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豢赡芙仆┌谠谑孜唬庖彩翟谑翘牙先思伊恕K写蟛懈盖祝褂兴某に锖陀鬃印?br />
而别人呢?别人都有亲娘,别人都有亲爹,善桐忽然间绝望地发现,在这温暖和睦的大家庭中,她的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有依靠,唯独她,站在这庭院深深之中,身着锦绣,高仰着头颅,看似风光无限处处逢源,然而,其实,她无比孤单。
无比绝望。
她的眼泪终于汹涌涌出,几年来第一次,她哭得这样凶猛,她哭得好像没了明天,她哭得像是个彷徨的、迷路的孩子,她第一次真真正正,在现实跟前受了挫,而这也是杨善桐第一次意识到,在这繁华无边的三千世界,在无限激流暗涌之间,她是何等无助。
但这泪水同时也洗涤着她的心灵,洗涤着她已然蒙尘结痂的伤口,终于,她坐起身来,她坐到了玻璃镜边上,仔细地揩起了面上的泪痕。虽然时不时顿下动作,茫然地望着镜中的自己,但她毕竟还是行动了起来。她一点点地梳理着自己的思绪,尽管这思绪每一条都通向了死胡同:要改变母亲的主意,实在是难于登天。没有人比她更清楚母亲了,为了榆哥,她什么事做不出来?二姨娘好端端一个大活人,说毁就毁了,梧哥更别说,一辈子都背了这么个大包袱,在二房嫡系前就是直不起腰来。要不是为了榆哥今后,她至于这样?只要这门亲事对父亲、对祖母也不是交待不过去,不是不能操作,她是不可能主动改变主意的。而祖母毕竟又隔了一层,要是父亲、母亲都统一了口径,老人家又能多说什么?
“别人有的,我们榆哥都要有,别人没有的,只要榆哥想要,我们也会有。”别看母亲面上对榆哥淡淡的,心底她是把这句话给裱起来了……现在恐怕就是皇家上门提亲,母亲都不会改变主意了——皇家再好,那也变不出一个让榆哥一见钟情的牛琦玉来呀。
看来,还是要在父亲身上打主意。善桐略微掂量了一下这个主意,可想到那天晚上,在院中所看到的那张侧脸,她又把这主意推到了一边。连梧哥,父亲都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自己又算得了什么?为了家庭和睦,父亲是不会和母亲把反调唱到底的,顶多略微反对,但母亲若一意孤行,他也不会把局面闹僵。
她闭上眼,深深吸气,努力催促自己,“想啊!杨善桐!这辈子你还是第一次为自己出主意呢,你怎么就这么愚笨?还没想出办法?你想啊!你一定能想出来的……”
呆了
虽说善桐看似已经被说动了那么一丁点儿,态度也已经没有开始时的坚决,但接下来几天,她依然显得要比平时更沉默寡言一些。王氏看在眼里,心中更觉得要谨慎小心,便绝口不提此事。正好因为国丧消息从县里递到了村里,由族长带头,村人又是换了素服,又是互相提醒着屈指算了日子,将三个月内的婚庆嫁娶都往后推了。小五房在村中的应酬一下竟少了许多,王氏便请老太太,“有空也到西安城住几天吧!”
老太太不大有兴致走动,倒是推大太太,“你儿子女儿都在西安呢,现在也是秋后了,家里没有多少事,横竖又没有应酬,你就到西安去住一段日子也好。顺便,还能帮着善桃相看相看人家。”
其实这也都是白说的:西安城内当然更不可能有任何宴会,大太太又没有多少人脉在西安的,去看儿子女儿顺便散散心,也让一家人都跟着散散心是真的。等出了这三个月孝期,能够说亲的时候,大太太又要回来操办一家人的年事了。
王氏只要一想到接着这一段日子,就要和这个活规范一般的大嫂朝夕相处,就很有几分头疼。但老太太刚才偏心二房,操办了这么大一件事儿,她自然要帮着老太太做面子,当下满面笑容连声附和,“我看着檀哥还好,榕哥没有离开母亲这样久,有时候家里来信,追着问两三句大嫂的好呢。”
提到自小在身边长大的小儿子,大太太神色一动,满口“家里可离不得我”的话,就说得没那么坚持了。四太太再帮着腻糊了一两句,也就松口答应下来。又因为王氏心急着回去和大哥一家见面说话,再加上朝局风云变幻,二老爷没准也需要她的襄助,一行人在家中又住了几日,便匆匆动身回了西安。小五房一下就又冷清了下来,这一次连着小辈在内,家里常住的可就只有四个人了。
老太太打发走了大太太,还没顾得上歇下来,四太太就又紧着往堂屋走动,两边夹缠不清的,无非还是为了过继的事儿。善桐心知肚明,也理解祖母的烦心,她也不耐烦往堂屋凑合,免得又招了四婶的不待见:五万家私独得了大半不说,眼看着还要过继出一个儿子来,紧跟着就要继承十三房的万贯家私。虽说二房一向在许多事上都足够厚道,但落在四叔四婶眼里,难免就觉得作风还是过于霸道了一点。
要在平时,她烦闷时也可以十三房坐坐,不过现在两房在谈过继的事,善桐陡然就觉得见到善喜有些尴尬了:过继了四房的弟弟那还好说,要是过继了楠哥,也不知道善喜心底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忽然就多了这么个只是见过了几面的哥哥。家产分人一半不说,日后出嫁了,母亲还得跟着这个哥哥过活个半辈子……就算善喜也不是个没有城府的姑娘,她还是觉得在一切晦暗不明的时候,两个人减少见面次数,倒是对友情的一种回护。
她其实的确也无心到十三房走动:现在家里的长辈们几乎都不在,老太太疼爱善桐,也心疼她平时被大伯母管束得连动个身子都要问过大伯母的意思,别说约束她的行动了,连绣花课都自作主张先给善桐停了,就让她在屋里多歇着——理由都找得不伦不类的,“反正国丧呢,成天绣些花花绿绿的呃东西也不像话。”这几乎是几年来她最能随心所欲的一段时间了,自从大伯母回归杨家村,善桐就久已没有这样的自由了。
可越是这样,小姑娘就越觉得自己的行动被许多无形的链条给绑缚得死死的:她的确可以在村里自在游走,可要打发人到城里去找到桂含春送一封信,这任务是绝不可能完成的……平时在村子里四处走走,或者是在私底下帮着母亲送些消息时,六州、六丑她用起来,自然是如臂使指,可一旦牵扯到这些异性之间私底下往来的事,这两个丫鬟是肯定不会为她跑腿的。善桐也不是没有见识过母亲和大伯母的手段,这种事一旦出了差错,她作为主人家,当然性命无忧,但办事的人可就难说了……不论是按哪位长辈的作风,少说也都要灌了哑药,发卖得远远的去。
再说,她也真的不敢私底下给桂含春送信,这种事闹出来了,她自己一辈子毁了倒不要紧,没说亲的姐妹眼看着就要被牵连。到时候她可怎么面对善桃、善樱?就是私底下给含沁表哥送一封信,她都感到大为棘手:从没有操办过这种事儿,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就算她和含沁之间清清白白的,可连老太太都有所误会,别人要是知道了,可得传得有多难听?
平时没有特出的需求,她也从不觉得闺中女儿和太太奶奶之间的差别有多大,直到现在她才明白,没成亲,手底下的人就不是你的,平时用用可以,真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她们都是家中长上的人,却不是你的人。真正的风险,她们是不会为你担着的。
可现在要再拖下去,只怕等过了年,母亲这边哄着和卫家相看一番,不由分说就要先把亲事定下了。要是母亲一意孤行,执意要和卫家结亲,父亲恐怕也未必会为了这件事和母亲撕破了脸。毕竟平心而论,卫家就是门第低了一点,别的地方,对善桐来说是天大的事,对长辈们来说,恐怕就是零星小事了。宠着女儿的人家,那是由着女儿挑不错,可不宠女儿的人家,多得是问也不问一声就定了亲事的,女儿能怎么样?还能真的去死?多的是婚前以泪洗面,婚后还不是就这么把日子给过下去的?
再说,善桐也真的拿不准自己该怎么说服父亲断了这和卫家结亲的念头。她太了解她母亲王氏了,平时再温柔宽厚也好,一扯到榆哥,顿时是性情大变,只是唯恐不能给榆哥最好的待遇。从前功名心未曾绝望的时候,还是指望着榆哥能够考个举人,请无数名师都在所不惜。功名心绝望之后,对榆哥就更是千恩万宠,榆哥一个没成亲的少爷,随手能拿出几百两来买一只金雕,可见母亲在金钱上供应得有多充足了。只要榆哥真的中意琦玉,恐怕王氏就会为了成就这门亲事,利用上所有能利用的因素。父亲一旦认清这点,多半也就和梧哥那次一样,见无望改变母亲的想法,便又妥协了下来。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哥哥说明白了,由哥哥出面放弃琦玉这门婚事,至少,是由哥哥出面打消母亲的这个念头——虽然琦玉和卫麒山只是远亲表兄妹,这样操办也不算是换亲。但这也都是应付外人的说法,哥哥本人是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做法的。
但榆哥现在又跟随师长云游在外,年前能不能回来,都还是不一定的事。等到了年前,三个月国丧一过,恐怕母亲就敢先把婚事定下来。就是现在,恐怕一回西安,她就已经含含糊糊地吐口暗示了卫太太,怂恿卫太太向牛家施压了……也许是为了等榆哥回来的时候,给他一个好消息,也许,也是防到了自己告状的这一手……她了解母亲,母亲也了解她,她肯定会预先把自己所有退路都封死了,只留给她一条路,一条妥协的路……
善桐倒不怕这个,她早已经预备了一手压箱底的绝活儿,到时候大不了两败俱伤,谁也别想好过,甚至连略带污蔑意味的借口都想好了:就说卫麒山中意的其实是琦玉……她猜想祖母虽然也疼爱榆哥,可未必会为了榆哥牺牲自己的一生,强着自己嫁给一个心底有人、性格又凶霸蛮横的小霸王的。
不过这毕竟是被逼到绝路才能走的一招,小姑娘也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到底该怎么应对眼前的危局。是不是该去西安一趟,设法私底下见到桂太太,请她上门提亲:怎么说桂太太似乎都已经明白了她和桂二哥之间的默契,虽然这么做,她是把自己女儿家的面子全都给剥没了,可毕竟也比死要面子活受罪,一辈子不顺心来得强些。但现在是国丧期内,从家里得到的消息来看,朝中已经迎来了又一洗牌,连小四房大爷都上辞掉了江南总督的位置,桂家能有闲心安排二少爷的婚事吗?不,不说这个,就说桂太太,自己到了西安之后,她能有闲心邀请自己上门做吗?
而一到西安,母亲必定会安排卫麒山过来相见,不把卫麒山安排到村子里拜年,那是因为这样做逼人太甚,等于是把卫麒山当作准姑爷看待了。容易激起自己的反弹情绪,到了西安就由不得善桐了,这么一相看之后,母亲也就算是完成了对她的安抚了。她要还是说不,自然有无限的:“卫家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得是盲婚哑嫁,闭着眼也就过了一辈子了。虽知道现在将就,日后是不是享福。你多想想榆哥……”在后头等着,软硬兼施,婚事就这么木已成舟,也是难说的事。
事到临头,善桐赫然发现,她唯一能指望的人,也就还是桂含沁了。
自从相认了以后,年年老太太的生日,含沁只要没在前线,都会登门拜寿。今年虽然适逢国丧,但其实民间的人情往来当然不能完全禁止,老太太身有诰命,这才不能摆酒庆祝。但就算如此,才进了十月初,就陆陆续续有亲戚托人送来了寿礼,按含沁作风,只要不是被什么事儿绊住了脚,他是一定会亲身登门的,就算本人不来,也会打发个管家过来送礼。到时候或是托管家递话,或是和本人直接能对上话,或者还能赶在年前,试着和桂含春取得联系,安排好桂家上门提亲的时间。
至于要是桂家无法上门提亲,她又该如何自处这个问题,善桐也反复考虑了几遍,却都还没能下定决心。小姑娘也是和母亲杠上了,她想:我就是死了,我也不要嫁到卫家去。我就是随便嫁个阿猫阿狗的,也不能嫁给卫麒山!
饶是她已经历练出了颇深的城府,心底也算是藏得住事儿,可等到老太太正寿日快到的时候,善桐还是显著地消瘦了,眼底挂上了深深的青黑不说,连精神都显得别样亢奋。一有个风吹草动,便禁不住要向外张望,索性她成天把自己锁在厢房里,很少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又被四太太缠住,竟也没工夫细细地审问善桐。
直到这天一大早起来,她还正在洗漱呢,隔着窗户就听到了一道清朗的少年声线说话,“本想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