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你自己要把得住就好。”她轻声说。“孩子,这一辈子的事,可不能儿戏了。祖母老了,你娘呢又远在西安,你的心事,也就你自己清楚。你就记住一点,家里人再没有不期望你好的,什么事你别瞒着家里……中意谁不中意谁,你可要早些说。”

    见善桐微微一颤,显然是明白了自己的深意,她便不再往下敲打,而是若无其事地道,“明天动身也有些急了,后天天色要好,干脆我也带着你四叔四婶一道,咱们一起进西安城去松散两天吧。”

    这显然是为怕善桐和王氏之间话没有说拢,王氏还是看好卫家,硬要为女儿做了主。到时候自己又远在村里,善桐连传信都不方便——

    善桐眼泪都要出来了,她哽咽着轻轻叫了一声,“祖母……”

    又慢慢地将头靠到了老太太肩上,低声道,“我中意谁不中意谁,一定及早告诉您,不让您为我操心……”

    话虽如此,可想到要成就这么一门婚事,似乎还是难以不让祖母操心,话到了末尾,最终还是化成了一声叹息。

    #

    老太太进城可是大事,老人家当天派人进城里递了话,第二天一大早,檀哥、榕哥连柏哥、桂哥四兄弟就带了家人赶回村内,赶了两驾特别加工细作过的马车,又预备了路上用的大小琐屑事物,大太太甚至派来了身边最信重的老妈妈。“说是您难得出门,天气又冷了,要在路上受了寒,那可怎么得了。”

    善桐本想自己过去西安,没想到老太太一念之间,反而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倒使她原来的算盘落了空。跟着祖母进了城,和王氏不过是对了几个眼神,一家人便匆匆忙忙地坐下来吃了一顿饭,王氏又和大太太一道忙着安顿老太太安歇。次日起,连着几天都有收到消息的官员家眷上门来拜望老人家,又有些经年的老亲戚、多年的老掌柜等等上门来看老太太,王氏自然是要陪的,就连相看卫麒山的事一时都未提起,还是善桐主动提出,“琦玉上回就惦记着想看金雕呢,没来得及邀她过来,我就又回去了。这次过来……”

    王氏还当女儿经过这一番苦闷,总算思想有所松动,大喜之余,不禁将善桐揽在怀里,轻声细语地道,“还是三妞妞和娘贴心——好好好,明儿就打发人请琦玉上门做好不好?”

    想了想,又觉得毕竟还在说亲,这样安排,并不大妥当,就又转了主意。“或者托你舅舅的名义,让你舅母请琦玉上门做,倒更好安排……”

    她越想越是开心,越想越是心花怒放,竟忍不住在善桐额角难得地印下了一吻,又紧了紧怀抱,“孩子,娘不会讹你的,卫家虽然不是第一等人家,可也真的不差,你过了门就是当家少奶奶,日后的好日子有的是呢。甚至比你大姐的日子都要强些!”

    善桐垂下眼,她轻轻地嗯了一声,又微微挣动了一下,低声道,“娘,你……你抱疼我了。”

    王氏才一松手,她就迫不及待地从母亲怀里钻了出来。


  151、机会

  虽然最近王家自己事儿也多,但这倒都是别人在忙了。王大老爷身为朝廷官员,自然不能擅离职守,米氏又是个妇道人家,也无法亲自出面走动,这一次上京为王家奔忙的,却是王大老爷素日里最信重的幕僚,以及从福建老家特地赶上京城的王时。
  米氏提起这件事来就要念叨,“本来还想着我们也就回去了,不让他再跟着我东南西北地跑,没想到入了冬还是要北上,又赶得那么急,也不知道这孩子自己知不知道保养,别路上遇了风寒,坐下病来就不好了。”
  这担心也未免太泛泛了——善桐留神看来,见大舅母虽然面上神色还宁静,但的确也显著地瘦了,便知道虽然米氏若无其事,但恐怕心中还是记挂着活动的结果。不管怎么说,四万两真金白银可不是小数目,要是事情没成,钱又打了水漂,这笔账要不是赖了不还,就得变卖祖产来清帐了……
  她这是特地来巡抚府拜望老太太的,因还是初次见面,虽说国丧期间不好大动干戈,但毕竟还是带了见面礼来。置办得倒也得体,老太太说了几句客气话,又问了王家近况,见两亲家面子已经做足,便笑着让王氏和米氏下去说几句私话,又吩咐善桐,“我年纪大了,精神不好,有什么不到之处,你替我和你舅母赔赔罪。”
  有了这句话,善桐就有份陪在舅母身边了,米氏和王氏念叨了几句家里的琐事,都道,“今年路上太不好走了,天气冷不说,各地还都是霜冻,京里消息很久都送不回来,也不知道那边活动得怎么样。”
  她这么一说不要紧,倒是牵动了善桐的心事,她抿着唇心不在焉地听着米氏和王氏的对话,心思早就飘得远了,米氏无意间看在眼里,便不禁一笑,和王氏打了个眼色,倒是搂过善桐的肩头,感慨地道,“三妞年纪虽小,本事却大,最好是待到你出嫁的时候,舅舅就能把陪嫁银子凑着还你了……”
  “她一个孩子,能有多大能耐?”王氏忙道,“再说了,家里不少她陪嫁,你们尽管别往心里去!”
  不禁心中又有些不快:老太太言明了这份银子是给善桐的陪嫁,甚至送银子过去的时候还派了张姑姑跟在一边,这显然是防着自己没把话说清楚。难不成自己还会贪了善桐这一份人情不成?不过是四万两银子,给女儿也就是给了,再说,什么时候能还回来,那还是两说的事,现在就动心机,未免有枉做小人的嫌疑……
  米氏见善桐忙也摆出了不在意的样子,口口声声,“这都是堵家下人的口罢了,舅母您就只管安心吧,家里不少钱使。”心中也不禁一暖,又望了王氏一眼,见王氏也正微笑看着女儿,心中不禁就费了思量:这都是眼见得着的事,一开始口口声声实在是没有钱了,听她意思,似乎就是自己做主,连妹夫的意思都没有问过。三姑娘一来就换了口风,由官中出钱,走了这么一条路子,杨老太太还特地派人跟了来,话里话外,总提着三姑娘……看来妹妹和婆婆之间,虽然这几年关系和缓下来了,但老人家心底还是偏着孙女儿,这是变着法要把钱多给三姑娘留一些儿,连她亲娘都不放心了……
  “唉,就盼着万事能够走个顺字了。”她心底就更沉了几分了:欠妹妹妹夫的钱,说出去总还好听一点,这欠外甥女的债不尽快还了,那可就真没脸面了。“听他们说,现在京里消息也是一天变得比一天快,正好含沁前几天动身也要去京城办事,他也乖觉得很,上门来找你哥哥说话,说是‘对京里不熟,还指望着世伯指点’,其实就是问我们要不要帮着探听消息的,这孩子实在是消息灵通又会做人,叫人怎么能不喜欢?可惜就是命差了点儿……要是生在正太太肚子里,我看他的成就,可真不限于此了。”
  不要说善桐吃惊,就是王氏都是神色一动,“他要去京城?连他什么时候来了西安我都还不知道呢,这孩子也是的,大家亲戚,来了西安怎么都要过来走动走动。怎么就这么见外?”
  米氏笑着看了王氏一眼,“他倒是去了巡抚官署里请了安了的,想是时间紧,就没进你们家的二门,也是,现在他年纪大了,你们内院姑娘又多,怕也不方便走动吧。怎么样,这次你大嫂亲自过来,为善桃可相好了人家?”
  就又把话题转到善桃的婚事上,两人天南海北说了一套,王氏度着也该摆饭了,就又带着米氏、善桐到前头去了,于是大家静静吃了一顿饭,也不曾动用戏酒。席间米氏亲自开口,借口自己小生日,要邀大太太、四太太并善桐姐妹们到家中做客。
  四老爷和四太太走这一趟西安,本来就是不情不愿,尤其四太太现在看王氏,就好像看个隔世的仇人。眼下宴客,又不能唱戏摆酒,连菜品都不可能丰盛过分,四太太如何有兴致出席?倒是宁愿“这几天怕是都要陪着母亲去上香”,大太太本来无可无不可,被四太太这么提了一句,也就要侍奉老太太,不过老太太却道,“你就跟着过去也好,不必在我身边立规矩,我带萧氏一个,已经太足够了。”
  这话说出来,也不知道是厌烦萧氏,还是厌烦大太太,大太太倒无话可说,只好点了头。米氏本来还要邀二老爷的,奈何年关将至,肖总督要往上送各种文书材料,有些和战事有关的开销,除了二老爷谁更精通?连老太太过来,他都未能好生服侍,成日里忙到深夜才回家的,因此王氏便出面略加解释。米氏也只得罢了,约了隔天上门。到了当日早上,王氏又将善桐亲自叫到跟前来,细细相看了一番,还嫌善桐打扮得过于朴素,又开了妆奁,找了一对猫儿眼耳坠来要给善桐戴上,还是善桐借口国丧,这才逃了过去。于是众人次第套车上路,王氏亲自带了女儿坐了一车,一路上犹自极言卫家的好处,善桐只是漫应。
  #
  米氏这个小生日,前不着边后不靠岸,又恰好是国丧的尾巴,自然办得简单,连大老爷都去了官署,所有客人,只有杨家诸女眷,并卫太太带了琦玉过来,连素日里往来得好的几户中等人家都不曾受邀。杨家因是亲戚,来得已经早了,没想到卫家还来得更早,众人自然互相见礼了一番,卫太太对着善桐虽然还热情,但总算没有了从前近于殷勤的过分欣赏了——或许是因为亲事可成,她也要拿起了准婆婆的威严,不过是握着善桐手略微一拍,便放开了手,转而敷衍善樱几句,她便对米氏笑道,“按理本不该开口的,不过今儿都是女眷,麒山虽然送我过来,又乏人陪他,进来一道吃酒,自然没有这个道理,就这么遣他回去,也对主人过于不敬。就让他进来给世伯母磕个头,也算是全了礼吧?”
  难得卫太太这么配合,米氏略微谦让几句,也就笑道,“也罢,那我就拿大了。”
  便冲左右略微点了点头,于是下人们自然上前摆出屏风,众位未嫁女眷便逐一进屏风后落座。大太太赞道,“王太太不愧是高门大户,行事真深有法度。倒比当地几户人家要好得多。”
  众位太太便互相闲话了几句‘有几户人家也是在西北住得惯了,小门小户不讲究,咱们可不能不讲究,不然到了京城谈起来,岂不是徒惹笑话……’,一边卫麒山已经大步进了内堂,沉声给米氏行礼。“世伯母大寿,小侄给您磕头了。”
  善桐说来也有几年没见他了,脑海中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那个纤瘦文弱,略带病态美的少年时分。此时见面,虽未有惊艳,但却也不能不承认,卫麒山已经长成了一个颇为出众的青年。论长相来说,只怕还要比桂家几兄弟都更为出色,正因为他还是生得白皙清瘦、眉目精致中略带了怏怏病态,众人又明知他是个武林高手,就更显得对比强烈,甚至令他多了一分谜一样的神秘魅力,并且行动之间干净利落,竟赫然是个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了。若非眉宇间到底带了一丝凝重,语气也肃然得并不像是在祝寿,这一次亮相,几乎可说得上是十全十美。
  善桐却是心若止水,她左右一看,见就是善桃眼神中也不禁带上了几分欣赏,善樱就更别提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卫麒山,唇畔含笑,竟似乎是早潜进了自己的思绪之中。倒是琦玉若有所思,并未特别留意自己的表哥,而是将眼神投向了自己。
  两人目光相触,虽还不曾交换过只言片语,却是彼此都有几分会意。善桐心里有数了:琦玉怕是已经听到风声,知道了这门婚事,也意会到了这婚事背后的玄机。唯今尚且还不清楚的,就是小姑娘自己的心意了。
  米氏就在屏风外头笑着夸卫麒山,“真是把我们家的孩子都比下去了,卫太太好福气——快起来吧,小生日而已,又何必这么多礼呢?”
  大太太目注卫麒山,也不禁难得地露出笑意,点头道,“卫太太好家教。”
  卫太太看的却是屏风后头,见善桐神色静若止水,她眼中也闪过了一丝什么,口中有些漫不经心地回道,“应该的,应该的……”
  大家又客气了几句,卫麒山便告辞出去,“还约了兄弟们比试剑术、演练兵法。”
  那边卫太太也歉然解释,“他自小和桂家三少爷要好,现在桂家大少爷在前线,二少爷又进京相女婿去了,三少爷嫌家里无人做伴,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和他在一块厮混。偏偏桂太太也当他自己子侄一般的,常说惯了家里两三个男孩儿刀光剑影你来我往的,如今就得含芳一个陪在身边,直是寂寞得很,让他没事就过去,也热闹一些……”
  米氏便诧异起来,“桂家二少爷前番进京,我还当是献俘受赏去的,两家一道在西北打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