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相师 作者:小相师(爽文)
“看来我们的记者朋友们对玉器还是很了解的嘛。”
黄教授似乎很有聊天的兴致;当然;他更希望的是将玉器文化通过这些记者传播出去:“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乱频频;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
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而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
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这一时期仿制的古玉;甚至连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代仿古玉欺骗。
所以;玉器的发展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是跟社会形态紧密相连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其实仔细研究明代玉器;还会发现明代玉器也在变化;跟着整个朝代而变化;大致上可以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
明早期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元代;作工严谨而精美。这类玉器所采用的玉材光泽较强;碾工遒劲;磨工精润;不重细部;明显保存着元代玉器的遗风。但是严格地;早明的玉器并没有自己的风格。
明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且;因为时代富有了;还出现很多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种和作工。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会的特征。
明中晚期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整个工艺美术为商品生产和外销所支配;于是出现了追求数量;忽视艺术的不良倾向。随之;玉器工艺也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装饰繁琐;流传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壶、玉杯。在图案方面;与晚明社会风气相符;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甚为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首先是为了祈福;其次才顾及到美。晚期名工陆子刚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时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错发展的形势。玉文化中的城市庶民、文人的成分与影响正在增强;这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玉器生产商品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玉文化的新变化。
“了这么多;嘴巴也干了;你们听得也不耐烦了;还是赶紧把东西拿出来吧。”黄教授笑了一声;打开盒子;拿出一把白玉茶壶。
这时候;一些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玉石老板看到这件茶壶时;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凭借那六件顶级翡翠;翡翠价格涨了三成;那能不能凭借这件玉茶壶;让玉石的价格更上一层?”
秦学兵带着秦晓晓来到四方阁时;也正好听到钱正泰嘀咕着:“不行;得赶紧弄一批古玉撑场子;这段时间古玉的需求和价格都得涨。”
第一一四章:推波助澜(中)
第一一四章:推波助澜(中)
第一一四章:推波助澜(中)
“钱老板;什么古玉的价格又要涨?”秦学兵入行首先认识的就是钱正泰和钱贝贝爷孙俩;双方交情也好;这次来潘家园;自然要上门拜访。只是搞不明白钱正泰在嘀咕什么。
“原来是你小子来了;还不都是你搞出来的;自己看新闻。”钱正泰把秦学兵拽到小电视机前;正在直播新闻发布会。
“咦;这不是那件子冈玉吗;没想到黄教授会把它推出来。”秦学兵算是赞同钱正泰的想法;只要玉石商人把握住这次机会;不难把玉石的价格再往上推一推。
“子冈玉;你这件白玉茶壶是陆子冈的作品?”钱正泰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新闻发布会上;黄教授开始谈起白玉茶壶的来历。这件白玉茶壶通体为羊脂玉;净重1635克;但是以重量计算价格;就将近一个亿。
但实际上根本不能这么计算;茶壶内部都被掏空了;如果要以重量计算价钱;还需要把掏空的部分计算进去。
而且;这还是一件文物;是明朝玉器;市场价值又要提升。最重要是;这是一件陆子冈的作品;那他的市场价值就不是普通玉器;甚至普通古玉可以衡量了;这是顶尖大师的手笔。
“这件茶壶最神奇的地方还不止于此;它的神奇代表了玉器制作的巅峰手段;就算现代科技也无法做到。”
黄教授亲手做了一次试验;只是这次用的是橡皮筋;茶壶嘴内部印出来的字迹也更加明显:“这件白玉茶壶几乎可以代表陆子冈大师最巅峰的作品;光凭这一点;它的价值就无法估计。当然;我知道记者朋友们也很想知道它的价值;那我就在这估个价;三到四个亿;当然;这还是保守估计;放到拍卖会上;只高不低。”
又是一件数以亿计的艺术品;这让记者们都打了鸡血一样;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却感觉晕乎乎地;秦晓晓也感觉不可思议:“哥;真值那么多钱啊?”
“这正是艺术品的魅力;而且这件白玉茶壶是要收进故宫博物院的;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秦学兵摇了摇头;这件白玉茶壶完全可以称之为顶级国宝;若是用钱可以买到;肯定有不少人愿意拿钱出来砸。
“得了;我们也要出去逛逛了。”秦学兵已经想到一件礼物;给古老弄一件古玉应该不错;价值高;又有内涵。
“先等等;把这些东西签了。”
钱正泰拿来纸笔;笑着道:“贝贝今天出去了;不过他知道你肯定会过来;临走时特意交代让你留下签名;回头要送朋友的。”
“我又不是名人;要我的签名干嘛?。”秦学兵没好气;不过还是签上大名。
“你小子可是大名鼎鼎的寻宝鼠;对了;把寻宝鼠三个字也给写上;多签几张;不然你下次来;那丫头能让你签一百张。”钱正泰玩笑道。
“晓晓;古玩这个行当有自己独特的规矩……”
从四方阁出来;秦学兵一边给秦晓晓讲解古玩这一行的规矩;一边逛地摊;没走多远就停住脚步;走到一个地摊前;拿起一块玉佩;径直问道:“老板;这玩意怎么卖?”
“兄弟好眼力;你看着粗犷的雕工;是典型的明代风格;你若真心想要的话;我算便宜点;八万。”
“八百”秦学兵直接砍掉两个零;这确实是一块古玉;但根本就不是明代玉器;可见地摊老板根本不识货;纯粹是在瞎忽悠。既如此;秦学兵自然不会介意;也跟着瞎忽悠;就看最后谁能把对方忽悠了。
“兄弟;你这砍价也砍得太狠了吧?你看看这件玉器;一共有三种颜色的玉沁;要是能够盘上两年;八十万都值。”
地摊老板倒是没错;这件玉器上一共有水银沁、土沁和丁金沁三种颜色;这在出土古玉中是非常少见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如果能够耐下性子盘上几年;别八百万;几百万都有可能。
从中也可以看出摊主根本不识货;否则根本不会把东西放到地摊上;所以秦学兵也不可能出八万:“老板;咱先不这件玉老不老;你看看这个地方;都好像起坑了;品相就先差了几分;最多一千块。”
“不行;最少七万。”摊主死咬着价格不放。
“两千”秦学兵松了口;但人却站了起来;意思很明显;不答应我就走人。
“兄弟;混口饭不容易;三千吧。”摊主也算看出秦学兵眼中的坚决;便不在忽悠。更关键是;他看秦学兵这么年轻;恐怕连半吊子都算不上;这种人比半吊子难忽悠多了。
“哥;这件玉有什么来头?”秦晓晓倒是不怀疑;出门之前她可参观了秦学兵的保险箱;知道哪些价值不菲的东西都是秦学兵捡漏捡来的;这会肯定也捡到宝了。
“你觉得这块玉怎么样?”秦学兵反问了起来;这是一块人形玉佩;雕刻的是一个仕女的形态。
“没有光泽;但色彩挺多的;人形雕刻也不错;这个仕女的服装感觉有点熟悉;好像在电视剧里出现过;应该是汉代的。”
“你比那个地摊老板强多了;这就是一块汉玉。”秦学兵笑了起来;这些细节完全能够判定这是一件古玉;可惜地摊老板太不留心了;或者;没这方面的常识;难怪丢了漏。
“这块玉因为在土里埋太久了;收到各种化学反应的作用;所以失去光泽。而这些颜色;叫做玉沁;在不同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咱们这块玉就出现了三种沁色;分别是水银沁、土沁和丁金沁。”秦学兵道。
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争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
“可这样的玉;有人愿意佩戴吗?”秦晓晓皱了下眉头;这块玉没有一点光泽;一点不符合正常的审美观。
“古玉虽然失去光泽;但通过盘玉却能让玉器恢复光泽;这也是玉器收藏者最大的乐趣之一。贴身而藏;精心呵护;经过天长日久的盘玩佩戴;就像是蝴蝶经过蛹的挣扎;玉逐渐蜕去了粗躁的土壳;恢复了往昔的灵性、润泽、色彩;灿烂光华绽放在掌心;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
秦学兵笑着道:“丫头;有没有兴趣;盘上几年的话;这块玉就会重新焕发光彩;到时候不失为一珍宝。”
“可是哥;你不收藏?”秦晓晓摇了摇头;听秦学兵讲了这么多;她也认识到;这块玉价值非常高。
“本来就是给你挑的;不过有一点得先告诉你;出土的古玉;绝大多数都是陪葬品;这件也不例外。”秦学兵可不知道秦晓晓忌不忌讳这些东西;还是清楚比较好。
“爷爷都跟我了;等我爸手术后就让我拜师入奇门;才不在乎这些呢。”
秦晓晓欢喜地收下;又问道:“可是哥;要怎么盘玉啊?”
“我也不懂;回头再去问问钱老板;他应该知道。”秦学兵只知道盘玉;但并没有盘过玉;并不知道有什么讲究。
“再逛逛;给师叔公挑礼物可马虎不得。”秦学兵还是有些头疼;潘家园老物件也不多;去地下鬼市之前;他在潘家园逛了好几天都没在地摊上看到老物件;这次出门就碰上一件;已经算运气很好了。
不过秦学兵今天运气也确实不错;刚走出几十米;元气就再一次产生感应;只是走过去时傻眼了;竟然是一堆铜钱。
在古玩市场上;铜钱多得是;真品也多得是;但正因为太多了;使得很多铜钱都是去市场价值。所以秦学兵对铜钱这一块也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珍贵的铜钱;尤其是五十名珍;恨是因为元气感应也没用;碰上扎堆的铜钱;一样要一枚一枚地挑选。
“要不打包回去?”秦学兵动起心思;收藏五十名珍的计划可一直耽搁着;难得今天想了起来;也该付出行动了。
可是他又觉得在潘家园淘铜钱有点不靠谱;首先摊主都很精明;不定已经筛选过了。其次;这里人来人往;每天都有一群古钱币爱好者前来淘地摊;这堆铜钱不定已经被淘过无数次了;买回去的话;捡漏的几率近乎于零。
ps:三更完毕
)
第一一五章:推波助澜(下)
~《 ~ 第一一五章:推波助澜(下)
第一一五章:推波助澜(下)
如果放到二十年前;古钱币收藏还没热起的时候;到旧货回收市场、废物回收站;铜钱都是扎堆的。那时候的古钱币藏家无疑是幸福的;一毛钱一枚铜钱;任由他们挑选;捡漏的几率是现在的无数倍。
钱正泰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位老爷子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开始收藏古钱币;那个时候市场出现巨大的空缺;只要留心收藏;不难发现真品。
可以毫不夸张地;钱正泰早年收藏的铜钱到现在已经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如果他个人愿意的话;把所有铜钱全部出手;其价值肯定过亿。
不过那个美好的收藏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的古钱币市场上不但精品少;还充斥着大量的赝品;想要捡漏也越来越不容易了。
也正因为如此;古钱币市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往往有哪个地方出土古钱币;古钱币藏家就会开着车子过去;不挑不选;直接打包带走。
这样的做法已经算是赌;赌里边会不会出精品;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很大。不过即使如此;也常常出现哄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