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嗌埠茫苤皇前咨恚酶绺缪Ц霭茫槐沧犹狡降模故潜认衷谠倏挤⒎芏粒嗨曛薪吭倏甲龉伲康枚嗔恕?br />
她忽然发觉自己的口径和父亲如出一辙,不禁露出了一个无奈的苦笑,见王氏犹自并不抬头,便轻声道,“现在家里这个样子,两个亲弟弟不说,就是大堂哥等人,看着也都不是跟红顶白、忘恩负义之辈,就算不能做官又怎么样?这一辈子,哥哥还是可以心想事成,难道还有人敢给他气受?”
知母莫若女,提到梧哥,王氏终于渐渐气平,她抬起头来,又忍不住将善桐搂进怀里,双臂分明带了颤抖,下巴搁在女儿头顶上,与其说是和女儿互相抚慰,倒不如说是将全身的重量,都压在了善桐身上,声音还打着颤,带了浓厚的鼻音。“咱三妞说的对……不能做官又怎么样?这一辈子,别人有的,我们榆哥也有,别人没有的,只要我们榆哥想要,他也一样会有……”
这一夜,善桐却并没有陪在母亲身边就寝——没有多久,二老爷就进了堂屋,他沉着脸把善桐打发出了屋子,上房的灯火,是一直亮到了四更时分。
第二天起,不论是老太太还是大太太,就几乎都绝口不提进学的事了,异口同声,都说榆哥长途跋涉,实在辛苦,让他在家好生将养一段时间再说。榆哥于是又成了家里唯一的闲人,每天起来给祖母请过安,不是自己关在屋里演算些不知所云的算学题目,就是在山野间带着族里的小兄弟们闲逛。三老爷带他去宝鸡听了几次戏,见了些文人墨的朋友,榆哥却似乎都不大喜欢。他虽然已经治好了结巴,但却渐渐地又再寡言少语起来,成日里关着门,也不知在捣鼓着什么。
又过了一个多月,杨家要考科举的一大帮秀才,都汇聚在了一起,由宗房夫子亲自带了往西安过去,二老爷也就随之打点行装,预备动身了:他之所以硬是拖到了这个时候,主要还是因为巡抚的亲戚族人,那按例是应该回避的,等乡试放了榜,便可以同前任巡抚正式交接了。
因梧哥也随着族人一道去了西安,小五房自己又派出几个得力的家人前往西安,迎接檀哥几兄弟,家里一下就冷清了下来。大太太整天忙着和三个妯娌算今年的收支账,又要派管家和佃户们打官司,谈来年的地租等等,大人们都忙得不成。含沁再到村子里拜访的时候,善桐很轻易地就寻到了空子,钻到了村后的小亭子里,和含沁谈天说地,顺便又偏了他一对碧玉笔架。
小姑娘收得都有点不安了,便埋怨含沁。“你又带这么贵重的东西来,不收么,又觉得和你见外了,要收下了,日后家里人问起来,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要你就还我。”含沁举起手来,作势要敲善桐,善桐抱着笔架一闪,不禁露出笑来,可这笑意却也只是一闪,便又收敛了去。含沁看在眼内,便不动声色地道,“干嘛,你爹娘回来了,哥哥也回来了,好容易一家团聚,怎么看你的心事,好像反倒比前段日子更重些。”
善桐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述,她其实并不大在意含沁的身份,她信任沁表哥不会将她的这些私密话泄露出去,就好像她不会泄露出含沁私下的一些烦难一样,但两人能够说话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迷惘也不是几句话便能开解的。她叹了口气,只是捡了心头最觉紧要的一件事,向含沁道,“哥哥虽然已经不再结巴,但回到家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在祖母、母亲跟前,好像也过得并不开心。总觉得他脸上的笑越来越少,话也不多……最重要是游手好闲,和朋友们也玩不到一块。要让他学着经营家里的买卖么,娘的陪嫁铺子多半都在京城,家里的这些铺子,我们又不好插手。再说,铺子里的伙计,滑头的不少,哥哥那样敦厚朴实的性格,和他们多接触了,准又吃亏。”
含沁眼神一闪,若有所思,他望了善桐一眼,低声道,“听起来,你们家是有分家的意思了?”
也就是含沁这样心有七窍的玲珑人,才能从一句话里推测出小五房的近况了,善桐也没有瞒他的意思,“嗯,祖母的意思,祖业肯定还是大伯父一家多继承一点。这些年来经营生发的部分,三房平分……为了这件事,四婶不大高兴,话里话外,似乎觉得三叔是庶出嘛……最近三婶都不搭理四婶,唉,反正家过日子,还不都是这些事。”
她顿了顿,又低声道,“不过,听娘说,祖母手里还是扣了一大笔现钱,是没听着提该怎么分的。四婶因此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家里怎么说都还是太平的。”
见含沁唇角露出一丝会意的笑容,她又不无自嘲地加了一句,“也就是为了这个,我就不能跟着爹娘去西安啦,以后被大伯母管着,就是你来了村子里,咱们怕是也不能说话了。”
二老爷的这个陕西巡抚,虽然位高,可权却不重,有多少好处能落到他头上,那还是难说的事。二老爷虽然没有明说,但王氏私底下多次叮嘱女儿,要好好服侍祖母,个中用意,自然不必多说。含沁嗯了一声,倒也看不出多少失落,只是若有所思地道,“那以后要中传话,就不大方便了。”
说到这里,善桐才想起来问桂含春的近况,她忙关心了几句桂含春的伤势,含沁只道,“在治呢,疤痕渐渐地窄了,但要不留痕迹,那是说笑。他问你的好。”
善桐除了说一声,“我很好,也问他的好”之外,其实也没有多少话说了。两个人虽然就隔了百十里地,但这么久没见面,说几句话都要托人中传话,要长篇大论互诉相思,几乎绝无可能。话也就一次比一次更少,现在善桐就是要问,都不知道还要问什么了:现在又不是提亲事的好时机,反而希望要尽量拖延时间,等到朝局出现转机时,再提起来更好。倒是和含沁之间,话题似乎是永远都说不完的,谈了几句含春,桂含沁便提起了西安城里的一帮子名士,“从前没有来往,但多少也听说过,西安府学里有位先生,算学造诣炉火纯青,和江西的李先生是莫逆之交。我其实一早就想说了,算学虽然只是小道,但也颇能怡情,善榆兄弟又那样痴迷算学,索性就拜个名师正经学起来好了。总算是给他找件事做,别在家里闷出病来就行了。”
才提到善榆的困境没有一刻钟,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偏偏又是这样切实,善桐心情一振,顿时直起腰来,迫不及待地道,“我回去就和爹说去,哎呀,竟不知道府学里还有这么一位先生。虽说人就在西安左近,但到底是乡巴佬,比不得沁表哥人头熟。”
含沁揉了揉鼻子,冲善桐扮了个鬼脸,故意凶她,“现在总算开心了吧?嗯?”
他素来跳脱疏懒,虽然年纪长大,但始终似乎缺乏一份稳重,这一声嗯,也嗯得很是轻佻,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从这拉长了、上扬着的尾音中伸出来,作出了一副纨绔的姿态,要去勾善桐的下巴。按着善桐原本的性子,她必定是要笑着和含沁闹回去的,可此时她却被勾起心事,不禁又低沉了下来,摇头难过地道,“不,还是不大开心。”
含沁啧声道,“怎么这样难讨好?年纪越大,脾气也跟着越来越大了!”说着,便又叩了善桐额头一下,见善桐连闪都不闪,他面色渐渐严肃,便坐直了身子,低声道,“究竟怎么了,什么事连我都不能说?”
就因为你是庶子,所以才不能说,因为那是我的亲娘,所以才不能说……善桐望了含沁一眼,见他凤眼熠熠生辉,竟是露出了难得的认真,盯住自己不放,不知为什么,她有几分惊惶起来,眼神闪开了去,竟不敢和含沁对视,只是低着头语焉不详地道,“就觉得人生在世上,实在是难……实在是难得厉害。”
含沁便也不再追问,他若有所思地偏过头去,盘算了一会,便猜,“是为了你三哥的事心烦吧?你放心吧,他心里有数呢,现在就等着考上举人,这才开口把他生母求回来了。姑婆心里有数,什么事都安排得很妥当,你用不着瞎操心。”
这件事瞒不过含沁,善桐是早有心理准备,只是他连老太太的后续安排、梧哥的心理状态都这样清楚,却不禁令善桐大为惊异,她扫了含沁一眼,挑起了一边眉毛,含沁却只是微微一笑,然伸出手来,摸了摸善桐的脑门,又戏谑地弹了她额头一下,轻声道。“傻三妮,送你一句话吧,‘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别人的事,你管那么多干嘛?你自己还是泥菩萨过江呢,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就过去了,一家人哪有跨不过的坎!”
却是句句正中善桐心事,小姑娘顾不得去计较额上留有的那灼热余温,捂住额头瞪圆了眼,望着她的便宜表哥,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
含沁这一次过来倒是住得久,他在村子里住了半个来月,等乡试放了榜,便又帮着二房收拾行李,同二老爷夫妻一道带着榆哥、善樱动身去了西安。——虽然年纪小,可老太太嘱咐起他来,却是用的和大人一样的口气,“到了西安,平时多看顾你兄弟些,没事了就上门来住,家里给你备着院子呢。榆哥我就交给你了,拜师也好玩乐也罢,只别让他学坏。”
含沁笑嘻嘻的,理都不理善桐——小姑娘一边给祖母捶腿,一边滴溜溜地转着眼睛,满是疑窦地看着表哥,他响亮地应了一声,“知道啦姑婆,您就安心把事儿都交给我吧,我办事,什么时候出过差错?”
等老太太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又冲善桐挤眼睛,善桐满腔的郁闷,早已经化为好奇,满腔的好奇,此时又忍不住要化为怒火,险险没有捞起玉槌扔向含沁,她对含沁怒目而视,并不说话。等含沁一行人走了,免不得又去缠着老太太,想要问出个子午寅卯来。
老太太被她缠得不过,便丢给她一句,“你表哥人面广,人又可靠,托他物色了几个嬷嬷而已。”就算是打发过善桐了。小姑娘若有所悟,便也并不再问。
这一回乡试放榜,杨家村中举人者同上届相比,简直有翻倍之多。一面固然是因为前几年兵荒马乱的,耽误了科举,这一回应试者可谓是人才济济。一面多少也和二老爷即将上任陕西巡抚有关,总是大家心照不宣,中了举人的人家,一面大排酒席,一面也都到小五房来说话。小五房内顿时又热闹了起来,善桐等姐妹也不得不出面招待女眷。又要互相气,听了一耳朵的,“果然教子有方,如今家里老少两代,足足有五个举人了。”
的确,这一回乡试,小五房也算是出了一次风头,家中兄弟有三人都中了举,并且还算得上是名列前茅。榕哥成绩最好,高中了第五名,檀哥紧随其后,得了个二十三名,梧哥虽然成绩在五十名开外,但以他骇人的年轻,也算是令人瞩目。善桐不知道母亲心情如何,但大伯母却着实喜悦,就是善桃,连日里面上也都放着光彩,腰杆子不期然都又直了几分:考中举人,就是会试失意,也总算是有了做官的资格。大房的两个儿子,终身是再不必担忧了。
也就在这样合家欢快的气氛里,二姨娘悄无声息地被送回了杨家村。老太太发话,在二房原来的小院子里,给她拾掇出了一间屋子,安顿她住了进去,善桐连一面也未曾见到自己这位庶母,就再也未曾听说过二姨娘的消息。——虽然就近在咫尺,但自从回了村子,二姨娘便足不出户,不要说给老太太请安,就是有时候善桐回院子里取些东西,她都紧紧反锁了门窗,并不出来相见。
等到入秋的时候,大房母女俩面上的欢容又为戚容取代:京城送来消息,善桃的外祖母月初寿终正寝,已登极乐。于是善檀、善榕两兄弟说亲的事,又暂缓了下来。
相看
一转眼就又过了一年,虽然边事初定,但朝中却是腥风血雨,好戏连台,日日都有官员升降迁黜,不论是江南还是漠北,似乎到了这一刻,才都被牵扯进了轰轰烈烈的夺嫡之争中。就算是西北边陲之地,一年来也是事端频频,又因为达延汗虽去,却留下了幼子继承,偏偏鬼王叔罗春又强势崛起,西域内部一直并不太平,边防就没有彻底安宁下来过,内事外事,西北官场,可不就乱成了一锅粥?
就是坐落在西北,名门望族杨家出身的陕西巡抚,这一年多来的日子也并不顺心,虽然这是在杨家自己的地盘上做官,但奈何一边是经营多年枝繁叶茂的桂家,一边是顶头上司,督抚陕甘两地,名正言顺的文臣地方领袖总督大人,两边一旦打起擂台来,就算他是西北地头上的二号人物,照旧还是得吃夹心气,虽说还不至于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