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尘月光





的他们,其实不是付不出那钱,而只是觉得这样在一起调侃,很好玩。
第四十五章 与晖合作(1)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多,晴江在公司已经和李总他们做了一年多的生意,到了第二年的八月,有一天晚上,晴江在看一本《入世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他从这本书里得到启发,他想到了一个能让公司有进一步发展的想法,那就是他想如果能在元通市搞出租汽车公司,肯定能赚钱,他就去和李总谈,李总听了他的想法,就对他说:“小方,你的想法很不错,也一定会对我们公司将来立足市场有很大的好处,我同意你的想法,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先考察一下市场。等你的考察完了,我们再研究一下,就可以考虑下一步如何做了。”晴江听他说完,觉得他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建议,也很高兴,他没有多想,就忙着去调查和了解元通的市场。

  在这段时间里,李总见到人就对他人说,我们公司要搞出租汽车公司,慢慢地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的意图,可晴江多次去对他说,要他赶快去办理有关出租汽车公司的手续,他总是不表态,晴江慢慢地感觉到了他只是一直在敷衍这件事。后来有一天,晴江就和他摊牌,要李总借给他十万块钱,由他去组建出租汽车公司,他提出了两种合作的方式,一种是等公司有了利润他把借的十万块钱赔给李总,另一种是给李总六成的股份,他占四成,可他还是没有明确表态,晴江只能眼眼巴巴地看着一个个出租汽车公司成立,让这个很好的机会流失。

  为这件事,他和李总吵了一架,在以前他也会因为生意的事和李总吵架,一方面是他看不惯李总对钱的贪婪,另一方面是他对公司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他只想着如何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经过办出租汽车公司这件事,他也因此看清了李总的真实想法,他只是想借卫生局这个行政机关的名誉,赚一点钱,这样的钱毕竟赚得容易一些,不用花很多的心思去操心劳神,晴江也因此对他更加失望。在晴江看来,卫生局这个招牌不能长久的拥有,一方面是他认为国家迟早有一天要整顿这种公司,另一方面,他认为以卫生局的名誉做生意,风险实在是太大,他不知道他们那天会不会就会因为贪赃枉法而坐牢,这是最让他担心和害怕的。

  却说晴江在和李总他们做生意期间,王晖也没静下心来上班,他总是在不停的想着出去,刚好这时对他来说,有了一个机会,因为防疫站的站长调到了地区卫生局任副局长,他就多次找新任的站长谈了他的想法,一方面是他的真诚,另一方面是他的甜言蜜语打动了新任站长的心,新任站长竟然同意了他出去的想法。这让晴江一时也想不通,不过这毕意对王晖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出来后,首先是去了元通市的一个乡镇企业做一种叫“露标”的饮料推广,在那里他呆了四个多月。虽然没有做出很大的成绩,可毕竟对他有了一些磨练和提高,对他将来做事也有了一些收获。

  王晖从“露标”饮料厂出来后,他又去了一个塑料包装厂做推销,这时的晴江因为对他们的公司发展已经失去了信心,有时间的时候,他就和王晖去跑推销,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回,一方面是晴江毕竟和他是朋友,另外王晖没有驾照,他需要晴江和冯高为他开车,曾记得他和王晖从早上七点就出去,一直要到晚上的十二点多才回来,到了很晚的时候,晴江已经觉得很累了,可王晖还在不停的为他的推销忙碌着,晴江很佩服王晖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当晴江没有空的时候,他就叫冯高和王晖一起去跑他的塑料包装推销,在这段时间里,王晖学到了做推销的一些技巧,还因此学到了塑料包装厂的许多内部技术,他的执着和认真对他将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晴江和王晖都是“A”型血性格的人,可晴江更文静一些,按他自己的观点来说,就是他是“A”型血性格中的文雅、内秀类,也就是最具内涵的“A”型血性格,凡事他不喜欢张扬,在他的内心理世界里,世界上的一切只有真理和谬误之分,人也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没有适中。他与王晖最大的不同就是王晖是个随时面带笑容的人,他给他人的感觉就是他很能让人觉得他很容易亲近,他的嘴比晴江甜得多,他见到每一个人都用不同的方试称呼他们,见到比他大的,他就称呼他们哥或者姐,对一些年龄长一点的,他就称呼他们叔叔或阿姨,他的那张甜嘴让很多人觉得他比较懂礼貌,也因此让很多人对他产生了许多的信任。

  这是晴江不能同他比的,晴江是个在内心里对人有层次感的人,对那些没有一定层次感的人,或者是他看不惯的人,他怎么也学不会用王晖的方式去称呼他们,在他看来,那些无用的称呼实质上是一种虚伪,有时他还开玩笑取笑王晖的这种虚伪,而王晖总是不以为然。

  当王晖已经掌握了塑料包装厂的技术和推销技巧之后,他就从塑料包装厂跳槽出来。有一天晚上,他来找晴江,并对晴江说:“小方,我想约你和我一起到省城去办个塑料包装厂,据我对塑料包装这块市场的了解,我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你觉得怎么样?”晴江接着问他。“你为什么要到省城去办?怎什会想到约我一起去?”“因为根据我的了解,省城的市场要比元通大得多。另外,元通毕竟有一个我曾经在过的塑料包装厂,对于将来的关系不好相处,我想也不能在这里和原来的厂竞争这里的市场。我想约你去的原因是,我觉得我们毕竟朋友许多年,彼此对对方都比较了解。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愿望希望能够合作做一点事,再说我的资金有限,你毕竟在资金方面比我要好一些。”王晖对晴江说。

  “你的想法我觉得很可行,应该会有发展的机会。但我不知道你对我的邀请是不是诚心的?还有毕竟我对塑料包装的业务不是很熟悉,更不知道单位会不会同意我出去?”晴江对王晖说了他的想法。“如果你真想和我一起出去办这个厂,你就应该去找局长谈谈,我想这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局里面可能会同意的,你最好的办法是还是像你现在这样,把你的一切挂靠在服务公司,只要你人出去就行了,我想李总是会同意你挂靠的。”王晖说。“你既然这么诚心邀请我,我就去找领导谈谈,如果他们同意我就和你一起去办这个厂。你认为要办这么一个厂,现在要需要多少启动资金?”晴江接着问。“我初步核算了一下,大约要七到八万。”他们的共识基本形成后,还谈了很多具体的方案。很晚了,王晖才回去休息。
第四十五章 与晖合作(2)
过了二天,晴江首先去找李总说自己准备和王晖出去办厂的事,李总开始时有些舍不得晴江走,他们毕竟在一起呆了两年多,多少也有些感情,虽然晴江这个人脾气有些暴躁,在一些事情上比较容易叫板,可叫是叫,该做的事他还是能够以大局为重,能够分清主次,做事比较认真,头脑也比较灵活,为整个公司的发展出了不少力。总的来说,李总对晴江的能力还是比较欣赏,他当然不希望晴江走,可晴江觉得自己在这里再呆下去,对自己的发展没有多少收益,他要出去的想法在李总面前表现得很坚定,李总看到他这样,也只好同意他的想法。

  他们谈完,晴江还对他说:“李总,我想出去外面这件事,我首先去找局领导说,如果有什么不测,你可还得在陈局长面前多美言几句,这个忙你可得帮我,他毕竟很听你的意见。”“好,这件事你暂时不要对其他人提起,我帮你做做领导的工作,我想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李总对晴江说。“那谢谢李总的关照。”晴江说完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晴江要出去办厂这件事在李总和晴江的游说下,局领导经过讨论最后还是同意了,只是陈局长要他们不要对外讲,免得引起其它一些不良的影响。办完这些事,晴江就和王晖去了省城,在开始的日子里,他们都很辛苦,找了许多适合办厂的地方,这让他们费了不少的心血,尝尽了兴办企业的辛酸。过了大约一个月,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省城的郊区,离省城约七到八公里,每年的租金是一万五千元,他们租的地方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屋。房屋租下来后,他们首先是在一起共同研究,对如何分工协作达成共识,然后对整个厂的很多设备进行设计,晴江负责开始组织人员对房屋进行装修,而王晖就去准备机器和设备,很多的压印模具都是他们自己亲自做,实在做不了的,他们才去机床厂找技术人员做。

  三个月后,他们厂的设备才基本到位,接着就是给这个厂取名,他们为此还专门跑了一趟元通去找常闻,常闻把他俩的八字合在一起算了后,告诉他们的厂名只能取带水和带木的字,对天格、地格、人格、总格的数列也算了几个有利于发展的数字,最后给他们的厂取名为“江森塑料包装厂”然后他们就按这个名字去办理有关的手续,办理手续也很复杂,他们不停的在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来回的跑,还好因为晴江毕竟在过行政机关,知道一些和行政机关人员打交道的窍门,加上王晖的甜言蜜语,办理这些有关的手续还算顺利。

  这时的日子已经到了第二年的年初,接着他们开始招技术工人,王晖的意见是先从他曾经在过的厂里挖几个熟练工人过来,先由这些技工带那些不熟悉的工人,晴江同意了他的意见。过了几天,他就带了三个女工回来,开始的工资是按每人六百元给他们,另外他们还招了十多个其她女工,当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工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产品还是出了一些问题,由于模具没有做好,生产出来的产品有的不合格,他们只有每天加班重新制作模具,有时很晚了,还在不停的想问题,讨论出问题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做好一件事,办一个企业真的不容易,晴江本来就很瘦,加之每天动脑筋、想办法,没有能够很好的休息,他比以前更瘦了,体重减到只有四十四公斤,还好这时的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厂办起来,并且要尽最大的能力把它办好,他就是靠这种愿望过着每一天,做着厂里的事。他和王晖的分工是王晖主要是对外,他对内,很多具体的事,都得他亲自去处理,曾记得在他读高中时,曾利用假期去父亲的工地搞过建筑,父亲也教过他一些建筑的基本知识。后来参加工作后,又和文元恒学过一些电器修理,这时也有了用处。

  一个人的知识很重要,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很多人只是停留在认识的表面,没有真正的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晴江他平时就是一个喜欢想问题的人,对许多的东西充满了好奇,这是他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一个人说不清你哪天会用到那些知识,只有靠平时对知识的积累,你才能在用到知识时,发挥出你所积累的知识,在知识的领域里,有它的认知性、广泛性、专业性和特殊性。

  不过在晴江看来,对一个人来说,对每一领域里的知识不一定要全部搞懂,你也没有精力把所有的知识全部钻研透,在这些知识的特性里面,知识的广泛性很重要,他能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懂与不懂很重要,你懂得每一领域里的知识,当有人想在你面前耍手段时,你就不会轻易的被他欺骗,至少他能让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得到真与假,虚与实,也不会被他人觉得你无能。

  在人存在的世界里,知识的多少是区分人的素质和等次的一种不成文法则,可这些没有被人们所认识,也没有提到一种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可它在现实理就是这样,有头脑和有知识人,他们有许多的潜能,一旦机遇和潜能相遇,这种能量就有可能暴发,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社会上也就有了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人也就有了等级。特别是现代社会已经把知识当成了一种经济,它已经渗透到了不同的领域,可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他们并没有这种深层次的意识,他们只停留在对现实的满足里,不思进取,他们的一切都是靠父母供给,他们成了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这是一代人的悲哀。
第四十六章 结束飘零(1)
他们厂生产出来产品后,就开始走向市场,这时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是最艰难的,因为这些产品还没有得到承认,虽然产品用的是厚度超过正常的塑料薄膜,做的质量也比较精细,可很多需要产品的厂家对他们的产品还是没有信任,眼看着市场好长时间没有被打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