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虽然有谦虚的意思,但疼爱女儿,以女儿为傲的心情,却是一望即知的。
善桐只看这一回事,便在心底熄了说吴姑娘的心思。这么矜贵的女儿家,到了西北,见了远远比不上京城的西安,怕不是要先哭上一个多月?看她为许太夫人夸奖时那理所当然的态度,更能知道此人心高气傲,将来到了桂家,慕容氏和善喜本来就处处比不上她,她再一高傲,妯娌之间简直永无宁日了。难道宗房还要闹得个分崩离析,兄弟们各自远远地分派出去,彼此间不相往来?
她就是担心桂太太看吴姑娘好了,不过度了桂太太一眼,正好也见她望过来,两人目光相对,就知道彼此都是一个心思:是头金凤凰,家世好、有圣眷、家境殷实,家教应该也是好的,生得又美,可就是因为太好了,人家恐怕瞧不上桂家,桂家也自认配不上她。
再转而去看秦姑娘,善桐就觉得有意思——这真是和郑太太夸得一样,秦家的家教,那是没得说了。这位秦姑娘打扮得要比母亲华贵一些,也就是一些——秦太太真是安之若素,在满场花花绿绿簇新的礼服里,就她还是独树一帜,穿着半新不旧,三四年前的花色衣裳。似乎一点都不在意身为国公夫人娘家人,要为国公夫人端架子撑场面的事。秦姑娘估计因为没出阁,有点特权,穿的是今春时新的缠枝桃花夹米字纹裙子,其实从料子来看,再添上她头上那对金钗,手腕上那对白玉镯子,善桐觉得秦家压根就不差钱,估计就是秦太太根本不打扮自己,就是沉得住气,不追求京中潮流。光是这份稳重,善桐觉得,那才是不愧多年来的名门呢,这才叫真真正正的韬光隐晦、锋芒不露。
不过这家教落到秦姑娘头上,就显得她有点不会打扮自己了,秦姑娘生得也很平常,估计是随了父亲,下巴略嫌方正,有国字脸嫌疑。虽然是老生闺女,可一点都没有老生闺女的娇气,一动不动、挺着腰杆坐在那里,年纪还轻呢,看起来就像个教学嬷嬷一样,叫人望而生畏了。正好国公夫人拿了戏单子来,笑道,“好了,暖场的戏也快完了,还有一出戏没点。大嫂别客气,你来点吧!”
秦太太道,“**常不大听戏,不会点。”国公夫人便笑着冲秦姑娘道,“那你来点,你平时总也难得看麒麟班的戏,今日想听什么,姨母许你听。”
善桐想到她素日里果然是难得听男班戏的,再一联想那个什么‘崔子秀’在京城内眷里的名声,一时也就好奇地望着秦姑娘。不想秦姑娘一脸为难,看了母亲一眼——连秦太太冲她微微点了点头,她却都还说,“阿姨,我从小没怎么听戏,万一这没点好,岂不是扫兴了?”
一时又推给杨太太,“小阿姨来点吧。”
杨太太不禁失笑道,“你平日里在家都做什么呀,也不见你出门到我们家来玩。成天就关着门,也不听戏也不作诗的,日子都要过得无聊死了。”
一边说,一边把戏单子递给孙夫人——善桐一眼看见四少奶奶给孙夫人使眼色呢,不禁抿唇一笑,倒觉得四少奶奶可爱得很。
孙夫人也不知道看见没看见四少奶奶的眼色,看了看戏单,又问善桐,“妹妹爱听什么戏?只管告诉我。”
善桐这下倒得到众人瞩目,连国公夫人都不禁讶异地闪了她一眼,善桐只觉得芒刺在背——她看戏看得乐呵,可不想做个场中人,因就把绣球抛给四少奶奶,“我不懂京戏,四堂弟妹说说看。”
四少奶奶还没说话呢,吴太太已经半真半假地道,“这说了半天,戏没点,什么阿姨呀,舅母呀,嫂子呀、弟妹呀,倒是说了一大堆,要世子夫人也来了,又要添个姐姐妹妹的,戏单子再不送出去,崔子秀面上的白粉都要干啦。”
说着便点了一出,又问四少奶奶,正好是四少奶奶想听的,便将戏单子送出去了。平国公几个庶女都在太夫人附近围坐的,其中一位二姑娘早都伸长了脖子看戏单呢,这时候也安耽下来。秦太太还问呢,“正想说,怎么不见世子夫人。”
“她才接手家务就操办了这一场大事。”国公夫人便淡淡地道,“焉能不小心求全?这是在外头领着人亲自忙活呢。按我说,她安排得已经挺妥当了,满好进来听听戏休息休息,只是她自己又谨慎得很,不肯听我的。”
虽说是责备,但责备中的满意、得意,那是谁都听得出来的。连一直未曾说话的郑太太都道,“若是刚操办家务,那可真是能干得出奇了。今日从进门到听戏,真是处处妥当,宾主尽欢。我心里还嘀咕呢,一样都是下人,怎么我们家的就得我亲自看着操办,才把事儿做好,可嫂子家里,太夫人不说,连你都不动,也就是几个小字辈里里外外稍微一帮衬,就这样顺下来了。可见世子夫人的能耐了,杨太太真调和谐教得好女儿。”
又冲身侧道,“你一向在家也夸口能干的,今日可被比下去了吧?”
郑姑娘和母亲一样,几乎不大说话,坐在那边灰扑扑一个影子,好像很容易就被遗忘,其实细看打扮却也很精细,就是生得不好不坏,又沉默寡言,一眼看过去真的很难注意到她。此时被母亲这么一说,她展颜一笑,倒一点都没有不快,而是自然而然地道,“这个肯定,哪能和世子夫人比呢。我也就把我们家打理打理,那也都还七零八落的,要母亲给我收拾烂摊子呢。”
“你今年才十四岁,就能把家里打理起来,纵还有些疏漏,那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太夫人却道,连国公夫人都随声附和,“就是,若还没有什么疏漏,那要我们这些老菜帮子做什么呢?干脆呀,就把天下交给你们这群娇滴滴的小姑娘了事了!”
善桐心中不禁一动——按许家的傲气来说,两位主母的说法,算是很给郑家面子了。
郑姑娘只是笑笑,却没接口,那边不知谁说了一句,“崔子秀上场啦。”众人便又都住了口,场内一下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眼神,都调向了一水之隔的戏台子。
有了捧寿池做间隔,又有厚厚的白粉遮掩,兼且善桐心里有事,她好奇地看了几眼,又听了几句,也没听见什么裂石之声,看见什么天魔之态。心里还当自己不懂看戏,惦记着回去问问含沁这崔子秀、麒麟班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众女眷倒是都看得入神,连太夫人都不知哪里寻了一副眼镜出来,架在鼻子上望着戏台,五少夫人便示意丫头为她扶着,这个一脸喜庆的老人家不禁露出笑意,慈祥地摸了摸五少夫人的手背。
善桐此时留神望去,只见许家三个庶女,人人都看得如痴如醉,还有四少奶奶算起的几个年轻媳妇也都看得入神,倒是吴姑娘似乎有些看不上麒麟班,才看了几眼,就轻轻一翻白眼,嘴里也不知嘟囔了什么,竟是露出一脸不以为然的神色,却又很快遮掩过去了,只低头用茶,竟连看向戏台的兴趣都欠奉。
倒说说秦姑娘,虽然口中说不会听戏,但也有几分好奇地看着戏台子,显出了她没那么少年老成的一面。善桐看着她就想到善桃,倒是觉得她多了几分可爱。再一闪眼去看郑姑娘时,却见郑姑娘连人影都不见了,她心中一动,转头见桂太太也正出神地望着戏台,不禁暗自一笑,便低声和她交代了两句,自己站起身来,令一位丫头领自己去了净房。
从净房出来时,善桐左右一看,本是要找郑姑娘的,不期然却见到世子夫人站在侧门边上,也不知和谁说话,面上竟是全笑开了。和刚才那应酬式的笑比,哪个笑真心,真是一望即知。她远远看见郑姑娘站在鸳鸯厅阴面,捧寿池边上一排假山左近,她一下又有了几分踌躇——这样赶过去,倒是一定被世子夫人撞见,万一那侧门边上的人是世子,小夫妻片刻温存被外人看见,那倒真不大好的。
那丫鬟没她眼利,还要带她回捧寿池去,善桐笑道,“我在外头站一站,你不着急,就在这等我吧。”
正这样说时,世子夫人被门外那人一拽,一下就出了侧门,善桐心里感慨了一句,‘真是恩爱情浓,到底是从小看上的’,倒是得了机会,快步赶到了郑姑娘身边,笑着问她,“怎么在这里站着?太阳大呢,虽然站在背阴处,可也有暑气。”
郑姑娘抬头见到是她,忙也笑了,她年纪不大,这样笑起来,一排贝齿一闪一闪的,倒显得有几分天真,因就指着池子说,“我就是好奇呢,这种花园里的水,一般都是死水,就只有小萃锦,每来都觉得池子里的水清亮亮的,不知是从哪里引来,又是怎么换水的。”
她这么一说,善桐也觉得有意思,她也有心和郑姑娘搭话,便蹲身下来细看,看了一会也看出心得,指着一条石板叫郑姑娘瞧,“说是死水,其实应该还是活水。你看这石板上的孔洞。”
郑姑娘忙道,“嫂子小心裙子。”
她一撩裙子,自己蹲下来为善桐拎起裙边,不使带泥,这才和善桐细细地研究起那出水口来。看得也很仔细,一时没有做声,善桐正欲说话时,忽然听见有人低声笑道,“怎么现在半路出来?不怕老人家一时见不到你,又问起来?”
又有另一人道,“老不死的哪里记得我,我说在那边楼上招待次一等太太奶奶们看戏,都出来好久了,只不见你!”
善桐这才发觉,自己和郑姑娘两个人都蹲下来了,倒是被几块假山大石无意间掩去了身形。恐怕来人从另一个方向绕过来,真是看不见他们两人。她一下有点傻眼了,回看郑姑娘时,见郑姑娘也瞪大眼睛,显出惊讶,便知道自己猜得不错——真是吃酒都能吃出麻烦来,才这一蹲,居然蹲得进退两难,现在起来吧,这两人尴尬了,现在不起来一会万一被发现,那就更是尴尬上叠了尴尬了。
正这样为难时,头顶隔了一重假山,忽然传来衣裙擦动,又有女子喘息之声,善桐简直几欲崩溃,她是猜也猜不出那两人都在做什么,还好过了一会,又有一人道,“这里人来人往的,不大好!还是说说话算了。”
另一人喘息声还没定呢,声音分外低哑,还很哀怨——最重要两人都是女声,听得善桐是一阵阵起鸡皮疙瘩。“都几个月没见你了……也好!说说话就说说话!”
两人的声音便低下去了,善桐虽觉得两道声音都有些耳熟,可又想不起来,也无心细听,她脚都蹲得麻了,左右一看,又实在是没有出路。倒是郑姑娘听得仔细,双眼闪闪发亮,显然是听出来了至少一人的身份,善桐见她没有起身偷看的意思,便也不去管她。过了一会,似乎是情话说完了,嗓音低沉些的那人的调子又变得有点哀怨了。“对了,这件事也不知你们知道不知道,便先说给你听听,你回头告诉他,他也就觉得我这个朋友交得值得了。”
“他心里其实也多少有数的,我在他跟前可不说你。”另一人便嗔道,却也难免好奇。“什么事啊,你倒是说,别吊着我。”
“头顶长角的那一位,揣崽子了。”粗哑声音便道,“因忌讳另一家亲戚,便没找他,也就是半个多月前得的准信。”
“竟还有这事?”另一人显然也很吃惊,她顿了顿又说,“算了,这事和我们没关,你也别乱传了,才多久的事,没准坐不稳也是难说的。咱们就只看戏吧!”
正说着,远处又有人声来,便听得山石外头两人忙从另一方向也走远了。善桐蹲在地上,还有些头晕目眩呢,过了一会才慢慢站起身来,和郑姑娘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今日这事,实在是透了蹊跷。
233、巧合
虽然很想知道这对话的两人究竟是谁,看郑姑娘的神色;她也明显是听出来是谁了。可善桐自然不会去问;郑姑娘也就不提;她静了静;突然有几分不好意思地冲善桐一笑;倒是把错揽到了自己身上,“都是我不好!就因为不耐烦听戏,出来这么一站;引得嫂子过来和我说话,倒是闹了这么一场麻烦出来。”
这就看出来郑姑娘会做人、会说话了,换作是别个心眼小些的姑娘;现在恐怕还不知怎么埋怨善桐引她蹲身惹来麻烦呢。善桐忙道;“这谁能想得到呢?”
她就拉着郑姑娘绕出了假山后头,又换了个话题,权当刚才的事没发生过。“我就是奇怪,先听伯母说你真不爱听戏,这不爱读书的姑娘家多,不爱听戏的姑娘家,似乎始终还是少了点啊。”
郑姑娘也就似乎把刚才的几句对话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去,抿着嘴一笑,“我们姐妹几个从小就不爱什么听戏呀、听书的,都觉得戏里故事太没意思,你说这人和人来往起来,哪有和戏台上一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