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康拿饺耍强刹皇撬嫠姹惚憔湍芙哟サ降摹K恢浪晒Φ卣业搅斯鸲缑挥校欠窠饺饲楸涞氖赂嫠吒斯鸲纾蛘呤撬宦飞献叩盟巢凰常忻挥懈鎏牡男∝苏樟鲜乘T趺此岛吣昙椭站炕骨幔蛞辉诼猛局猩鸩±矗θ苏樟希强稍趺词呛茫?br /> 这乱糟糟的思绪,倒是被桂太太一句话给勾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可以担心的事,难以面对的事实在是太多太杂了,小姑娘便转而担心起了含沁的饮食起居。她面上是一派心不在焉不错,可却是平静到了极点的心不在焉,桂太太扫了她一眼,见她几乎无动于衷,心底倒是有些纳罕,正好老太太笑问,“我们也听说,您家的二小子上京城去,是给海东家相女婿去的,怎么,这是有好消息了?”
桂太太也就收敛了心神,半含半露地道,“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也不是我们家慎重,就是您也知道,含春什么都好,就是那张脸是个心病。我想着,咱们自己要做得妥妥当当的,不能半瞒半哄的,把孩子娶进门了才让她看到——那不成了骗媳妇进门了?我就一定要把含春打发进京给亲家看看再说,不然孩子过门了,心里不情愿,那再好的亲事不也就毁了?牛不喝水强按头,没这个理。”
她这话倒是无心,没成想句句是正中王氏软肋。她面上顿时染了一层淡淡的红,倒是老太太不过看她一眼,便又转过头去,听桂太太续道。“不过人还没到呢,京里信是到了。听口气,七姑娘慧眼识珠,倒不在乎这个……”
她又似乎略带抱歉地看了善桐一眼,便续道,“不过现在国丧才过呢,您也知道,京里事情多得不得了!焦阁老眼看就要下野了。小四房大太太又还在孝里……索性缓开一步,等明年改元了,他们大太太也出了孝再办,那时候含春也从京里回来,就方便安排了——”
虽然老太太心里有几分纳罕于桂太太交待得这样详细,不过这终究也是好事,她面上的笑就更真诚了几分,“以后就真是亲戚了!他们家七姑娘也在西北呆过,还是小时候见过几次,的确是眉清目秀,娴雅大方……”
大家又说了几句话,桂太太再看了善桃一眼,便冲老太太使了个眼色。善桃蓦地羞红了脸,但所幸她素来大方威严,此时也掌得住,不用别人说话,自己站起身领着妹妹们就出了屋子。善桐紧随其后,前脚才出屋门,后脚就听见桂太太说,“二姑娘我虽然就见过几次,但是贵府的姑娘,那家教就错不了的。麒山也是我自小看大……”
婚姻这种事,也真是缘分,就说善桃的婚事,这都蹉跎多久了,眼睁睁把善桃也耽搁了这么大了。真说成了也就是一转眼的事,三姐妹在大太太院子里坐着,互相瞪着眼,善桐见善樱神色低沉,时不时看善桃一眼,真是生怕善樱又当着善桃的面来一次情绪崩溃。这时候两人名分既定,善樱要流露出什么心思来,一辈子都难见善桃了。她便忙道,“横竖也是无事,就做起针线来吧!”
本来还想问善桃几句,“是不是喜欢卫麒山”云云,但恐怕刺激善樱,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倒是善桃自己做了几针女红,显然神思不属,见善樱低着头做针线,便悄悄按了按善桐的手,低声道,“三妹,你……不怪我横插进一杠子吧?”
听到了这话,善桐终于肯定,二房的小风暴并未流传出来。至少大伯母是毫无头绪的,不然二姐也不至于问出这一句话来。她忙摇了摇头,“长幼有序嘛!再说,卫——”
她本来想直呼其名的,可想到卫麒山如今身份,就又终究是捉狭地改了口。“二姐夫性格直爽,小时候我和他就很合不来,这门亲事要成就了才是孽缘呢!我看他和二姐就配得很,配得很!”
善桃不禁又面红起来,她细细地审视了善桐几眼,直到似乎肯定了善桐情真意切,才红着脸啐道,“什么配得很,你就打趣我吧!”
等过了一会,又不禁声若蚊蚋,追问,“却是哪……哪里配……”
平心而论,卫麒山虽然人才不错,但他性情暴戾武艺高强,处处说一不二的作风,的确是令善桐心生反感的,善桃人又随了母亲,虽然没那么不苟言笑,但大面上也是板板正正的,这两个人该怎么把日子过到一块,善桐是真不知道。不过她看善桃在屏风后看卫麒山的那一次,似乎对卫麒山印象颇佳,便也不好扫二姐的兴致,只得绞尽脑汁,含糊地道,“就是觉得配呗……二姐夫顽童般的性格,就是要你管着才好呢……”
正这样说着,前头似乎已经散了,老太太打发人来接善桃过去说话,那边望江也进了院子。“二太太请三姑娘回屋说话。”
这还是事发后王氏第一次要求见善桐,小姑娘的心一下就跳到了嗓子眼里,她竟求助一般地扫了姐妹们一眼,见善桃、善樱都是一脸自然,这才又不禁在心中自嘲:这是你亲娘,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你?
饶是如此,可当她随着望江一道进了院子,隔远望见了王氏屋中那套熟悉的陈设时,善桐依然是心若擂鼓,尽管她已经修炼出了一身得体的涵养功夫,但却也不禁是揪住了腰侧的手绢好一阵扭动。连望江都注意到了这个小动作,她瞥了善桐一眼,放慢了脚步,从唇缝中轻声道,“三姑娘,听我一句劝,进去了您就什么也别说,就只是认错……太太最近可煎熬得很呢,成晚成晚睡不着觉,您要是再顶她,顶出事了,那可就闹大啦……”
一边说,她一边给善桐打起了帘子,善桐有心要再抓住她问几句王氏的心情,但却又知道望江不方便多说什么,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望江,自己磨蹭着进了屋子。
王氏已经在堂屋里坐着等她了,见她进来,便率先起身进了里屋。善桐只觉得脚有千斤之重,她是真的疲于再面对一场必然会到来的指责和争吵,可却又不能不去面对。恍惚间想到了祖母的谆谆叮嘱,苦笑中也只能跟进了里屋。坐也不愿意坐,站也不愿意站得太近,眼睛左看右看,就是不想和王氏正面撞上,王氏居然也不曾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
就在这诡异和凝重的气氛中,母女俩透过窗户,望着榆哥穿过院子进了里屋,王氏这才动弹了一下,她转过头来,轻声吩咐善桐。“坐!”
见善桐犹豫了一下,却没有上炕,而是在八仙桌边上找了个位置,这位慈眉善目的中年妇人不禁露出一个微微的冷笑,她便不再搭理善桐,而是冲着刚进门的榆哥道,“你也坐。”
这一番母子三人相聚,就没有前回相聚时的欣然了,榆哥看了善桐一眼,又望了望母亲,他面上闪过了一抹激烈的痛苦,端凝着眉眼在善桐身边落座——居然也没有选择母亲身边的位置。
一辈子也就是亲生这么三个孩子了……
王氏禁不住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疲倦地搓了搓脸,又啜了一口茶,这才轻声道。“刚才……老太太和你们大伯母都发话了,你们二姐和卫家的婚事,应该就是已经定下来了。”
两兄妹不禁交换了一个眼色,善桐不说不动,榆哥也是一脸漠不关心,他轻轻地哼了一声,就算是听过了这个消息。
“牛姑娘的事……”王氏又添了一句,话还没有说完,榆哥便打断了她。
“人家不愿意,亲事就算了!”他瓮声瓮气地说,似乎想要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惜当着王氏和善桐大小两个人精,这份做作却还是破绽百出:尽管表态坚决,但看榆哥眼角眉梢,就知道牛琦玉回绝了这门亲事,对他的打击并不在小。
王氏禁不住也流露出了几许心疼,她深情地望着儿子,半晌,才轻轻地道,“嗯,人家不愿意就算了,卫太太问了我来着,我也说算了。”
在这一刻,她的面具似乎破裂了一瞬,随着这股纯粹的深爱、愧疚而流露出来的,还有极度的疲惫、绝望和无措,可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破碎,王氏便已经又回复了那极度自制的态度。她看了善桐一眼,又别过头去,望着窗外字斟句酌、艰辛无比地道,“这件事,是……是娘错了。以后咱们就再别提起来了,过去了就都过去了,成不成?”
以王氏深藏骨中的傲气,善桐是万万没有想到她能这么简单就让了步,她想过母亲大发雷霆,扬言不认她这个女儿,也想过母亲奇招迭出,挑唆父亲和祖母翻脸,这些最坏的情况,她都一一做了打算,做了准备,可她是真的没有想到,母亲的这一步,让得这么轻松,让得……如此的沉痛。
就算母亲极力遮掩,但知母莫若女,王氏在那张平静面具下的疲惫,她又哪里看不出来?想到以母亲的心气,如今竟然要这样轻声细语地和自己说话——到了这一刻,善桐忽然间又觉得心痛如绞。甚至连明确了自己即将被母亲当作一枚筹码交换出去的那一刻,她都未曾感到这么滚烫的痛楚。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一下便又投入了善榆怀里,眼泪泉涌而出,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善榆看了看怀中的妹妹,又看了看托腮望向窗外不肯回头,肩头却不住轻颤的母亲,他眼底涌出了极为深沉、极为刻骨的痛苦,但这痛苦似乎又是极为茫然的,他似乎一下脆弱得连善桐的重量都无法承受,但这脆弱也仅仅就是一瞬,他便又直起了肩膀,语气肯定地道。“好了,这难道是什么大事吗?过去了就过去了,一家人的日子,还不是照样过!三妞不要哭了,母亲也别忍着,彼此陪个罪,就揭过这一张了!”
一边说,一边拿起善桐的手,强着她去搭王氏的肩膀,可善桐的手指才触到了王氏的肌肤,这两母女就好像都除了电一样,彼此都风一样抽回了手去——却也都被惊得收了泪,只能带着仓皇,面面相觑,竟是谁都没有开腔。
作者有话要说:我知道估计又有人要说我看大家不谅解含沁和善桐就开始抹黑桂二什么的了,剧情线是一开始就定好了的,大家可以去看下庶女164、165章来确定一下时间。实际上在桂二哥进京前这门亲事就已经基本定了。
只是让大家知道此点,免费口舌。
enjoy!
大媒
就像是榆哥所说一样,一家人的日子还是照样得过,尤其是北边局势渐渐又有些吃紧,还在边陲前线驻守的军队,和鬼王叔的队伍打了几次遭遇战,结果还竟各有胜负,虽然没有丢了城镇,但民间颇有议论,有些较为悲观的边民,都觉得下一场大战将临。一时间为了稳定民心,也为了镇住局面,将改元这关键一年平稳度过,就是进了腊月,二老爷也没有封印,和桂将军并肖总督天天关在一道,不是开会,就是找人开会。
进了腊月,大太太带着善桃等人先回了村中,因为老太太本人并不回去,而是要在城里过年,过了腊月初八,孩子们又都不必读书了,因此除了善楠之外,其余孙辈也都有机会跟着回去村里,一来祭祖,二来也是和父母多相处一番,三来也是为过继的事撑撑场面,别显得小五房人丁冷清,免得十三房心里也有嘀咕。只有善榆善梧两兄弟并善桐留在西安城内,合着二老爷夫妻并老太太,府内一共就是六个主子而已,别的不说,就是这一大早请安,都从一屋子人挤也挤不下的场面,变作了众人零零落落,爱坐哪儿就坐哪儿。
因为西北局势渐渐有转为紧张的意思,卫家着急想赶在年后把亲事给办了,免得卫麒山耽搁了上战场的机会,又或者是议定了婚期,反而被兵事耽误。正好善桃过年就是十七岁了,在西北也算是大龄姑娘。大太太回乡也还有为善桃清点陪嫁的意思,没几天就捎信过来:嫁妆所需女红,这些年来她和善桃凭着一点一滴的时间见缝插针,慢慢地已经全都做出来了,家中需要置办的无非就是家具等物。至于首饰体己,善桃得到祖母馈赠的那一千两银子,正好用来置办这个,要是不追求标新立异,也足够凑上一盒不错的妆奁了。
大房的经济情况,老太太心里是有数的。善桃平时手上身上无非就是那么几样东西,还有些是善桐送的,老太太赏的,大太太给的几乎没有多少。因为眼下是大房的婚事,二房、四房都刚刚受过敲打,怕是不敢说话,三房又素来不在乎公中钱财。老人家大笔一挥,官中出了七千两为善桃置办嫁妆,“那个卫太太,看着也不是个眼里没钱的人,咱们犯不着因为嫁妆受人的褒贬。卫家小子还有弟弟,善桃这个长嫂,必须得撑得起门面来。”
比起老太太言明归给善桐的四万两体己,这七千两算得了什么?就是再翻一倍,官中给了善桃,就没有不给善桐的道理,因此二房自然没有声音——也的确不敢有什么声音了。倒是大太太写信过来:来年还要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