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倾天阙
众大臣纷纷请战,越说越激昂,似乎已经看到战国覆灭之景。罄冉望着这些身在京中,从不知前线将士疾苦的文臣们,顿时气血翻腾,双眉紧蹙。
眼前晃过那些倒在身前,仍死死抓着敌人枪柄的兵勇们,晃过边境百姓愁苦的面容,她只觉忍无可忍,不觉间已是冷哼一声。
“热锅翻饼?哼,怕是这饼难翻吧。”
她此话一出,殿中顿时死寂,所有人同时回头,目光骤然全集中在了那抹青色身影之上。
此人是谁?一身布衣,竟敢在朝堂上如此放肆!
第二卷 第71章
殿中众臣纷纷出列,请奏出兵战国,燕奚痕微蹙眉宇,这些人心中所想其实他也明白。
一来,自皇兄登基以来,请吏治,惩贪腐,对官员的管制甚严,尤其是对京城的文官更是逢斜必惩。相反对武将,由于战乱不断,倒是拉拢为主,恩多于威。
自古文臣就看不起武将,再加上皇兄的偏薄。如此,长久以来,文臣们自是心有不愤,觉得武将付出不多,得到的却比他们多的多。
此刻他们力持一战,一方面是觉武将深受皇恩,该当为国歃血,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想摆高姿态,让皇兄和武将看看,他们并不是胆小懦弱的文弱书生。
再来,这些年旌国日益强大,京城歌舞升平,繁华富饶,再加上战国虽多次来攻,但都被挡在边关。以至于这些京都的文臣没有危机感,也不知道边关艰难,自视甚高,认为旌国已经无坚不摧
反正打战也跟他们无关,此刻请战,又能对皇兄歌功颂德一翻,又能留个忠勇的美名。不管出征后是打胜仗还是败仗,反正和文臣也无多大关系,何乐而不为。
燕奚痕望向高阶上的皇兄,见他右手微握着龙椅,心知皇兄已经有些动怒。他一拂广袖,正欲出列,却听一个晴朗异常的声音自殿中响起,如珠王,碎裂,声声清澈,令人耳目一新。
“热锅翻饼?哼,怕是这饼难翻吧。”
燕奚痕回望,不自觉勾起了唇角。这丫头,平日淡然,遇到在意的人却是一点也沉不住气。例是天生的悲天悯人,心心惦念着边关的百姓和将士们。
“你是什么人,竟敢在朝堂上如此放肆!”
“无知小儿,这里岂有你说话的余地!”
一愣之下,众人见那发出狂妄之语的竟是一名少年,且乃是布衣之身,虽是此人今早和翼王同行,他们也均觉被薄了面子,毕竟文人是最爱面子的,顿时便纷纷指责了起来。
对于他们的怒目谴责罄冉并不看在眼中,冷冷抿唇,朗声道:“以前听闻旌国文臣武将上下一心,朝风清如朗月,众臣一心为民,易青曾心向往矣。如今得见……却如骂街泼妇,真是让易青开了眼。”
她虽是说的轻,但是毕竟是有内力之人,顿时便将那些文臣们的怒言全压了下去。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那方才第一个出列的左永禄吕大人更是气得满面惨白,摇晃几下。
罄冉并不留意自己一句话造成了多大的轰动,只青袍浮动,走向殿中,拂袍跪地,沉声道:“草民易青,拜见皇上。草民出言无状,请皇上降罪。
众臣又是一愣,此人前后相差也太大了,方才还狂妄不可一世,怎么这下又请起罪来了。不过他这一请罪,则是令他们不能再说什么了,正欲群起攻之的羞愤皆因他的自请服罪憋在了心头,闷得难受。
“哦?你训是说说看,你何罪之有?”
高台上传来威严低沉之声,听不出任何情绪,罄冉不慌不忙道:“易青一介布衣,却因心系边关百姓出言无状,令众大人蒙羞,此乃罪之一口易青直言圣听,却因此辱骂朝臣,有碍圣颜,此乃罪之二。请皇上降罪。!”
朝堂之上,顿时便是又一阵沉默。庶,这棚这算什么认罪,分明就是挑衅!
半响一声冷笑传来,旌帝收了冷笑,大喝一声:“哼,易青,你这是请罪?!”
“皇上,这易青狂妄之极,布衣萃民却在此大放厥词,出言不逊,辱骂朝臣,请皇上为我等做主。!”
一大臣一听皇帝动了气,忙扑通一声跪下,声泪俱下。顿时众大臣跪倒,纷纷附和。
罄冉又笑,抬头冷声道:“照众位大人这么说,这金殿上例不许平头百姓说话了?”
“不错,金殿从来都是文武大臣禀奏国之要事之地,商议的都是国家重大要事。是神圣之所,岂容你一介布衣随意插。?!简直是有辱圣听啊!陛下!”
罄冉淡淡一笑,挑眉道:“这位大人说的好。不过易青有一事不明想清教大人。”
她声音一顿,见旌帝没有阻止,便再次着向那宽袍儒服的大人,道:”敢问天子执政为的是仵么?”
那大人面有不屑,冷哼一声,扬手道:“自是为了福泽天下苍生。”
“哦,既然大人知道是为苍生百姓,为何这金銮殿上却不允百姓说话了?这不是本末例置吗?”
“你一你一你这是岂有些理。“那大人顿时一愣,被气地伸手指着淡笑的罄冉却说不出反驳之语。
“我皇圣明,朝臣更是个个亲民爱民,这金銮殿自然是允百姓说话的。可是金銮殿乃是圣上临朝,百官议事的神圣之所。每说一句话都应经过深思熟虑,岂能狂妄乱言。”
罄冉见方才第一个出列的老大人锐眸看来,沉声说着,她回以一笑,淡声道:“大人所言极是,可易青所说并非未经过深思,相反,乃是发自肺膀。
“哼,那你倒是说说看,这战为何打不得?这兵为何发不得?”
一大人冷哼一声,面上已经摆上了看玩笑的得色,显然是看她年纪尚小,不曾将她放在眼中。
“说得好,朕自会纳言,说得若是不好,易青“…朕可要重重治你的罪。”旌帝冷声道。
罄冉尚未说话,却是燕奚痕上前一步,对着御台躬身禀道:“皇上,易青腿上有伤,此番虽是冲撞了圣听。但是还请皇上休谅她一心为民,允她起来回话。”
众大人一听这话,顿时心中咯噔一下,翼王竟是站在少年这边的,看来翼王也是不主张发兵的。翼王的态度通常就是皇上的态度,难道这少年今日之举都是皇上授意的?那么用意何在啊?自己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杞了大错吧。
“起来吧。”
罄冉目光温暖望了眼欲迈步过来搀扶她的燕奚痕,对他微微摇头,双手一撑站起身来,朗声道。
“众位大人言战国新败,士气低迷,而我旌国正应趁此大胜之际一鼓作气永绝后患,这想法也未免太过简单了。想当年先帝以士气之盛,出师西征,却致受困桐城,颠沛钟岭。也是那时战旌两国结下了不世之仇,自那之后两国纷争不断,互有输赢,迄今难有结果。如今战英帝虽非明君,但却志在一统天下,战国朝中更是不乏能征善战之辈。瞥王强悍绞诈,手下雄兵能征惯战,又有高山险峻,地势之利。要想一疏而就,谈何容易?”
“此话差异,英帝虽志在天下,但是其人残暴荒淫,致使朝中百官附和,朝纲俨然衰败。智王虽是英武,但终非君王,其如今一掌战国军权,难免遭猜忌防范,且其陷入皇位之争,实不足为虑也。”
“错!敢问大人,若是战国果真不足为虑,为何这些年我边疆屡屡遭到侵扰?!”她见那大人张。无语,又道。
“此次我旌国确实打了胜仗,可是万未挫到战国锐气之万一,且我军亦伤亡甚重,冒然出兵只能令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何况,百姓所愿乃是和平安定的生活,我旌国之所以能屡屡阻挡战国雄兵,并不是国力比之强盛,兵勇比之勇猛。而在于百姓痛恨战国,因为其毁了他们安定生活,可若是旌国主动挑起战火,百姓是否还能如此万众一心,怕是未必。毕竟,连年征战,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厌恶战争。若是逆民心而行悍然出兵,易青实不认同。
大殿之上一阵静默,站于左侧的武将们更是面有赞同,望着罄冉的目光多了几分探究和赞许。
却有一文官仍觉不服,上前一步指着罄冉,冷声道:“我看是你怕了战国人,才如此长别人志气,灭我旌国威风。若是战国那么厉害,此次王爷怎么可能没伤及多少兵勇便轻松拿下战军精锐两万余头颅,更是杀得怒王重伤而归?!若不是我旌国威名在外,那陆元贺又何以舍战国而投我旌国?!”
“王大人可真是高看本王了,这次击败战军,本王可不敢鞠躬。那用八珍阵法力据战军于松月道,和前往苍松密谷说服陆老将军的乃是本王燕云卫小兵易青,本王可不能夺人之功!”燕奚痕笑着道。
“易青?哈哈,恭喜皇上,喜得良将。一个小兵便能阻战国铁骑之铎芒,我旌国人才辈出,此刻伐战,大业可成啊。”
那王大人一脸忘形,说着便深深拜侧,待跪下叩首半响不听有声音,他微微抬头只觉殿中气氛甚为奇怪。
他茫然扭头,迎上身旁一人目光,那人满面痛惜地摇了摇头,目光竟带着怜悯。洋洋得意的王大人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听高阶之上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王大人好见识,朕心甚慰!”
皇帝的话几乎是咬牙说出,冷酷而满含嘲讽,纵使王大人再一时忘形也知道自己闯了祸,惹怒了皇帝,他顿时汗流浃背。
“哼,朕万没想到朕的大臣竟都是福言圣听之徒,退朝!”
旌帝冷声说着,霍然起身,排袖而去。
第二卷 第72章
旌帝这一走,大殿上顿时便陷入了沉寂,片刻,百官有拭汗的,有唏嘘的,也有庆幸的,更有斜着目光打量罄冉的。
罄冉承接着一道道或怨毒,或好奇,或赞赏的目光,神色泰然自若。
我侧不知易青的嘴也能如此?毒。
燕奚痕凑近罄冉,微微弯腰笑言着,目光中几分调侃几分宠溺几分激赞
罄冉分明感到,他一靠近,那些大臣们便纷纷转开了目光,不敢再盯向她。看来燕奚痕虽是终年身在边关,可在京都的影响力、威慑力例是锋毫未观
我是有燕大哥撑腰,有恃无恐。”罄冉眨巴两下眼睛,转身向殿外走
燕奚痕一面和大臣们拱手打着招呼,一面跟着她,两人刖出大殿,高全便匆匆自侧廊追了过来,对着燕奚痕一躬身,看向罄冉。
易公子,陛下在御花园召见,请随奴才来。”
罄冉神色不变,轻勾唇角,宫中之人果真懂得察言观色,片刿间已从易青变成了易公子。
我随你一起去见皇兄。”燕奚痕说着就欲迈步。
高金却走一躬身,笑道:“王爷,太后娘娘和敏公主此刮都在晨明园,奴才过来时太后娘娘吩咐,若是王爷还未回府,就去陪她老人家赏诗,您看
燕奚痕微微蹙眉,罄冉却笑着道“王爷快去吧,多陪陪太后娘娘,易青先行一步,高公公,烦劳带路。”
高全忙笑着侧身,对燕奚痕一个躬身,这才转身打前而行。
御花园中,燕奚侬负手站在凉亭中,尚未换下朝服,头上珠玉幕帘随风轻荡,发出微脆之音。
高全将罄冉带至凉亭十步处便躬身退下,罄冉一步步走向凉亭,撩袍跪地,扬声道:“草民易青拜见皇上。”
起吧,你上前来。”旌帝独有的威严声音响起,他并不回头,目光仍旧望着前方一片海棠花海。
罄冉起身步入凉亭,站于他的身后,亦望向花海。
凉亭前种着两种裁然不同的海掌,一面乃开得红艳的西府海棠,一面则是冠枝扶柳的垂丝海棠。
易青觉得朕这两片海棠开得如何?”
旌帝抬手一挥,回身在石桑边落座,望向罄冉。
罄冉微微俯身,目光凝向那洁瀚花海,笑道:‘西府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更被文人墨客题咏不绝。易青听闻旌国不少文臣家中都供养此花,誉为国艳。而垂拜海棠,村冠高展,村姿高拨,花梗细长,历来被武将所喜。依易青浅见,西府海棠虽娇媚无双,却少了几分刚折苍劲,垂拜海棠亦然,并非完美。陛下这处海掌花海,交桑两种海棠,雅俗共赏,易青以为甚妙。
燕奚侬隐在珠帘后的目光微闪,这少年不简单啊。前些年旌国势弱,文武大臣倒是上下一心,可如今朝政渐稳,朝中文武渐生嫌隙。单单拿这海棠一事,他就听闻,武将指骂文臣所养西府海棠徒有其表,较弱不堪,文官则讥讽武将所养垂丝海棠空有花枝,不伦不类,说他们附庸风雅。
旌帝扬眸盯紧罄冉,淡笑道你侧是什么话都敢言,你今日在朝上一翻话俨然已将满朝文臣尽数得罪,如此锋芒毕露,怕是武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