筑也就杨家这么一座,其他的除了那小河也没什么可看的,而那小河如今也被冻在了冰层底下,乐清只得假装累了才拖得乐云带她回了家。
两人刚走到院门口还未进门,身后却传来个响亮的声音:“乐云,乐清,你们去哪了?”
转身看去,正是张赵氏的小儿子,两人的小叔叔,张安宝。他刚下学堂回来,看见两个侄女子,便出声喊住了。
“三叔”乐清抬头甜甜的喊了一声,乐云则又恢复了一脸的木讷,低低的喊了一声‘三叔’。
“好乐清”张安宝今年才十一岁,也是个爱玩耍的年纪,只是他是个最小的,家中能与他一起玩耍的乐荣只知道吃,乐云又呆板板的,乐清又是个哑巴,所以他很是苦恼了一阵子。现在见乐清小嘴儿这么甜,顿时高兴起来,上前像个大人一般摸摸她的头:“真乖。”
“三叔,我帮你拿竹蒌”乐清又伸出小手儿,真像那么一回事一般要讨好张安宝。这张安宝可是张赵氏最疼的儿子,是她的心头肉,若是能讨好了张安宝,一家人以后的日子也少些争吵磨擦,或许还能免过每日半饱的命运,讨得个肚饱。
“不用不用”张安宝忙将自已装书本的竹蒌往怀中护了护,生怕竹子上的蔑子再扎到乐清的小嫩手,心里大感乐清这一张口说话真是不一样了,这一声声‘三叔’喊得自已真有一种当‘大人’的感觉。又左右瞧瞧,觉得‘大人’在这个时候,似乎是应当从身上拿点什么东西出来,哄哄小孩子。
第六章 苦日子,甜生活
第六章 苦日子,甜生活
张安宝在怀中掏了掏,将张赵氏早晨塞给他的两枚铜板掏了出来,大方的塞进张乐清的手里:“诺,拿去买糖吃”
张乐清不客气的接过钱,在小乐云眼前晃一晃,对张安宝道:“谢谢三叔”
“嘿嘿,乐清乖,我一会儿做完了功课,带你出去刨野麦芽儿嚼”张安宝很是豪气的拍拍小胸脯,转身冲进了屋里,忙着做先生留的功课去了。
乐清跟乐云对视一眼,收好了铜板,也进了院子,进了西厢。
几人进院没多大一会儿,院门有人喊乐清的名子,出来一瞧正是早晨蓝氏托着往娘家捎信儿的那个人。
从张家村到蓝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