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成长实录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金推高分vip2012-10-21完结,种田、宅斗)
地方不大,但在杨家村这个近乎寸土寸金的地方,已经说得上奢侈了。善桐熟门熟路,拉着张姑姑从侧门进了里院——这才是老太太起居的正院,她三步并作两步,抢在前头费力地掀起帘子,笑道,“姑姑您看,我给您打帘子!”
张姑姑不禁失笑,她轻松地撑起了厚重的棉帘子,催促道,“还不快进去?老太太是等得久了!”
善桐一吐舌头,这才钻进了屋子里。迎头却恰好和一个十七八岁,面若冠玉的少年撞了个正着,她开心地叫起来,“檀哥哥!你回来了!”
这是长房长子杨善檀,自小在老太太身边带大,同善桐自然也极为熟悉。前一阵子他进西安城读书会文,善桐过来拜见祖母时就没有见到,不想此时倒是同善檀在这里相遇。
善檀面上也闪过了一丝柔和,他还没有开口,就有苍老的声音隔着帘子传了过来,“是三妞来了?”
善桐还没有开口,善檀就抬高了嗓门道,“回祖母话,是妞妞儿来了。”
他笑眯眯地摸了摸善桐的头,又弯下腰来,一个使劲便将善桐举抱起来,抱着她进了里屋。善桐不禁有些羞赧,想要挣扎下地,又怕带得善檀跌倒,只得微微扭动着道,“大哥,人家都十岁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了里屋。善檀笑道,“十岁怎么了,十岁也还是小妞妞嘛。”
他都没有放善桐下地,而是直接将她抱到了一个老夫人身边坐好,又冲善桐挤了挤眼睛,才一整神色,道,“祖母,那孙儿下去了。乘着晚饭前,还能多读一会书。”
这一位面容刻板,衣裳朴素的花甲老妪,自然就是小五房无可争议的大家长,老太太马氏了。她本来眉头微锁,眉间现出了一个川字,可见到孙子孙女这样出场,神色却也柔和了下来。对善檀的禀告,只是点了点头,又道,“读书上心虽好,也要自己注意调节。你今儿个才回来,读到晚饭后就不要再看了。明日一早起来,先到二婶那里请过安,再安排读书写字的事儿。”
善檀应了是,又上前摸了摸善桐的头,笑道,“改明儿得了空,你说些京城的事给大哥听中不中?”
善桐笑嘻嘻地道,“好,不过,大哥什么时候才有空呢?”
屋内众人都笑了起来,老太太也掌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开来——善檀自幼就知道刻苦,一向以读书为要,只看他今天刚从西安到家,还要回去读书,就能知道他有多勤奋。这什么时候有空,还真是说不准的事。
这一笑开来,就好办事了,善桐冲善檀挤了挤眼睛,就一头扎进了祖母怀里,故技重施,拖长了声音撒娇,“老太太——孙女儿想死您了。昨儿来请安,就想上前撒娇来着。当着娘的面……没敢!”
老太太半带着笑意嗯了一声,拉下了善桐的手,又看了看她身上的衣着,见是锦袄,便不由得一皱眉,看了张姑姑一眼。
张姑姑正将善桐穿的棉斗篷披到屏风上,老太太看了,心中倒略微舒服了些,她笑着套善桐的话。“怎么,我们三妞到了京城,还学会京城小姐的做派了?一举一动,也要讲究个身份体面?这是你娘教你的吧?她平时,是不是约束着咱们三妞了?”
以老太太平时的不苟言笑,能这样和善桐说话,已经算得上是对她的疼爱了。
要是在往常,善桐肯定会向祖母告状的——京城虽然繁华,但规矩也大。她自小在杨家村野惯了,老太太也不大约束她出门玩耍,到了京城,自然觉得拘束受罪,感到母亲管束得过于严厉。这心底的小委屈,不和祖母说,和谁说去?没准祖母一心疼,会发话不许母亲管着她出门玩呢?
可现在,在这一天跌宕起伏的经历之后,她开口之前,懂得想深一层了。
祖母本来就不喜欢母亲,今早母亲带了大姐过来请安,回来脸色就不好看,肯定是在主屋受了祖母的气。爹呢远在甘肃,楠哥、梧哥和樱娘都没有回过西北,和祖母之间有多少亲昵,那是在说笑话。榆哥……唉,指望榆哥和祖母亲亲热热地说话,倒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起来。
能在祖母身边为母亲说点好话的人,也就只有自己了。
“娘待我很好!”善桐就忙不迭地向祖母保证,“虽然管得严,但对我们兄弟姐妹,一视同仁,都很和气!”
到底年纪还小,这话里就透了心急。
一心急,就露了破绽了。
老太太心里顿时一动,她认真地打量了善桐一眼,又看了看屋角的棉斗篷,便冷不丁地转了话题。“哦,一视同仁?可我看你姐姐今早来见我的时候,穿的是白狐斗篷,嘿,好家伙,那皮草一看就不便宜,没有三五百两银子是置办不下来的。怎么你还穿着棉斗篷呀?”
这话却是在暗示王氏有所偏袒,对于在身边养大的大女儿很舍得,对小女儿就略显苛刻了。
善桐却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老太太早年生活比较困顿,从来都崇尚节俭,要不然,自己也不会特别挑了这件棉斗篷来穿。要说撑门面的皮草,王氏是给几兄弟姐妹都置办过一身的,只是善桐熟知祖母除非数九寒冬为了御寒,否则一律是棉袄棉裤过冬,甚至连一件缎袄都不爱穿,这才挑了这件斗篷,要说没有曲意讨好,想要蒙混过关的意思,那是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
没想到自己这样做张做致地,还是被祖母挑出了毛病,这毛病却又是冲着母亲直接去的……明着是不满意王氏偏心,可善桐又觉得,说到底,老太太还是不喜欢善榴年纪轻轻,就穿起了那样名贵的皮草。
“姐姐要说亲了嘛!”她也不及细想,直接就抓住了脑海中的第一个借口。“这要说亲的大姑娘,哪个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咱们还小呢,娘也要给我做皮草,我说不必了,就棉斗篷穿着好,虽然沉些,可暖和又耐脏,也好拆洗……”
老太太就从眼底露出了一点笑意,她摸了摸善桐的头,“真是跟着我长大的,三妞说话,就是中听!”
她又格外仔细地看了看善桐,才问,“听说你今儿个在家里又惹事闯祸,还吃了你娘一耳刮子,是不是呀?”
果然是为了过问二姨娘这事来的!
因为张姑姑来得急,善桐也没来得及问过母亲对这事的口径,此时该说什么最好,她心底是一点成算都没有。一时间倒不由得暗自埋怨起了王氏:怎么着也该设法吩咐一声,自己才知道怎么把这事儿敷衍过去。是矢口不认呢,还是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呢?祖母可一点都不糊涂,自己要是说谎——是肯定瞒不过她老人家的。
可她还没打好主意呢,老人家就从她脸上的神色中,看出了端倪。她从鼻子里出了一口气,淡淡地道,“跟在我身边三年,也不是没有犯过错,连祖母都没有舍得碰你一指头。你娘倒好,才回来连炕头都没暖,就给了你一巴掌!”
善桐忙为王氏分辨,“是、是我做得不对,和娘犟嘴……”她将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娘气急了,才轻轻拍了我一下,其实没有事儿,根本都不疼的。”
她一下又猴到了祖母怀里。“好祖母,知道您疼我,可这事是小妞妞不对。娘是……娘是……”
到底年纪小,虽然已经被王氏和善榴说通,说到这里,善桐语气里依然带出了几分委屈。
老太太不动声色,“你怎么个犟嘴法啊?来龙去脉,都说给祖母听听?”
要指望一个十岁小孩,和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斗心眼子,那也实在是太为难善桐了。总算她尚且明白,自己一旦说谎,老太太是绝对看得出来的。又还记得嬷嬷奶奶临走时的方向,因此并不敢说谎,不过闪闪烁烁之间,到底还是被老太太套出了实话。
“一路走过来,就是抱怨抱怨,抱怨路难走,抱怨尘土大,抱怨得人都烦死了。今天非但抱怨,还摔了一碗菜,我实在忍不得了,就冲出去……忤逆了一次长上。”她越说声音越小,脸色越红,话到了末尾,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低声道,“妞妞冲撞长辈,做得不好,妞妞知错了。”
老太太的反应,却根本不脱善桐的揣测意料,她哼了一声,面上神色僵冷,过了一会,才低沉地道,“好一个京城贵妾,可算是把自己当成主子了。在京城,她也是这副德性?”
“这就不知道了。”善桐老实地道,想了想,又为父母开脱。“父亲公事忙,回家往往深夜,似乎都很少见到两位姨娘,就是和母亲说说话就睡了。大姨娘还时常在母亲身边侍奉,二姨娘也不知道忙些什么,十天半个月不露脸也是有的,当时也没有留心,也不知道她闹出过什么幺蛾子。”
指望一个小孩对家里的争斗心里有数,实在是要求太高,尤其善桐的性子,老太太如何不清楚?她又冷笑了一声,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对善桐发作,“早就说过,杨氏祖训写的明明白白,子孙有妻子者,不得更置侧室,以乱上下之分,违者责之。若年四十无子者,方许置一人。你看看,妾室就是乱家的根本,现在好了,一块嫩豆腐,吹不得打不得。教训她几句,还要顾虑到她也是有孩子的人了,说多了大家面子上下不来。”
善桐不禁瞪大眼——真不愧是老太太,自己想不透的关节,她随口剖析出来,好似吃饭喝水。见老太太还要再说什么,旋即又自己收住,她忍不住渴望地偎了过去,软软地道,“祖母,那……那该怎么收拾她才好呢?妞妞儿想了半日,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老太太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她看了看善桐,又顶了她额角一下,“这是你娘的事,不是你的事!你娘那句话倒是说得对,以后你呀,闲事少管!没得个子女去管父母房里的事,她做得不对,有你娘说她!”
可现在明显就是王氏并不能,或者并不愿去节制二姨娘,才导致善桐难以忍耐,和二姨娘爆发冲突。小姑娘嘟囔了几声,虽然意犹未尽,但却也不敢再说,免得又招惹祖母抱怨母亲。不过话匣已开,最重要的关节,到底还是暴露出来,她索性也就不再隐瞒,而是絮絮叨叨地说起了后续的处置。“……累得我还要向她低头陪了不是,您是没有看到,二姨娘有多得意……唉,都是不说了!”
孩子话!
老太太不免一笑:前倨后恭,嫡亲的女儿向姨娘低头。哪个姨娘心里不高兴?再说,这三妞低头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这一低头,倒是连带着落了王氏的面子。二姨娘又那样不省事,自然不会战战兢兢,反而要越发得意了。
从前虽然看王氏不过眼,却也觉得她行事刚强公道,不无可取之处,怎么几年不见,反而透了软弱,连一个姨娘都节制不了了。不过生了个庶子,她自己又不是没有子嗣……
老太太的思维忽然间就断了开来,她一下面无表情,只是伸手握住了腕间的念珠,慢慢地数着念了几声佛,才又放下手,淡淡地道。
“放心吧。你娘没主意,祖母给你做主!”
善桐一时不禁大喜,笑容才绽,却又想到了善梧,所有喜意,顿时全都化为担心,她嗫嚅着道,“可三——不,可七哥……”
善梧虽然是二房三子,但在家里排行却是老七。
老太太瞥了孙女儿一眼,已经心如明镜。
按善桐的性子,既然觉得自己有理,又受了王氏的一巴掌,按理正是委屈的时候。自己一问,她就该竹筒倒豆子,把什么都说出来。
这一下遮遮掩掩的,又百般为母亲分辨,肯定是已经经过一场抚慰,明白了母亲的难处。
难在什么地方?还不就是难在嫡长羸弱,庶子更有出息。唯恐此时待他苛刻,兄弟间就存了心结,将来不能齐心协力在族中立足,甚至庶子刻薄一些的,反过来欺压兄长,也不是没有见过的事!
唉,昭明十八年那场风波,到底是伤到了王氏的元气……可要是她自己没有故作贤惠给二房抬举了两个妾,又那里至于到如今这个地步?
老太太就又凝聚起了一点怒火,她开口想要说些什么,闪了善桐一眼,又把话给咽下去了。
算了,榆哥那个样子,恐怕真的难以指望,要是没有庶子,二房的情况只会更差。
“二姨娘生的那个梧哥,”她就冷不丁地问,“就是那天请安的时候,站在你身边的那一个?”
见善桐点了头,老太太又问,“听说他读书进境很快,小小年纪,已经会做八股,是个童生了?”
尝鲜
尝鲜 老太太没有留善桐在祖屋吃晚饭。
问过了几句梧哥的事,又和善桐说了说在京城的日子,她便吩咐张姑姑将善桐送回了二房的小院子。“免得你吃过晚饭回去,天黑路滑,要真滑倒出事,可不是说着玩的。”
冬日天短,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