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偷欢-长生传(虐心+经典+让人郁闷的结局~ )
当夏侯日月醒过来时,双眼迷茫的看着虚空,渐渐的,他的眼神由空洞变得凶狠起来,脸上的肌肉也不住的跳动,显得极为狰狞可怕。
他自床上一跃而起,暴躁的在室内不停走动着,“查!给我彻查此事!”
听见皇帝连“朕”也忘了称,刘冬清楚皇帝是暴怒到了极致,不敢说话,他只静静听皇帝的吩咐,“去,把霍凡和黄彬叫来!”
向霍凡和黄彬下达指示后,光明没有去上朝,他只是守在顾长生身边,等待他的苏醒……
又是一天过去了,顾长生仍然没有苏醒。
看着双目紧闭,面色蜡黄的顾长生,光明只觉得全身发冷,难道,他真的就要这么失去他了?
长生,你不可以死。就算你要死,也只能是死在我手里。我都还没有决定到底要不要杀了你,你怎么能就这样死去?
光明知道,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顾长生,也不会再有第二个像顾长生这样对他的人。对于其他人而言,他或者是君主或者是敌人,只有顾长生是切切实实把他当作了一个人,爱人。
这么多年来,只有他是真心诚意的对他好,从不希求在他身上能得到什么。这个人,给了他生命,给了他温暖,是他成长的见证,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怎么可以失去?
“长生,你醒过来啊!你快点醒过来啊!”
手掌捂住自己的脸,光明泣不成声。眼泪,不停的落下,那种即将失去一切的寒意把他紧紧包裹,光明完全不敢想像,当真的失去这个人时,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他爱顾长生,他真的爱顾长生。这么多年来,这个人渗入到他的骨中血里,铭刻在他心上,根本无法将他剥离出来……
――他无法独自生存。直到此刻,光明才彻底笃定了这个事实……
九月,己亥,亮王遇剌,日夕徘徊生死。帝不理朝政,亲侍汤药,不离须臾。闻者皆动容。
――《天朝史。高宗本纪》
55
宴会结束了。
按照原计划,顾长生在侍卫们的簇拥下直赴定北军营。那里,有无数人正等着他。
一到达营中,顾长生不由一愣,所有将官们并没有如往常一般闲聊谈笑,反而依官职大小整齐排列肃容站立着。
顾长生不由笑道,“今天太阳一定是从西边出来的。”
陈亮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刻庄严的向顾长生行了一个军礼。然后陈亮踏步上前,对他又行了一个军礼后,方庄容说道,“下官代军中儿郎们谢谢王爷。”
“谢我?”顾长生疑惑道,“谢我什么?”
“谢谢王爷说出了我辈心声,痛斥了那帮无能迂儒。”
顾长生这才明白,原来宴会上发生的那场争论,军中将士们已经知悉。
陈亮的眼中迸射出激动的光芒,但他却仍缓缓的说道,“无论王爷做什么,三军上下无不支持。因为我们知道,您是真正为了我天朝着想的人。”
千百年来灌输给军队的,始终是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戎马生涯,让军人们能够比常人更从容的面对生死;而为了赢取胜利,他们宁愿自己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看着面前这些站得笔直、眼中写满崇敬与忠诚的将官们,顾长生强抑着突然涌现的泪意,很僵硬的点点头,然后说道,“我知道了。陈亮,归列。”
“是!”
深吸一口气,顾长生极力让激荡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他对众人说道,“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是为了让你们知道近几年朝廷对你们的安排。”
“从二月份开始,我会针对五品以上的军官特别开设高等军事学堂。我会拿两年的时间,让所有七品以上的军官进入其中学习。最后我会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解除一切职务;优异者,将得到提升并得到重用。所以,请诸位把握好这次机会。”
“还有,从这个月起,各军将不断的开始对抗训练。至于仲裁者,我会组织专人。因为是由抽签决定哪几军进行演习,所以没有演习的军队就给我抓紧训练,一定要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素质和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所有人都肃容听着,因为他们深深明白,现在自己的任务就是励精图治、整军精武,等待时日建立武勋。
三年后(光明六年)
寿春宫
今天是顾长生为即将远征倭土的将士们举行告别宴会的日子。随着陆陆续续到来的武将的增多,平日寂静的寿春宫变得人声鼎沸,热闹之至。
“老张,你***真是傻人有傻福,这回去砍倭国矮子们居然你也有份!老天真是不长眼啊!――不行!你一定得请客!不大吃你一顿,我贺知书难消心头之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将官正无比艳羡的盯着一虬髯黑面,威猛无比的将官长声哀叹。
那叫老张的将官叫起撞天冤来,“兄弟我可是第一次去砍倭寇啊!有什么值得羡慕的?!”眼尖的他看到又一将官走入殿内,忙指着他说道,“要羡慕你去羡慕吴胜吧!上次帮北海逐倭,他可是去了的!”
吴胜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自然而然的就朝这边走了过来。看着吴胜,那名叫贺知书的将官苦着脸道,“我怎么就这么倒霉?朝廷都跟倭寇们打了两次了,一次也没轮上我!好不容易大军要踏上倭国本土了,结果还是没有我!唉――”
吴胜一脸的得意,“对倭国用兵,这是何等的大事?自然要选跟他们交过手、有经验的老将了!不才正好就是其中之一。”
贺知书又是一声长叹,“这倒也是个理由。“
“呸呸呸!!”旁边一个正与别人谈话的将官听到这话,转头过来唾弃他道,“这是什么话?老子上回还不是去北海砍了那么多鬼子,结果还不是没选上?”
听了他的话,周围人都哄笑起来:
“得了吧老树,演习你比不过人家就得认输!”
“就是就是!上次到北海前的演习你不也是在赢了后才选去的吗?”
“老树,做人要知足啊!”
“老树你也不想想,这回你被霍追命来了个全灭,你小子有资格去吗你??”
……
他们说的是上回到北海,并不是荣华三十一年那次顾长生他们到北海,而是指的光明三年正月时,倭国人入侵北海的事。正如顾长生给光明分析的一样:在行剌他后的数月,倭国人的军刀就又一次挥向了北海。因为是为将来踏上倭国本土做准备,助北海平倭纯粹是练兵,所以顾长生给出了十个出征将领的名额。
在光明治下,军人待遇大大提高,人人以从军为荣,以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为己任,而军功更是财富、权力、名誉的来源,所以一听有仗可打,打的还是倭国鬼子,所有人的眼睛都绿了,都争着要去北海。除去当时仍在军事学堂学习及告病假、事假的,仍然有近两百名将官伸长了脖子兴冲冲眼巴巴的望着。
顾长生无奈,只好宣布将在众人中进行淘汰制挑选。
淘汰制比试是很耗费时间的,但因为顾长生和夏侯日月的原意就是要先消耗北海的实力,所以三军上下热热闹闹的进行着挑选。
第一轮比试是把诸将分为了六十余组、每组三名将领,分饰天朝、北海、倭国三方,在沙盘上进行推演,进行淘汰选拔。
第一轮比试淘汰下来,只留下了六十余人。于是这些人又被分为二十余组,仍是每组三将,分饰三方。只是这一回每将各领一百名士卒进行演习。
这一次就只剩下十七人。原来,有的组战斗得太激烈,鱼死网破也再所不惜,所以有好几个小组都是全军覆灭。这一次比试中李信最为出色,他麾下一百名士卒,只有四人“阵亡”,而其余各将,少则丢掉五分之一人马,多则仅余二十来人。
然后就是第三轮比试了。因为第二轮比试的获胜者是奇数,在征得众将的同意后,李信直接获得了参战的权利,而剩下的人则被分为八组,每组两人,每人各带一千人马进行演习。
最后一场比试下来,加上李信,总共只有六个人得到了出征的机会。
眼见十个名额中还有四个是空的,诸将的心思又开始活动了,都瞪大了眼睛要再去争那四个空缺。但顾长生却不再给众将机会,一声令下,三月初的时候,李信六人就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北海出发了,很是让那一百多名落选者黯然销魂了一番。
而这次东征将领的挑选仍同上次,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后,李信、霍凡、施长江、张大福、吴胜成为了三百余名将官羡慕的对象,接下了远征倭国的任务。
面对众同僚七嘴八舌的调笑,那老树只好干笑一声,“罢了,罢了,咱技不如人,也只好认输了。”但他随即又兴奋起来,“上回到北海,霍追命正好生病,没机会去。这回他去了,倭国矮子们要倒大霉了!”
“那是!”旁边有人笑得幸灾乐祸,“‘绝其根本,使其不殖’是霍追命对倭人的一贯主张。这回倭国要死不少人了!――山长这回是下了大血本了,连霍追命都派了出去――唉,下个月本该我到他那里去轮训,为了让他吃吃苦头,我还特地冥思苦想了几招狠的,想阴阴他,结果他居然要到倭国去了――唉,”他长叹一声,“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顾长生从铁血卫中抽人,成立了“试刀营”,让每个将领定期带兵到哪里,接受来自铁血卫的考验,在实战中成长。众人口中的霍追命正是“试刀营”中的主官霍凡。
霍凡长相俊美非常,谈吐斯文有礼,是军中少见的儒将。照说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应该很能搏得他人好感,但朝臣们只要一提起霍凡,没有谁能脸色如常。
霍凡做为顾长生手中最精锐的部队铁血卫的首领,在当年光明夺权时发挥了极大作用,如果不是霍凡制服了执掌宫禁宿卫的左右卫,李信就算是掌控了左金吾卫将军方襄申也仍得有一场恶仗要打,那么结局就是未知之数了。光明登基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大清洗,又是霍凡领着他的铁血卫协助着刑部进行,由霍凡亲自审讯后直接处死的官吏就以千计。可以说在那一段充斥着血雨腥风的恐怖日子里,如果铁血卫的首领不是霍凡而是其他人,死的人也许就不会那么多。
所以在包括军方在内的所有朝臣眼中,此君是个极其残忍冷酷的人,因此他赢得了一个外号:“追命”。文臣们私下议论他时多又惧又怕的叫他“活追命”,意指只要他愿意,就可以活生生的把人的命追掉;照说这样一个长期致力于内部肃清的人,崇尚荣誉的军方应对其敬而远之,但偏偏武将们提起他大都是又爱又恨。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军队的性质注定了军人们会对他有这样的态度。
在任何一个国家,军方都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的团体,自有其一套规则。等级森严和派系林立几乎是任何国家所有军队的共同特点。尤其是后者,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帝王会愿意看到整个军队只服从同一个将领,天朝也绝不会例外。
三郡之乱后,顾长生正式崛起,而后军事学堂的建立,为包括霍凡在内的大批德才兼备的将领提供了难得的晋身之阶。
但,在机遇的面前,他们这批人也必须面对挑战。
正因为如此,要想在军队里往上爬,单有能力是不够的,你必须得拥有一个足够强大的靠山。所以李信等人在进入军队中高层后,纷纷为自己寻找那棵可以依靠的大树。曾跟他们一起在柔然、北海出生入死的顾长生无疑成为了最好的人选。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顾长生成为了军内可以跟夏侯子文、耿宗德、李钟相提并论的新山头。
派系斗争何等惨烈,于是霍凡他们在斗争中自然而然的和顾长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荣辱与共的利益团体。这个团体中没有人允许这个整体遭受重大创伤、蒙受巨大损失。
在夺嫡之争最白热化时,传来了荣华要整军的消息。这个团体中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在残酷的权力斗争的角逐场上,自己这些人早已是被贴上了“顾长生亲信”标签的人。官场上这种标签一旦贴上,少有能轻易清脱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和顾长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一旦整军成功,顾长生失势,那么自己这些人要么身死,要么被流放,要么则被发配到不毛之地。所以他们是最坚定的逼宫支持者。只要逼宫成功,光明登基,那么他们所有人就会随着顾长生的得势而得道升天。
当光明得承帝位后,通过一系列的大清洗,顾长生在军中权焰熏灼。在夏侯子文因行剌事件自尽后,顾长生成为了军中说一不二的头号人物,三军上下如使臂指,水涨船高,他的嫡系人马自然也得到大力提升。
天下最讲究资历与实力的地方正是军队。
霍凡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