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以臣子礼待之,也不行。且看小华对小康欺骗利用算计,是臣对君的态度么?小华不可能对小康报以忠心,小康以臣礼相待也做不到。要小华做他的臣子辅佐他享受荣耀,小华拒绝不接受。
如第98章,小康看得非常清楚:给你尊重你肯定不会让我碰,给你自由你肯定会跑。到时我啥也得不到。
所以对小康来说,尊重是给保卫国家的将士,礼遇是给忠心事君的重臣。至于对他怀有二心啥都不愿为他做还老是算计他的枕边人,则是用来欺负的。
如果要对小华给予真正的尊重,就要以一定的礼仪形式,这对其它为国牺牲的将士重臣肯定不公平。比如小华要出席正式场合,座位在哪儿?总不能把他的座位放在为国奉献的忠臣之上。所以他没有参加正式场合的资格,唯一一次在宴会上坐在皇帝身边,就遭到非难。
所以,小康想出了个法子,让小华为齐国效力,只要他立点功劳,皇帝也好有个名目给他礼遇和尊重,可惜小华不接受。他要那个最尊贵的位子。还怪小康坏了他的名节。两只为这个闹了一场。
象小华这样重视尊卑秩序礼仪的人,他要的尊重小康满足不了他。他只能自己争取。
第132章天降吉象
赤龙江是保卫燕国国都燕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年,燕国皇太子昭华率十几万大军对抗入侵的几十万齐国精兵,直杀的日月无光,星辰暗淡。最终还是落败,无数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江水,数不清的尸首盾戟几乎堵塞了河道。
现在,江畔仍然有无数不知名的坟茔连绵不绝,都是当年卫国战死的将士之墓,每到清明时节,处处坟插新柳,墓扬纸灰。
这一年的清明,赤龙江如往常一样蜿蜒流过,两岸是翠绿的草地和丛生的柳树,草地上散落着渺小又顽强的雏菊,努力绽放生机。
江畔一片缟素,数千名燕国臣民和将士均着白衣素冠,丞相杨蠡为首,站在队伍前面,对着白茫茫的人群说:“三年前,皇太子在这里率军抵抗齐军,不幸落败蒙尘,为保宗庙社稷不毁,为保都城百姓不受屠戳,太子忍辱负重签下降书,被押往齐国为奴,受尽惨无人道的折磨和凌虐,本以为熬过这番刻骨严寒,可以归返故国,没想到居然被那齐皇所害……”
说到这里,杨蠡停了一下,抽抽鼻子,见面前的人们都哭泣不止,抹把泪又说:“太子身在齐国,心却无一日不念敌国,想方设法归国不能,如今竟以遗体回国,怎不令人痛惜悲伤。”
岳青槐低着头擦擦眼睛,大将军南敬亭揉着红肿的双眼,含着眼泪道:“太子遭逢不幸,我们一定要雪耻报仇,就算战死到最后一人,也留个英名存世,不致让人小瞧我燕国子民。”
“说得对。”杨蠡接话,又说:“今天,太子棺木将抵达江岸,待我们好生安葬了太子遗体,再誓师伐罪,为太子讨个公道,报仇雪恨。”
“报仇!”
“报仇!”
群情鼎沸的大臣、将士和百姓们纷纷高呼,挥舞着拳头和剑戟,呼声震耳欲聋。
带着寒意的清风中,燕国将士和臣子们站得笔直,恭敬地等待太子的棺材抵达。
又过了许久,方看见一队缟素之人护着一具棺木缓缓行来。最前面抬棺的是凤逸和容乾,后面是陈之武等人。
他们得知昭华被抓回宫的消息,打算拼死闯宫,正在准备时,落月命小太监十六将棺材送出城去。凤逸一见棺木悲痛的昏厥过去,燕国使者接了棺木立即离开都城,几人护送棺材回到燕国。
杨蠡一见棺材伏地痛哭,声嘶力竭,其他人受其感染,也哭得痛不欲生,一时间,赤龙江两岸哭声震天,鱼沉水底,鸟鸣悲声。
“太子,你死得好惨那……”岳青槐仆到棺材上放声大嚎。
“岳军师请退后。”杨蠡把他拽开,说,“太子生前希望能与卫国战死的英雄们葬在一起,我们要完成他的心愿,就把他葬在江南岸吧。”
其它大臣没有异议,国师选了一块风水很好的地方,在赤龙江南岸寻了一处地方,准备挖穴。
同时,在岸边很快建好了灵堂,将棺木停好,官员百姓们纷纷上前祭拜痛哭。
江岸一片惨淡,真是浮云为之结,悲鸟为之旋。
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外面一阵骚动,灵堂里的众人听了十分不安。
“这是什么地方,居然有人喧哗?”杨蠡大声斥责,“快看看是怎么回事?”
一会儿,侍卫来报,说是挖地时不知挖到什么,只听到一声巨响,突然出现一块巨石,石上刻着一行大字:“燕国中兴昭帝一统天下。”
“这是怎么一回事?”杨蠡惊得瞪大眼睛。“国师快来解释。”
国师取出龟甲筮草,摆弄一番,再掐指算算,然后一脸惊讶和激动,道:“这是天降奇石,上天降下预言,意思是我们燕国要复国了,会出现中兴之主。”
此话一出,听见的人议论纷纷。
“会是谁呢?”
“难道是靖安王世子?”
众人又兴奋又激动,猜测不已,等着国师解开迷团。
“不是。”国师指着石上的刻字解释,“这中兴之主就是昭华太子,将来他会一统天下,结束纷乱之世。”
“这怎么可能呢?”杨蠡说,“太子已经被齐皇害死了,连棺材都送回来了。”说着又抹把眼睛哀哀哭泣。
“上天降吉,必有所指。”国师很有把握的说,“卦象显示,昭华太子将成为燕国中兴之主,复兴燕国,还会统一天下,是天命所归。”
忽然,灵堂方向又传来一声巨响,众人急忙奔过去,一看灵堂上烟雾缭绕,模糊不清,只听轻微的咯咯声响,棺材晃动起来。
“啊……”胆小的一声尖叫,抱头缩在一边。胆大的睁大眼睛盯着棺材,紧张得手心冒汗。
一会儿,棺材竟缓缓地自己立了起来,显得无比诡异。
“啊,怎么回事?”灵堂里的人又惊又怕,七嘴八舌。
“别吵。”国师喝斥道,“这一定是上天降下奇观,必有所指。”
众人不再吵嚷,静静看着眼前这一前所未有的诡异的景观。
过一会,棺盖自己打开。轻烟缭绕中,棺中的昭华面目如生,唇角是若有若无的笑意。
“扑通”杨蠡跪了下去,哭道:“太子,臣知道你死得冤屈,死不瞑目啊。”
旁人本来又惊又怕,被他这一哭,勾起伤心来,想着太子确实受了太多的罪,真的是死得很冤,如今魂归故土,阴灵不灭,于下葬之日显灵,必有未竟之事不白之冤。
也跟着大哭起来,一时间灵堂内外哭声震天。
“不要哭。”轻轻的声音如惊雷般震得众人动弹不得,胆大的抬眼偷看。
只见灵位上,一人素衣宽带,长发飘然,一双明眸如星,薄唇似是含笑,居然是已经被害死的昭华。
众人个个目瞪口呆,揉着眼睛再看,香烟缭绕中,那微笑看着他们的人,那种清贵高远,从容自若的气度,不是昭华还会是谁?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之际,杨蠡又放声大呼:“天啊,真是上天有眼,想必是上天要我燕国中兴,居然使太子死而复生。”
“天啊,果然如天降奇石所示,燕国中兴,昭帝一统天下。”国师也紧接着高呼。
灵堂内外众大臣将士被眼前奇景惊呆,激动万分,跪伏在地膜拜:“太子,太子……”
“太子复生了……”
令人震惊欣喜的消息迅速传遍灵堂外,一众人等欢呼雷动。
“太子……”
“是太子呀……”
杨蠡爬起来面对众人,大声说:“什么太子?上天降下旨意,明示太子是天命所归,我们应该请太子立即正位称帝才是。”
“没错没错。”众臣和将士纷纷附和。
杨蠡又带头拜下去,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灵堂内众人跟着跪拜山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跪拜中的岳青槐,朝杨蠡挤挤眼,悄悄说:“你真行,比那最好的戏子演得都好。”
“闭嘴。”杨蠡白他一眼。
昭华端坐接受了众臣参拜,又下座扶起杨蠡:“杨丞相守国数载,辛苦了。”
又对群臣道:“众卿平身,暂且退下听候吩咐,明日在此处早朝。”
大臣和将士们退出灵堂,杨蠡,岳青槐,凤逸等重要大臣聚于临时军帐中。
“太子……”杨蠡捂了嘴,“不对,应该叫陛下了。”
“相国请说。”
杨蠡上前禀报:“ 明日上朝议事,请陛下早做准备。”
容乾将十六带入帐中,道:“棺木出宫时,落月命他护送棺木出城,他没有回去,一路跟着到燕国,说要伺候陛下。还有翡翠,臣已经命人想办法将她接来。”
昭华说:“好,你亲自去济州一趟,把翡翠带出来,还有,想法子探知屈无瑕怎样了,把他救出来退回国内。另外沈姑娘……有些难处,你还是想法子把她弄出宫来,若是不行,我亲自带兵杀到齐都,定会将她救出来。”
容乾感动万分:“谢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公子……不……是陛下。”十六跪伏于地,“求您留下奴才随身伺候吧。”
“放心。”看着从齐宫出来的人,昭华艰涩一笑,“当初在齐宫我答应过你,不会亏待你,如今自然不会食言。”
“谢陛下。”
“你不必用奴隶编号,但是你的原名犯了国君的讳,也不能叫了。”昭华摸摸他的头说,“给你改个名字叫陈新,从此你将开始新的人生,你就留在朕身边作个伴吧,”
“谢陛下,谢陛下。”陈新感动得叩头,“奴才现在为陛下准备饮食,铺好被褥歇息。”
“你听着,不要准备美食锦褥,只准备粗布蔬食即可。”
“什么?”陈新震惊地看看昭华,又看看凤逸,看凤逸也是一脸的不解。
昭华没有解释太多,只对凤逸说:“凤,随我出去走走吧,我要看看故国的河山。”
头一天下了微雨,蒙蒙水汽中,远处山峦叠嶂隐约可见,农家田舍炊烟袅袅升起,农人荷锄而归,一派安然详和。近处,江水轻波荡漾,金色的阳光斜洒在江面上,如铺了一面绚烂的锦霞,白鹭贴着水面飞过,船工摇着橹,唱着山歌,在晚风中听来格外动人。
天边红云密密,预示着明天将是一个明媚的晴天。
昭华深深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鼻端里萦绕着野花和青草的香味,入眼处景色如画山川壮丽。迎着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他举目四望,豪情万丈,一句话不自觉吐出唇间:“如此江山如画,怎能落入异国之手。”
凤逸听了,看他从头到到脚都焕发着另一种生机。也情不自禁接一句:“如此圣德明君,怎能永远屈服于剑戟威迫之下。”
“不。”昭华含笑纠正他,“应该是,如此万众一心之臣民,怎会甘心受人奴役。”
“是啊,燕国虽弱,可是燕人不会甘心永远沦为亡国奴。”
次日清晨,一轮红日升起,万丈光辉照耀山川,地上的青草虽经无数人践踏,仍然生机勃勃。
昭华回国后第一次升朝在赤龙江畔的一处简易兵营进行。
一袭金龙王袍绣着山河山月星辰,藻火米黼,愈发趁得他庄重威严,帝王之气一览无余,仍显苍白的脸上焕发勃勃生机,眉眼间的忧郁也被一股奋发的豪迈之气替代。
文武大臣按品级排班拜见,昭华博闻强记,每个人都记着名字职位,对新进的官员将士也详细询问了职务和出身,记在心里,都予以嘉言抚慰一番。
昭华面对群臣将士,眼眸中一扫往日沉郁悲伤,燃起自信和顽强的光芒。
“昭华无能,不能保祖宗基业,致使生灵涂炭,沦为敌手。又屈身为奴,受尽耻辱,受尽折磨。也许你们觉得我太过委屈,贪生怕死。可是在漫长黑夜中,在重重苦难中,能支撑我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活着回到燕国,恢复河山。如今我终于活着回到故国,得以重见诸位,实在是再世为人。既然好不容易活下来,我相信上天一定不会抛弃我燕国,定然会重复先代荣光,洗雪亡国之耻。”
杨蠡上前代表群臣上奏:“昔日文王被囚而得天下,孔子困厄演春秋。陛下处艰险不忘复国之志,必能得偿所愿。臣等必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昭华又抚慰几句,沉下脸来,道:“陈之武。”
“臣在。”陈之武赶紧上前跪拜。
昭华看看他,神情冷峻:“在你眼里我是叛国之君,是国家的耻辱,应该以死谢国人。可是我活过来了,还回到了故土,这是上天赐我的机会,你有何话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