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可现在小福全这一现身,这一着急,似乎就把她心底那股虚假的安全感给戳破了:打仗和两个人打架,终究是不一样的,要是遇到大股敌人,就算沁表哥多精明,许凤佳和他哥哥又有多勇武,人一多,终究不是敌手,就是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

    忽然间,浑身是箭,身上盖满血结成那黑红色的冰,面若金纸躺在担架上的,似乎并不再是一个陌生的男子,他的脸变成了含沁,而善桐一下就软得都有些站不住了。她伏在马儿背上,抱住了马儿的脖子,作为支撑,也顾不得脑袋边上的喷气声,听小福全和那人理论了几句,气哼哼地道,“军情?可不是军情!说出来吓死你!我们在、在夏官营遇到了两百来个人!咱们就九十来个人,二对一还多些,可咱们还赢了!服气么?”

    鞑靼人的勇悍,众人都是明白的,人家两百多个遇到九十多个,能打赢的确是桩战绩,众人一下都没了声音,只有人还不服气,笑道,“那你不嚷捷报?——嘶,死了几个?该不是——”

    说到后来,声音中调笑轻浮的意味已经全敛去了,过来报信的卒子不喊捷报,多半胜了也是惨胜,再一结合小福全一开始满口的要紧事,人群已经开始挤压着为小福全让路了。善桐急得直踮脚,想要从人群中看到小福全,问他几句话——又怕女儿声被人听出来了,可她被挤在一群汉子里,身形又娇小,哪里看得到?正是着急时,小福全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一次却没有挪动地方,反而带了哭音。

    “人?人死了十多个!”他的声音高亢而绝望,似乎一只不知所措的鸟儿,在大雪天迷失了道路一样孤凄。周围人都哄笑起来,纷纷道,“那是大胜啊!傻小子,你是吓着了?可别丧气着脸去报喜,留神你们家老爷一个不中意呀,今晚你就——”

    “什么报喜!”小福全的声音里都透出了失态,他似乎是哭喊到了地上,声音眼看着就沉了下去,“我们家三少爷捐躯了!苍天呀!三少爷才几岁……他是英年早逝呀!国公爷这要是听到了,可得、可得……”

    他说不下去了,呜呜咽咽地就放了声儿,周围人群也顿时响起了一片抽气声,善桐整个人都僵在马边,只听到身边有人低声向同伴询问,“这三少爷是谁啊?”

    “京城来的,又是国公爷,不是许家的三少爷还是谁?”他得到的答案低沉而急促,“可惜了,勇冠三军啊——”

    末尾的音调,到底是往上扬出了一点风凉。

    倒是有人厚道,还扶了小福全一把,吩咐他,“快去报信吧!唉,真是可惜了!”

    一时倒都让出了路来,让小福全过去了,不多时军队开拔了,众人也都陆续散去。善桐惊魂未定,木木然寻路回了后营,一路上还在想:“表哥怎么说也都是少爷级的,就算身份低些,一旦出事也会有消息回来的。小福全只字不提,可见得没有出事。”

    可就算理智这样觉得,但心头却还是走马灯一样放着含沁躺在担架上的画面,越想心里就越难受,好像被人握住了心儿使劲地捏着,竟连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样浑浑噩噩地回了帐篷,她下了马正要把马儿牵到马槽里,却被帐内传出的争吵声给惊得一下回过神来。

    “逆子!你的孝悌大义学到哪里去了!开颅之术,骇人听闻!你不把你的命当回事,我也懒得管你!可你想过你祖母,你娘没有?”

    虽然气得都带上了颤抖,但听声音,的确是二老爷的声气不错。善桐还未来得及吃惊,榆哥那缓慢而低沉的声调,便毫不示弱地响了起来。

    “就这样活着,倒不如死了!娘看到我就难过,祖母又何尝不是一样?活着就是不孝!不能治好,那就死了也好!”

 会面

    善桐不及细想,忙就掀帘子进去,叫了一声爹,正要多说几句话来缓和气氛,二老爷和榆哥已经双双瞪来一眼,二老爷怒道,“一个人没带,跑到哪里去了!你娘怎么教的,教出这么个野人来!”

    虽说二老爷对外春风拂面,对内却是疾言厉色,但他一向疼爱女儿,三个姑娘在他跟前一向都很有脸面。而和懂事的大姐善榴,怯弱的小妹善樱比,善桐因为娇憨可爱,一向是最得父亲疼宠的,相处几年来,二老爷就是对哥哥们再凶,也都没有说善桐一句重话,此时不由分说来了一句,又是蛮不讲理,偏偏善桐也的确有些心虚,她一下就愣住了,脸上不免带出几分委屈来,尚未说话,榆哥已经怒道。“三妞又不是乱跑!您就是不听人说话——”

    他火气上来,说话也不结巴了,语速越来越快,终于赶上了一般人说话的速度。“权先生说了,死不了人的,他开了三个脑袋,一个都没去世——”

    二老爷顿时顾不上善桐,已经被榆哥气得直捶胸口,善桐和善榆都吓了一跳。善桐哪里还顾得上委屈,忙奔上前一把扶住父亲,叫了一声爹,又给榆哥连使眼色,不许他再开口。一握住父亲的手肘,又觉得父亲简直瘦得连一点肉都没有了,一时间心如刀割,见榆哥还要再说,便呵斥道,“哥,哪有这样顶嘴的道理!你少说一句吧!”

    榆哥见二老爷颜色不好,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恨恨地闭上嘴,却依旧看向一边,不肯流露出悔意,满脸的不服气,浓得几乎都要滴下来。杨四爷一直在边上急得打转,偏偏一句话都插不进来,眼下得到机会,忙又揽了善榆,轻声细语。“傻孩子,你爹是心疼你呢!你想想,他才开了三个人,就是开了三十个、三百个,咱都不能答应,除非开了三千个,没有一个闭眼的,那咱们才开。再说了,开了能活多久,这谁知道呢?现在看着是没事人一样,一转身就闭了眼,这样的事情还少吗?你年纪小不知道事,你爹这才是老成之举,什么开颅,咱都别提了!”

    四老爷这个和事佬是做得好的,榆哥虽然还阴沉着脸不说话,但面上的不服气之色,也有所减弱,二老爷看在眼里,神色也见了缓,善桐大松了一口气,忙也道,“再说了,四哥你自己没发觉么,你现在说话已经不大结巴了,还不是因为权先生给你针灸了几次?这样看来,针灸就足够见效了,开颅术什么的,不行也罢……”

    在场的三个男人身躯都明显一震,榆哥讲话又磕巴了起来,“什、什、什么!我、我不结巴了?”

    二老爷本来正闭着眼调息,听到善桐的话,他一下惊喜地睁开了眼,目光毒蛇一样对准了榆哥,听到榆哥说话,眼中失望之色,一闪即逝。张口要训斥女儿,又寻不到词汇时,善桐又忙道,“也不是说就全不结巴了,哥你别紧张呀,你就慢慢地说话,四叔和爹你们也都别看着——”

    她一下又怕自己点醒榆哥,他反而从此又结巴起来,心底急得厉害,恨不得能把榆哥激怒了,和他吵一架再说。帐内数人正是夹缠不清的时候,帐外又有人来报,“老帅们请杨粮道大人一家过去说话。”

    人在军营内,自然是军令如山,二老爷本来听了善桐的话,正是将信将疑,扫了女儿一眼,正要开腔仔细盘问时,听了这一句话,一下就站起身来,拉榆哥道,“收拾收拾,随我过去吧!

    榆哥可能自己也在着急,脑袋瓜子转得很快,又也许还在生自己的闷气,或者是生二老爷的闷气,他居然敢一下就挣开了二老爷的掌握,瓮声瓮气地说。“这肯定是找妹妹的,和我没什么关系。您带着她一块过去就够了,我就不跟着出去丢人现眼了!”

    虽说最后一句话依然是气话,更有自暴自弃的嫌疑,但这句话依然让二老爷和四老爷同时动容。二老爷还没有说什么,四老爷已经低沉而惊喜地道,“二哥,你瞧嘿!咱孩子真——真不结巴了!”

    又惊又喜之下,他的调子居然也打了磕巴。

    二老爷满心的喜悦,只是不露出来:不但说话不结巴了,反应也不像从前那样,总是要慢人一拍。难道权神医医术通神,居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只是针灸了几次,榆哥的顽疾就见了缓?

    他又看了善桐一眼,将疑问捺下,只是不动声色地道,“行,那就先不带你了,和你四叔一道,在这安生待着,不许出去闯祸!”

    便向善桐一使眼色,当先撩起帘子,大步出了帐篷。

    一出帐篷,他的脸就变圆了,本来抿紧的嘴唇也松弛下来,露出了一个小而真诚的微笑,令人一见之下,便有如沐春风之感。即使是对个传信的小卒,二老爷也相当客气,“累兄弟久等了!马牵来了么?咱们这就走!——大家这都已经到了吧?”

    那小卒颇有几分受宠若惊,本来神色木然,大有子弟兵、嫡系亲卫的倨傲,此时也不禁露出笑来,一边服侍二老爷上马,一边道,“粮道大人明鉴,今晚可是热闹了,十多个将军都在大帐里候着吃酒,还有西边的几个粮道也都过来了,上一回人到得这么齐,那还是战前的事呢!不过老帅们自己还在小帐篷里,俺们现在也就过去。”

    自己也就上马领路,轻轻一磕马肚子,三匹马顿时就在营地中小跑了起来。

    这一场大战蓄势待发,二老爷自然不会一无所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他几乎已经是拢总将大军的粮草调动给全都握在了手心,早在半年前开始,上头就有了酝酿一场会战的意思,这一次他过来定西开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善桐一个女儿家家的,年纪又这样小,为什么被点明了要‘一家跟着过去’,榆哥说是只让善桐一个人过去的意思,四老爷也并无他言……难道她一个女孩子,还有什么军事上的长才让老帅们看重了不成?二老爷心中不是没有疑惑的,只是场合所限,也问不出口来,却不禁也频频回顾女儿,眼神中自然大有关切之意。

    善桐却是深知个中原委,叫父亲过去,估计就只是为了开会了,可叫她过去,估计还是为了那个杀人如麻的恶棍罗春。一时间心中也不禁有了些无奈:知道的人,都知道她和罗春并无特别的瓜葛,只是打过一次交道,不知道的人,听了几次三番让她去认,又听说罗春曾经索要过她,只怕会有不好的联想,这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传到桂太太耳朵里,不知道她是不在乎,还是会往心里去——

    她一下又有了几分烦躁:虽说桂二哥实在是个良配,论身份门第也没有任何比不上她的地方,两人若是好事能谐,她自然是欢天喜地,但只要一想到桂太太,她就觉得即使是嫁进桂家,也不见得从此就没有一点烦恼了。

    马行一段时间,已经穿过了后营,又经过前营走了老长一段,终于到了一处僻静地方,这里非但特别以栅栏和营内分割开来,而且布置还很特别:一般的军营,是向外的那一面有栅栏,向内自然是四通八达,可这一块区域,却是面向山野通行无阻,可向着营内的这一面却布置了两重栅栏,还有一排士兵在外把守。

    二老爷越发感到古怪,面上疑惑越浓,善桐看出来了,下马事便在父亲耳边轻轻说了一句,“这应该是那群鞑靼人住的地方!”

    她也只来得及说出这一句话,便被人带进了栅栏前的一重大帐内,果然见得那天河边见到的三巨头都在不说,连桂含欣这个小侯爷都到了,并一个同许凤佳生得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跟随在平国公之侧服侍,想来也是平国公的子侄辈。帐篷内还有两三个善桐不认得的人,但观其服色气质,并二老爷和他们用眼神寒暄时的态度,应当也是两位老帅心腹中的心腹了。

    没见到桂含春,她的心里未免有几分不安,不过父亲在身侧站着,又多少缓和了善桐无依无靠的感觉。她匆匆给两位元帅都见了礼,不过对那封子绣却犯了难——他虽然位次只在两位老帅之下,但众人对他神色中似乎没有多少恭敬,他也显得很冷淡,甚至都没有落座,只是在椅子上搭了一条大氅,自己站在帐篷边上,正透过透气用的小窗打量着外头的夜色,连善桐两人进了帐篷,似乎都没能让他回过头来。俊秀如玉的侧颜上,委委婉婉,也露出了一缕漫不经心的倨傲。

    虽然肯定是已经听说噩耗,知道了儿子去世的消息,但平国公面上的冷硬居然没有一丝裂缝,他不喜欢善桐,但对二老爷倒是很客气,非但亲自起身和他互相见了礼,还罕见地寒暄了几句,“小杨,路上辛苦了吧?有小半年没见,你看着是又瘦了!西北局势如此,你是为了粮食操碎了一颗心啊!”

    虽然有收买人心之嫌,但二老爷也应景地跟着红了眼圈,“为了国事,卑职殒身碎骨又何足惜……”

    就是桂老帅和几个将军都道,“杨粮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