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码
“那个疯子……”岳阳接道。
“对。”卓木强巴道:“而且古人的船,不太可能保存这么长时间,极有可能是他留下的。可是,牛皮船是不配桨的,它只适宜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西藏的大多数河流,也很难逆流而上的。”
张立道:“如果说是那疯子的船卡在这里,那么,他一定是从那个小小的洞穴出去的。没理由啊,他能爬出去吗?而且这么大的船,一个人根本就划不动!”
岳阳道:“那我们上去看看吧,一切都还是假设。”他取出张立设计的新式飞索(比以前的要大一些,索要粗些,弹射距离要短些,岳阳为此曾埋怨过无数次)套在手腕上,一扬手,索头嵌入顶壁。岳阳使用张立研制的配套绞索器,在电动马达作用下让自己身体缓缓上升;卓木强巴和张立将橡皮艇固定在边壁,也跟着向牛皮船攀爬过去。
刚一接触船体,岳阳就“呀”的一声叫了出来。原来他一落脚,竟然没站稳,感觉这船猛地一晃,就像踩到了某条巨兽的尾巴,那尾巴突然一甩,岳阳差点掉下去。卓木强巴和张立来到船底,却没发生这样的情况。
站在船底,才发现这条船比远远看去更为巨大,两三米宽,十来米长,就跟一截火车车厢似的。三人试图将整条船翻转过来,一番努力后发现根本不可能,除非先将船弄出这几根岩柱。但是一旦这艘大船下水,他们又很难控制这船不顺流漂走。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条简洁的船却非常坚固,踏在那皮制物上和踏在牢实的地板上没有区别,根本感觉不到踏在面皮上的松软和塌陷感。据卓木强巴道,这是由于龙骨将皮牢牢绷紧的缘故。但是岳阳找遍一圈,竟然没有发现这个皮质船体的接缝处,或者换言之,这条船没有拼接,是用一整张皮撑起来的。可是据岳阳等人所知,就当今世界而言,哪怕是体积最大的蓝鲸,将它的皮整个儿剥下来,也不足以绷制这样一艘船。所以他们推断,可能是制船者发明了一种类似橡胶的复合物,制成后看起来就像动物的皮一样,且坚韧耐用。岳阳沿着船舷独自来到倒扣着的船体内部,船身的龙骨和肋骨就暴露在船体内,好像是架开的巨大胸腔,除此之外再无他物,既没有底骨也没有边骨,简单得让人一目了然。
卓木强巴也下垂到船体边缘,准备从船舷切一片样品带回去研究,可是他也惊异地发现,那削铁如泥的剖犀刀竟然起不了多大作用,沿皮边缘切割,只能削下一些鳞屑状物。这皮状物厚度达到了五厘米,这更加坚定了他们认为东西是人造复合物的想法——如果是生物皮革,那这特制备干了的皮都有五厘米厚,存在于生物身体时该达到怎样的厚度?
还有那些龙骨,更让人感到惊异。龙骨的正中采用了锁扣结构,或者说,更像是某种生物的脊椎骨,一截截连在一起,相互之间不会滑脱,却是活动的。也就是说,这条船有着软体的类似皮质船体,还有类似脊椎骨一样的龙骨骨架,加之平整的底部,这样的结构保证了它在水里不会发生侧翻,却能像蛇一样扭动船身,难怪岳阳落在船底的时候船体好似断裂一般突然动了一下。
而张立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就是一条长度估计超过二十米、直径超过三米的巨蟒,被戈巴族人剖开做成了一条船,否则怎么会有这种形制怪异的船?卓木强巴摇头不语:这样的生物,在理性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而且这好似生物皮革的船体和中间的龙骨明显不匹配,肋骨还是木材做的。他和岳阳都认为,造船者是仿照了人体或动物的脊椎结构,采用这种锁扣结构造出了这种可以扭动的龙骨;至于是选用的什么材料呢,卓木强巴说是石材,岳阳说是木材,但最终没有结果。
不过牢牢架在龙骨上的绷起船皮的肋骨倒是木材,它们每一根只有成人的胳膊粗细,黑漆漆的,长度却达到了十几米甚至更长。从它们的外观看,人工切削的痕迹很少,更像是只剥去了树皮,或者连皮也没剥,天然就生成这副模样。在卓木强巴等人的记忆中,只有胳膊粗细,却能有十几米高度,而且没有分杈丫枝,这种植物也很少见,他们都猜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植物。
岳阳勘察道:“很显然,这种人造船皮有自动防水功能。头顶岩缝有许多渗水,但船里没有被水浸润的痕迹;这木材也是异常,怎么会是这样的?”
张立也垂了下来,从下往上看船体内部,道:“这下好了,这么大一艘船,坐二三十人没有问题吧。这船可真结实,如果说是蒙河疯子使用过的,那至少在这里悬挂三四年了,一点老化的迹象都没有。”
卓木强巴将皮屑和树屑都包了少许,询问岳阳、张立道:“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岳阳道:“这船翻转过来,显然船舷还被水浸泡过,没什么痕迹留下。”
张立道:“这都一目了然了,还能有什么线索!”
岳阳道:“等等。”他仔细地探出头去,头灯照在船舷弯曲处,用手捏起一撮细沙,道:“这不是从钟乳石上滴落的,我们假设这船属于蒙河那个疯子,那么这种沙质,或许就是从香巴拉带出来的。”
卓木强巴道:“那……也带回去。”
三人在船内搜索了一番,岳阳还悬吊在船体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再没有别的发现,这才下船,继续回航。
当船行至出口时,水位已经降至与昨天等高的位置,张立啧啧称奇,这种现象似乎和自然常规完全不符。三人一番挣扎,总算通过了激流冲洗,回到了江面,重返外界,恍若隔世。此时才发现,天色已暗,马上与亚拉法师取得了联系。攀上悬崖时,只见亚拉法师端坐平台,只有那森不安地来回走动,三人知道,这份稳重,得有超常的耐心和毅力才能做到。
四人没有在平台做过多停留,趁着天还未全黑,夜里赶路回工布村,匆匆吃了些足玛米饭、烤蛙菜,随后就关进房间里,开始研究他们在地下河的遭遇。
这次前往地下河测量的综合数据表明,河水流速约2米每秒,但是在跌水区却几乎达到7米每秒;测距记录显示他们总共航程47。88公里,去的时候两个小时约走了24公里,平均时速12公里,但水的平均流速算下来接近3米每秒,也就是说他们不划船顺流而下也能达到十公里的时速。不过三人这次是属于半探索状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探明洞穴情况,大约时速能达到十五公里。按照岳阳计算,哪怕每天只拿十个小时来行船,也是一百五十公里的距离,这样一来,六百多公里也就是三四天的路程。如果那条大船可以使用,那么时速肯定可以超过二十公里,三天时间就可抵达香巴拉。张立在一旁与岳阳一唱一和,仿佛已经抵达香巴拉了。
亚拉法师一直没有发言,直到看到卓木强巴等人在那段激流中跌宕的片段,才不由“呀”了一声,神情很是凝重。
卓木强巴等人也明白亚拉法师的惊异缘由。这样的地下河已经不能单纯地称为地下河了,这是地底峡谷,如果落差再高一些,就足以形成地底瀑布。最让人担心的是,不知道这样的河段究竟有多少,如果持续的几十公里都是这样的河段,那情况就糟糕得无以复加。
亚拉法师调出地图道:“你们的时间明显慢于地图上标注的时间,如果船大人多,速度可能会提升。按照目前的速度计算,要穿越这片区域,最快也要三天啊。”
卓木强巴道:“我知道。”
亚拉法师露出询问的目光,看了卓木强巴良久,最后提醒道:“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密修实验吗,强巴少爷?”
“啊!”卓木强巴似乎有些明白了,难怪刚才自己没有露出惊愕的表情,亚拉法师很在意。自己的第一次密修实验,便是在黑暗中保持清醒,那次自己仅坚持了不到一小时,可是毕竟和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亚拉法师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我必须告诉你,强巴少爷。三天三夜,在黑暗中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这可不是普通的难啊。就算对密修者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张立道:“那现在该怎么办?”
卓木强巴道:“我想,恐怕我们得回去一趟,将资料交到大家的手上,一起来分析研究。如果说能有可行性方案,我们就动手准备出发的事情。”
岳阳道:“嗯,这是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事了。对冥河的探索已经到头了,今天我们已经冒险走到了我们目前可以到达的最远距离。你们看地图,前面岔路何其多,只需再经历一次激流,我们就有可能迷失方向,找不到回来的路。对了,我还想沿江放置一些水文探测仪器,记录下雅江的流速流量,等我们再回来时,就可以知道到了晚上是不是会涨水了。”
亚拉法师看着那黑暗中灯光乱闪、三人乱喊的混乱场面,还是不住摇头。
张立道:“还有,那条船我们只是简单地摸索了一番,它还能不能行驶、能不能经得起碰撞、有没有渗水,我们都一无所知。所以,回去后,我们需要带一批新的设备仪器对这条船进行全面检修,如果它各个方面都合格的话,那时我们才真的能放心乘坐它前往香巴拉。”
第二天,四人完成了对冥河的初步探索,向工布村民告辞,顺着来路沿江返回。他们从地狱之门的上游约二十公里处找到一处斜坡,岳阳回忆起沿江而上的来时路,说在下游八十公里左右还有一处可以上岸。为了安置水文监测仪,以及更详细地了解地狱之门的周边情况,他们决定从这里漂流下去。
水流很急,但对于在冥河中漂过的他们而言就不算什么了。岳阳在沿岸放置了监测仪,完成了对地狱之门周边最后一次探测,随后他们重回江边小路,离开了墨脱。
第五节 元朝的战獒
刚进门,张立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我们回来了!怎么?没有人来欢迎我们吗?”
唐敏从里屋探出头来,道:“哟,英雄们胜利凯旋啊!”
岳阳跳进屋来,道:“哈哈,大有收获,是大有收获啊!”
敏敏欣喜道:“看高兴成那样,有什么好消息?”
“我们找到真正的地狱之门了。”卓木强巴扛着包迈进门来,敏敏乳燕投林般扑了过去,环吊着卓木强巴颈项离地而起。
卓木强巴道:“我……我们还发现有条船,快下来……”
敏敏依偎在卓木强巴怀里道:“我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那段蒙古文译出来了,教授说,你一回来就告诉你,里面有你很感兴趣的内容哦。”
“哦。”卓木强巴正视怀里的佳人,道:“是什么,告诉我。”
敏敏抿笑道:“保密,不告诉你,你去找教授吧。”
卓木强巴风风火火地找到方新教授,问道:“导师,那段译文里写的什么?敏敏说是我感兴趣的内容,难道是……”
方新教授道:“嗯,你来看,是说獒的。”
卓木强巴在方新教授的轮椅旁半蹲下,只见电脑里跳出一行行翻译过的内容。方新教授在一旁讲解道:“写这段文的人,是一个蒙古的随军官员,有些像随军书记员一类,负责把行军所见和作战经过记录下来,发回朝廷。这段文是从1287年忽必烈令军队西征开始说起的……”
前面大概说的是,自真金死后,忽必烈的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原本就喜欢征战的他更是开始穷兵征战,先后攻打今天的印度、缅甸、柬埔寨等地,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他很快就发现,那些远征的士兵从南方回来,带回来恶疾,中国的江南地区开始有瘟疫蔓延。此时,朝廷内部反对战争的声音渐渐增强,元世祖忽必烈力排众议,持续推行以战养国的扩张国策。1287年,他的老对头海都又纠集了一些成吉思汗旧部,从中亚带兵来犯,忽必烈亲自领兵西征。至于行军途径、路上见闻这些内容,卓木强巴都不感兴趣,让他感兴趣的是,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支极为特殊的部队:战獒!
有关这支战獒部队,卓木强巴看得特别详细。这支队伍大约有獒30只,由于獒性凶悍,不易掌控,所以蒙古军中,选体力最为强健者,二人带一獒,组成了这支特殊的小分队。领队的是名藏人,翻译专家无法将那个藏人的职业准确地翻译过来,只是说那人能让战獒听命令,能和战獒说话,人能獒言,还能通过对话让獒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动作等等。卓木强巴等人一看就明白,那领队的是名操兽师。
译文中详细说明了这支队伍成立的原因。由于瘟疫出现,元世祖忽必烈请帝师意西仁钦给治瘟良方,帝师决定亲自视察中原疫情,最终给出了“灭鼠”的方子。而当时,海都联盟非常强大,能否战胜他们实乃五五之数,大臣桑哥揣摩圣意,向忽必烈献上一计,说西藏曾经有支无敌之军,乃是人獒相配,战斗力极强。天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