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也只能败下阵来, 被说的灰溜溜的,当着那么多地邻的面儿,又是道歉,又是说好话儿的,才没被扭去衙门。
直到晚上,刘和平都没想明白安红跟吴氏这是怎么回事,只想着,她们两人加在一起,可不是好惹的,娘亲跟张赵氏骂架的时候,吴氏都不出来帮忙,今儿这到底是哪阵风刮的不对呢?不过,即然她们护安平护的这么厉害,以后可要离那安平远一些了。当然, 刘和平想的这些,都是后来的事。
吴氏跟安红逼着刘和平认了错儿之后,地邻们都纷纷散去,刘和平也垂头丧气回家了,大生和大生媳妇回自家地里做活儿去了。
蓝氏理都没理安红和吴氏,扭头牵起乐清乐云,对安平道:“我看他以后不敢再闹了。走罢,咱们回罢。”
安红诞着脸:“嫂子,我刚才说的还行么?”她算是看出来了,跟二哥说啥也没用,得先说服了二嫂才行。哼,二哥真是的,这个家,现在是二嫂说了算哩
蓝氏点点头:“要比嘴皮子,我是说不过你。”
“那……”安红有些激动
“那什么?”
“这粮的事儿……”
“这事儿刚刚不是说清楚了么?”蓝氏不为所动:“安红,不是我不借你,我家买院子还欠了一屁股饥荒,现在,地里的菜种,院子里的鸡崽儿,那都是借钱买的,粪肥一换钱,就拿去还了,我家现在实在是什么都没有啊。”
安红有些傻眼,望望蓝氏,再望望乐清,才明白过来刚刚那顿工夫算是白瞎了。她虽然嘴皮子厉害,可是任你说什么,人家也不借,那就算有十张百张嘴也是没有用的呀,总不能来抢的吧?
吴氏火人了:“乐云娘,你什么意思?敢情我跟安红费这半天工夫,都白费了?”
安红也眉毛一立,不客气起来:“我好声好气的跟你来借粮,你不借是吧?到时候若是我家真有饿出个三长两短来的,传扬出去,你家也别想好过”
蓝氏眼观鼻,鼻观心, 神色淡淡:“谁也没叫你们来帮忙,你们自己跟来的呀?再说,我家实在没有,你叫我借什么?”
安红简直要吐血了,吴氏嘴里已经骂了起来,蓝氏充耳不闻,拉过安平,一家四口顺着田梗回到小水河边上,沿河往西回家去了,家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呢,哪能拿来浪费在这两人身上?
安红犯下的事,根本无可原谅 ,什么借钱借粮的,就算是跟她见面说话都不愿意,何况借东西?吴氏要是还跟着安红一块儿起哄,那么以后就连吴氏也不见
几人回到家,已经近午了。
再过几天,就要谷雨了,天好时,气温甚至已经有些热了,蓝氏跟安平小心的去查看了一下墙角的木框子,才进屋开始烧火做饭。
安平做好的这四只木框子,上面已经冒出了一片小小的红点儿,喜的安平一家高兴了一中午。照着红头菇正常的生长速度,一天就能长成一朵完整的菇子,三天之内就能长成一朵大菇,如果要拿来卖的话,自然是长的越大越好,也就是说,三天之后,这批菇子就可以采摘往外卖了,而最近已经好几天未下雨, 山上基本已经采不到野菇子,红头菇的价儿已经涨到了十六文一斤。
三天后,红头菇出菇了。
为了保险起间,安平叫蓝氏晚饭时,做了一锅红头菇汤。这东西毕竟是自己养出来的,万一跟山上的不是一个味儿,或是没有山上的鲜美,那指定是要折价儿的。叫人安心的是,晚上的红头菇汤跟山上采来的一样鲜美,而且因为人造的环境比山上要更适宜一些,这些菇子明显比山上采来的要大要鲜亮,更加诱人。
四只木框框里采下的红头菇,放在一块儿称称足有五斤多,八十多文钱。而且木框里还有许多未长成的小菇,喜的安平一家晚上一直说到很晚了才睡下。要知道,这框子只要做好,里面的养份能够发很长时间的菇子, 也就是说, 短期内,这四只木框框除了每天简单的照顾,不再需要其它投入, 而产出却是相当可观的。
第二日,安平就背上竹蒌,进镇卖菇子去了。
因为不是镇集,所以菜市场的人不多,安平一直卖到快中午了才卖完,得了八十四文钱,收拾了东西便回家了。
也许在十五两的饥荒面前,八十文钱不算什么,可是,蓝氏做一个绣才赚五文,安平进镇打一天短工, 抢到最重的活儿也才三十文,如果这样一比, 八十文实在不少,毕竟这八十文得的没费多少工夫。
但是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是,红头菇有产量,却没有好的销路。刚采下的这五斤菇子,安平卖了整整一上午才卖完,要是以后再加木框框,把墙下全部养上,采的菇子多了,恐怕一天都卖不完,这样热的天, 菇子放的时间长了不但会损失水份,而且还会坏。最关键的是, 安平不可能总往镇里跑着卖菇子,还有田里要照顾呀
第八十一章发财
第八十一章发财
红头菇真的养成了,而且还长的又快又好,安平跟蓝氏却高兴不起来。东西是好的,可是卖起来太麻烦了, 眼下已经分了家,家里劳力本来就缺,要是安平还要经常进镇卖菇子,蓝氏一个人哪忙的过来?再说,再有一个来月, 就该麦收了。
麦收有多忙人,只要是个农家人,心里就不会不清楚,那十来天里,几乎天天都要从早忙到黑的,到时候安平指定腾不出空儿来进镇的, 可是要眼睁睁看着好好的菇子放在家里坏掉, 这叫本来就缺钱,又向来节俭的蓝氏跟安平心里简直就跟猫爪挠过似的, 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晚上,两人就坐在堂屋里商量这事。
“要说,天好的时候,还可以把菇子捡一捡,晒成干菇,这东西存放起来就好多了,以后卖也不是不行。”安平抽了口烟, 一边吐着烟圈儿一边道:“可是,要是出菇时遇上阴雨天可就麻烦了, 再往下,马上就要立夏,进了夏季,连阴雨可是很多的。”
“要是遇上连阴雨,你也不可能进镇去,就算去了,菜市场也没人。到时候,卖,卖不了,放,又放不住……”蓝氏轻揉着额头,要说忙的时候可以叫娘家几个哥哥来帮帮忙,可是如果遇上连阴雨,可就真真儿没辙了。
“要是有法儿能在阴雨天也能晒菇子就好了。” 安平像是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话荒唐,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嗨嗨嗨,你看我,阴雨天哪能晒菇子?麦收时,要是遇上连阴雨,连粮食都要发霉的,要是有这好办法,哪家麦收时还愁个连阴雨?”
乐清在一旁听了,她倒是有办法,可是不能说,苦着张小脸儿,寻思着该怎么帮爹娘。唉,要说自己也真不容易,才几岁的小娃娃,不但要帮父母想主意,还要想办法理顺成章的叫他们知道,让他们以为这主意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让他们有成就感之外,还不怀疑到自己。
“要是, 有哪家酒楼或是客栈能愿意收咱的菇子就好了 ,哪怕便宜些也行。”蓝氏突然一拍脑袋:“对了,上次你们去靠山村采菇子时,不就叫杨家的收去了么?要不,你去问问,他家还收不收了?”
“对呀我咋忘了?”安平一下子跳起来,有些激动的:“杨家上回要了好多, 我看不像是自己家吃, 倒像是要拿来转手卖的。要真是转手卖,那咱们的菇子就有出路啦啊呀, 孩子娘,还是你脑子活你能耐”
“好好好,你快坐下。”蓝氏笑起来:“明儿去问过了再说。要是还不成,就再想别的法子。”
“成,成,明儿我一早就去杨家一趟,咱们一块儿走,我帮你把锄头什么的都扛进地里, 再去杨家,然后从他家出来,再直接去地里帮你。”
“睡吧……”
一夜无话,第二日,安平先去了一趟杨家。
杨家上回收菇子,是因为杨家夫人爱吃这东西,就办了个鲜菇宴, 把几家生意上有来往的夫人千金什么的请来吃酒,却不是要倒着来卖的,所以收不了安平那么多菇子。
不过安平这一趟也没白跑,杨家夫人喜爱这东西, 但是眼下市面上很难买到。安平这一来,倒叫杨夫人知道了这事,答应以后如果自己想吃了,就叫管家直接上张家去买。
安平从杨家出来,直接去地里帮蓝氏干活儿。到了中午,两人才收拾了东西往回走,一边商量着,即然杨家不收,不如抽空儿再跑跑镇上,看看那几家酒楼客栈什么的,收不收。要是还不收,遇上连阴雨天的时候,菇子就只能自家吃了,吃不了就送人总之不能浪费了。
第二日,安平去镇上跑了一上午,腿都快跑断了,因为家里每五天才出菇,菇子不能天天都能供货,所以 才有一家酒楼愿意收,而且每次只收一斤。
安平有些垂头丧气,跟蓝氏商量了一下,菇子赚钱,将来到东墙下和南墙下,除了院门的地方,都是要养上菇子的,即然人家嫌出菇时间不均匀,那么到时候再养的时候把时间差开就行了,尽量每天都能出菇子。
商量完,安平便倒头睡了。出菇时间解决了,明儿还要进镇去跑。
安平刚睡, 乐清悄悄的摸过来,爬上炕,钻进蓝氏怀里,悄悄的:“娘,兆德要我教他养菇子,可是我咋又不会了?”
蓝氏笑呵呵捏捏她的鼻子:“你呀上回是叫你碰了巧了,这回怎么会再种出来?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自己咋折腾的,幸亏你姐姐多少看见了一点,不然,咱们这回也养不出菇子来。”
“娘,那有人愿意要咱们的菇子吗?”
“就找着了一家酒楼哩……”提起这个,蓝氏有些发愁。
“娘,他们肯定是不知道红头菇怎么好吃呢 他们肯定不会做要是他们尝过我大衿子做的鲜菇汤,指定抢着买” 乐清小心观察着黑影儿里的蓝氏,大衿子那一手好菜,真叫人回味无穷,要是把大衿子做菜的法子教给酒楼,哪怕他们不买帐?
“就你鬼精赶紧睡吧”蓝氏搂了搂乐清,心里盘算着,这丫头说的也是理儿,要不明儿去趟蓝家庄?
第二日,蓝氏从木框子里挑了一些大点儿的菇子摘了,放在竹蒌里,又上菜地里割了一点菜拿上,只跟安平说要去一趟蓝家庄,便走了。直到过了正午才回来。乐云已经做好饭跟安平和乐清吃过了,安平见她才进门,递过水去:“去干啥了,才回来?你吃饭了么?”
蓝氏喝了口水,也不回答安平,递她一个瓦罐:“你尝尝”
“大嫂手艺”安平一尝就知道。
“不对,是我做的。” 蓝氏神秘一笑:“知道我上午干啥去了吧?跟咱大嫂学手艺去了”又掏出一串钱来:“嫂子把上回借咱的钱也还了。”
安平立即反应过来:“我这就提着瓦罐再进镇跑一趟,那些掌柜的要是尝到这味道,指定买咱们的菇子到时候,只要你教教他们怎么做就成了”
蓝氏笑眯眯的扑扑衣服:“一会儿我跟你一块儿去”
安平跟蓝氏略一收拾,便兴冲冲的出门去了。
乐清跟乐云在院子里有一搭没一搭的挖着各自的小田地,移栽来的山楂树已经成活了,乐清在树下用土和碎石堆出个圈儿来,在里面浇上水,心里想着,这红头菇是个不错的发财之道,而且很有发展空间,如果只是因为销路问路而夭折就太可惜了,要是爹娘下午这一趟能成功就好了。
直到天擦黑,蓝氏跟安平才回来,带回个好消息:有两家酒楼一家客栈愿意要他们的红头菇,一天总共能要五斤,不过价钱都是照着平常的价儿——十五文。因为安平说了要新建木框的事,他们答应十天后开始供货。
这消息叫安平一家兴奋了一整晚,第二日一早,安平就把大斗得顺叫来了,三人一块儿上手打木框子,和粪,剁玉米杆儿,忙活了一天,将东墙和南墙下都满满的堆上了木框子。 接下来,等框里的培养基都腐好了,就可以上山挖松针,养菇子了。
东墙下加上原来的那四个木框子,总共是八个,南墙下摆了六个,一共有十四个木框子,如果都能顺利养出菇子来的话,每天要出五六斤菇子没问题。
不过,腐肥的工作还是很繁重的,每隔三四天要翻动一下,这么多木框, 又是力气活儿,安平每回翻动,都累的直不起腰来, 而蓝氏是个女人家,又大着肚子,也帮不上什么忙儿。
快要四月底时,新添的木框子终于出菇了,安平做的仔细又下力,出菇很均匀,而且个儿也跟前四个木框里的一样大,基本一天能出五斤多,有时能出到六斤。
因为菇子是长在木框子里的,采的时候可以随机,即便个头大的该摘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