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这最后时候,为百姓做一点好事吧。”
何恬觉得这话有不祥之意,不敢说什么,施礼退出。
漫天的雪花,轻轻洒落,随风飘进敞开的窗户,带来丝丝冷意。文康用手接住,任凭冰凉的雪花落在他的脸上额上。
从窗外望去,皇宫御苑,一片银白,红色的宫墙被白雪映着,愈发艳得刺目。
文康怔怔出神,又低头看着手心里冰凉的水滴。
“昭华,是不是只有我的死和失败才能挽回你失去的尊严,既然这样,我成全你。”
何恬被任命为特使前往燕军阵营所在的平邑,递上国书,致以议和之意。昭华接了国书,只问了一句:“可称臣?可纳贡?”
何恬听了气愤,忍了忍道:“齐人傲骨,绝不屈膝。”
昭华不置可否。
何恬却没有呆在驿馆等候消息,直接带了礼物求见大将军南敬亭。
“何大人这样是要收买本将军么?真是可笑。”南敬亭冷淡地说,看都不看礼物一眼。
何恬微微一笑,道:“谁不知将军世代为燕国柱石,在下怎敢小看。只是将军是燕国大将军,如今连胜齐国,盛名如日中天,在下献礼略表敬意而已,将军无须多心。”
南敬亭面色稍霁,道:“那么何大人此来有何见教?”
“在下是仰慕将军威名,不忍将军日后被忌,所以只是提个醒。”
南敬亭大怒:“你休要离间我君臣,吾皇为天下少有明主,待臣下如手足,遇此英主,此生无憾。再敢口出妄言,休怪我取你项上人头。”
何恬无面惧色,坦然道:“将军三代都是燕国的大将军,可是燕国兵力不强,以致君主亡国受辱,这是南氏之过,君主心里岂有不满?”
“我南氏家族三代为燕国大将军,不能保住国家,正心中有愧,今蒙吾皇不计前嫌,仍以重用,正要誓死报效,哪怕战死沙场,也全了家族英明。”
“可是在下提醒将军的是,如果将军率兵灭齐,败了,南氏数代威名尽毁,如果胜了,将军则是冲天震主之功,自古君王最容不得功高盖主之辈,昭华也不会例外吧?”
“你胡说。”南敬亭扯着嗓门掩饰不安。
“陈之武弑君是不赦之罪,可是昭华居然赦免还委以重任,你以为为何?”
“那是吾皇胸怀天下,不计人过,况且又是用人之时,当然会这样。”
“陈之武只是有勇无谋之辈,燕国难道还少了这样的人。昭华如此无非是分君之兵权,还顺便拉拢人心,一举两得啊。”
南敬亭听了,目瞪口呆。
次日,昭华召集众臣会议。
杨蠡首先发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现在与齐议和,待过得几年,他缓过劲来,还要与我国为敌,那时又是一场生灵涂炭。所以,如今要趁胜灭齐,永绝后患。”
南敬亭提出反对:“丞相说得轻巧,平邑之战,我军虽胜,伤亡极大,齐国虽大败,国都还有三万精锐禁卫军,不可小看,再征集全国丁壮,还可以重组大军。万一我军有失,那些骑墙的卫国留国之流,就会退缩甚至反戈,到时候,我们辛苦复国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还不如划江而治,以图平安。”
其他将领谋士分为两派各执一词,分别拥护丞相和大将军的提议。
昭华听他们发完意见,微微一笑,对身边的中军主簿说:“写国书回复齐皇,我不日北上亲自前去议和。”
岳青槐、凤逸等人发急:“陛下不可,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啊。”
昭华不听,下令退帐。
岳青槐追着杨蠡埋怨道:“杨相国为何不据理力争?”
“你不了解皇上,他可是那眼光短浅,只顾当前的苟安之辈?真要议和,又何必亲自北上。”
“哦……”岳青槐有些恍然大悟,“那我现在整顿兵马。”
杨蠡又冷笑:“就让那目中无人的齐皇尝尝江山一寸寸丢失的滋味。”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昭华亲率三万精锐骑兵,日夜兼程,直奔齐都。后面杨蠡率步军三万,加上卫国留国联军共五万,在后面跟随。
不过几日,昭华率军杀到齐都城下,劲风吹着他的袍襟,座下骏马浓密的鬃毛迎风飞动。
远望齐都,依然威武,依然宏伟。四年前,他披枷戴锁,做为囚犯押到这里。现在,他以帝王之尊,率精兵杀到城下,昔日威武的都城仿佛也失了往日的不可一世,在他的君威下瑟瑟发抖。
不久以后,他将骑着高头大马,在万众欢呼中以胜利者的身份成为这个都城的主人。
再往后,他将治理一个更大的帝国,要继续他亲手开拓的大业,家族的荣光将光照千秋万代,那样,他才不虚此生,不负七尺之躯。
想到此,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升起一股豪气盘旋胸中。
凤逸拉住战马,远远望去,也深吸一口气,满怀喜悦:“我们燕国举国欢庆的那一天,不远了。”
偏偏岳青槐好说扫兴的话:“齐国都城济州,经过几代君王百年经营,已被改造成城城相套,易守难攻的铁城。我们不可硬攻。”
“不错。”昭华点头赞成:“如此铁城,硬要强攻,必然死伤惨重大损元气。纵然攻下来,得一空城,强弱之势若变,则我国势危,不可不谨慎。”
其他燕军大将都觉得硬攻不是上策,可是耗下去也不是好办法。期盼的眼光纷纷投向他们的主心骨。
昭华只说了一句:“围而不攻,待其自毙。”
“好啊。”岳青槐大声叫好,“齐军主力已经被消灭,龟缩孤城。援助断绝,政令不行。若避战不出,不出一年,粮食缺乏,必自乱。若开城门挑战,我们正可以趁机歼灭。”
昭华听了含笑点头。
“陛下,不妨逗逗文康这小子,他囚禁陛下三年,如今陛下也囚他三年,一报还一报。让他也尝尝焦心忧虑、惶恐不安的滋味。”凤逸兴奋的眉飞色舞,恨不得现在就把文康抓来好好折辱一番。
昭华敛了笑容,远望都城,眼神深邃,含着众多复杂情绪。
齐皇宫内,文康看着手中的奏报,哈哈大笑,内侍们皆觉得毛骨悚然。
“带着三万精骑来议和,真亏他。”文康扔下奏报,“要朕投降,免动干戈,不伤天和。真是有手段啊。”
司农大夫纪淳风奏报,整个都城的粮食只能撑一年。
冯祯建议,趁燕军骑兵远来疲惫,步兵后军尚未赶到之际,出城决战,强似困守待毙。
文康盘算半天,终于下了决断。
“传令下去,尽数征调全城青壮坚守城门,朕要亲自率禁卫军与他决一死战。”
齐国使臣到燕军大营送来战书,昭华看了笑笑,定下决战日期。
待使臣离去,他的脸上再无笑意,习惯地摸向左手中指,上面已经空无一物。一时眼神迷离,望向远处不知名的地方,说不上是悲是喜。
其它将领得知决战消息,都磨拳擦掌,准备好好厮杀一场。
南敬亭提出异议:“现在齐皇发动最后一丝力量与我决战,不知道他会不会把蒙放请回来。”
“是啊。”其它将领担心起来。
昭华想起征卫国时文康宁可震得双臂生疼,举起剑来硬碰硬格挡,也不肯用有失面子的招式,笑笑:“他不会的。”
“可是困兽之斗不可小看。”谨慎的将领提醒着。
昭华胸有成竹的微笑:“放心,他撑不了多久。这场仗后,朕不希望齐燕界碑再存在了。”
齐宫内,文康看着国书,看了良久,抬头看着使臣,问:“他说了什么?”
“只说明日正午于城外决战,其他的什么也没说。”
“真的?”文康怔怔的,“他没有提起我?没说什么?”
“除了这个,他再也没说什么。”使者不敢看皇帝的眼睛,施礼退下。
文康环视华丽的皇帝寝殿,目光落在架上的龙渊宝剑上。
缓缓拔出龙渊神兵,寒光凛冽,透人肺腑。文康凝视宝剑,眼神深邃:“以前我欺侮你,你一定盼着和我正大光明地面对面一战,将我打倒在地,讨回尊严,立威于世。我成全你,明天,我们就光明正大一战吧。”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最后一战,打完收工。
有的读者觉得小康失去孩子不算虐。嗯,在封建社会,对一个王朝最大的打击不是灾害战争什么的,而是——无后,没有后代继承,等同亡国。有儿子等于对国家对臣民对祖宗有了个交待,尽到了责任。所以那个婴儿的死对于小康来说并不仅是死了个孩子,而是失去继承人,亡国之征兆。
现在开始无奖问答:
要不要给小康留条血脉呢?同意的筒子举手
今天开学,干了一天活,累趴了。还有几章就结局了,偶想双日更一次,再考虑收尾问题,同意的筒子举手……
有啥想法快点说啊
第140章大厦将倾
落日西斜,金辉照地,脚下的积雪被染上一抹金红。燕国军营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昭华远望天边最后一抹红霞,久久不动,直到月上树梢。
丛丛树影之上,暗色的天幕笼罩下来,重重地压着所有一切。
凤逸悄悄无声息来到他身边,为他披上披风。
“陛下,明日是最后一战,请陛下早些歇息。”
“睡不着。”
“陛下是在担心那文康会不会使什么阴谋?”
“不。”昭华很肯定地说。“他这么高傲的人,不屑于用小计。”
想起文康对待他,不肯用春/药,还高傲地说:“我不屑用那种下三滥的东西,我想要的,要光明正大的得到。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真实手段征服你。”
悄悄在披风下,按住胸口,每想起那个人和那些往事,心里就一阵阵疼,只得一个人强自咽下,外面不露声色。
每离他近一步,心里的痛就深一分。
昭华轻叹一声:“自从亡国为奴后,我受尽折磨,苦忍苦熬,日夜盼的就是这一天,能和欺侮我的人在战场上以剑对剑,堂堂正正拼一场,讨回尊严。可是,这一天到来时,心里却没有预料中的欣喜。”
“陛下放心,齐军现在已经是困兽之斗,不是我威武之师的对手。”凤逸劝慰道。
夜色愈发深了,冷冷的寒风吹拂着两人的头发。
犹豫了半天,凤逸道:“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
“你说。”
“明日一战,大局已定,齐国将亡。”凤逸转向他,看着他的眼睛,道:“如果文康做了阶下囚,你与他强弱倒转,你可会把先前受的屈辱报复回去?”
昭华一笑,微微一笑:“不会。”
“哦?”凤逸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昭华看着远处的济州城,一字一句地说:“我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当初他因虚荣之心,非要玩什么征服游戏,没有斩草除根,留下后患,致使今日大军临城,社稷临危。前车之鉴在前,我怎么可以重蹈覆辙呢?”
凤逸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又道:“陛下是怕自己面对他心软吧?”
昭华遥望齐国都城,月光照得他脸色暗沉。沉默一会儿,说:
“以他那高傲性子,宁死也不会做阶下囚。殉国倒是一个好结果。”
凤逸张口结舌:“陛下的意思是逼他自裁?还是……”
凤逸说不下去了。明明心里有那个人,却拒绝议和分治,坚定地、毫不动摇地将那人逼入绝地,将敌人置于死地不算什么,但是……
或许他对那个人只是在日夜相对中产生了一点感情,并不是真的爱了,如果真的爱那人,怎么忍心做到这一步?
如果是恨,那恨意可以使他心里一直印着那个人?
凤逸不敢再想下去,都说君心难测,果然。
这时,岳青槐和几位将军匆匆赶来。
“各位可有要事?”
岳青槐禀报:“禀陛下,三军已经准备完毕,今晚三更就可开战。”
昭华惊讶:“战书上不是说好明日午时开战吗?”
“没错,正因为如此,夜战可以大获良机啊。”
“你们这不是……这不是……”
“陛下觉得此举如小人?”
昭华默不作声。这样做是明显的背信,传出去很不好,可是不这样,更多的将士不能活着回去,更多的家庭破碎,更多的人伤心泪流。
“陛下,兵不厌诈,对敌人讲什么信用。”岳青槐不以为然,“陛下何苦为区区虚名而使我军将士多添死伤呢?”
陈之武也说:“军师说的有理,齐国皇家禁卫军,天下精锐,况且又是做困兽之斗,如今与我拼死一战,我军就算胜,也是惨胜。”
南敬亭也说:“臣知道陛下爱惜声名,可是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