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含沁在一边撇着嘴道,“你就不送我?”善桐白了他一眼,道,“你要把自己当个客人,才用人送的嘛。”
两个人小小唇枪舌剑几句,善桐嘟起嘴来,赌气不理含沁,桂含春看她双颊嫣红,桃花眼迷蒙中又带了十分的亮,心中不禁微微一动,怔了一刻,才笑着打圆场,“好啦,看着你才洗了澡,别出门了,冻病了还怎么去定西?”
桂含沁咳嗽了一声,喃喃着“我就不把自己当客人,怎么着了吧”,一边自己出了门,桂含春又冲善桐一笑,转身也要出去时。善桐就又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患得患失地缠着桂含春,带了担忧地问,“听卫太太的意思,那位权神医像是脾气很坏……你看着,他能为哥哥治病么?该不会三言两语,就把我们打发出去吧?”
这件事也的确只能问桂含春了,毕竟桂含沁虽然能耐,但身份毕竟有限,似乎认识的人还是以三教九流居多,权神医这样一等国公家的少爷,倒是桂含春更有接触的机会了。
还是这样孝悌,哥哥的事,就当作是自己的事一样操心……
桂含春的眼色又暖了三分,他忽然道,“虽然三世妹长大了不少,但还是同以前一样,热心直爽。”
一边说,一边抬起手来,似乎要去摸善桐的脑袋,手抬到一半又放了下来,多少有些自失地笑了,“三世妹长大了,是大姑娘啦……你就放心吧,子殷兄其实人是顶好的,脾气古怪一点,也是因为盛名所累。只要能见到面软语央求,医者父母心,他是一定会出手的。”
见善桐似乎犹有些惴惴不安,他索性盯着小姑娘,认真地问,“三世妹信我含春的为人吗?”
善桐眼前顿时就闪过了他手持羽箭,天神下凡一般的英武样子,她毫不考虑地点了点头,“这个自然是信的——”
又禁不住细声嘟囔了一句,“桂二哥,你喊我三妞就是了嘛……那么见外干嘛。”
桂含春嗯了一声,他始终望着善桐,目光温暖而坚定,“那你就放下心,只要权神医有到定西,我一定保证全力安排促成,让他为善榆兄弟问诊。三世妹,你信我不信?”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善桐怎么还能不放下心来?也不知为什么,虽然桂含春只是在就榆哥的事对她保证,可她心中却很有几分说不清的滋味,又是甜又是酸,又是喜又是慌……这种种情绪,将她的舌头压得竟有几分沉重,嗫嚅了半日,才低低地浮出了一个信字。便禁不住红透了脸,低下头不敢看桂含春。
桂含春也有些不自在,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多少有些掩饰地道,“既然如此,那你好好休息,往定西路途虽然不长,但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就别送了,早——咳嗯,早些休息。”
也没等善桐回话,居然便回过身子,急急地出了屋。善桐抬起头来还想说什么,想了想,又低下头用脚尖跐着地,出了半日的神,这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内院。
#
虽说二老爷已经尽量想要早些回府,但无奈公事实在忙碌,今晚竟又是通宵达旦在官署安排粮草运送,到了后半夜才回来休息,善桐又怕父亲还要训子教女——多少也是不想听父亲的唠叨,便和四老爷说了,三人借口第二天还要早起赶路,均早早睡下,第二天悄悄地起来了,也不惊动二老爷,天还没亮就出了院子,自然有桂含春派来的兵士迎接,和着一个十人的小队,同桂含春一道快马奔驰了大半个早晨,在驿站里稍微打了个尖,喝了几口热水,桂含春还特地兜过来问善桐,“怎么样,还受得住么?”
善桐就精神奕奕地对他点头一笑,却不肯说话,桂含春略有些讶异时,四老爷难得看出来,就帮善桐解释,“姑娘家爱干净,嫌路上尘土大,自己不大好看,就不肯说话。从宝鸡一路过来,谁逗都不说,到后来几天,还把自己整个包起来了!”
饶是以桂含春的稳重,亦要忍俊不禁,几个兵士听到一学,更是笑声震天,善桐气鼓鼓地白了四叔一眼,跺着脚站到一边,想要寻哥哥撒撒娇时,却见榆哥一个人站在驿站角落里,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出神。
他虽然一向愚钝了些,但面目清秀中带了灵气,更是笑口常开,即使是最坏的一段日子,半饥不饱地混着,也决不会轻易露出颓丧。善桐几乎还是第一次见到哥哥这样的神色,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站在驿站破旧泛黄的板壁边上,透过朦胧的窗纸,几乎是渴望地望着窗外的晴空出神……
似乎不用第二句话,都已经足以形容出了榆哥的不快乐。
她一下就怔住了,一时间连身后的笑声都已经无暇在意。忽然间,善桐意识到,不管是母亲还是祖母,甚至就是自己、梧哥,都没有问过榆哥的意思,就已经剃头担子一头热,为他的就诊之路奔走努力。虽说也不是要榆哥领情,但至少所有人都已经默认,榆哥是……是有病在身的,是有缺陷的。有希望治愈,无非就说明他还是不够好。
可其实哥哥已经很努力,他其实已经太努力……他是这样用力地想要证明自己能够担得起长子的责任,这一切,善桐也不是没有看在眼里。忽然间她觉得,这一次求诊,好像抹煞了哥哥的努力,又好像将他已经熄灭的一点冀望又点燃了,她没法想象,万一权神医也对善榆束手无策,或者铁口直断:他并没有病,这只是天生。这对善榆又会是多大的打击。
一直以来,她只是担心母亲是不是能承受得了坏消息,可却没有站在哥哥的角度来看待此事……
或许是注意到了妹妹的目光,善榆微微一动,一下又回过神来,他转过身冲善桐微微一笑,一开口又带了十分憨厚,“怎、怎么不多喝点热水?路、路上可没有这样的地儿了。”
善桐也就一下把心事都藏回了心里,面上不露丝毫痕迹,她亲亲热热地握起了哥哥的手。“我这不是不能多喝水吗,就是大哥也别多喝了,到了路上要内急小解,那多不方便,天寒地冻的,连个藏身的地儿都没有……”
虽说从通渭到定西路途已经不远,一路上也都有人烟,但也就是因为越靠近定西,路上往来的车马越多,众人的速度反而放慢了下来,近晚时分,才远远地望见了关城。
定西和通渭相比,就又要雄健得多了,这座城池依山傍水,远远望去就能见到城墙上林立的旗帜,依稀还有将士们盔甲的反光,成了远处的一个又一个小亮点,映着夕阳摇曳得格外诗意。就是城门外也有蜿蜒的人群排队等着进城,是要比一潭死水一样的杨家村更热闹得多了,善桐远远看着,就又是一阵心潮起伏:她原本还以为自己要和四叔轮班过来守着城门,苦等权神医,不过得了桂含春的一句话,似乎可以不必如此,但不管怎么说,对这城门总是有些特别的感觉。
桂含春这一次来,似乎也是有军令在身的,进了城就要去军营找父亲复命,他温言和杨四爷低声说了几句话,又冲善桐的方向点了点头,便拨转马头,领着几个人顺着长街去了。那边自然有人带着善桐一干人等在城内弯弯绕绕,不多时便进了一座独门独户的小宅院,里面两三个丫鬟小厮已经上来行礼拜见,一面安顿牲口收拾行李,一面就把三个客人招待进堂屋里用茶吃点心。内中丫鬟还脆声道,“已是预备下暖屋了,客人们行路辛苦,姑娘可要洗漱一番?”
所谓暖屋,是一间特地做了地龙,四壁也铺排了炕道的屋子,要比寻常的屋子都小、都不透风,也都更暖一些。错非达官贵人,家里一般是不会专门准备的,一来费工,二来烧热一间暖屋,也不知要多费多少炭火。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善桐倒也不是没有享受过这专为冬日洗澡准备的精致玩意儿,只是回了西北,事事克难不说,形势艰苦,谁也没心思讲究这个。此时听到前线一个丫鬟举重若轻地吐出暖屋二字,心下亦不由得暗赞桂家在甘肃的威势,一面又有些十足怪异的感觉:在兵凶将威,处处厉兵秣马的时候听到这两个字,真是令人有说不出的怪异感觉。
虽然昨日已经梳洗过了,但一天奔波,难免沾上尘土,众人自然欣然从命,杨四爷便道,“三妞爱干净,头发又长,你先洗吧。别耽搁太久了,仔细出来了着凉。”
就有两个浓眉大眼的健壮婢女上来,“服侍姑娘入浴。”
进了暖屋又有惊喜:居然连西洋胰子都有,甚至还有一瓶西洋来的花露儿立在木盘一角,随着经小玻璃窗折射而入的阳光熠熠生辉。
那侍女见善桐目注玻璃瓶发呆,恐怕是当她村了,便为她解说,“这是西洋货,茉莉花露儿,留香最久——”
善桐摇了摇头,倒是真有几分疑惑了,“我知道这是什么,这儿住的是谁呀?难道桂二哥平时居家是这样奢华的?随时备了热水暖屋不说,自己洗澡还要——还要——”
她这一问,真是天真可爱,那侍女不禁哈哈大笑,一边为善桐宽衣,一边就道,“这是我们太太来定西看望老爷时住的宅子,东西这才各色齐全。”
她又望了善桐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抿着嘴又笑道,“至于暖屋嘛,是下午少爷打发人先快马赶回来说了,这才早预备下的。据说是有一位客人太爱干净,少爷想让她尽快洗漱了也舒服一些,就不知道是哪一位这样娇贵了,姑娘告诉我知道?”
这就是西北,一个婢女随口打趣,就敢和客人开这样的玩笑,善桐一下红透了脸,背过身去,好半天才嗫嚅,“我、我不知道……水调温了么?可以入浴了?”
94、求诊
接下来的几天,善桐倒是很老实,连善榆、四老爷都不曾出去定西乱逛,只是在家中安稳闲坐:在善桐,她本是女儿家,在这个大军营里四处走动,未免不便。到时候让二老爷知道了,肯定又要落下埋怨。在善榆同四老爷,则是四老爷唯恐桂含春遣人来报信的时候,自己出去闲逛了误事。天气又冷,要是有谁受了风寒那也不好,因此虽然到了定西,但接连七八天,善桐看到的也就是井口大小的天空,连城墙的边边都没有沾上。
她这一次出来仓促,肯定是没带书本随身,桂太太又是个将门淑媛,虽然也不是不认字,但显然对读书写字没有太大的兴趣,屋内除了兵器,竟是一无所有,善桐得了闲就和丫头们聊天,她多了个心眼,也不多问桂家的事,免得又被婢女们打趣,只是围绕着前线军情打转,几天下来这才知道,都说定西是最前线,其实定西本身府城根本也还距离前线有一段路了,真正的大本营还要在临洮何家山一带,那一处才是两军交战的锋线所在,现在已经坚壁清野,除了军士之外,没有任何民夫商户入住。像定西这样始终还有商家经营、边民繁衍的城市,之所以成为北地军事的重心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边军轮流换防回来整顿,会在定西一带落脚。
“老帅去年一年,倒有七八个月在何家山呆着。”那服侍善桐入浴的婢女忍冬是最嘴快的,一边蹲在厨房边上削萝卜,一边就和善桐唠嗑起来,“何家山那边还好是有洮河,要不然连水都喝不上。不过那边也乱,打得很厉害,几年前刚开始打的时候,北戎那群鞑靼还妄想攻下何家山长驱直入,把整个陕西都打下来。现在是我们出去扫荡他们……不过听老爷身边的亲兵说,鞑靼主力还在,这一时半会的怕是也打不出什么结果来,老爷着急得很。几次都跑到武威去找许家公爷商量,现在是许公爷过来了,只盼着阿弥陀佛,能尽快打一场大胜仗就最好了。”
底下人陷于身份,见事只能见到眼前三分,这些事听在善桐耳朵里,就多了几分别的意味:西北粮草供应跟上了,两位将帅再没有了延误战情的借口,而后方肯定是盼望着一场大胜的,皇长子可还虎视眈眈地在一边等着呢。为了打通西北粮道,东宫党肯定没有少做工夫……也难怪两位老帅都这样着急了,这小半年来虽然也说得上是捷报频传,但鞑靼的实力还是没有受到根本损伤……
“也是将门虎子。”忍冬年纪毕竟也不大,说起少将军们的事,最是眉飞色舞,“家里几个少爷就不说了,许家打从大少爷算起——真是个小诸葛!三少爷、四少爷,也是两员万人敌的虎将。都说世子六少爷是个嫡子,难免娇贵了些,不想作战起来也是勇猛得不得了,左手刀法赫赫有名,手里已经留下了十多条鞑靼人的头颅了。还有卫家的麒山少爷,也是我们太太看着长大的——”
如数家珍地说了七八个将二代,却怎么都不提桂家,话说到一半,又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着善桐。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