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 作者:赤紫琼琳(起点vip2012-09-04完结,种田)
“这……”杨世仁有些为难,见乐云坚持,只好不情愿的伸出了手来,光洁嫩滑的小手上,食指跟大拇指的指尖处,有明显的磨损痕迹。
乐云冷哼一声。
像是被人拆穿了谎言一般,杨世仁通红着一张脸,结结巴巴的:“那个,这个,这是……这是我,不小心磕的,刚刚才磕的,来的路上磕的。”
乐云却不上当,有些心疼的握着手里的荷包:“好好的东西,就这么叫你糟蹋了,还撒谎。”
杨世仁见瞒不住了,立时跨下肩去,一脸的失落:“我,我……”
乐云又哼一声:“这回给你补好了,就好好用着。下回要是再见你糟蹋东西,可不饶你”说着,扭身进了院子。
“呃?”直到乐云进了院子,小世仁才反应过来,脸上乍现出惊喜,高兴的在原地蹦起高儿来,捂着嘴不敢大笑出声,一边蹦着,一边跑回家去了。
乐云收拾好了碗筷,没去葡萄架下跟乐清学字,而是转进了堂屋,找出针线,拿着那只磨破的荷包缝缝补补起来。
没一会儿,乐渊闹醒,蓝氏也跟着起来了,哄了一会儿,乐渊才又睡下,蓝氏却没了睡意,心想着今天太阳不错,不如趁这空儿去采些菇子来,晒成干菇,反正这几日的菇子有些卖不了,一些长的个儿大的,已经在木框子里拖了一天多了。
想到这,蓝氏轻轻的起身,避过安平和乐渊,悄悄的下了炕, 转到了堂屋。
“咦?乐云,你做绣呢啊?”蓝氏随意的瞥了一眼,正要往院外走,忽的回过头来,盯着乐云手里的荷包:“你这只荷包哪里来的呀?”她这几日拿的货里,可没有这个花样啊,这种一看就是上好的料子,万一缝坏了,就赔大发了,她一般不接这种活儿的。
乐云抬头压着声音道:“这是杨世仁的,破了,叫我帮他补一补。”
杨少爷的……蓝氏犹如被施了定身术,定在那里,半天没动弹,心里不知想些什么。半晌,才回身出了院子,心不在焉的到后面去采菇子去了。
等到歇过了晌,蓝氏打发乐清跟乐云去小货栈里买东西,她悄悄的拉过安平,神色凝重的将刚刚看见的那一幕跟安平都说了,两人一阵沉默。
若说之前两人还有所猜忌,那么现在可以肯定,女儿跟杨家少爷,两人相好的程度,恐怕已经超过了一般小玩伴之间的限度。他们现在不得不往深里考虑了。
他们都是开明人,儿女将来的婚事,自然会征得他们同意才行。特别是蓝氏,她嫁进张家,是迫于家里的境况和自己的年纪,几乎是无奈之举,好在安平人好,儿女又孝顺,不然真不知这辈子该怎么活。现在自家生活好了,不缺吃不缺穿,她自然希望女儿们都能嫁个如意郎君,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小两口能和和气气,平平淡淡就行了。杨世仁这种两小无猜型的知根知底,最得她心意。但是……
按理说,杨家的身家,不是自己家能高攀的上的,乐云跟世仁,那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要说硬生生的拆开这两人,又有些不忍。
不过换个角度想,本来自家本就没想去攀他家,也根本没看好他家的钱财,如果不是两个娃娃的事情,他们还不愿意跟这样的有钱户扯上关系呢。再说两家之间的差距,虽然杨家是附近这一片儿最有钱的,但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要知道,自家现在的情况也是不错的。
现在院子里那二十来只鸡每天能下二三十枚蛋,小猪崽儿也已经长成了大猪崽儿,眼看着再过两个月就可以配猪了。家里的红头菇生的也很不错,现在不需要费太多时间管理,每天赚的钱却有一大把。再加上地里又种了秋粮,靠山村那边还可以卖粪肥,眼看着这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要是再等上个七年八年的,谁能说准了自己家就比不上那杨家?
再者说,将来杨少爷娶妻,虽然要门当户对,但也不可能挑一个身家比杨家好的姑娘。杨家就这么一个宝贝命根子,不可能送到别人手上,受别人的牵制。所以顶多娶个富户,但却没有杨家有钱的,最好就是万家那样的人家,可惜万家没有女儿。
在七八年里,自家要达到万家这样的水平,安平还是很有信心的。
两人悄悄的商量了半天,决定不插手管这事,随他们去吧,如果两个娃娃以后真能成了,不见得自家就配不上杨家,如果两个娃娃不成,也就更不用担心了,凭那时自己家的条件,挑个勤快好品德的小伙儿不难,至于穷富的倒无所谓,大不了到时自家多帮他们一把就是了。
乐清跟乐云两人从外面回来时,两人已经装作没事人一样各自做事情了,小乐渊趴在蓝氏怀里,转着两只滴溜溜的眼睛,朝着乐云直笑。
~~~~~~~~~‘
继续推荐一本书,已经完本了的
《重生左财右福》
麻?重生鸟?
她挽挽袖子,即然有这机会,那就别浪费。
咱先把家里未来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解决掉
再手起刀落,快剑暂情丝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然后麻,搓搓手,顺便挣挣小钱,发发小财也是可以滴~
什麻?你个死人还想来抢老娘的‘劳动成果’?不用废话,一脚踹飞~
咱左手挽着财神,右手拐着福星,带领全家发财致富,奔福去~~
第一百一十九章村中来客
第一百一十九章村中来客
其实情况不但如蓝氏跟安平分析的这样,院子里的葡萄和山楂也都快熟了,眼看着再过两年,就可以结的更多,到时候自家吃不了,也可以拿去卖。而且乐清的小鱼池里,四条鱼苗死了一条,剩下的三条都活蹦乱跳的在水池里游来游去,这才七月,鱼已经的又肥又大,等上了秋,估计一条要有一斤多。
鱼池旁边又挖了一个小池子,里面养的蚯蚓,现在池子里除了养蚯蚓专用的材料之外,已经爬满了一条条肥滚滚的蚯蚓,不但可以喂鱼,多的也可以拿来喂鸡,用蚯蚓喂出来的鸡,产蛋量要大大提升的。
以后安平家里要是再开池养鱼,那白花花的钱子就相当于哗拉哗啦的往口袋里淌。大不了活儿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请个人来帮忙,也花不了几个钱。如果不出意外,七八年的时间,安平家要致富是必然的。
今年开春以来,安平家扩建菇屋,麦田大丰收,日子过的着实红火,而老院儿那边,却不尽如人意。年前安平送的那框菇子开春后发菇量就很少了,随着时间渐渐的更少,现在已经根本发不出菇子来了。
而田地方面,张赵氏跟老张头今年没佃地,只种了家里陈赵氏给的那六亩肥地,只是因为施肥不及时,产量不如人意,打的麦子交完税,再换成钱,也没有多少。
年前为着那十亩地的事,张赵氏跟安平闹了个翻脸,如今她也不好意思再上安平门上去要菇框,更没脸上门去要粪肥,老张头更是开不了这个口,老婆子自己惹的祸,叫老婆子自己填去
现在虽然安平常去老院儿送点吃的或是用的,但张赵氏再没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更没动辙便开骂,反而总是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的。
因为在张赵氏眼里,随着安平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搞好跟他们的关系是必须的。 而且虽然文陵说他两年内不娶,安英也不可能等上那么长时间,张赵氏心里却还惦记着把安英嫁过去。话是人说的,话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蓝氏能去劝一劝,说不准文陵就改主意了呢?
再说老院儿东厢这头,吴氏跟安民都是懒手懒脚的人,家里种的地又大部分是佃来的,钱财上的窘迫就不用说了,再加上吴氏自上回小产,便再未怀上,各方面的压力交叠在一起,导致吴氏跟安民的关系越来越僵,两人几乎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以前两人吵架时,乐荣虽不敢插手,但也在眼前守着,现在两人一吵,乐荣就不见了影子,她才不会呆在这儿挨无辜的打骂,她现在对吴氏和安民算是死了心,一心只扑在如何讨好张赵氏上。
至于安英,自从张素去逝之后,她除了每天跑去新水家安慰一下那对夫妇,其余的时间全扑在家中的地里,爹娘年迈,这几亩地就全靠自己来料理了。对于婚姻之事,她心里已经静如止水,打算这辈子不再嫁人。自己有手有脚的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要嫁去别人家,靠人家吃饭,看人家的嘴脸呢?
周家埠子安霞这面儿,她刚生下个大胖小子,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窘迫。三个儿子日渐大了,又有个小的,吃的越来越多,家里又是老又是小的,安霞跟周一丁再能干,也供不上吃穿,要不是安平一直接济,她家恐怕要有人出去要饭了。
而临月村的安红, 自上次事情之后,便再没露过脸儿。偶尔回一趟娘家,也是躲着安平夫妇。她在婆家的日子不好过,两个丫头也饿的一张小脸儿稀黄稀黄的,回娘家也是看看能不能有点接济。张赵氏现在手头也紧巴,家里又有两个未嫁未娶的,哪拿得出什么来接济安红?只能她每次来的时候管一顿饱饭罢了。
安红跟田丰茂的关系倒是还不错,可惜田丰茂在家里说话没分量,眼睁睁看着安红母女总是半饿着肚子也没什么别的办法。
倒是田丰茂的弟弟田丰盛,在惊闻张素的死讯之后,在家嚎啕哭了三天,哭完了,收拾了几件衣服,扔下父母,跑出去闯世界了。
小小的弯月镇,并不因这家的窘迫或是那家的富有而停止运转,她就像是个永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的转动着,日复一日,眨眼就进入了八月盛夏。
在乡下,田间村里纵横错乱的土路旁,歪歪扭扭生长着一些老柳树,宽大而厚实的树冠遮住烈烈的太阳,撑起一片绿萌,老柳树垂下的无数枝条摆在空中一动不动——这么烈的太阳,空气里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蝉像是要热死了一般,拼了命的鸣叫, 叫的人心头烦燥。
中午饭后,许多人热的睡不着觉,跑到老柳树下乘凉。
毒辣的太阳晒在地上,激起一片刺眼的白光,几个庄稼汉子头上戴着刚从井水里捞上来的湿毛巾,光着膀子正围在树下看着两人下棋。此起彼伏的蝉鸣声里,响着几个人的讨论声:“哎,这步该这么走”
“你刚刚应该落在这儿,这步算是走错了。”
“啊呀,咋能这么走呢,你个臭棋蒌子”
“你棋好,你来呀?就知道马后炮,你个废话蒌子”
不远的另一株柳树下,则围着一群八卦婆娘媳妇子,正在讨论最近哪家姑娘许了哪家人家,那家人家的后生多么膀实有力,多么俊俏白面,聘礼多么厚实体面。
这么热的天,不用说下地了,在家里呆着都嫌热,几乎所有的人都从热气腾腾的家里跑出来了,不是聚在树下,就是呆在自搭的草棚下,人手一把破蒲扇,不停的摇着。
空气像是烧着了一般,连呼吸都困难起来,除了几株树下偶尔传来说笑声,剩下的全是无边无际的蝉鸣声和刺目的太阳光。
忽的,就像是沙漠里突然注入了一汪清泉一样,刺目的阳光下,远远的走过来一行人,她们穿着绿色的薄衫,披着轻纱,每人撑一把绿油油的油纸伞,像是根本不受毒辣的太阳的影响一般,款款袅娜,不急不徐的远远走来。
近了,才看清,穿绿裳的有七八个,一溜烟儿的丫环打扮,紧紧护着中间一顶轿子。轿子是由四个同样穿绿裳的强壮的女人抬着的,轿身是粉红色,轿顶又余外加了两把绿色油纸伞,整个队伍,除了最后面跟着四个家丁模样的人之外,一溜烟儿的绿裳,围着中间一顶粉红轿子,在这样毒辣的太阳下,丝毫不受影响的款款走来,不给人清凉扑面的感觉才怪。
随着轿队的走近,下棋的都停下来,也忘了吵架,都瞪大眼瞧着那几个绿裳丫环,乖乖,丫环就这么细皮嫩肉的水灵灵的, 那轿里头的该有多么美貌惊人?
说八卦的婆子媳妇们也停下来一个个瞧着那支绿色的队伍,心里纷纷揣测着这是做什么的,跟谁家有关系,又是个什么关系,是好的还是坏的,她们心里跃跃欲试,看来张家村又要出大新闻了。
队伍走进村,过了石桥便停了下来。后面一个家丁模样的跑到下棋的那帮人里打听了一下,又扭身跑回去,跟轿里人说了些什么,再跑回队伍后面站好。绿色的队伍,继续缓缓的前行,直直的往南而去。
队伍刚走出几十步,树下乘凉的人便轰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原来这些人是来村里寻魏家的。哪个魏家?还不是前不久买下杨家老院子,搬来的那个来历神秘的富户,魏家?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