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滕瑞走向前方河边的一处密林,用脚踩了踩地面,回头笑道:“天助我军。”
宇文景伦步上前去,蹲下细看,又用手按了按,望向涓水河面:“难道,这河床―――”
“不错,涓水河沿这郓州全线,俱是极深的烂泥,无法下桩。唯独这处,河床是较硬的土质,而且河床较高,只要打下木桩,架起浮桥,骑兵便可过河。”
宇文景伦道:“为什么会这样?华朝无人知道吗?”
滕瑞知他心思向来慎密,必要弄清楚成因,才会决定下步计策,微笑道:“约六十年前,郓州与东莱两地的百姓,决定在这处建一堤坝,以便旱蓄涝排。趁着某年冬旱,水位较低,两地派出水工选址,建了最初步的土基,但又因为工银的问题搁置了下来。第二年郓州东莱春涝,遇上大洪灾,百姓流离失所,存活下来的当地百姓少之又少,再也无人提起。又过去了这么多年,土基埋在河底,当是无人再知此事。”
他又道:“从华朝军队只驻防在赤石渡,而这处少人巡防便知,他们尚以为我们只能以战船过河,其余河段没办法于短时间内搭桥铺路。”
宇文景伦却还有疑问:“这处河床较硬,能不能打入木桩?还有,能不能抢在一夜之内搭好浮桥?”
滕瑞道:“当年只是用稍硬一些的泥土和着小碎石加固垫高了一下河床,我们在木桩的外面套上一层铁锲,便可钉入河床。这处河面狭窄,也是当年选址建坝的主要原因,所以抓紧一些,多派些士兵前来打桩,再架浮桥,估计大半夜功夫,能成。”
易寒点头道:“我们虚张声势,装作要从赤石渡进攻,吸引华军全部主力,再派一些水性好、武功高强的飞狼营士兵潜到对岸,干掉可能前来巡防的华军,估计能成。”
宇文景伦将手一合:“好!华军以为我们要从赤石渡以水军发动进攻,我们就偏从这处过骑兵,然后火烧连营,让他们腹背受敌!”
驻守涓水河以南的华朝军队,由成郡退下来的三万长风骑,和原郓州、郁州、巩安一带的残兵,及临时从东莱、河西赶来的援兵组成,共计八万人马。
桓国铁骑攻破成郡,一路南下,郓州等地也相继被攻下,华军们节节败退,直至退至涓水河以南,方得暂时的喘息。
夕阳西下,长风骑副将田策体格粗壮,身形魁梧,眼神利如鹰隼,站于哨台上。看到对岸战船旌旗飘扬,桓军相继登船,船头盔甲明晃晃一片,心中暗自思忖。
他下得哨台,东莱驻军统领邢公卿大步走了过来:“田将军,他们又打起来了,咱们得去劝劝。”
田策心中惦记着宁剑瑜的嘱咐,微笑道:“邢将军,这架是不好劝的,搞不好还惹火烧身。我看桓国人似是有异动,只怕今晚会发动进攻。”
邢公卿语带不屑:“桓国人要和我们打水仗,那是弃长取短。咱们东莱的水师可不是吃素的。”
他将田策一拉:“郓州和巩安的互相指责,现在动了刀子,你是这里军职最高的,可不能不管。”
田策心中暗骂:你个邢包子,叫我接这个烫手山芋,好向你家主子邀功,当我不知?!
他苦笑道:“怎么管?刘副将的师兄死在谢副将师叔刀下,这仇恨,怕不是我们能够化解的。”
又道:“连议事堂出面,都没能调停好,我们就一边看着吧。”
邢公卿叹道:“可这样下去,只怕桓国人没打过来,自家倒先斗得血流成河了。”
田策眼光扫过对岸,灵机一动,沉吟道:“既是如此,我就去调停调停,但这二位手下众多,我得多带些人马过去。这里就交给邢统领,桓国人若是攻过来了,邢统领就响号通知,我再赶过来。”
邢公卿心中暗乐,忙道:“田将军快去快回。”
邢公卿见田策带着人马离去,也有些怕桓国战船攻过来,命手下将强弓架起,火箭备下,又检查了一下船头的投石机,方稍稍安心。
听得身后半里处传来震天的吵闹和兵刃声,邢公卿暗自得意。郓州郁州等地驻兵早就不和,前段时间各门派互相寻仇,更是激化了矛盾。自家主子庄王早就下令,让自己不要掺和进去,但要想办法让长风骑吃点亏。田策此番前去调停,定会火上浇油,若是出了啥事,说不定这八万人马,便由自己统辖了。
他正胡思乱想,却听得对岸炮声齐鸣,号角高扬,十余般战船趁着蒙蒙夜色,驶了过来。
邢公卿水军出身,并不惊慌,只是传令,严阵以待。
东莱水师所配硬弓皆在八十石以上,士兵们将箭尖涂上火油,架上强弓,执火在侧,只待桓国船只再近些许,便行开弓。
悠长的号角响于涓水河上空,随着号角之声,火箭四起,一轮箭雨过后,便是投石机投出的满天石子,溅起高高的水花,方挡住桓国的第一波进攻。
桓国战船退后些许,不多时又再度攻来。邢公卿眼见敌军这次是势在必得,忙命人上高台吹响紧急号角,擂响战鼓,希望田策能及时赶回支援。
田策立于小山丘上,看着坡下的一片混战,又望向河岸方向,微笑转头道:“传令,让弟兄们在林中好好休息,听好咱们自己的号角声,随时准备撤往河西。”
邢公卿见田策迟迟未带兵回援,桓军又攻得甚紧,正有些慌神,部属匆匆奔来:“统领,那边还在打,死了不少人,一片混战,找不到田将军。”
邢公卿无奈,只得继续指挥防御,只盼能熬到援军赶来。
这一战,直进行了大半夜,桓国船只轮流进攻,却不冒进,双方箭来矢去,火光满天,始终在胶着状态。
滕瑞早看好了星象,自是选了云层厚重,星月皆隐的今夜发动进攻。
眼见战船驶向对岸,易寒面有疑虑之色,宇文景伦笑道:“易先生有话请说。”
“王爷,恕易寒多嘴,滕瑞终非我―――”
宇文景伦右手轻举,止住易寒的话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负手前行,易寒跟上,听着号角齐鸣,宇文景伦叹道:“五年前,我在上京偶遇滕瑞,便将他引入王府,视为左膀右臂,不计较他是华朝出身,先生可知是何缘故?”
“愿闻其详。”
“因为,他有他的抱负。”宇文景伦悠悠道:“他虽是华朝人,却希望南北统一、民族融合,更希望他的满身艺业能得施展。这样一个治世之才,只要能让他得展所长,必不会让我失望。”
他回头望了望战船上卓然而立的滕瑞:“我和先生,终还是站在咱们桓国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南北对峙、统一天下的问题。但滕先生,却已经是站在了整个天下的高度,选择了辅佐我,来实现他的这个抱负。对他而言,心中已没有了桓国与华国之人的区别。”
易寒叹道:“滕先生志向高远,令人佩服。可是,只怕他想得太过理想。”
“是啊。”宇文景伦也叹道:“先不说能不能拿下华朝,就是我们国内,要不要与华朝进行这一战;是偏安于北域,还是以北统南;或是南下之后,以儒学治国还是沿我族世统,都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前路艰难啊!”
易寒点头道:“不说太子权贵们,就是王爷手下这些个将领,多半想的是攻城掠地,抢过就算。打下城池之后,如何治理,如何安民,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宇文景伦正为此事烦心,眉头轻蹙:“先生说得是,成郡那边刚有军报过来,咱们留的一万驻军颇有些不守军令,烧了一个村庄,激起了民愤,虽镇压下去了,可死的人太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易寒道:“王爷得想想办法,约束一下才行。咱们若是攻下东莱、河西,战线拉得就有些长,粮草有一部分得就地补给,万一民愤太大,可就有些麻烦。”
“嗯。”宇文景伦转身,向身后一大将道:“传我军令,攻下东莱之后,不得扰民,不得抢掠,不得奸淫烧杀,违令者,杀无赦!”
夜半时分,远处仍隐隐传来战船的号角之声。
宇文景伦银色盔甲外披风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间宝刀,身形挺直,渊停岳峙。他看着浮桥搭上最后一块木板,飞狼营的高手们也执刃在对岸守防,便将手一挥。
数千骑高头骏马,马上将士皆腰环甲带,佩带刀剑,稍稍拉开距离,策骑迅速踏过浮桥。
桓国铁骑威名赫赫,夜行军更是极富经验。赤石渡的华军们正全力抵抗正面战船的进攻,震天的战鼓声淹没了铁蹄掩近之声,待那如雪利刃、如星火光突现于面前,已是血流满地、死亡枕藉。
宇文景伦右手反握刀柄,策骑在华营中劈杀横砍,鲜血溅上他的紫色风氅。他闻着空气中这股血腥之气,更感兴奋,宝刀上下翻飞,所过之处,华军莫不喷血倒飞。
易寒早带了上千人马,直冲河滩,一部分人掩护,另一部分人将早已备好的火油泼向华朝的船只,再迅速射出火箭。
邢公卿正在主船头指挥与桓军水船作战,听得身后杀声大盛,起初尚以为仍是郓州与巩安的官兵在内讧,待火光四起,船只被大火吞围,方知形势不妙,这夜刮的恰是南风,火借风势,待他仓惶下令,火势已不可控制。
小丘高处,长风骑副将田策身定如松,冷眼看着河岸的火光直冲霄汉,平静道:“吹号,撤往河西!”
宇文景伦拉住座骑,看着易寒率骑军将华朝军营踏得人仰马翻,看着滕瑞的战船驶近河岸,只觉意气风发。他横刀向天,宏亮的声音在战场上远远传开:“桓国的儿郎们,拿下东莱,直攻河西!”
“拿下东莱,直攻河西!”飞狼营的精兵们簇拥在他身边,齐齐举刀高呼。
华朝承熹五年三月十日夜,桓国以水师骑兵并用,攻过涓水河,败东莱水师于赤石渡,同夜攻破东莱城。
东莱统领邢公卿阵亡,东莱、郓州、郁州等地驻军死伤殆尽,长风骑副将田策率残部约三万余人退至河西城以北,拼死力守“回雁关”。
三月十二日,大将王朗率四万精兵赶到“回雁关”,和田策残部会合,高筑工事,挖壕筑沟,与桓国宣王宇文景伦所率之十二万大军对峙于“回雁关”。
春雨绵绵。
京城西郊,魏家庄。
夜深人静,仅余一两户人家屋中透着微弱的烛光,在雨丝中凝起一团光影。
村东魏五家的媳妇将门掩上,上好闩,回头道:“婆婆,您早些歇着吧,明日再做便是。”
魏五婶纳着布鞋,并不抬头:“我再做一阵,你先睡吧,小子们还得你哄着才能睡着。”
媳妇轻应一声,正待转身走向西屋,忽然眼前一花,一个黑影一手拎着一个小男孩从西屋中走了出来。她惊叫声只呼出一半,那黑影已点上她的穴道。
听得媳妇的惊呼声,魏五婶猛然抬头,吓得全身哆嗦,半晌方想起来要呼人,却喉间一麻,被那人点住哑穴,发不出声。
黑影冷冷地盯着她,声音寒得让人发抖:“想不想你媳妇和孙子活命?”
魏五婶吓得双目圆睁,本能下将头点得鸡啄米一般。
黑衣蒙面人冷声道:“你随我去一个地方,照顾一个病人,不得离那园子半步,不得多问半句,伺候好了,我自会饶你家人性命,放你一家团聚。”
七二、中宵独立
回雁关,位于河西府以北二百余里处。
沿回雁关南下,过河西府,越雁鸣山脉,便是潇水平原,可直达京城及潇水以南的千里沃土。故一直以来,回雁关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朗与田策立于回雁关的高堡之上,看着关下的桓军军容齐整,渐对回雁关完成合围之势,俱是心情沉重。
王朗眉头微锁:“桓国的步兵和水师精进之快让人吃惊,这个宇文景伦,倒真是不可小看。”
田策点点头:“看来他军中必有高人相助,这攻城战,还用上了咱们华朝的投石与喷火机,他这次南侵,是势在必得啊。”
王朗轻叹一声,思忖良久,道:“他必定要用车轮战,北、东两面尚无可惧,但我总担心西北角出问题。”
“那里靠着仙鹤岭,一线天过去是悬崖峭壁,应该不可能从那边突破吧?”
王朗摇了摇头:“桓国骑兵架浮桥过涓水河,证明他军内有熟知我华朝地形之人。”他转身下了高台,边行边道:“迅速召开将领会议,同时下令,在军中召集熟知‘回雁关’地形的士兵,如无,马上到附近村庄去找。”
春月泄影,夜风生凉。
宇文景伦与滕瑞用过晚饭,正说话间,易寒掀帘进来。
见他面带微笑,宇文景伦和滕瑞互望一眼,滕瑞将地形图摊开,易寒指着图上的仙鹤岭:“滕先生所言不差,确有一条隐蔽的石道,可以下到一线天,一线天过去就是仙鹤岭,正靠着回雁关。”
宇文景伦道:“石道有没有人走过的痕迹?”
“看上去没有,杂草灌木丛生,应是荒废了多年的石道。”
“那条石道,是当年砌回雁关高堡时,从山上采石料留下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