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
敏敏道:“哦,这是还没有破解的信息。这是文字记载,教授已经联系了专家为我们解读这种文字。”
张立道:“这是什么文字?”
“八思巴文。”方新教授调出另一张图片,也是这种好像寺庙墙边的装饰图案一样的文字,道:“这是蒙古的官方文字。这种文字是西藏大师八思巴创立的,但是由于不符合当时蒙古人的书写习惯,而且元朝没多久就灭亡了,推行时间很短,所以基本上只有元朝正式官方文书才会用这种书写体,认识它的人不多。”
张立道:“这和元朝又有什么关系了?”
岳阳道:“既然收录在这里面,那就应该和帕巴拉有关系吧。”
张立“哦”了一声,就不再问。岳阳却道:“那么,关于帕巴拉呢,强巴少爷你们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卓木强巴道:“嗯,其实关于这点我也正想告诉你们。这次拿回的资料里面,有很多都是关于二战期间德军搜集到的各国关注西藏的情报,里面还涉及一些灭绝营惨无人寰的人体实验。真正关于帕巴拉也就是沙姆巴拉的内容却很少,大概仅占资料的三分之一,其中又有许多与竞男交给我们的资料有重复,里面有些福马的书信、笔记什么的,都是我们看过的。我们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无意间发现了莫金这个家族和帕巴拉的联系。当然,另外还有一些资料没来得及分析出来,像八思巴文这样的资料,大概还有五分之一,或许多少会和帕巴拉有些联系,不过这些资料是否能为我们找到帕巴拉提供线索,还是个未知数。嗯,这段时间,我和敏敏还在从历史资料方面寻找有关帕巴拉的信息,我们想整理出一段有关帕巴拉的编年史,现在还在完善过程中,过些时间要发给每个队员,让大家知道我们是要去找什么。现在我只能向你们说说二战中世界各国对帕巴拉的态度,或者说对西藏的态度。有没有兴趣?”
张立和岳阳直点头。
卓木强巴换了口吻,饶有兴致道:“前面我们说了英德第一次联合入藏,最终是HM杀死了所有的英国人,并留下一部分德国纳粹在西藏。我们可以想见,在整个二战过程之中,他们一直驻守在西藏基地内,勘测、探索、寻找。下面我来说说纳粹第二次派人入藏是怎么回事。
“1941年,德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了约50万经验丰富的老兵、1300辆坦克、2500门火炮;在伏尔加格勒战役中,更有约100万德军士兵挨冻受饿,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在进攻初期无法预料的。希特勒为此大发雷霆,他的那些参谋却是一筹莫展,只能寄希望于老天赐下奇迹。
“急迫于扭转战场局势的纳粹高官们想尽办法,有的求助于占星术,有的大行巫蛊之道,而希姆莱也在为了第三帝国的明日而积极筹划着。他首先想到了我们西藏的“地球轴心”,他面见希特勒,密谈了6个小时,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2000页的报告,据说其中的一张地图还标出了沙姆巴拉的可能位置。希特勒做了批复:马上进行,着重进行!
“希姆莱开始筹备第二次西藏之行。他从他的祖先遗产协会中挑选各种奇人异士,通过各种途径将他们送往西藏,希望通过他们的神奇异术发现沙姆巴拉的人口。但那些人大多是三流的江湖骗子,哪能提供什么有用信息,这件事就一直拖着。
“到了1943年,各条战线已经严重吃紧,国内的部分军官也开始有了厌战情绪,希特勒下了死命令,务必找到沙姆巴拉,改变整个地球轴心,改变第三帝国的命运。在元首的震怒下,希姆莱慌忙组建了一支敢死队,打算让他们去那些未被人类征服过的雪山看看。
“鉴于此,这次德军挑选的全是登山的行家,带队的哈勒更是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比赛上获得过冠军。他们的目标是与驻扎在西藏的德军会合,然后前往雪山无人区寻找沙姆巴拉。但是这群以哈勒为守的德军没能通过英控印区,在那里被俘获了,英军缴获了大量资料,虽然还未来得及破译,但英国政府马上知道了这群德军的目的。为此,英国的军情六处拟定了一个应对方案,他们制造机会让哈勒逃离,然后秘密尾随哈勒,希望能通过他找到那些驻扎在西藏的德军,最好是能直接找到沙姆巴拉。为了不让哈勒起疑,他们还故意加强监管,让哈勒等人的前几次越狱不能成功,然后才故意留出空当让哈勒等人以为是历经艰辛才逃出去的。但是这件事却被潜伏在西藏的德国情报部门侦知,德方也马上做出了应对,秘密通知哈勒,让他在西藏漫无目的地绕圈,迷惑英方跟踪人员。
“我们掌握的资料,便是德军情报部门截获电码,获知英方已经扣留哈勒一行并搜走大量资料,对英方的反应做出的对策。所以哈勒没有找到驻扎在西藏的德军基地,英国人也没能找到沙姆巴拉,但是驻扎在西藏的德军有没有去寻找沙姆巴拉,偏偏这些内容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资料中,估计这部分是被美国取走了。事实上,整个二战中,英国和德军拼得你死我活、筋疲力尽,反而都没能完成找到沙姆巴拉的任务,真正得利的却是苏联和美国,他们不仅在战后瓜分了德军的一切情报,而且在二战前和二战中,也从未放弃过对沙姆巴拉的追寻。
“其实,俄国对帕巴拉的探寻时间仅次于英、法两国,早在1870年,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得知了福马宝藏的信息,马上提出‘要了解西藏,就必须到西藏去’的口号,他也成为第一个进藏的俄国人。我们不知道他到过什么地方,但是据资料称他在西藏极不受欢迎,应该是受了当时英国和福马的负面影响,他甚至还没走到拉萨就被驱赶出境了。但他没有放弃,几次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西藏探险,最后也死在进藏的路上。而他的死并没有结束俄国人对西藏的探索,接着俄国人彼夫佐夫组建了探险队,成功进入西藏,并进行了多次探险活动;他们还将经历出版成书,叫《西藏探险集》,自此,无数的俄国人踏着前人的足迹开始对西藏进行研究探索。于是,在福马宝藏被公开之前,几乎没有人关注的地方开始有了越来越多俄国人的身影。
“俄国对西藏的研究很深刻、很详细,关键是,每次俄国探险家进藏都能有所发现,他们带走了大量的古代经文、卷轴、金银铜石像等等,也出版了很多关于西藏的书籍。《西藏与喇嘛》、《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西藏游历日记》、《拉卜楞金殿的弥勒像》等等,很多都是关于去西藏探险的,而且是发现荒废寺庙和经文珠宝。那些书籍吸引着更多的俄国人去西藏探险,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去西藏掘宝,当然,大家都带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目的——寻找帕巴拉!
“到了前苏联时期,他们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全称是”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印藏研究室“。表面上这个机构研究的是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藏语区,围绕西藏的宗教制度,研究西藏整个文化区的风土人情、寺院建制、僧侣生活、教派分支,其实他们主要研究方向是西藏历史空白、福马的入藏行程、喜马拉雅山脉无人区存在隔世文明和史前文明的可能性。
“而且在1922年之后,苏联多次派遣红色间谍前往西藏,一面贿赂收买当地贵族,向寺庙布施,一面以勘察为名,四处走访查证帕巴拉的蛛丝马迹。”
“而在二战的最后关头,攻克柏林时,也是苏联内务委员会的军官抢先冲进帝国大厦,是他们率先发现了一名西藏喇嘛的尸体,也有说不是尸体的,当时具体的情况就没人知道了。但他们从帝国大厦中,是得到了不少资料的,我们手中掌握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还有,整个苏俄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个家族:罗氏家族——这是从塔西法师他们那边得到的情报——这个家族的祖上罗列罗夫斯基曾先后跟随普尔热瓦尔斯基和彼夫佐夫进行西藏探险活动,其后子孙便再没中断过对西藏和帕巴拉的研究,他们显然比别的俄国人走得更远。苏联十月革命时,罗氏家族迁往欧洲,罗夫斯基的第四代孙罗列赫罗夫斯基游学欧美,在巴黎、伦敦等地求教过许多藏学和汉学大师,还在美国就读过。1923年他和他的父亲经达拉克,转和田、苏、蒙,再从西藏出锡金,历时五年,发掘出大批的经文、古卷。他自称在黑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荒废的苯教寺庙,从寺庙里取出了完整的苯教丹珠尔和甘珠尔。还发现了无数唐卡,他写了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西藏苯教的历史踪迹。罗列赫很精明,他知道西藏历史存在很多空白期,在他那个年代研究藏史的人已经很多了,而从历史上似乎很难取得突破,所以他另辟蹊径,专从古代唐卡绘画和寺庙的佛像、壁画中寻找帕巴拉的线索,就和图奇一样。”
这时候敏敏补充了一句,道:“图奇是意大利探险家,他专门从藏民的金属饰品中,特别是从天铁、天珠里面寻找有关帕巴拉的线索。他坚持认为,天铁和天珠以及其他一些金属饰品,都有可能是从西藏那段空白史遗留下来的,从这些饰品中能找到帕巴拉的线索。”
卓木强巴接着道:“罗氏家族获取的资料,一部分流回到苏联,而另一部分应该是到了美国。美国可以说是最晚知道帕巴拉的国家,毕竟相隔最为遥远,而各个国家都是保密进行的,但是美国对帕巴拉的重视程度可以说还要远远高于英、俄、德等国,而且美国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叹。1939年他们才获得帕巴拉的信息,在1939年底,他们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西藏情报机构,由当时的欧洲战略分析部负责人,也就是后来人称中央情报局之父的威廉·多诺万直接负责。在1942年底,也就是德国正积极筹备第二次进入西藏的时候,百忙之中的威廉还不得不专门分出人手,来研究一切与西藏有关的信息。美国人比英国人更聪明,他们没有直接与哈勒等人接触,他们也知道在印度区英方占有优势。美国情报部利用国民党政府想修筑一条穿过西藏的中印公路以便运送战争物资的机会,派遣了优秀的特工潜入西藏,与西藏的贵族和地方势力进行秘密接触,也是想抢在德国人前面一步找到沙姆巴拉。
“除了这几个大国之外,还有法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都蜂拥前往西藏,在二战期间,他们也都派了间谍去西藏。穿着各色服饰、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国人你来我往,那时候的拉萨像个国际大都市,但是没有藏民知道,那些来来往往的外国人究竟在寻找什么。”
第四节 三大疑问
稍许沉默后,岳阳道:“我有个疑问,强巴少爷。如果说那些探险团队是以金钱为目的,以至于不顾性命也要去寻找帕巴拉,我可以理解。但是,若以国家为单位,特别是像英、美、德、苏这样的国家,他们又怎么会对帕巴拉如此感兴趣呢?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掠夺资源与文物吧。”
卓木强巴点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些国家的行为的确让人费解,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都知道,西藏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而且一直默默地伫立在青藏高原,在福马进入西藏之前,几乎就没有什么外国人涉足西藏;自打福马传出帕巴拉的消息之后,仿佛在一夜之间,西藏就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些国家不管距离西藏有多远,也不管他们自己的领土和实力有多大,似乎都想把西藏纳入自己的囊中。”
方新教授开口道:“其实,这件事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探险队是一个小团体,找到一笔宝藏,够他们十几个人吃一辈子,他们就可以为之不顾性命地冒险。而国家是一个大团体,如果发现一笔宝藏,够一个国家吃上几十年,那它为什么又不可以为此发动战争呢?其实,我们一直只知道帕巴拉是一个大宝藏,但是它究竟有多大呢?这就先要弄清楚帕巴拉究竟象征着什么。从狭义上说,帕巴拉象征着汉族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王朝——唐朝和藏族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王朝——吐蕃这两个王朝的全部财富!记住,这里的强盛不是单指它的军事实力,而是指当时他们的科技、农贸、机械、医药、天文数术等各个方面都处于鼎盛时期,甚至可能包括了许多遗失在历史中,连今天也无法达到的科技成果。从广义上说,要包括当时向唐朝、吐蕃进贡的国家,帕巴拉可以被看做那个历史时期整个亚洲的全部财富积累。就其历史文物价值而言,单是我们掌握的材料,它最起码也相当于一百个圆明园。这样你们就可以知道,帕巴拉究竟是代表怎样的一笔财富了吧?”
方新教授的结论让张立和岳阳都听得走了神,只能在脑海里想象“一百个圆明园”是一个什么概念。
方新教授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