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梢允爻橇恕!?br /> “我们先设伏歼灭他的主力,然后围城,务必要尽快拿下郯城。”昭华盘算着三关失守的消息如果这时传出,需要多少天传到文康那里,他做出反应需要多久,会做什么反应。
想到那人的表情和反应,想着想着,忽然心口一阵疼痛,只得强行抑住,考虑着眼前紧迫的局势。
这时,做御前侍卫长的孟观涛禀报:“凤大人回来了。”
众将领欣喜又期待地等着。
凤逸风尘仆仆的进来,脸色很不好看,回禀说,卫国没答应发兵,但是也没拒绝,国王说要与大臣廷议,等议出结果再说。
“分明是惧怕齐国淫威。”凤逸生气地说,“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是如何受齐国威胁,时时害怕亡国的命运会哪天落到自己头上,现在居然苟且偷安,不敢和齐国对敌。”
昭华看他进来时的脸色,就知道此行没有结果,也不生气,微微一笑:“他们是在观望,如果我们败了,卫国、留国包括东林、西楚都会袖手旁观,不敢得罪齐国。如果我们胜了,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同盟,站在我们这边,所以,这一仗,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败,也败不起。”
凤逸听他这么说,心情更加沉重。
郯城守将王镇恶看着求救信,不敢置信,问信使:“居然是昭华太子亲自率军,他不是死了吗?”
信使正是御前侍卫观涛所扮,大肆渲染当时的奇观:“听说棺木回国,正准备下葬时,突然一声巨响,天降奇石,东方现出瑞气千条,红光万丈,天上的云都呈五彩,还排成字形,显示他将正大位称帝统一天下,接着他就复活了。”
“真的?”
“是的。末将也曾在三年前随吾皇征讨燕国,在战场上见过他,是他没错。”观涛猛点头,“如今燕地都传他是神龙转世,天命所归呢。”
王镇恶惊讶不已,他小时候曾数次大难不死,一直认为自己沙场百战斩敌无数是因为神灵庇佑,所以也很信神鬼之说,每战之前必祈神灵保佑占卜吉凶。听他如此说,有几分相信,添了几分惧意。
他虽勇猛,倒不是愚悍之辈,先问手下谋士,该如何是好。
谋士认为,这样带兵前去救援,可能会被半路设伏打援,还有可能被对方趁后方空虚,抄了后路,夺取城池,所以不赞成出兵。
观涛着了急:“兰陵关被燕军围困,情势紧张,将军如何不救?况且他们收拾一个再收拾一个,正是集中兵力,将我们各个击破之策,将军守着城池不去救援,却各自为战,受害的是自己。”
王镇恶细想也有道理,命手下的副将带着一万兵马去救兰陵关,自己领着另一半兵马守城。
观涛偷偷放出信鸽,将情况传给燕军。
岳青槐看了纸条,眉头拧在一起。
“想不到王镇恶这么谨慎,居然只分一半人去救援。”
“凡事要从好的一面来说。”昭华给众将领打气,“他只派一半人马出城,正好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干掉他。”
“陛下这么自信可有良策?”
“关门打狗。”昭华笑笑。
岳青槐也会意一笑,和昭华商量一下,定下计策。
郯城的副将领着人马急行救援兰陵关,为防埋伏,小心翼翼的派出探子在前面打探。在城外果然遇上伏兵,郯城副将事先早有准备,猛力冲杀一阵,燕军败退而逃。齐军得意洋洋,收拾旗帜车仗,乘胜追击,城外的燕军抵挡一阵,纷纷败退解围而去。
城内的齐军打开城门,景宪在城头呼喊答谢。
副将带兵进了城,正行到一半,忽然一声号炮响,城头落下滚木檑石,同时城门关闭,齐军进城才进了一半,另一半被关在城外,城头忽然出现燕军旗帜,无数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同时,城外林中杀出一队燕军,冲入敌阵,将关城外的齐军杀得措手不及。
副将大吃一惊,知道中计,没想到兰陵关会这么快落入敌手,更没想到景宪贪生怕死,居然写了求救信还骗他入城,如今城门已闭,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四面全是衣甲鲜明的燕军,杀声震天,副将见陷入重围,外面几千人马被关在城外也进不来,难以呼应,吓得心惊胆战。
这时,燕军大将喊话,下令齐军投降。那副将也听说过昭华的为人仁厚,连对卑微的奴隶也心存慈悲,并不是嗜杀之人。再看左右没有突围之路,只得下马投降。
昭华亲自接见了副将,要他写信劝说王镇恶投降,并声称后方还有大批军队赶来,誓要全力攻打拿下郯城,到时候生灵涂炭就不好了。
副将将信将疑,剑架颈上,不得不写了劝降信,一众齐军俘虏被押在兰陵关城内。
岳青槐命燕军从正门开进,然后从后门出来,换了旗帜衣服,第二天再从正门开进,从后门出,再换旗帜衣服。第三天,仍是如此。齐军俘虏看见每天都有数不清的燕国军队开进城内,不知道有多少人马,只见兵强马壮,矛戟犀利,粗略估算每天进城的燕军数量,怕有十万之众。再听说燕国新帝昭华亲自率十万大军,备好充足的武器粮秣定要将郯城攻下,齐军个个胆寒。
副将本来并非真心投降,眼见燕军势大,心里担忧郯城,看见燕军忙着整休,瞅个机会,带着一众亲信从偏门逃跑。
燕军看见,大声呐喊,作势追赶一番,自然是追不上。
副将逃回郯城,向主将王镇恶讲述了兰陵关见闻。王镇恶听说昭华的确是死而复生,又亲率十万大军攻城,也是高度紧张起来,只是一万兵马已经折在兰陵关,郯城内只剩下数千兵士,好在粮草充足,城池坚固,只要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想必燕军撑不住,自会退去。
做好防备,王镇恶封了奏折六百里加急送向齐国国都。
“有用吗?”副将还是无比担忧,看着他封好奏折,盖好六百里加急的印戳。
“用处不大。”王镇恶发出奏折,说道,“我军主力均在北骁国边境,就算立即停战,飞也飞不了那么快。”
“如果不是我大军精锐在北方与北骁国作战,谅那昭华没这胆子敢与我对抗。”
“兵者,凶器也。一旦开仗,就不容易善了。现在我大军和北骁国的仗不好收场,皇上又是好面子的人,要停战还得一阵子,我们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王镇恶给部下鼓劲。
郯城守军如临大敌,备好守城器械,做好抵抗准备。
很快,两天后,燕国大军浩浩荡荡杀到,中军黄龙旗迎风飘扬,十分醒目。马尾上拴着树枝,马蹄翻飞,扬起漫天大尘,看上去声势很是惊人。
昭华亲自领了数千人马在郯城城前扎营,又安了许多空营,插上旗帜,立着穿军服的草人,远远看上去,燕军阵营连绵数里望不到边,真是旌旗如云,矛戈如林。又下令兵士砍树盖屋,摆出要长期围困,打不下来也要饿死对方的架势。然后时不时地攻城搔扰。
进攻者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时间,地点,任何方式来进攻,而守城者则必须没有选择的日日夜夜,守住城池四周。于是齐军吃饭时,睡觉时,都会遭遇燕军的抛石机、冷箭、挖地道、夜间偷袭、木桩撞城门等各种手段的攻击。
齐军气急败坏,却惧怕燕国“十万”大军和昭华的威名,不敢出城迎战。
与此同时,岳青槐、南敬亭、陈之武带着其他人马,将所有驻在燕国的零散齐军全部歼灭,并进入齐境,抢占了几个产粮重地的大仓。郯城以为燕军全力攻打,缩在城中加强戒备不敢出来支援,于是其它地方的小股齐军很快在燕军绝对优势的打击下,被轻易消灭。
至此,郯城成为孤城。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小康接到消息,真是……那心情……那感觉……写信给小华。
战争场面描写无能的人避开场面写其他。
一场大雨暑气消,
长夜漫漫蚊子咬,
早起奋力来码字,
低头一看满身包。
不完全数有十个,痒!痒!痒!可以做不更文的理由咩???
第136章心病难治
岳青槐等人消灭了散在各处的齐军,回师与昭华会合,团团将郯城围住,也不急着攻打。白天在城外喊话劝降,晚上燃起羹火唱着燕地歌谣,凄婉的歌声随着夜风飘入城内。
城里的燕国百姓听到故国歌谣,潸然泪下。
昭华巡视军营,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可是到了晚上独自一人时却辗转反侧,急得难以入睡。
岳青槐带着人到郯城外围视察地形,看到缓缓流过的郯河,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昭华见他回来,迎出中军帐,见他神色,笑问:“是不是军师有了破城之法?”
“没错。”岳青槐摇着破蒲扇,不顾一众将士的急切,缓缓喝了茶,卖足关子,这才取了支箭,在沙地上笔划了大概图形。
“瞧,这条河叫郯河,贯穿全城,如果在这个地方堵塞了上游,不出几天则河水倒灌郯城,城中必乱。到时候我们可以趁机杀入。”
“好,军师高见。”将领们纷纷赞同。
昭华脸上笑意尽失,眸中尽是不忍之色。
凤逸知他心里所想,劝道:“陛下请勿忧心,两国交战,死伤在所难免。”
“军师,可有更好的法子?”
岳青槐很干脆的说:“如果不用这个法子,继续拖下去,齐国那边的大军杀到,我们会很被动。如果要强攻,我方伤亡会比较大,陛下不忍伤害城中百姓,那么受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将士了。”
昭华沉思不决。
“陛下,快下令吧。”将领们纷纷摧促。
昭华沉吟半晌,才下令:“就请军师派人去上游堵塞河道,听城中号炮一响,立即疏通河道。凤逸,你带人趁夜潜入城中,发动百姓反抗,待大军攻城时,想法将百姓疏散入高地,尽量减少伤害。南将军和陈将军指挥攻城。”
众人领命而去。
三天后,城中的齐军惊讶的发现,郯河水倒灌入城,人畜难行,守军不知所措。
同时,城外燕军发动总攻,城内的燕国百姓趁机作乱,拿起砍刀锄头杀向齐军。
由于郯城城已是孤城,外围全部被燕军占领,没有任何支援,苦战一昼夜后,郯城齐军彻底被击溃。
王镇恶骁勇善战,一人一骑杀出重围,逃到城郊一处不为人知的树林时,忽然黑暗中突出几道青草绊马绳,将他摔落马下,他刚要爬起,一张大网迎面罩下,十来个手执锄头鱼叉的人将他擒下。
这次大战,燕军仍是以微小代价全部消灭齐军,并生擒对方主将。
至此,燕地齐军全被歼灭,前后不到半个月。
胜利的欢呼响遏行云。
只有昭华面无喜色,命人厚殓牺牲将士,同时又厚恤了在水淹城池中不及疏散,无辜遭殃的百姓,用钱物抚恤了家属,并亲自焚香致祭。全城百姓感佩万分。
昭华亲自召见了擒住主将的乡人,准备重重赏赐。
为首的一个身上有奴隶烙印的乡人说:“小的受过陛下大恩,不敢再图赏赐。”
昭华纳闷地瞧他:“我见过你么?”
“陛下肯定是不记得了。”那奴隶说,“当年在齐皇宫,一群奴隶被驱赶着斗兽,是陛下自愿入笼斗狼,救了我等性命,还争取到了自由。”
“哦。”昭华想起来了,仍然命人拿来赏赐。
“陛下仁德如高山大海,废奴令一出,多少奴隶看到了活路,正要努力从军,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凤逸接口说:“他说的是,现在从军的人很多,但是我们粮草兵器不足,再加上要避着齐人监视,没有大量扩军,现在打下三关,威震天下,而且缴获很多,粮草兵甲财物都很充足。可以放心扩军了。”
昭华点头同意,立即颁下招兵旨意。
又招集众将,提醒他们不要太过高兴,北骁国皇帝赢奉明素来胸怀大志,不满摄政的秦丞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他隐忍多年,也该到了动手的时候,如果发动政变扳倒了摄政多年的秦丞相,那么北骁国内部将有大变化,与齐国的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到时齐军精锐主力杀回来,前景不容乐观。
岳青槐还是信心十足,说:“就算很快停战,齐军也是疲惫之师,而且和北骁国开战日久,他们箭矢兵戈多有损耗,马匹也丧失了许多,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补充得了的,我们要抓紧机会。”
这时,龙蟠领着卫国两万兵马,前来助阵。见到昭华,面有愧色,说:“卫王不肯发兵,为臣子的只能听命……”
凤逸,南敬亭等人脸色都不大好看,岳青槐还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昭华仍是雍容华贵,礼节周到地接见了龙蟠,没有任何不?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