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裴琰微笑道:“三郎果然是我的知己。”他喝了口茶,直视卫昭:“三郎虽不爱听,但我还是要说声多谢。”
卫昭凤眼微斜,看了裴琰一眼。又低下头去,拂了拂衣袍,悠悠道:“咱们那局棋,可还没有下完。你若死了,谁来陪我下棋?!”
裴琰笑道:“三郎有此雅兴,裴琰自会奉陪到底!”
“周大哥早!”帐外传来江慈与长风卫打招呼的声音,清脆而欢快。
卫昭起身,淡淡道:“少君多休息,我先告辞!”
“一切有劳三郎了。”裴琰微微欠身,二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卫昭与进来的江慈擦肩而过,神色漠然,出帐而去。
江慈向裴琰行了一礼,裴琰接过药碗,看了看她的面色,微微皱眉:“昨晚又去医帐了?吃过早饭没有?”
江慈不答,只是笑了笑,熟练地替裴琰换药针灸。裴琰忽唤了声,周密进来,裴琰道:“叫人再送一份早饭过来。”
江慈也不推辞,待饭送到,狼吞虎咽吃完,又过来替裴琰拔针。正要转身,裴琰道:“你坐下。”
“相爷还有何吩咐?医帐那边忙不过来,我得赶紧回去。”
裴琰一时噎住,忽将左臂一伸,道:“你是不是针错了穴位?好象有些疼。”
江慈过来细看,疑道:“没错啊,怎么会疼起来了?”
裴琰吸了口冷气,皱眉道:“好象越来越疼了。”
江慈也着了急,道:“我去找崔大哥来看看。”
裴琰一把将她拉住:“子明去了桥头,现在正打得凶,你叫他做什么?”
江慈欲去医帐找凌军医过来,又想起三个军医此刻都在给重伤兵疗伤,正犹豫间,裴琰冷声道:“什么都要问人、求人,你不会自己看医书吗?”
江慈得他一言提醒,忙从药箱底部的格子中找出医书细看。裴琰慢慢收回左臂,细细审视着她,忽笑道:“其实,我小时候也不爱看书。”
江慈翻到穴位注解一页,随口道:“相爷说笑。”
“是真的。只要母亲看得不严,我就带着安澄他们上山打猎,十岁时便打到过猛虎。那虎皮,现在还在长风山庄的地窖中。”
江慈听到“安澄”二字,愣了一下,旋即平静道:“相爷天纵奇才,真要学什么,只要用心,必是很快就学会的。”
裴琰却来了兴致,讲起在宝林山打虎捕猎的趣事,只是不可避免地提起安澄,未免有些黯然。
江慈知他仍有些积郁,想起医书上所载,似这等积郁于胸之人,需得好生劝导,排解其忧思,便边看医书,边和他闲聊,待裴琰讲完,她将书一合,正容道:“穴位没认错,看来是相爷的伤势有所好转,伤口正在愈合所引起的痛痒感,相爷可觉疼痛中有些麻痒?”
裴琰点头道:“正是。”
“这就对了。”江慈微笑道:“相爷不愧内家高手,伤了锁骨,还能好这么快。看来可以减减药的份量和针灸的次数了。”
裴琰一愣,江慈已收拾好药箱,道:“相爷有所好转的话,可以多出去走动走动,可别象以前,装伤装习惯了,当心闷出别的毛病来。”说着也不看裴琰,转身出帐。
裴琰微微摇头,笑了笑,走出营帐,远远望着江慈身影消失,又仰望碧空浮云,深深呼吸。转向安潞等人笑道:“走,咱们去桥头看看。”
和风丽阳中,裴琰带着长风卫到镇波桥头和河西渠巡视了一番。见侯爷带伤亲临前线,将士们士气高涨,防守的紧张与疲惫也似一扫而空。陈安更是高兴得一下拉开百石巨弓,连射数箭,将沟渠对面的桓军射了个人仰马翻。长风骑趁机吹响号角,擂起战鼓,声势喧天,桓军的气势便弱了许多,这日攻势也有所缓和。
果如崔亮所料,接下来数日,桓军攻势有所减弱,长风骑熬过最艰难的时日,一直笼罩在军营的沉痛气氛也悄然散去。
裴琰伤势有所好转,每日忙着调度人马、草粮,与崔亮等人商议布防及预布反攻事宜,只是左肩仍时有隐痛,总是派人传江慈过去替他针灸。二人话语也渐多,倒是裴琰讲得多些,江慈多数时候默默听着。裴琰还是会经常提及安澄,但情绪明显好转,没有了以前的抑郁,江慈便知他已逐渐从战败的伤痛中走出。
卫昭的腿伤倒好得极快,数日后便行动如常,但江慈仍每日过去,卫昭也任由她针灸。江慈对他用药针灸后的感觉问得极细,卫昭也极耐心,有问必答,但除此之外,很少与江慈说话。江慈揽过为他洗衣等事,他也只是淡淡应着,并不推却。
崔亮再将数本医书给了江慈,闲暇时便到医帐,亲自传授,有时讲到妙处,凌军医等人也听得入神,“崔军师”之名更是威震长风骑。
这日入夜时分,忽下起了暴雨。江慈正在中军大帐和裴琰说话,听得外面下起了大雨,“唉呀”一声,起身就跑。
裴琰慢慢踱到帐门口,安潞以为他要去桥头,替他将雨蓑披上。裴琰却只是默立,遥见江慈手忙脚乱,将晾在帐篷边的衣衫收入帐中,不多时,又见她抱着卫昭的白袍在雨中一溜小跑,奔入不远处的卫昭帐中。
裴琰望着白茫茫雨雾,默然良久,方转身入帐。他坐于桌前,长久凝望着她的药箱,忽觉有些口干,茫然伸手,去握桌上的茶壶,却握了个空。
他摇了摇头,手再探前,执起茶壶,慢慢倒水入茶盏。淡青的茶水在空中划过,“哗哗”注入天青色茶杯之中,压过了帐外暴烈的雨声。
见江慈直冲进来,卫昭修眉微皱,却不说话。
江慈将抱在胸前的素袍展开看了看,笑道:“还好收得快,没怎么湿。”将素袍搭在椅背上。
卫昭过来,低头静静地看着她,江慈被他晶亮的眼神看得垂下头去。卫昭却忽伸手,将她的军帽取下。
江慈这才发觉军帽已被雨淋湿,头发也沁了些雨水,半湿半干,索性解散,正用手梳理乌发之时,一只修长白晳的手递过来一把木梳。
江慈接过木梳,卫昭不再看她,依然坐回椅中看书。
江慈将长发梳顺,待发干了些,又重新束好,忽想起往事,笑道:“三爷,您得赔我一样东西。”
卫昭淡淡应道:“好,以后赔给你便是。”
江慈大奇,趴在案边,抬头望着卫昭:“我还没说,三爷怎么知道要赔什么?”
卫昭依旧低头看书,话语极轻极平静:“你想要什么样的簪子?等收回河西府,自己去买,算在我帐上。”
江慈错愕,猛然间发觉手中的木梳有些眼熟,再一细看,竟是当日自己在卫府桃园居住时,用过的那把小木梳。
她再抬头,正瞄向她的卫昭迅速将目光移开,转过身去。
暴雨打在帐顶,“啪啪”巨响,帐内的烛火也有些昏暗。江慈却可以清楚地看见他耳后似有些微红,隐约听到他的呼吸声渐转沉重。她忽觉心跳加快,手中的木梳也似有些灼人。
卫昭手中的书册,长久都没有翻动,薄薄的一册书却如一块大石般沉重,正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帐外忽传来宗晟急促的声音:“大人,易爷到了。”
卫昭悚然一惊,旋即恢复镇静,冷声道:“易五进来,你退下。”又望向江慈。
江慈回过神,忙将军帽戴好,偷偷将木梳笼入袖中。与进来的易五擦肩而过,跑向自己的帐篷。
易五浑身湿透,上前行礼:“主子!”
“说!”卫昭眼神利如鹰隼,盯着易五。
“是。”易五趋近道:“军情入宫,皇上病倒了。”
帐外,一道闪电劈过,卫昭倏然站起:“病倒了?!什么病?!”
“据太医诊治,是皇上受军情刺激,急怒攻心,以往所服丹药火毒寒毒合并发作。小的从京城出来时,皇上还是昏迷未醒,小的打听过了,皇上这回,只怕凶多吉少。”
雨,越下越大,卫昭慢慢坐回椅中,木然听着易五所禀京中情况,不发一言。
“可曾打听确切?是不是真病?!”待易五说罢,卫昭冷笑着问道。
“延晖殿被姜远带人守着,小的以上递主子军情为由,请求见皇上,是太子亲自出来接的军情。听说裴老侯爷一直在里面协助太医为皇上治疗,小的偷偷看了太医院的医档,确实是严重至极的病症,宫中仅余的‘仙鹤草’也用上了,好象并无起色。”
“那延晖殿中,现在是哪些人在伺候着?”
“是陶内侍带人在侍候着,殿外则是姜远带了光明司卫守着,连文贵妃都进不去。小的向庄王爷去打探,庄王爷正为高国舅伤心着,似是也病倒了,只命人传给小的一句话:是真病了。”
“真病了?!”卫昭呵呵一笑,说不出是怨是喜,还是愤怒,他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思忖良久,才问道:“这段时间,是不是小北侍寝?”
“是,皇上这段时间越来越宠爱小北,倒疏远了阿南他们。”
“小北早认了陶内侍为干爹,你让小北去找陶内侍,就说他得知皇上病重,要亲侍汤药,让陶内侍想法子安排他入殿,确认皇上是不是真的病倒,病到何种程度。只让他行事小心些,别让裴子放那老狐狸看出了破绽。”
易五点头:“是,主子放心,小北机灵得很,平叔送来的这几个小子中,他最聪明。”
卫昭极力控制着颤抖的右手,轻声道:“肃海侯进京了?”
“估计是这几日会带着水师到达。”
卫昭忖道:“姜远的这个兄长,可不好对付。”
“是,肃海侯出了名的端方之人,只是对胞弟稍宠了些。”
卫昭道:“我让你送人进姜府,怎样了?”
易五低头:“姜远自幼练的童子功,不到二十五岁不得与女子交合,这小子也谨慎的很,一直远离女色。小的换了几种法子,都没办法将她们送进去。还险些露了破绽,美姬服毒自杀了。”
卫昭再沉思片刻,道:“姜远绝不象他表面那么简单,皇上当初提他为禁卫军指挥使,我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只是他究竟是哪方的人,我还没想明白。这样,人继续想法子送进去,让光明司咱们的人盯紧他,有任何风吹草动,你随时报给我。”
“是,小的会安排的。”
卫昭再想了想,从腰间取出一块玉牌,递给易五:“你拿这个回去,庄王必会见你。你只说,河西失守,不是那么简单。小镜河回撤的河西兵,请他想法子稳在京城外沿,将来我定有办法还河西高氏一个公道。”
易五接过玉牌,又趋近低声道:“容氏开仓放粮,捐钱捐物,盛爷留了暗件,请示主子,咱们‘同盛行’是不是也照办?”
卫昭靠上椅背,沉吟道:“容氏真这么办了?”
“是,小的派人盯着相府,容家大老爷五十寿辰,容国夫人回了一趟容府,第二天容氏就宣布开仓放粮,捐纳军饷。”
“嗯,你让盛林也捐一部分,只别捐多了,让人瞧出底细来。”
“是。盛爷还请示,薛遥的家人,怎么处理?薛遥自尽前,似是留了些东西,盛爷怕会坏事。”
卫昭似是有些疲倦,合上双眼,淡淡道:“杀了。”
易五趁夜消失在雨幕之中,帐帘落下,涌进一股强风,和着浓浓雨气。卫昭再也控制不住颤栗的身躯,心尖处绞痛加剧,他呼吸渐重,捂住胸口,缓缓跪落于地。雨点打在帐顶的“啪啪”巨响如同一波又一波巨浪,扑天盖地,令他窒息。
烛光下,他的俊面有些扭曲,如宝石般生辉的双眸,此刻罩上了一层血腥的红。耳边仿佛又听到了京城里那首脍炙人口的民谣:
“西宫有梧桐,引来凤凰栖;
凤凰一点头,晓月舞清风;
凤凰二点头,流云卷霞红;
凤凰三点头,倾国又倾城;
凤兮凤兮,奈何不乐君之容!”
卫昭双手不住颤抖,宫人们私下讥唱之《凤栖梧桐》,与落凤滩畔族人吟唱的《凤凰歌》,穿透震天雨声,在他耳边纠缠交结。
心底的烙印滚烫难当,他冰冷的的指尖慢慢抚上颈间,陈年伤痕灼痛了他的指尖,也灼红了他的双眸。
他猛然拔出腰间匕首,白袍,“嘶”地一声裂至肩头。
烛光下,他慢慢侧头,望向锁骨左侧一寸处的啮痕,良久,仰头轻笑,笑声中饱含怨毒与不甘:“你不能这样死,你的命是我的,只有我一人能够拿走!你不是说过吗?这世上只有我一人,才能与你同穴共眠,你怎么能够不等我?!”
他眼内愈发殷红,终寒光一闪,匕首割入那道啮痕,鲜血淌下,慢慢洇红了他的素袍。
肩头的伤口,竟似有些麻木,心头的烙印,却仍那般锥痛。匕首一分分割下,似要将那啮痕剜去,鲜血涔涔而流,却仍无法让他平静。
卫昭抬起头来,正望上先前江慈洗净搭在椅背上的那件白袍。他仿佛见到她温柔的目光,如悄然飘过荷塘的月影,又如轻柔流过岩石的山泉。匕首凝住,又“呛”地一声掉落于地。
他慢慢伸出手来,但指尖却怎么也触碰不到那件白袍,月影飘过不见,山泉流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