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瓷仆┒疾凰祷埃簿桶樟恕A饺艘磺耙缓笈芰艘换幔仆┎怕侣砝矗溉欢怨鸷旱溃拔蚁氲酱遄永锏氖拢皇奔溆行┑P模鸲绫鸸治沂Ю窳恕!?br />
小小年纪,心思倒不浅。桂含春心下思忖,见她嘟起嘴来,脸上被风吹得红彤彤的,又觉得她煞是可爱,因笑道,“哪来的失礼。不过这一次,我们开的口是有几分大了……”
他脸上竟也真有些赧色,善桐见了,想到那招暗花的主意居然是此人所出,所生的一点点怨气,也就被风吹跑了,她又恢复了女儿家言笑晏晏的态度,且行且笑且言,“不瞒桂二哥,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那天还和祖母说呢,我说要大家都出粮食,非这招不行。就是这主意也损了点,我是怎么都没想到,会是桂二哥你出的!”
桂含春的脸刷的一下就红透了,他面红耳赤地道,“也是形势所逼,让三世妹看笑话了!”
善桐就算原本还有一点怒火,此时也再无法维持下去,刚说了一声,“还是打仗要紧。”只觉得腮边一凉,抬头看时,却是天边飘下了点点雪花。
桂含春忙就道,“了不得,咱们快走,你身上这件衣服是不当水的!可能着凉。”
的确,善桐因是在家,没有他们穿得体面,身上的棉披风挡风是尽够了的,但沾上雪就是透湿。她自己也大皱其眉,正要加快马速时,桂含春又恐怕即使走快了,善桐身上热,雪花落到身上就化了,还是有寒气入骨的危险,索性就把身上大氅解下,缓了马要递给善桐,“来,你披上!”
善桐忙道,“那可不行,风这样大,没了挡风的骑回去,你要着凉的!”
话虽如此,可雪眼看着就下得大了,桂含春实在不放心善桐,两人争执一番,见善桐还不肯答应,他索性把心一横,“今年才十一岁,又这样孩子气,避嫌这样的话,事急从权,也顾不上了。”
竟就探过身子,在马上把善桐拦腰抱到了自己身前,重又披上氅衣,沉声道,“那你缩在衣服底下吧,横竖你身子小,外头人也看不到的。”
善桐只觉得天旋地转之间,自己便落入桂含春怀中,她的脸一下就红透了,默不做声地掀起氅衣一角,钻到了桂含春怀里。
先还保持了一点间距,后来马儿走起来,冷风钻入,桂含春不免轻轻一缩,她恐怕害得桂二哥着凉,便又缩到了桂含春胸前,将两人的最后一丝距离,也给拉得不见,彻底缩进氅下,成了桂含春胸前的一颗大果子。
桂含春倒不觉得如何,在他眼中,善桐虽然已经十一岁,但的确还是个孩子。只是雪势渐大,马行又缓,善桐又再不肯说话了,他倒有些尴尬起来,左顾右盼之间,觉得一股幽香沁入鼻端——这香味还带了些甜甜的奶味,但若有若无之间,却也有了些淡淡的茉莉味道,两相组合,竟十分沁人心脾。
他想要说一声‘咦,小丫头你身上好香’,又觉得难免唐突,偶然回头望去时,却见地下一层新雪上,只得两行蹄印,逶迤相随,心中竟不由一跳,只得将话咬在舌尖,在越来越密的雪花中,渐渐又放缓了马速。
56、姜汤
两人到了遥遥能望见村墙的地方,桂含春便下了马,从鞍袋里掏出一把小伞来,笑道,“来,咱们撑伞走吧。”
善桐要和他共伞,桂含春又道伞下太小,只让善桐撑着,自己带起兜帽做数。善桐明白他是为了避嫌,越发有些不好意思,却也佩服桂含春想得周到:两人共乘,在别人眼里,大小总是个话柄。
虽然桂含春心思是细的,不过天降大雪骤然降温,路上行人其实已经极少。两个人并肩走了一段,才听到身后马蹄声响,却是众人遇雪往回,他们跑得快,也赶了上来。
并不是每个人鞍袋里都带了伞的,桂含沁就没得,他一脸的惫懒,不由分说就钻到了善桐伞下,“好哇,小丫头,你偷我的伞使!”
善桐被他惹得直笑,想到这伞是从他那匹马鞍袋里掏出来的,便索性递还给他,“好意思拿,表哥就拿回去吧!”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桂含沁果然接过伞来,笑嘻嘻转了一圈,转得伞上积雪飞溅,将伞面清得个干净,又递回给善桐,自己也带上了兜帽,“走,上你家讨一碗热汤喝去!”
善桐这才发觉众侍卫已是都转过了另一条巷子,只有桂含春、许凤佳同含沁三人和自己并行。她一下猜到了原委,心中也不是不高兴的:虽说许家、桂家同小五房没有什么交情,但这两位少将军对小五房还是很尊重的。
一行人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地进了小五房祖屋,张姑姑早候在门前,见到善桐伴着三个客人来了,先给客人们问了好,这才一把拧住善桐的耳朵。“刚才老太太问了几次,怕你淋了雪回来着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都应付过去了,还不快进来!”
善桐被她拧得龇牙咧嘴,进了屋张姑姑亲自为她去了披风,一边埋怨,一边在浑身上下细细地摸了一遍,见善桐的确未曾淋湿受寒,才放下心来,板着脸道,“见下了雪,老太太就让煮羊肉汤,喝一碗去吧!。”
她是老太太身边的老人了,又老板着一张脸,善桐其实有几分怕她的。待要搂着脖子撒娇,请她不要告诉祖母自己又出门野了,见张姑姑神色严厉,只得又硬生生地忍了下来。溜进小厨房喝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上头洒了好些姜末的,果然浑身上下都暖起来。
想到桂含春为了给她挡雪,难免受了些寒气,善桐眼珠子一转,就搂着厨娘韩妈妈的脖子,笑眯眯地同她耳语了起来。
这边厢小姑娘忙着小姑娘的心事,那边老太太却也和少将军们说得热闹。许凤佳郑重谢过了老太太,“世伯祖母为我们出了多少力,凤佳记在心底。”
他略作犹豫,又道,“虽说凤佳年纪尚小,但毕竟已经出外办差,也不怕世伯祖母笑话,日后府上有什么用得着凤佳的地方,托人带一句话,凤佳必定义不容辞。”
到底是世子爷,这样客气,老太太也觉得面上有光。她欠身先谦让了一句,“世子客气,老身不敢当。”
顿了顿,又颇带深意地道,“——大家也算亲戚,日后也要常来常往才好。”
许凤佳脸上微微一红,竟答不上话来。其实他虽然和小四房算是亲戚,但怎么都是打了弯的,老太太这话听在有心人耳中,自然是含义丰富。就是桂含春都不由有几分恍然:母亲几次说,杨家五姑娘是早被订走了的,这话看来就是应在了许家身上……
他和桂含沁是早拜谢道别过的,老太太又问了几句运粮的事,知道诸燕生要和他们一道去定西,还道,“诸家这一次也不知道借了多少粮食走。”
这件事别人不知道,三个少将军是一定知道的,许凤佳和桂含春对视了一眼,桂含春温言道,“诸家村人也多,这一次借了一万石……利息倒是和我们一样,都是三分。”
老太太惊得一跳,半日才喃喃地道,“一万石……嘿嘿,这一下,可有得好瞧了。”
虽说借粮乃是公事,但人来一趟,掏走了有八万石粮食,杨家村元气大伤是肯定的事,归还之日又还遥遥无期。几个少将军对视了一眼,均有些尴尬,桂含沁就坐到老太太身边,甜甜地道,“姑婆,我看,您要不还是住到西安去吧。西安城毕竟是省会,能比凤翔府要好些……”
虽然明知桂含沁是一番好意,老太太却依旧嘿然道,“借粮的事是我一手给你们张罗的,现在出了结果,我倒走了?这可不成,就是饿死,咱们小五房也是不能走的。”
众人顿时又多添了几分忐忑,桂含春简直如坐针毡,“世伯祖母这样说,我们真是坐不住了,您请放心,军粮一到,一定立刻给您们送来……”
屋内气氛正是僵凝时,善桐端着个桃木盘进了屋子。她人小力弱,托着这沉沉的木盘子,可相当吃力,颇有些颠颠倒倒的。老太太看了,眉头不禁一皱,“这是在做什么?多亏三位也都不是外人,不然,你岂不是现眼了!”
善桐在门外已经听到了些大概,她未语先笑。“表哥和两位世兄从外头进来,这不是下了大雪吗,我看着都是没撑伞,一路淋进来的。祖母您也心疼心疼他们,让先喝一碗羊肉汤,暖暖身子再说话吧!”
这话透了贴心,最可喜在座包括善桐自己,都没人把她当个大人,免去许多避嫌。老太太一摆手,“你就胡闹吧!”
语气似乎有些嗔怪,可一转头又热情招呼,“我倒是没个孩子想得周到了。来来来,怎么样先喝一碗汤,免得淋了雨雪湿气入侵,落下病来就不好了!”
善桐早已经笑盈盈地给许凤佳递了一个精致的楚窑黑兔毫小盅,“世子爷,您请用,小门小户,别嫌弃器具粗陋。”
许凤佳掀开盖看时,果然见得里头是金黄色的一碗热汤,羊肉的香味中略带了一丝姜辣,闻起来就别样香甜,惹人食指大动。他还没说话,老太太已先笑骂,“又是从哪里翻出来的!我竟不知道咱们家还有这名贵物事!”
“是上回母亲给您送药膳,就落在这儿没收回去了。”善桐一边说,一边又端了一个雨过天青苏窑小盖碗给桂含春,看了看桂含春,又低下头,声若蚊蚋,“谢谢桂二哥给我遮雪……”
她瞥祖母一眼,见许凤佳脸上带了捉狭,就又略略放开了声音。“这碗里的姜,就没世子爷那碗里的多,没那么辣口!”
老太太年纪大了,有几分耳背,见善桐说话声轻,便不在意,还催促许凤佳,“多喝些,西北天气冷,风是会割人的!”
少女捉狭,竟至于此。桂含春忍俊不禁,轻笑起来连道多谢,倒是许凤佳摸了摸鼻子,很有几分自讨没趣。善桐转了转眼珠子,又笑嘻嘻地把最后一个略带陈旧的豆青色粗瓷大杯放到含沁跟前,笑道,“含沁哥欺负我,就只能喝这个啦。”
才说完,小姑娘就笑着端起木托盘,跑出了屋子。大长辫子在门帘处一摆,人就不知去了哪里。许凤佳少年好事,伸头看了一眼,啧啧连声,就低声和桂含沁感慨,“看看,亲表哥,她也敢给你喝姜汤了事!”
含沁的大杯子里,果然是一盏俨俨的姜汤,浓得桂含沁一闻就咳嗽起来,简直呛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桂含春虽然也奇怪善桐的做法,可又怕老太太问起来添了口舌,善桐回头又要吃挂落,忙低声道,“别嚷了,给什么喝什么。”一边又高声和老太太道,“今年天气冷得厉害,这一下又下雪了,开春恐怕要晚些了……”
农事自然是老太太当前最挂心的话题,她的眉头就皱起来,将小孙女闹出的小插曲给搁到了一边,同桂含春叹了口气,“唉,关中粮仓,这几年也就是勉强自给自足,要是今年年成再不好些,真正是不要活了。”
许凤佳乘着机会,将汤水一饮而尽,虽有些意犹未尽,但他素来矜持,也不再讨要,一搁杯子也插入道,“也不妨事,我们艰难,北戎还要更艰难些。这一次大军封锁边境,再无一家商人胆敢走私粮草,就是耗都能把他们耗死……”
桂含沁却反常地没有出声,他玩味地把玩着手中的大茶杯,不时又若有所思地看看门帘,好半晌,才一口一口地呷尽了杯中浓烈的姜茶,又垂下眼不知想些什么,长长的睫毛竟不时微微颤动,倒显得睫毛下的丹凤眼荡漾似水,难得地将心中神韵,露出了少许。
#
过了正月十三,杨家村一下就平静了下来,一整个正月再无事端。各家陆续开仓打点存粮装袋,又预备天气和暖,要安排佃户春耕,自然也有不少琐事忙碌。倒是王氏闲下不少:小五房做派再怎么平民,到底也是有官的人家,各地陆续有人前来献田投靠,田土自然不少,老太太一早就安排了可靠管事,这些事,还用不着她们亲自操心。
进了二月,倒也算是风调雨顺,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打了春雷,下了几滴春雨,河上坚冰开冻,王氏便打点了四色礼物,和老太太商量,“宗学开学时,家里忙着迎来送往的,事情又多,倒没有特意给老师送东西,您看——”
老太太无可无不可,摆了摆手,“你随意去办就是了。”
她又在炕上翻了几个身子,自顾自就出起神来,几个媳妇儿子不由又交换了几个眼色:老太太一向是最沉得住气的,怎么自从来客走后,这十多天来似乎连饭都吃不安生了。从前最是尊师重道,对家务也最难以放手的,这送出去的礼物,必定要细细地过了眼方罢,如今也就是一句话就轻轻放过了……
因长媳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