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如何,都要护得你的周全。”
泪水仍是止不住地往下流,江慈慢慢将断簪贴在面颊旁,玉质清凉,如同他的手轻抚着自己的面颊,只是,玉簪已断,他终于丢下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了——
十二月初八,黄道吉日。
是日辰时初,华朝新皇具孝服至太庙祭告先祖灵位,辰时末,着衮服至乾清门祷告,向上苍祈福,求苍天护佑赐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官咸着朝服跪于乾清门后。待韶乐奏罢,新皇起身,鸣钟鼓,新皇上舆,至弘泰殿降舆,升帝位,百官行叩拜礼,礼部尚书宣读诏书。宣罢,再鸣钟鼓,众臣再叩头,太子谢炽正式登基为明帝。
明帝登基,遵先皇为“烈祖成皇帝”,斥庄王为“逆炀王”,诛玉间府卫氏九族。一应附党,除陶行德及时告发,通知肃海侯及长风卫来援,免死并褒奖以外,其余皆诛九族。
明帝再颁旨,封董学士和忠孝王裴琰为内阁首辅,一应政事,皆由二位首辅议定后再报明帝定夺。
明帝再下恩旨,将河西、寒州、晶州赐给忠孝王为封地,并允其宫内带剑行走,出入宫门无需下马。
肃海侯护驾有功,封为肃海王,赐苍平府为其属地,免其粮税,由其自行管理。
禁卫军指挥使姜远护驾有功,尚静淑公主,并封其为一等庆威侯。
长风卫应护驾功臣,皆有重赏。
新皇登基,改元“永德”,册董氏为皇后,宣布天下大赦,遣散宫内年老宫并一应娈童歌姬。
待众臣闹哄哄谢恩平身,议的第一件朝政便是月落立藩。
这件事议得极为顺利,月落出兵,在华桓之战中助了一臂之力,两位内阁首辅裴琰与董方并无异议。清流一派虽有些犹豫,但听到明帝要废除进贡娈童歌姬,推宗崇儒,肃清风气,大学士殷士林便带头泣呼“圣上英明”,其余官员自是随声应和,自此月落立藩便成定局。
明帝再颁圣旨,废除月落一切奴役,允其不交粮,不纳贡,不进献姬童,并禁止华朝再有买卖娈童歌姬之事,如有违者,处以重刑。
明帝并颁严旨,凡有官员缙绅,一律不得蓄养娈童,如已有者,需将娈童遣送回原籍并好生安置。
一轮旨意宣罢,弘泰殿内,百官称圣,自此,“永德之治”正式拉开帷幕。
裴琰回府,见大管家裴阳正指挥仆人操办婚礼事宜,府中除大门外,也都摘下孝幛,挂上了红绫,心中烦闷,直奔西园。
江慈这日精神好些,正替崔亮磨墨,见他进来,淡淡道:“王爷。”
裴琰见她一身素服,鬓边一朵白花,腰间系着孝带,不见昔日的圆润和水灵,但纤腰细细,白衫飘飘,平添了几分素雅与静婉,心头微颤,一时移不开目光。
江慈下意识右手护住腹部,转过身去。崔亮回头,笑道:“王爷快来看。”
裴琰回过神,走近细看,喜道:“子明画得真快。”
“是。”崔亮微笑道:“潇水河以北的,这个月内可以完成,但潇水河以南的,可能得过了年关才行。”
裴琰望着图上的山河川流,伸手轻抚着,叹道:“有了这幅图,华朝强盛,指日可待。”
他后退一步,长揖道:“多谢子明。”
崔亮忙扶起他,还礼道:“王爷切莫如此大礼,亮承受不起。这幅《下堪舆图》能造福于民,自当让它重见天日。何况王爷一直相护于崔亮,亮自当竭尽所能。”
裴琰欣喜地再望向案上地形图,道:“那各处矿藏——”
“我得先把地形图给绘齐了,才能找到点,在图上一一标注。”
“好。”裴琰笑道:“看来今天日子真不错,新皇登基,推行仁政,还下旨允月落立藩,废其一切杂役。”
江慈猛然回头,裴琰向微微一笑,江慈嘴唇动了动,终未说什么,低下头去。
裴琰再和崔亮说了会话,仍不舍得离开西园,江慈也做好饭菜,裴琰便留下来。
三人静静地吃着,裴琰忽然笑道:“咱们三个人,很久没有样吃过饭了。”
崔亮也颇多感慨,道:“是啊,时间过得真快。王爷也马上要迎娶王妃了。”
裴琰忍不住看了江慈一眼,江慈却在默然出神,似是想起了很遥远的事情,转而眼圈一红,落下泪来。她默默放下碗筷,崔亮劝道:“你身子刚好,得多吃些。”
江慈也想起腹中胎儿,平定心情,深吸口气,向崔亮一笑,重新端起碗,努力将饭吃完,起身道:“王爷慢吃。”
吃完饭,崔亮继续画图,裴琰站于一旁看了会,才出了屋子。江慈正在扫去院中残雪,见他出来,犹豫片刻,轻声道:“多谢王爷。”
裴琰微笑道:“不用谢我,这是德政,是我应该做的。”
江慈垂下头去,裴琰再也提不动脚步,道:“小慈,你陪我走走。”江慈有些犹豫,但又想问问他朝廷还给了月落哪些德政,便放下笤帚,跟了上去。
停了两日的雪,但园内仍是银白一片,冬青矮柏被积雪压得颤颤巍巍,寒风刮过,雪便簌簌掉落。
裴琰摒退随从,与江慈在园中慢慢走着,江慈也不话,倒是裴琰将今日朝上对月落的各项惠政讲述。
江慈默默听着,右手紧攥着披风下摆,努力平定汹涌而出的伤痛。待裴琰讲罢,低声道:“多谢王爷。”
裴琰停住脚步,低头凝望着她,似是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遥见漱云带着侍们过来,只说了一句:“你先在这里住着,以后再作打算吧。”
江慈低应一声,默默转身而去。
裴琰负手而立,望着她身影远去,淡淡问道:“你怎么来了?”
漱云走近,看了看远去的江慈,笑道:“想来问问王爷,王妃过门之后,是住慎园还是谨园,我好让裴阳——”
裴琰神情冷淡,道:“你去请示母亲吧。”
一三九、花好月圆
十二月十五,黄道吉日。
忠孝王、内阁首辅裴琰迎娶大学士、内阁首辅董方的二女儿,自是华朝头等大事。虽处于国丧期间,一切从简,这喜事也办得十分热闹。朝中一应官员都到府祝贺。
裴琰着大红喜服,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与园中群臣一一点头为礼,牵着红绸将凤冠霞帔的新娘子带入喜堂。一众长风卫忍不住围了过来,却又慑于裴夫人积威,不敢如童敏婚礼时那般胡闹。
郑承辉等一帮世家公子则躲于一旁,商议着等会闹洞房的高招,定下计策,各自行动。
大学士陶行德亲任司礼官,唱诺声中,喜乐齐奏。裴琰牵着新娘一拜天地,再向裴夫人和从梁州赶回来的震北侯裴子放下拜,裴夫人盈盈而笑,倒让一众文武官员看得挪不开目光。
正厅一角,庆威侯、静淑公主驸马姜远叹了口气,猛然仰头,将杯中之酒一口饮尽。
礼成,便有宫中内侍传下圣旨,封忠孝王妃为一品诰命,并赐下奇珍异宝,皇后也另有赏赐,裴琰与王妃叩谢圣恩后,王妃便被一众侍女拥着出了喜堂,直入喜房。
这日,王府摆下盛宴,笑声喧天,张灯结彩,喜庆气氛将先皇薨逝的沉痛一扫而光。文武百官争相向裴琰敬酒,待到喜宴结束,裴琰纵是内力高深,也有了几分醉意。
郑承辉等人互使眼色,与一众长风卫拥着裴琰闹哄哄入慎园,崔亮也出席了婚宴,被童敏拉着一起来看热闹。
郑承辉自是冲在最前面,到了喜房门口,却是一愣。只见喜房大门紧闭,门口也无喜娘侍女,静寂无声。
众人都是愣住,郑承辉率先反应过来,将喜房门拍得“砰砰”响,又挤眉弄眼,众人齐声起哄。
“比翼双飞,如鱼得水,鲤跃龙门,运转乾坤——”一长串隐晦的闹喜词被众人哈哈笑着大声唱出。
裴琰俊面酡红,左手斜撑在门框上,嘴角含笑,看着众人哄闹。崔亮立于一旁,听闹喜词越来越离谱,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正闹得不可收拾,喜房门突然打开,郑承辉正撑在门上,回头笑得厉害,不曾提防,向前一扑,倒在地上,众人哈哈大笑。
一名十五六岁的俏丽丫环抿嘴笑道:“唉哟,侍书我才二八,可受不起这位公子的大礼。”
郑承辉狼狈地爬起来,狠狠地瞪了这小丫环一眼,正待说话,侍书抢先道:“这位公子风流倜傥、英俊无双,想来便是京城有名的郑小侯爷?”
郑承辉不料自己风流之名竟传入董学士府下人耳中,遂得意地挺了挺胸,笑道:“正是。”他见这侍书长得颇为俏丽可人,便动了三分心思,一时有些心猿意马。
侍书瞄了一眼倚于门边、淡淡而笑的裴琰,又向郑承辉抛了个媚眼,道:“我曾听人说过,郑公子才名甚著。今日难得一见郑公子,有个对子,想向郑公子求个下对,郑公子若答不上,侍书可不能让公子进这喜房。”
郑承辉哪肯相让,便道:“小丫头也敢出对子,放马过来便是。”
众人闹洞房自是以他为主,便皆安静下来,听这丫环出对。
侍书一笑,道:“半亩红莲映碧波。”
几名世家公子一听,便起哄道:“这有什么对不上的,这分明就是‘碧波亭’前的楹联嘛。快,承辉,对下联。咱们好进去。”
郑承辉也是哈哈一笑,正待说出下联,却猛然醒觉,转而满面通红,怎么也说不出下联来。
侍书只是抿嘴而笑,裴琰眼神微闪,嘴角笑意渐浓。
众人见郑承辉只是嗫嚅,便道:“承辉,怎么了?”
郑承辉恨恨地瞪了侍书一眼,道:“算你狠!”拂袖道:“你们闹吧,我先走了。”
裴琰笑道:“承辉慢走,不送了。”
这时户部尚书徐锻的二公子醒悟过来,他的母亲与郑承辉的母亲为闺中密友,自是依稀记得郑承辉母亲的闺名为“白月”,而这句诗的下句正是“一堂白月摇清风”。郑承辉再浪荡,那也不敢当众吟出母亲的闺名,否则被他那死板的侯爷老爹知道,必死无疑。
他正想间,侍书望向他笑道:“这位是徐尚书的二公子吧?”
徐公子心呼不妙,母亲与董学士夫人那也是闺中密友,这董二小姐只怕也知母亲闺名,他忙向裴琰道:“王爷,我先告辞。”说完一溜烟而去。
裴琰哈哈大笑,踏入喜房,侍书却将手一拦,道:“姑爷也得回答一个问题,才能入这喜房。”
裴琰饶有兴趣地望着她,道:“那得叫你家小姐亲自来问我才行。”
长风卫顿时在门口起哄:“那是,要问我家王爷问题,得王妃亲自出马才行。”
“侍书。”一个极淡静的声音由内屋传来,侍书忙返身,扶了一人出来。
广袖翟衣、金钗凤冠,忠孝王妃娉婷行来,从容中不失矜持。她低头走到裴琰身前数步处,轻柔道:“侍书自幼被我娇惯了,有些不识礼数,请王爷莫怪。”
童敏带头笑道:“不怪不怪,今夜当然不用讲什么礼数,您爱怎么整咱们王爷都行!”
喜房外,众人哈哈大笑,崔亮却面色发白,胸口如遭锤击,身形轻晃。
喜房内,众人笑闹声中,忠孝王妃终缓缓抬头,静婉端丽的面容让众人眼前一亮,却也让立于门边的崔亮一个踉跄,恰好身后有人拥挤,他被门槛一跘,跌入房中。
裴琰眼急手快,在崔亮即将倒地前的一瞬间将他扶起,笑道:“子明,你不是也要学他们一般胡闹吧?”
崔亮竭力让面上保持着笑容,掩饰着再见她的痛楚,笑道:“这可是唯一能对王爷放肆的机会,岂能放过?”说完仍忍不住看了王妃一眼。
众人再度起哄,一拥而入,忠孝王妃笑容僵在脸上,脚下有些虚俘无力,退后几步。侍书忙过来扶住她:“小姐!”
忠孝王妃目光越过众人,再看了崔亮一眼,慢慢转开目光,又望向裴琰,淡淡道:“王爷,可愿回答我一个问题?”
裴琰面上酒红更浓,嘴角含笑,微微欠身:“王妃请问。”
她的声音很淡定,但崔亮却听得出,她是在极力保持着淡定。他带着她去偷大觉寺的枇杷,被众僧追赶躲至柴屋中时,她的声音也如此时一般。只有那一刻,他才觉得她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女,而不是,不是眼前这个董首辅家的二小姐、忠孝王正妃。
他听不清她究竟问了裴琰一个什么问题,他缓缓地退出人群,退出喜房,慢慢地走向王府后院。头顶的月亮又圆又亮,园中的梅花开得娇艳。
花好月圆?也许,便是这样的夜晚吧。
红烛高照,裴琰笑着接过喜娘递上的酒盏,笑着与自己的王妃交臂而缠、一饮而尽,又笑着任喜娘将自己和她的衣襟结在一起。
待喜房内再无他人,裴琰笑容渐敛,解开二人衣襟结扣,脚步踉跄,走至床后的小屋中,不久,便传来他的呕吐声。
良久,他方踉跄着走出,满面酡红,话语也有些打结:“这帮兔崽子,迟早,迟早一个个闹回来!”
董涓见他步伐踉跄,犹豫片刻,过来将他扶住。裴琰似是站立不稳,一到床边,便倒在床上,不到片刻功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