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第九十三章安平生气
第九十三章安平生气
“我?我什么我,你们有本事,气走了你们姨母,这是我好话儿把她哄住了,才捞得再种一年的地。到了明年,这地还不知要归谁种呢。你们有本事气她,你们就别种这地呀”张赵氏一时骂的尽兴,忘了此时不同往日,忘了这是在哪儿,又跟从前一样指着蓝氏跟安平的鼻子:“你们有本事,你们就自己过活,东西我是不会分给你们的”
蓝氏护着小乐渊,怕张赵氏的声音吓到小孩子。乐清跟乐云则护在炕沿上,虎视眈眈的望着状若疯狂的张赵氏。
那十亩地的事情,村里人都是知道的, 今年即然归张赵氏这一支种,那等这地的分法传出去,不知要引来什么样的议论,大儿子四亩地,二儿子一亩地也没有,那该叫村里人怎么笑话?老张家这是要断亲吗?张赵氏不要安平这个儿子了吗?
当然,安平安民和张赵氏的为人村里都知道,笑话也不会笑话安平,只会笑话张赵氏不会处事, 安民见利起意。可是即便这样,安平也相当生气。昨儿是什么情况?长孙要被人改名子,她不但不说什么,还要帮着别人吗?改名子这是小事吗?在农村,在乡下,被别人改了名子,这要受多少耻笑?她现在竟然因为自己不愿意改小儿的名子,不顾老张家的名声,把地这样分开了
之前无论张赵氏做了什么, 起码还维系在张家小院儿里,起码外人不知道那些事情,现在她竟然连脸面也不要了,竟要全村的人也知道, 如果这地真的就这么分了,后果相当严重。
“我爹知道这事么?”安平吸了一口气,尽量保持冷静。
“他知道不知道的有什么用?他说话也不管用”张赵氏红着眼睛:“我跟你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谁说也不算”
“可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了,你也不怕别人笑话?”安平沉下脸,定定的望着张赵氏,
心里有种心灰意冷的酸涩。
“笑话什么,有地种就行了,怕什么笑话?”
“那你这个意思,不要我这个儿子了?那你也不要这个孙子了吗?你若不想要,那这事儿传出去就传出去,可若你还想认,你就该仔细的想一想”安平叫张赵氏气的‘啪’的一声将手里烟杆儿摔在地上。
张赵氏这才醒了醒神,不由有些后悔,但话都说出来了,蓝氏跟乐清乐云都盯着她瞧呢,她要是再反悔,哪下得来台?只好硬着头皮抬了抬下巴:“我就不认了不就是个孙子吗?安民还年轻呢,我就不信他生不下个孙子来 再说了,我还有安宝呢”
“行行”安平红着眼眶:“娘,你这话都能说得出来,行,行”
张赵氏心下不由更加后悔,又找不到台阶,只好扭了身子:“我回了”
“等等 把这些都拿走” 安平把张赵氏刚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眼眶湿红:“娘,小的时候你偏心偏向的也就罢了,可如今我都有了妻儿,你还这般。即然你话说出来了,以后别怪儿子不孝。”
张赵氏张嘴想说什么,也没说出来,抱起东西回家去了。
安平回到里屋,扑到蓝氏怀里‘呜呜’的哭起来。
蓝氏使个眼神将乐清乐云赶出去,轻轻抚着安平的头发,柔声安慰道:“哎呀,咱娘也就是这么一说,她现在在气头上哩,你就别跟她置气。这事儿成不成还是个另说呢,就算是真成了,那不也照样是一家人?过了这个火头去,娘亲不还是娘亲?她不会真不要咱们的。”
“ 再说,还有咱爹呢,咱娘怎么样先不论,可咱爹是个明理的,回头咱爹肯定能说她, 说不准咱娘就改主意了呢。你别伤心……”
张家老院儿
“啥?你这么说啦?我说安民娘,你真当你自己是张家家主了,这地说分就分了, 这话也乱说?”老张头听张赵氏一说,顿时怒从心起,乎的从地上立起来:“我们当时成亲的时候,可没说是入赘, 而且这房子也不是你家给的,这是我一分钱一分钱的挣来,把债还上的。要说这张家家主,还是我老张头你这么些年愿意掌管,我不愿出声就叫你管着,可是你竟然还闹出这样的事儿来”
张赵氏被老张头一时吓的有些语塞:“你,我……”
老张头即然开了口,许多年积累的怨气一下子爆发出来:“那是我儿子,我孙子, 你说不认就不认啦?说到底,你还是个婆娘哩,哪里轮得到你说话?家里的日子是苦些,穷些,可也轮不到别人跑到路们头上来拉屎她陈美玉是个什么东西,敢跑来改我大孙子的名子?你也叫她改?我跟你说,昨儿要是安平真听你的话,改了名儿,我今儿就抽死那小子”
张赵氏张口结舌:“老头子……”
“你还知道你现在什么不?张赵氏你是随我姓,张张这就说明这一家之主是我,不是你。你爱怎么闹都行,可是你敢不要我儿子,那就不行”老张头很是激动的:“安平从小就受了不少委屈,我这个当爹的心里都觉得愧疚,现在他过好了,我心里正高兴呢,你竟不认他了?这回你怎么看不见他的钱,他的东西了?你忘了,咱家的菇子框是谁给的?咱家过节过年安平那边要给多少东西?以后安英跟安宝成亲,你不要安平帮忙了?”
张赵氏讪讪,声音纳纳:“我,我那不是一时生气么,哪想得到这么多……再说,话都说出口了,哪还能再收回来”
“你呀你呀,我不爱管家里这些闲事,上回安红闹成那样,我也没跳出来管,哪想到今儿竟又叫你闹出这么个事儿来。这是什么小事情么,说不认就不认了,不说别的,你想想安英跟安宝能愿意么?这可该怎么办……”老张头在屋里来回度着步子。
张赵氏不但没为老张头突然爆发这么多怨气而生气,反而弱弱的向他道:“这回不就是因着还要替安宝安排下到时童生试的事情,我才这么上心的么?要不,我能这么生气?反正现在话都说出来了,该咋办?你给拿个主意?”
老张头在屋里转了几圈儿,回头道:“我看,我去安平家一趟好了。你去把安英安宝叫来,跟我一块儿去。你就在家呆着好了,别去帮倒忙了。”
“好。”张赵氏一口应下,忙出去将安英和安宝喊进来。
两人一听张赵氏竟闯下了那么个大祸,心下都不由生出几许怨怪,跟在老张头身后往西头石桥走去了。
老张头进院时,安平红红的眼睛刚刚有所恢复,见老张头进来了,忙让进堂屋,招呼乐云上热水。
“安平啊,这眼看要年节了,乐云娘不能下地,乐清乐云两个又还小,你这头要是忙不过来,就叫安英过来帮忙。”老张头坐下后,没提张赵氏的事。
“嗯的,哥,有事儿就喊我。”安英忙接上。
“嗳”安平应了一声, 低着头沉默着。
“哥” 安宝见状,上前拉起安平的手,撒起娇来:“哥,我明年二月要去童生试,虽然姨母那里有安排,可我不放心哩,你陪我去好不好?”
“你呀,净会叫咱哥跟着操心。他家里这么忙,哪有心思陪你去童生试?”安英轻嗔
“其实二月里也不忙,那时候天还没转暖,田里没什么忙的,家里么,你嫂子也就能下地了,没什么我可忙的,到时候我就陪你去。” 安平笑着答应安宝,这个弟弟,也是他从小疼到大的。
老张头见安平笑了,这才道:“安平啊,刚刚你母亲来,说些浑话,你别放心上。你母亲也是一时冲动,乱说的, 她进家门就后悔了哩,这不是特地叫我上门来儿说一声吗?你呀,可千万别放在心上,哪能不要你这个儿子哩?哪舍得不要大孙子哩?”
“爹……”安平有些委屈的握住老张头的手
老张头握了握有力的,粗糙的手,用一把沙哑的声音道:“好孩子,有爹在哩,不用担心别的。分地的事,也要从新商议,只不过我跟你母亲这面儿的确是要多留一些,我们都年迈了,种地困难,要是佃地种,还不够交租子的。儿啊,我们还有安英和安宝要照顾呢。”
“爹,田地的事,还是这么分吧。”安平见老张头眼神里的惊慌,忙道:“我没生娘的气哩,我是说真的, 我这头手里还有佃的六亩地, 来年还要扩养菇子,忙不过来的, 所以这地就你们分了种吧,就跟外头说,你们分了,我没要。”
“安平,这几个孩子里,最是你懂事……”老张头拿手揩揩眼角:“你大哥还怪给四亩少了呢。”
“爹,你就放心种吧,要是安宝能过了童生试,你还要供他继续念书哩。你放心,只要我手头宽裕,到时候不会眼瞧着你跟娘难过,不帮忙的。”
~~~~~~~~
求粉~~
第九十四章修田安宝
第九十四章修田安宝
新年刚过,张安宝就十三岁了,他已经参加过两次童生试,均都落榜,名次不知在多少名上。张赵氏不死心,让他继续念,安宝虽然成绩不怎么样,却还是比较喜欢上学堂,所以也就没有下学劳动,而是一直都在念学堂。
张赵氏不指望安宝能念出多大的出息来,只要他能在娶妻之前拿回个秀才来,就是谢天谢地了,不但能光宗耀祖,娶妻也就容易多了, 她也能在赵家抬起身板来。要知道,整个赵家,包括陈赵氏那边儿,都从未有人在科举上有所获展。
今年二月,又举童生试。
张家村有四个娃娃去参加,一个是张安宝,一个是新水的儿子张宇,他跟安宝一样,参加过几次童生试,都失败了,不过跟安宝不一样的是,他不爱念书,而是新水媳妇一直逼他去上学堂,上学堂对于张宇来说,简直是受罪,他喜欢的是舞刀弄剑,哪怕能痛痛快快的舞锄头种地也好的。
参加童生试的第三个孩子,是万木匠的大儿子,万修田。万家三个孩子,老大爱读书,成绩也优秀,老2跟万木匠学得一手漂亮的木匠活儿,老三万修林则不学无术,一肚子鬼主意,天天气的万木匠小鞭子不离手。幸亏他两个哥哥修田跟修路都极护着弟弟,修林才少挨了许多打。 修田今年九岁,是第一回参加童生试,与万修林的鬼灵精怪不同,小修田大眼睛,长睫毛,斯斯文文的,是个温柔有礼的娃娃。
最后一个参加童生试的,是刘和平的小儿子,刘二春。刘二春今年八岁,才念了一年多的学堂,整日又不学无术天天跟着大春玩耍,童生试根本没希望,只是刘和平天天缠着人家邓秀才不放,实在没办法了,邓秀才才给了二春一个名额。
童生试要去县里参加,张家村所在的弯月镇,隶属于洪县,离张家村要 整整一天的路程,上两次都是安平带安宝去的,这一次张赵氏托了陈赵氏,虽说陈家在县里也有生意,到时可以照拂一二,但安宝毕竟还小,哪放心他自己去?所以还要安平带着去。
安宝跟张宇关系比较好,两人打算结伴儿一块前往,正好新水这几日也忙,叫安平帮忙一块照看着就行了。
出发前几天一个晚上,万木匠去了一趟安平家里,想托安平也一起带上万修田。家里的活计离不了万木匠,万修田又是第一回去考试,什么也不懂, 需要参加过考试的人给指点指点,所以只能托能放心的人了。这张家村落总共就才四个去的,安宝跟张宇结对儿,二春落单,万木匠自然要选择人多的安平一行了。
反正吃住和马车的花费都是大家摊,多一个人自然是好的,安平也不介意,当下应下了万木匠。人家免费把那些下角料的木板给了自己拿回来做木框子,自己还没还人家这个人情呢。
此次去县城,路上来回就要两天,到时考试又要连考五回, 总共怎么也得半个月才能回来。这时候正好地还没化冻,田里没有活计,家里的菇子也还要一个多月才开始用到人照料,至于家里的家务,留蓝氏一个人在家,足以照应。安平如果在家也是进镇打工,这样一来,不过是少挣几个钱罢了。
跟几家人都商议过之后,安平打算在考试日期的前两天出发,用一天的时间赶路,另一天用来安顿和叫几个孩子适应一下环境,顺便再熟悉一下书本。本来觉得这样安排已经是很周全了,哪想到刘和平比他早了整整两天出发,走时又大张旗鼓的,请了敲锣的人来欢送几人,弄的半个村子的人都跑去瞧热闹。
叫刘和平这一闹,安平怕再出什么岔子,第二日也出发了。
安平带了三个孩子,走时来送的人自然比刘和平的多,虽然没有什么锣鼓喧天,但也顶热闹,安平怕给三个孩子再增加压力,没有与众人多做罗嗦,便带着他们走了。他们要步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