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新跌回万劫不复的深渊。
昭华手抚宝座上的龙头,俯瞰下面毕恭毕敬的群臣,心头萦绕的那丝说不清的不安和遗憾一扫而空。
“恭喜陛下,得偿心愿。”一个清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昭华一回头,见是落月,几年没见,他两鬓的白发又添了许多,清秀的脸庞更添几分沧桑。
“是大总管。你是要提醒朕当年的约定吗?放心,朕给你自由,放你回中山故国,享受下半生荣华。”昭华笑意盈盈,语气中充满胜利者的大度。
“谢陛下圣恩。”落月躬身致谢,脸上没有一分喜意。
昭华看着他微躬的背影缓缓离去,象是苍老了好几岁,说不出的凄凉孤独。忽然眼睛湿润起来,达到目的的喜悦和得意也悄然消失。
容乾带人封锁了后宫,传下皇令,闲杂人等不得进入后宫一步,违令者斩。
宜云宫内,寂寞凄凉,沈落雁独坐绣榻,听得门口急切的脚步声,一颗心如小鹿般乱跳。
“雁儿。”容乾踏进殿门,眼前一阵模糊。
“我终于等到你了。”沈落雁脸色白得似雪,神情无比悲凄,正要起身,却感到一阵头晕恶心,不支昏倒。容乾在她倒地前将她扶住,抱到床上,一搭脉,脸色无比沉重。
一群面色疲惫,风尘仆仆的人向北而行。这些人个个带着兵器,神色紧张,眼里都是警惕之色,象是一群被追杀的逃难之人。
这些人正是护卫着皇帝的御前侍卫,纪淳风替皇帝吸引了燕军的注意力,御前侍卫和部分禁卫军改换了装束护着皇帝突围。
文康带着御玺率人准备逃到彬州,半路上得知,彬州已经沦陷,守将张孝基不知所踪。就在燕军围困都城的时间里,齐国所有领土都落在了燕国手里,至此,齐国是真的亡了。
齐国自虞朝受封地来,三世强大称王,年年吞并小国,十世称帝,国力最盛,至文康已传十七世而亡。
“陛下。只有在一个废弃的谷仓里寻得一些麦子。可惜没有找到水。”出去寻找食物的宋乐志回来,手里捧着一把未脱壳的生麦。
文康日夜奔走,正饥渴得两眼昏花,也没法挑剔,捧生麦而食,掬地沟水而饮。心力憔悴,体力也到了极致,什么也不愿想,不愿动。
禁卫军统领韦杰很是心疼:“请陛下暂忍今日之苦,待到了前面村庄,会有食物。”
文康不在乎地笑笑:“无防,朕受了皇帝的荣耀,就该受今日苦难。”
可是这苦难没有尽头怎么办?
没有尽头的苦难比苦难本身更可怕,更难忍受。那昭华,当年又是如何熬下来的呢?又是怎样在漫漫的黑夜期待着黎明的曙光?
如今自己备受身心两方面的苦难,才觉得昭华的难得,完全值得拥有胜利。
这个时候,想必他已经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接受群臣参拜和百姓的欢呼,尽情享受胜利的荣光。那么,他以后会不会再做恶梦,会不会再舔着伤口,长夜难眠?
会不会想起以前受的苦难,对伤害他的恶人恨得咬牙切齿?
不,不会的,他要实现理想抱负,他要建功立业,他将有批不完的奏折,看不完的密报,还有数不清的大臣使臣要接见,还要应付后宫,教养子女,还要视察工程抚慰黎民,平衡朝堂上的名争暗斗,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哪里还有空闲想起以前让他痛苦的往事?
不再想起旧事,他不会再有痛苦,时间长了,也就渐渐忘了这世上还存在过文康这个人。
可是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被他忘了。往事对他来说,真的只有痛苦,没有一丝甜蜜么?
韦杰暗察皇帝的表情,看他眼眸中忽而喜悦,忽而伤心,又象是回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不敢打扰,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陛下,现在燕国人对我们穷追不舍,燕皇还传下诏令各国,哪个国家敢收留我等,就灭了谁。外国是不能去了,只得暂避海岛。”
躲到海岛?然后呢?
就这样走完一生?永远做一个失败者,背着昏君的名头,贻笑千古。
文康手抚龙渊宝剑,想到昭华当年国灭时的心情,此时才悟道,活着,是多么的不易。
尤其是从高处的云端,跌落最低处的泥泞。没有摔死,反而顽强的活着,重新飞回云端,更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能挺过那刻骨的严寒,熬到重绽芬芳,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至此,他彻底认输,在这样艰难绝望的境况下活下来,忍受无尽的苦难和屈辱,他做不到。
可是,又不甘心,不见他一面就去死,不甘心啊。
文康在侍卫们保护下逃进鹿鸣山,岳青槐亲率一队骑兵追来,将山团团围住,天天擂鼓呐喊,要文康下山投降。
至此,真是到了绝境。
作者有话要说:有的亲想让小康象纣王一样,与皇宫自焚,这个想法很不错哦,确切说这个死法很壮观。
大家可以自行YY一下。
皇宫不要全烧了,小康的正殿和御座还是给小华留着坐一下吧。
结局一:
皇帝寝宫燃起通天大火,小华看着艳丽的火光,忆起当年父皇自焚时也是如此绚丽的火焰,吞灭一切。如今,这火光吞没的是另一个失败者,说不清的百感交集,不知身在何处。
终于,凌虐过自己的对手自焚,没有了后患,又解了气,可是却没有应有的欢喜和得意。
一腔怅然直到坐到那至尊的御座之上,才被踌躇满志所代替。
从此以后齐燕两国合二为一,在新帝昭华的治理下,日渐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只是皇帝理政之余,常对一幅画沉思良久。
某日,皇帝出巡,百姓夹道欢呼,昭华在御辇内挥手致意,忽然看见人群中有一人偷看,急命停辇追去,那人却决然离去,只留一个无比熟悉的背影渐渐远去。
昭华想起当年清理焚毁废墟时并没法确认那焦黑的尸体就是那个人的,心里一阵紧张激动,暗令人寻访,却始终无果,徒落得怅然若失……
(请自行脑补细节)
第143章相见相约
文康一直抱着宝剑,几天都没有说一个字,脸色惨白,默默沉思着,宋乐志紧张地看着他,生怕他下一步就拔剑自裁。
文康发觉到身边的侍卫们都紧张地盯着自己,涩然一笑:“君主死社稷,是万古不变之理,你们何必这样紧张?”
左右侍卫皆黯然泣下。
文康感慨望天:“齐国几百年的基业,就这么毁于朕一人之手,朕是不是很蠢?是不是很无能?”
一直在他身边保护的禁卫军统领韦杰说:“不是,陛下自登基以来,一直敬天法祖,勤政自励,不妄诛一吏,也不沉迷酒色。怎么是愚蠢?在陛下手里齐国国土扩张近一倍,这怎么是无能?唯一做错的是,灭燕之时,没有斩草除根,又爱了不该爱的人。”
“那么,朕是不是国之罪人?”
难堪的沉默让人感到压抑。
“说。”
“是。”韦杰直言,“陛下从始至终,只犯了一个错,而这个错偏偏是致命的,又无可补救,导致今天国家覆亡。”
“朕是不是该以死谢国人?”
“不是。”韦杰很坚决地说,“死很容易,可是陛下若不在,我齐国真的就完了,再没有半点希望。”
“你的意思是要朕活着,去投降求饶?”文康缓缓地说着,语气也变得危险。
韦杰跪下进谏:“请陛下忍辱负重,为我齐国留一线生机,向燕皇乞求饶恕,那昭华念及太后之情,必不会加刃于陛下。陛下忍辱求存,以待时机。”
文康摇摇头:“朕做不到,朕不是昭华,也不是圣贤。”
都说吃一堑可以长一智,年轻时人摔一跤可以吸取更多教训,以后可以更好的走路,原来俗话也不可信。皇帝只摔了一跤,却是生生摔死了,没有翻身之机。
韦杰越想越不服,忍不住流泪:“为什么?不少人一辈子不停犯错却能安享太平,陛下只犯了一个错,却断送一生,老天何其不公?”
文康对他笑笑:“老天没有不公,朕犯的错是最不该犯的,所以落到如此下场。昭华忍人所不能忍,所以笑到最后,很公平。”
凤逸和容乾带军杀上山来,见到文康,转告昭华的意思,要求无条件投降,可保宗庙臣民,允许齐皇自选一海岛做为安身之所。
文康叹息,交出象征最高权利的传国御玺,以及君主之剑龙渊神兵,还有一个旧荷包。
道:“蒙燕皇不杀之恩,赐以孤岛,只是若覆社稷,废宗庙,朕虽生犹死,当一死以谢罪。”
凤逸和容乾回营禀报,昭华看着御玺和宝剑,脸上没有一丝喜色,沉默半晌,问道:“他……不肯自裁?”
“是,他想见陛下一面。”
“你们为何不杀他?”
“人臣不敢加诛于君,臣候陛下旨意。”
昭华面无表情,眸中却含着哀伤。打开荷包,里面是一只草戒指。
“他想见我?”
“陛下,不必见他,只要陛下一道旨意,臣立即将他处死。”凤逸强烈建议,他怕昭华见了文康会心软,一旦心软,这胜利果实搞不好会飞掉,所以他要坚决阻止。
昭华看着宝剑,眼神迷离,想起征卫国时,那人用这宝剑拼杀,把他保护得毫发无伤。想起用这剑分梨,而他坚决不肯吃;想起他伤重昏迷时也要抱着象征战士尊严的宝剑,死不松手。
如今却献出宝剑表示投降和臣服。他一定心神俱焚,憔悴不堪,他会是什么样?他会如何怨恨?如何不甘?如何愤怒……
一步一步的逼迫,一天一天的煎熬,百转千回之后,发现这分感情居然没有被时间和分离消磨,无论是爱,还是恨,那人已经深深烙在他心里,再也磨不去,不能被任何人取代。
恨着他,恨得牵肠挂肚,恨得念念不忘,恨得刻骨铭心。
恨得不肯让他这么轻易死去。
“去告诉他,要见我,就去那个地方。”
“陛下不可。”凤逸着了急,“文康一日不死,齐国的大臣百姓心念故国,就有可能会聚拢在他的旗下再生事端,若是他们死灰复燃,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啊。”
岳青槐,容乾,杨蠡等人也劝告:“纵敌贻患,大过也。”
“斩草要除根。”
“不可留下后患。”
昭华一拍桌子:“不许多说。”
众人吓得噤声,再也不敢进言。
文康接到传话,没想到昭华会愿意见他,霎那间,甜蜜心酸的感觉萦绕在胸间,盘旋不去。
跨上乌云踏雪,一路快马加鞭,奔到昭华说的“那个地方”——莲花山,他们曾经经常携手共游的地方。
满山树木依然郁郁苍苍,随风摇曳,枝叶翻涌,地上绿草如茵,处处开着嫩黄的雏菊。
文康看也不看,纵马疾驰,山间的景色从眼前掠过。
循着路找到碧玉湖,湖水依然平静无波,碧绿如玉,在阳光照耀下反射万点金光。四周仍是红艳如火的无名花,树木灌丛依旧藏着胆小的野兔雉鸡。
那是那年他的生辰,昭华和他共渡良辰的地方,那时他问他是否还在怀恨,他避而不答,说了一堆什么男人心里不该只有情爱的话。
是的,早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警告过他,男人心里不可以只有情爱,更重要的是江山和责任。警告过他,他不会也不能去爱一个人。可是他不甘心,罔顾他的提醒,非要硬生生撕开他的心,把自己装进去。
如飞蛾扑火,死而不悔。
而那个人,一直都很理智,他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把感情控制得很好,他始终把握着度,从始到终都多了一分狠心,少了一分真心,因此牢牢地把至尊无上的皇帝控制在手心,最终得偿所愿,心想事成,坐拥江山如画。
一湖碧水,澄澈如宝石,纯净的碧色象是要把人的魂魄吸进去,文康呆呆地望着,多少前尘往事涌上心头,说不上是悲是喜,是爱是恨,是不甘还是不服气。
忽然,一曲悠扬的箫声从树林中传来,正是那曲《有所思》,似泣似诉,又似含着轻不可闻的叹息,含着诉不尽的柔情和牵挂。
文康循声奔过去,一颗心如初恋少年般激烈地跳动。
时值早春,山野桃花绽放,灿若云霞,美如织锦。风吹花落,一地艳色,吹箫人一袭白衣,粉色花瓣落在发上,衣上。听得身后急切的脚步声,缓缓回头,霎时,天地都失了颜色。
唇角的浅笑,清秀的眉眼,仍如记忆中,令人心动、心痛。
文康摒住呼吸,好象怕惊醒了一个难得的美梦,轻轻走到他跟前,狠狠地抱住。
“你居然没死,你居然活着。”文康恍如梦中,“也是,我活着,你怎么甘心死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