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了,也就来不及了。”
  善桐不乐意听人说自己母亲的不是,可含沁这话处处在理,她竟无一语可以辩驳,其实也的确是提醒了她:按王氏作风,她还真有点放心不下。她叹了口气,“生母才去世呢,虽然不用服斩衰孝,可这一两年内也不好就说亲了。这件事可以缓一缓,不然母亲知道了,还以为我们有多不放心她,要心里生出怨气来,对梧哥也不好。”
  她这一次过来,自然还顺便就带来了二姨娘的死讯,只自己也忙,还未能见着梧哥。并不知道梧哥的反应——其实善桐也不是没有忐忑的,虽然她自忖兄妹间的感情,并不因为长辈间的恩怨有所褪色。但二姨娘之死,王氏这一系毕竟是难辞其咎,现在梧哥可能还一无所知,但她自己心底倒有些发虚,觉得不大好面对哥哥。提到梧哥,语气不自觉就沉重起来,含沁深知她的心意,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反正马上就走了,家里的事你是想管也管不了,索性就当作不知道吧。有些事,说穿了还不如装着没事。”
  理是这个理,善桐也不是不明白,要不然,她也就不会阻止桂太太向她诉说往事了,只是感情上到底有点过不去,这天晚上她都没有睡好,早上起来,想到要见梧哥,一紧张,不明不白地又吐了一回。倒惊动了含沁,忙请了大夫回来把脉,结果去见几个哥哥时,大家都是悲喜难辨:二姨娘去世,大家肯定都要陪着梧哥难受的,可榆哥、檀哥、榕哥又有喜事不说,现在善桐又有喜讯,真是哭也哭不过来,笑也笑不过来了。
  “这孩子也命大!”蒋氏听说了善桐的好消息,亦不由道,“这一路折腾的,也没有事呢?”
  “脉象健旺得很。”善桐也是后怕,“怕是离京前才有的,我是一点都没有察觉,这来回折腾了两个多月,实在是忙得厉害,也没顾得上月信的事……”
  她这一走两个多月,回来摸出了三个月的脉象,这么一算,可不就是离京前才怀的身孕。在妊娠早期,这么来来回回地折腾了上千里,孩子居然安然无恙,几乎可算是小小的奇迹了。善榆几兄弟也都为妹妹、妹夫高兴,善桐在里屋,都能听见外头檀哥的声气,“那你是跟着下广州去,还是在京城生了再过去?”
  “去广州都走的是水路,船行也不快。”含沁说。“她便跟着去也是不妨的,要在京城,一拖就是一年多,也耽搁不起。再说,京城事多,她一个孕妇,哪里禁得起折腾?”
  檀哥嗯了一声,便不说话了,榕哥相对来说和善桐是最不熟悉的,因此也把关心表露得最明显,特地进里屋慰问了善桐好几句,才出去同男人们坐在一处说话。过了一会,梧哥也掀帘子进来,笑微微地道,“三妞妞,又要当娘了?”
  二十多岁的年纪,还算得上是青年进士,就是檀哥这么稳重的性子,都显得意气风发、春风满面,梧哥却是笑意内蕴,只露出一点线索在唇角,透着那样矜持温润,倒有些风霜洗练后的淡然。善桐也有几年没见他了,此番相见,真是百感交集,她没接梧哥的话头,而是低声道,“七哥,姨娘的事,我们也觉得挺可惜的……”
  梧哥轻轻叹了口气,就连悲痛都很得体,“也是病了这么多年了……没料到喜事反而成了坏事。我这些年来在外读书,没能对爹娘、姨娘尽一天的孝,实在是……”说着,便哽咽着从眼中滚下泪来。
  善桐心里极不是滋味,她完全看不出梧哥的想法,甚至都不明白他的悲痛有多少是真心真意,又有多少是做出来给她看的,真正的情绪,还被他埋在心底更深处。又或者是他早已经想通了,连生母的生死都已经不那么在乎了。毕竟,二姨娘从他小时候开始,给他带来的麻烦,也许远远比好处更多……
  她有很多场面话可以说,但对自己的兄长,她不想这样虚伪,因此便选择了沉默,梧哥也许察觉出了她态度上的转变,也不再满是敷衍地悼念二姨娘,反而收起戚容。两人相对无言,过了许久,梧哥才轻声道。
  “三妞,你放心吧,”他扯起唇角,反而露出一个笑来。“这辈子,我对不起谁,也不至于对不起家里人。娘对二姨娘的包容,我看在眼里,我不至于不懂事的。”
  说到此处,他扭过头去看了屋门一眼——榆哥正巧说了一句什么,惹得屋外传来了低低的笑声。
  看来,梧哥对王氏的担心,其实也许早都心里有数。善桐觉得自己像是含了一个一千斤重的橄榄,那涩味强烈得她几乎都要落下泪来。她点了点头,真心实意地道,“我放心的,你也放心吧,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没有那些龌蹉的事。”
  顿了顿,又说。“但以后,你就是没生母的人了,遇事还要多为自己考虑。现在你也到了说亲的年纪,觉得哪家合意,还要多留心,这可是一辈子的事。自己要不好开口,你可以和我说,我会给爹写信的。”
  以善桐身份,她说出这一番话来,已经是赤裸裸的提醒,梧哥显然也有所触动,他低声唤道,“三妞!”
  不知为什么,一句话居然哽住。他忙捂住了脸,扭过头去,不令善桐看到他的失态。善桐也是直到此刻,才感到那个熟悉的杨善梧又回到了她身边,这时候,她是有千言万语想说了,可想到自己同二姨娘的那一番谈话,她又一句话都说不出口。到末了,只能哽咽着道,“都会过去的,真的,都会过去的。”
  梧哥肩头抽动,胡乱点了点头,却始终不肯放声儿。——不管命运对他多么残忍,他到底还是保留了几分倔强。
  #
  因为后天就要下广州去了,这一日也没聚得太晚,大家便各自散去。善桐有点舍不得哥哥,榆哥却表现得很洒脱,更是语带玄机,“说不定没几年就重又相见了呢?”
  他这么一说,别人犹可,善桐倒是吓了一跳,忙道,“你可千万别来广州!船队出海后再来,随你住多久都好,出海前,你是万万不能来的。”
  众人都笑了,榆哥有点没面子,嘟囔道,“又不是说这个……”
  檀哥便看了含沁一眼,见含沁若无其事,似乎根本未能留意到榆哥话中玄机,他暗中点头,才点了善桐一句,“你哥哥现在也是能出入禁中,在皇上身边服侍的人了。”
  善桐这才若有所悟,一时对榆哥倒是刮目相看:并不是因为他能在皇上身边做事,而是他居然还想得到为含沁留心消息。以榆哥对人情世故的厌倦来看,这已经是体现出他的情分了。
  展眼就要分手,彼此间自然有千言万语叮嘱,善桐回了家还和含沁后悔,“没能和大嫂多说几句话,要对付哥哥,以后非她不行了。”
  正这么说着,底下六州送了信来,“孙夫人问您明日得闲不得闲,想上门给您送点东西。”
  善桐和含沁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都叹了口气:宫中事,也不是说抽身,就能全身而退的。 



284、启航
  
  离京三个月,宫中局势风起云涌,善桐就听含沁说了几句,已经感到头晕目眩:这淑妃生了,宁嫔有了,连琦玉都终于浮出水面,得了个无关紧要的册封。轻描淡写几句话,谁知道背后藏着多么险恶的勾当,多么跌宕的博弈呢?只是含沁毕竟不是内廷中人,并不明白□罢了。就连一般功臣勋戚之家,要是对宫中事没那么关注的,恐怕也都不会注意到宫中悄然多出来的这个小牛选侍。
  “因是遭到贬谪,我们也不好随意上门走动,免得犯了忌讳。”善桐在门口等孙夫人的时候,便略带歉意地解释,“也就没上门向二堂姐问好,说来,是有几分失礼了。”
  孙夫人不大在意,“也是我该早几天来看你的,听说七妹已经来过了?我想着你们家乱得很,就等你上门来,再一想才明白,是该我自己过来的。”
  “七堂妹是去榆哥媳妇那里,顺道在我这里坐了坐。”善桐笑着说。“聊了半天,也没听见提起牛选侍的事,听说她很得太妃的宠爱,怎么宫中事反而不大清楚的样子。”
  “太妃现在是两边不管,两边都不偏帮,一心一意就带她的安王,宫中事一向是充耳不闻的。”孙夫人不禁就叹了口气,“他们自己事情也多,七妹很多事都只是知道一个影子,我们也不说太多,免得她反而更加烦心。”
  因为善桐已经给搭好了台阶,她满以为孙夫人会紧跟着说些宫中事,没想到她反而提起了许凤佳,“以后说不定他也会去广州,在孙侯走后主持新一批海军的练兵事宜,一并监管东南沿海所有海务剿匪事宜,我听说你们家小桂统领到了南边去,是以建设海防开展贸易为主?大家同僚,少不得要互相照顾,现在多往来往来,也是好的。”
  到底是皇上的嫂子,一样都是多年世家,孙家口气就硬是要比别人家都硬。连阁老太太谈起朝政,所说的也都是或者、可能,孙夫人这么淡淡说来,武将一系的人事变动,却几乎是了然于胸。善桐也不禁暗自佩服,口中忙笑道,“怎么是同僚呢,世子身份高贵,现在职官的品级也高,我们应当是世子的僚属吧。”
  “你就别和我装样了。”孙夫人笑着点了点善桐,“有些话,自己知道就好,我说出来,那就有些太肉麻了。”
  皇上对含沁的确是很维护的,如今看来,也是一步步地按布置走,“要放出去立些功劳才好回西北。”善桐抿唇一笑,也真的没和孙夫人装样,“就算在皇上心里还占了些分量,那又怎么和世子爷比?”
  两人交好,虽说有很重的政治因素在,但性子也的确是投合的,孙夫人见她娇憨,也有点不舍,“你们都去南边,能说话的人就更少了。宁嫔虽然也为你们高兴,但却也很舍不得你。她令我带话出来,叫你别进宫去了——本来有些好东西要赏你的,又怕引来有心人的注意,便留待日后再说吧。”
  善桐哪里在意宫中赏出来的东西?倒是宁嫔这一番话,令她心中一暖,对比皇后毫无只言片语的做法,更显得宁嫔有情有义而已。她忙请孙夫人待她道谢,一边自己却不能学皇后,还要主动问她的好,“娘娘这几个月——”
  “面上还好。”孙夫人脸上闪过一线阴霾,“心里很苦。本来还打算等你回来,大家时常见面,解解闷的,现在你又要去广州了……”
  其实善桐就不去广州,现在和太后闹翻,势必也不能时常进宫。她见孙夫人绕来绕去的,始终不说当日的情况,便索性单刀直入,“二堂姐,那天究竟怎么回事,宁寿宫怎么忽然间就有了这么大的动作,事前难道一点消息都没放出来?”
  桂家、孙家也算是联盟关系,善桐受到太后打击,那肯定是因为帮助皇后出谋划策来对付牛家,孙家要一点表示都没有,那就有点过分了。自己的人都护不住,以后谁还为她们办事?只是善桐也的确不清楚,孙家在这事上究竟是否已经帮桂家出过力了而已。她还是相信孙夫人的操守的,有出力,孙夫人不会瞒着她,没出力,想来孙夫人也不至于睁眼说瞎话,做个虚人情。
  被她这一问,孙夫人面上不禁闪过一抹羞红,她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善桐的话,只是握着她的手道,“那天我的确不在,家里老太太又闹得离不开人……”
  这么说,太后为难含沁,皇后的确事前事后都是没有一句话了,善桐倒没动情绪,只是有些吃惊:按皇后从前的作风,这说不通啊。怎么几个月不见,难道性子就改了不成?
  她也没有冲孙夫人发火,反而道歉,“都知道我受娘娘的宠爱,现在含沁闹出这么大风波,倒累得娘娘难见太后……”
  “那是没有的事。”孙夫人松了口气,忙道,“你不怪她行事乖张,我这就放心了。”
  因善桐也算是很得皇后喜爱了,她免不得同善桐轻轻抱怨几句,“自从太子出事,娘娘性子就一天比一天古怪。现在场面上是还压得住,我就是担心——”
  话没说完,终究是化为一声叹息,善桐忽然发现,孙夫人才三十岁的人,鬓边居然已经有了一星白发。
  终于要离开京城这个是非场,她心里笃笃定定的,反倒有几分同情孙夫人,宽慰了她几句,孙夫人便把一张单子交给她。“都是给家里那位带的土产之类,知道你们包了一艘船,就多预备了些。可别怪我厚脸皮。”
  “举手之劳!”善桐忙道,“二堂姐尽和我见外,一共两三艘船下去呢,再多也都是放得下的。”
  说着,见院子里还有两个生人站着,却都是千娇百媚的少女,一问之下,这才知道孙夫人原来还送了两个通房来,搭她们一道下广州去服侍孙侯。她自然保证会平安把人送到,说着,孙夫人便站起来告辞,临走前,握着善桐的手,她这才推心置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