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芳菲2
染鸵浪堑奶嵋樗懔恕!?br /> 弘文帝得不到什么好的主意,而且,此地谈话也不方便,来往的人员嘈杂,谁是乙浑的耳目也说不清楚,什么都不能说,只能按照请安的大致时间,结束自芳菲醒来后的第一次面谈。
()免费电子书下载
芳菲回到立正殿的时候,宫女们已经将一些东西简单的打点。
带走的都是她私人的衣服、杂物等,其他东西,当然一件不取。
她独自进了寝殿。
宽大的龙床旁边,是一个锁好的柜子。她取了钥匙打开,灰色的匣子里,是虎符——正是当日罗迦留给自己的。
这是调动灰衣甲士的唯一的信物,另一半在魏晨身上,魏晨只认虎符,其他任何人都不会认。
她拿了虎符,心里不是不踌躇的,当初罗迦给自己的时候,曾经一再叮嘱,这只虎符,只能自己保管,其他任何人都不许交付出去。
她想,当时自己忘了追问一句:要是太子索要呢?
现在的弘文帝——自己要不要将虎符交给他呢?
她拿着虎符,放在怀里。
她信步走到隔壁的储藏室,红云和红霞跟在她身边,小声提醒她:“太后,这些都是您的私房钱……”
耳膜嗡嗡的,被“私房钱”这几个字刺激得心血横流。
目光过处,一匣一匣的珍宝,很多盒子上还写着明细:那是罗迦的亲笔,某年某月,某国进贡,留给自己的孩子。
都是他精心挑选了,准备送给即将出生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的。
但是,两个孩子,显然都无福消受陛下的这般宠爱。
芳菲站在原地,久久的,也许,孩子,纵然在肚子里就不该宠爱,太过宠爱,是会遭天妒的。
敌人和爱人7
忽然想到,如今,他们父子三人,是否在九泉之下团聚了?
如此,当是彼此不再寂寞了?
她垂下头去,手过处,每一触摸,仿佛都是滚烫的灼伤。
一张一张的纸条取下来,拢成厚厚的一叠,仿佛一块巨石压在心底。
目光落在自己手上的红宝石戒指上,再也看不下去。
她收回手,断然道:“走吧。”
“太后,这是您的私产……不是立正殿原有之物……我们都应该带走!”
“走!”
她的声音微微严厉,拿了那叠纸条,转身大步就走了。
外面,弘文帝站在门口,神情依旧是局促不安的:“太后,立正殿的东西,你可以全部带走……”他是知道的,那些都是父皇给她的赏赐。
她淡然道:“立正殿的东西,都是皇家的,不是谁私人的!”
说着,一伸手,身后,红云递过来一个匣子。
弘文帝问:“这是什么?”
芳菲打开,里面沉甸甸的,全是钥匙。
()好看的txt电子书
“陛下,这是内务府的钥匙,如今,全部交给你……”
弘文帝心里一跳,这是财政大权!
昔日,是冯皇后在掌管财政大权。
如今,她把这些都交给自己了——以父皇遗孀的身份。
“不,太后,你掌管……应该是你掌管……内务府向来是太后掌管……”他后退一步,声音几乎带了一丝祈求的味道,“太后,你一定要掌管内务府……”
芳菲亲自拿了盒子递过去:“陛下,我太累了,不想管这些了。”
而且,内务府其实本质上该皇帝亲自管理——新帝如果无法掌握财政大权,是会处处被动的,而且,自己去掌管新帝的私房钱,也是说不过去的,以后不知多少闲话。
他怔怔地捧着盒子,但觉拿盒子那么沉,那么重,仿佛无法负荷。
敌人和爱人8
仿佛每每交接一样东西,自己跟她的关系,便疏远一分——他想,终究,便会将昔日的种种,交接得一清二楚,一笔勾销么?
怀里的虎符撞击着胸口,芳菲想起来,手微微一伸,又缩回去,终于还是没有开口。
这是罗迦留给自己的——自己此时还不到交出去的时候。
“陛下,我去慈宁宫了。”
她还是礼仪周全。
弘文帝还要再说什么时,只见冯太后已经大步离开,她身后,只有寥寥几名宫女,拿着她昔日的一些简单物事。弘文帝捧着盒子,本要追上去,但是,跑了几步,便颓然停下来。
当日,芳菲便搬到了慈宁宫。
弘文帝是第三日来请安的。
跟随的太监,手里提着一个大食盒,据说是皇宫里新作的点心,特意请太后品尝。
糕点呈上,弘文帝一挥手,宫女们全部退下。
两人对坐,一时无语。
也不知为何,弘文帝此时倒显得有点轻松,人生就是这么古怪,昔日,自己和她见面都不甚方便,如今倒好了,自己成了她的“儿子”——问礼,请安,倒是名正言顺了。
芳菲意识到他有话要说,果然,他苦恼地站起来,眼里逐渐地有了怒气:“朕登基后,才明白乙浑这厮权势之大。几乎上上下下都是他的党羽,现在,他把持吏部,所有权臣的考核,都出自他的门下,完全由他钦点,他大力提拔他自己的人手,安插在各个核心的部门,几乎要控制住整个朝局了,每一件事,都是他说了算……”
芳菲一惊,可是,她此时精疲力竭,身衰体弱,再说,新帝登基,自己只能主管后宫,不能过问外事,因此,也不接口。心里也不是不明白的,罗迦并不糊涂,但是,临终的时候都不敢贸然处置乙浑,怕激起事变,果然是有他的顾虑的。
敌人和爱人9
唯一对他的牵制,便是李俊峰。
先帝驾崩后,李将军按照遗嘱,并未回京奔丧,而是径直去了前线。
现在想来,罗迦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如果李将军一直留在京城,不知道会有什么变故呢!现在他率领着三十万大军在外,乙浑再是猖獗,也还不敢马上就翻天。
所以,就连他女儿的大婚,李将军都不曾回来。
但是,光靠一个在外的李将军,后果也十分堪忧。如果叫乙浑这么搞下去,以后,岂不是臣强主弱?
弘文帝一心励精图治,并非吃喝玩乐之人,岂能咽下这口闲气?他不可能长久甘于做权臣把握之下的傀儡或者玉石图章,只负责签名画押就行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他站起来,走了一圈。
芳菲忽然压低了声音:“陛下,他要什么就给什么!”
弘文帝一怔。
她又道:“他要什么,你就给什么!最好,这一次把乙浑的女儿一起娶了。”
弘文帝很是意外,吃惊地看着她,好一会儿,忽然坐下去,垂着头,久久一言不发。
“反正是纳妃,不是立皇后,现在,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弘文帝只能点头。此时,李将军也罢,乙浑也好,一个都得罪不起,唯一的办法是两家人的千金都娶了。
古往今来,帝王要巩固皇权,只好如此。他寻思着这“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大有道理。
芳菲见他点头,松一口气,脸上露了点笑容:“陛下,你就忙你的政事吧,纳妃之事,我便给你张罗了。以后,你也不用定期来请安了,现在事情繁多,什么都无头无绪,一切都要指望你。”
弘文帝站起来,衷心地:“多谢你!”
然后,也不等她回答,便出去了。
芳菲从此便在慈宁宫,终日闭门不出。和新帝见面的日子也少了起来。
敌人和爱人10
也因此,她更是得到了皇宫上下的交口称赞,时常关心着她的动向的乙浑,源贺,东阳王等鲜卑老臣,见太后躲在慈宁宫,彻底远离了一切的政治核心,完全是寻常的妇道人家一般,花红家务,后宫琐事,所以,渐渐地便放心起来。
但是,人却不能闲着,弘文帝这一次的政治联姻,两家来头都很大,谁也不能怠慢了,因此,如何在礼仪上完全“平衡”,也是颇需要费一番周折的。
这一日,忽然到了一个特殊的客人,正是天师道人。
芳菲颇为奇怪,天师道人处理完罗迦的丧事才回的北武当,按照行程估算,他几乎在北武当并未停留,又马上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平城。
如此仓促,却是为哪般?
天师道人行礼后,拿出一个匣子:“太后,这是家师让贫道快马加鞭送来的外敷创药……专门治疗面伤的……”
芳菲哑然,通灵道长,莫非还担心自己毁容了?
可是,她关心的却不是这些,立即问道:“道长已经将先帝的事情处理完了?”
罗迦的真正的遗体,是通灵道长一个人处理的,当时,罗迦为什么要立下这样奇怪的遗嘱,谁也不知道。芳菲也曾问他,但是,他只说,祖上的规矩就是如此。
可是,她询问一些细节的时候,天师道人却答不上来,含糊不清的。芳菲看出,他并非是在敷衍,而是真的不知道里面的细节。
通灵道长,一个人主管了一切,就连他的弟子门人,都不知道。难道,在北武当,他并未为罗迦举行什么像样的丧事?
天师道人依旧合情合理:“家师说,一切从简。”
再简单,也不至于简单到这个地步吧?就草草地把罗迦挨着他的祖先们埋葬了事?
她忽然好生奇怪,单刀直入:“道长现在一直在北武当?”
敌人和爱人11
“是的,家师一直在北武当。但是,他护送先帝灵柩回去后,就一个人闭关了。”
闭关?
()免费电子书下载
通灵道长为什么要闭关?陛下的灵柩一回去,他马上就闭关,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天师道人解释道:“家师忙碌了这些日子,身子不适。”
这倒也合情合理。她急忙追问:“既然是闭关,为何又送来这些创药?”
“贫道回去的时候,家师曾经见了贫道一次……贫道把娘娘的事情如实禀报了,家师十分伤感,也十分担心,所以,马上差遣贫道送来创药……”天师道人并非是个巧言善变的人,他的话说得非常严谨,“家师还叮嘱贫道,有一句话务必转告太后……”
“什么话?”
“家师说,太后一定要保重,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滋生轻生的念头。要活着,唯有活着,才有希望。”
唯有活着,才有希望?!
这是什么意思?
自己活着还有什么希望?
天师道人又低声道:“娘娘,道长还说,叫你现在什么都不要管!”
芳菲这才吃惊了,反问:“我能管什么?”
“不管即是管!现在,娘娘最好无为,什么都不要做!尽量避开朝里一切的纠纷。该你出手的时候还没到!”
通灵道长,对局势看得很清楚?他一个出家人,凑合这么多干什么?北国规矩,严禁夫人干政,他难道是怕自己惹火烧身?
芳菲淡淡地:“通灵道长现在在忙些什么?”
“家师还是在闭关。此外的事情,谁也不许过问。但是,家师吩咐,太后若今后遇到任何的困难,都可以去北武当找他。当他忙过了这段时间,也会亲自来平城向太后请安。太后,你一定要保重……”他再一次地提起这个问题,显然是通灵道长曾经千叮咛,万嘱咐。
敌人和爱人12
罗迦一死,通灵道长就开始闭关,北武当的事情,几乎全部交给了天师道人掌管。芳菲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魏大人呢?”
当时是魏晨亲自护送罗迦的灵柩离开的。要知道一切的详情,问魏晨才会清楚。
“魏大人遵照遗嘱,在北武当值守,短时间内,只怕不能回平城。”
芳菲问不出什么,只好作罢。而且,这支灰衣甲士,留在北武当,也许是最好的一个安排。想起如今朝中的局势,她只能暗自叹气。
算算日子,就要到夏天了,心里千百个疑惑,只能自己去北武当才能解开了。
转眼之间,已经是三月,春暖花开了。
弘文帝纳妃的日子要到了。
米妃等人,当然要为皇帝老公新娶而忙碌奔波。她们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比如大的布置,礼仪等,便会来请教冯太后。
太后对于婚娶的礼仪并不精通,但是,她熟读诗书,随便翻了一本南朝的礼仪册子,便按照那些给予指点。
有时,米妃等人跟她讨论某些细节的时候,常常说着说着,她便走神了,心里十分麻木,也觉得奇怪,为什么米妃等人,面对丈夫娶妻,就会表现得如此贤惠,如此大度呢?而且,亲手替丈夫张罗一切。
当然,米妃等也不是没有苦衷的——哪个女人愿意如此呢?但是,此时不以“贤惠”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确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她想,若是自己昔日如此“贤惠”,也许,陛下还不一定会死?
但是,她很快就释然了——因为,她的确太忙了——临近婚礼的时候,就算再有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