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迢迢
裴琰嘴角含笑:“他若不还,我便打得他还!”
夜露渐重,初夏的夜半时分,即使是睡在地毡上,也仍有些凉意。风自帐帘处鼓进来,江慈怎么也无法入睡,听得内帐中二人话语渐低,终至消失,知二人已入睡,便轻轻坐了起来。
黑暗之中,江慈默默坐着,风阵阵涌入,带进来一缕若有若无的箫声,她心中一惊,猛然站起,箫声又消失不闻,她再听片刻,慢慢躺回毡上。
荒鸡时分,裴琰悄然出帐,值守的长风卫过来,他挥挥手,步入草丛之中。
片刻后,他回转帐门处,长风卫童敏靠近,低声道:“他在林子里站了半个时辰,没见与人接触,子时回的帐。”
裴琰点点头,转身入了帐中。外间的地毡上,江慈向右侧卧,呼吸细细,和衣而眠。裴琰立于她身前,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终慢悠悠地除下外衫,蹲了下来,将外衫盖于她的身上。
纵是帐内没有烛火,仍可见她秀气的双眉微微蹙起,他迟疑片刻,右手缓缓伸出。
帘幕后,崔亮似是翻了下身,裴琰猛然收回右手,起身入了内帐。
破晓时分,军号便响起,云骑营士兵们迅速拔帐起营,不到一刻钟便都收拾妥当,大军继续北行。
江慈右手策马,与崔亮并骑而行,想起背诵的前半部《素问》,默念数遍,又就不懂的地方向崔亮细问。这样晨起赶路,晚上仍是歇在裴琰大帐的外间,不知不觉中,三日的路程便悄然过去。
这日夜间,扎营的地方是一处山谷,谷内有一条溪涧,这日天气又十分沉闷,云骑营的将领来请示裴琰,裴琰见将士们面上都有热切之色,便点了点头。
将士们一阵欢呼,有那等性急之人便跳入溪涧之中,许多人索性将衣物除去,泡于溪中,洗去一日的尘土和疲劳,还有人大呼小叫摸上大鱼,交予伙夫。
江慈何曾见过这等场景,弯腰钻入帐中,再也不敢出去。崔亮进帐,见她手中捧着《素问》,笑道:“我看你学得挺快的,比我当年差不了多少。”
江慈面上微红,腼腆道:“我哪能和崔大哥比,只盼肩伤快好,眼见要到前线,我也不能老做累赘,想来,只能做做药童,给军医打打下手什么的。”
崔亮想了想,道:“也行,听说相爷长风骑中有几名老军医,都是极富经验的,而且一向随主帅行动,你到时跟着他们学学救治伤员,晚上我再给你讲讲,这样学起来会快很多。”
裴琰掀帘进来,崔亮回头道:“相爷,小慈今晚得和我们一起走。”
裴琰点点头:“那是自然。”
江慈心中奇怪,却也不多问,捧着书远远坐开。
至亥时,黄豆大的雨点砸落下来,越下越大,仿似天上开了个大口子,雨水倾盆而下。
崔亮过来替江慈披上雨蓑,江慈也不多话,跟着他和裴琰于暴雨中悄然出了营帐,黑暗中走出一段,安澄早带着数百名长风卫牵着骏马守于坡下。
裴琰接过马缰,道:“卫大人呢?”
安澄指了指前方,暴雨中,那个挺拔的身影端坐于马鞍上,雨点打在他的雨蓑上,他身形岿然不动,似乎亘古以来,便是那个姿势,不曾移挪半分。
裴琰一笑,转向安澄道:“该怎么做,你都明白了?”
“好,云骑营就交给你了。”
安澄有些兴奋,笑道:“相爷就放心吧,安澄的手早痒得不行,前年和田将军打的赌总要赢下才好。”
裴琰笑骂了一句,又正容道:“不可大意,到了河西,将我的命令传下去后,你还是得听田策的指挥,统一行事。”
安澄忙行了个军礼:“是!”
崔亮牵过马匹,江慈翻身上马,二人跟在裴琰身后,带着数百名长风卫纵马前驰。卫昭身边仅有数人,不疾不缓,跟在后面。
雨越下越大,纵是打前的十余人提着气死风灯,江慈仍看不清路途,仅凭本能策着坐骑。一阵急风吹来,将她的雨蓑高高扬起,她身形后仰,右手死死勒住马缰,方没有跌下马去。
崔亮侧头间看见,知她于这黑夜的暴雨中单手策马,有些吃力,便大声道:“撑不撑得住?!”
江慈有些狼狈,雨点斜打在脸上,睁不开眼,却仍大声道:“行,不用管我!”
“唏律”声响,裴琰拨转马头,在江慈马边停下,看了看她,忽然伸手,拦腰将她从马上抱起,放至自己身前,再喝一声,骏马踏破雨幕,向前疾行。
江慈纵是浑身不自在,也知多说无益,只得将身子稍稍往前挪了些。裴琰揽着她腰间的左手却逐渐收紧,江慈挣了两下,裴琰手上用力,钳得她不能动弹。
大雨滂沱,马蹄声暴烈如雨。他的声音极轻,但极清晰地传入她耳中:“你再动,我就把你丢下马!”
八十、白袍银枪
暴雨中,数百人策马急行,铁蹄踏起泥水,溅得江慈裤脚尽湿。劲风扑面,让她睁不开眼,腰间,裴琰的手却未有丝毫放松。她索性默诵记忆《素问》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终慢慢静下心来。
裴琰疾驰间忽于风雨蹄声中听到江慈若有若无的声音,运起内力细听,竟是一段《素问》中的脉要经微论,不禁失笑,低头在她耳边轻声道:“要不要哪天我替你摆个拜师宴,正式拜子明为师?”
江慈欲待不理,可他的嘴唇紧贴着自己的耳垂,只得向旁偏头,低声道:“不敢劳烦相爷,崔大哥若愿意收我为徒,我自会行敬师之礼,与相爷无干。”
裴琰微皱了下眉,马上又舒展开来,连着几下喝马之声,格外清亮,一骑当先,带着众人疾驰。
驰出上百里,大雨渐歇,一行人也到了一处三岔路口,崔亮辨认了一番,将马鞭向右指了指,裴琰笑了笑,力夹马肚,踏上向右的山路
这段山路极为难行,不能象先前一般纵马而驰,幸得众人身下骏马均为良驹,方没有跌下山谷,但也险象环生。江慈被裴琰揽在怀中,借着一点点灯光隐见山路左方是幽深黑暗的山谷,右边却是如黑色屏风般的山峰。许是山路泥泞,座骑有些蹶蹄,若不是裴琰运力勒紧马缰,便要马失前蹄。这样在山路中行了半夜,待天露晨光,水流声哗哗传来,众人终穿过狭长的山谷,到了一处溪涧边。
崔亮打马过来笑道:“行了,过了‘太旦峡’,咱们依这‘游龙溪’北行,便能绕过晶州,到达‘牛鼻山’。”
裴琰见行了大半夜,人马皆乏,道:“都歇歇吧。”说着翻身下马,顺手将江慈抱落马鞍。江慈脚一落地,便急挣脱裴琰的手,走到崔亮身后。
长风卫们早对自家相爷的任何行为做到目不斜视,但卫昭身后的数名光明司卫却大感稀奇,裴琰以左相之尊,竟会这般照顾一名军中小卒,便均细看了江慈几眼。卫昭神色淡淡,翻身下马,在溪边的大石旁坐落,闭目养神。
崔亮从行囊中拿出干粮,江慈取下马鞍上的水囊,到溪涧里盛满水,想起这一路上默诵的《素问》,飞快跑回崔亮身边,拖着他坐于一边,细细请教。
崔亮见她嘴里咬着干粮,右手翻着《素问》,笑道:“先吃东西吧,有些道理,你得见到真正的病人,学会望闻问切,才能融会贯通。”
江慈欲张口说话,嘴中干粮往下掉落,她右手还捧着《素问》,本能下左手一伸,将干粮接住。一瞬过后,崔亮与她同时喜道:“好了!”
崔亮再将她的左臂轻轻抬了抬,江慈只觉有些微的呆滞,肩头却无痛感,与崔亮相视而笑。江慈轻声道:“多谢崔大哥!”
崔亮用手指弹了弹她的额头,却不说话。江慈赧然一笑,兴奋下站了起来,再将左臂轻轻活动,侧身间,见溪边大石旁,卫昭似正看向自己,定睛细看,他又望着哗哗的水流。
此时天已大亮,大雨后的清晨,丽阳早早透出云层,由溪涧的东边照过来,投在卫昭的身上,他的身影象被蒙上了一层光。江慈忽想起落凤滩一役,月落族人吟唱凤凰之歌,他白衣染血,持剑而立;又忽想起那日清晨,魏五婶鄙夷的话语和神色。
一名光明司卫轻步走至卫昭身边,躬身递上水粮,卫昭接过,转头间,目光掠过江慈这边,江慈忽然微笑,轻轻扬了扬左臂。卫昭神情漠然,又转过头去。
崔亮站起,走向裴琰,笑道:“素闻宁将军白袍银枪,名震边关,为相爷手下第一干将,今日也不知能不能一睹其风采!”
裴琰目光自江慈身上收回,含笑道:“剑瑜现正在‘牛鼻山’力守关塞,他智勇双全,性情豪爽,定能与子明成为莫逆之交。”
娄山山脉是一条贯纵华朝北部疆土、包括万千峰峦的大山脉,南北长达数百里,其山势雄伟、层峦叠嶂,一直以来,是陇北平原与河西平原的自然分割线。
由于娄山山脉山险峰奇,不宜行军作战,桓军攻下成郡、郁州等地后,便与薄军各据娄山山脉东西,以娄山为界,并无冲突。
薄云山起兵于陇州,一路攻下娄山山脉以东的郑郡等六州府,直至在小镜河受阻,便将主要兵力西攻,意图突破娄山南端,直取寒州、晶州。这样不用再越过雁鸣山脉,可以拿下河西,再据河西,南下潇水平原。
宁剑瑜率部与薄军在小镜河沿线激斗数十场,主力步步西退,直至高成率河西五万人马赶来支援,方略得喘息之机。但高成冒进,中薄云山之计,损兵折将,宁剑瑜率长风骑浴血沙场,拼死力守,方借“牛鼻山”的天险将薄军阻于娄山以东,小镜河以北。
酉时,裴琰一行终站在“游龙溪”北端的谷口,看到了前方半里处的“牛鼻山”关塞,也看到了关塞西面接天的营帐。
裴琰笑得极为开心,转头看见长风卫们兴奋的表情,微微点了点头。童敏抢身而出:“我去!”轻喝声中,骏马奔下谷口,直奔军营。
望着童敏的战马奔入军营,裴琰朗声道:“小子们,准备好了!”
长风卫们大感雀跃,轰然欢呼,策马向前,排在谷口。
此时,夕阳西下,落霞满天。喝马声自军营辕门处响起,一骑白马飞驰而来,马上一员白袍将军,身形俊秀,马鞍边一杆丈二银枪,枪尖在夕阳下闪闪发光,伴着马蹄声在草地上划出一道银光,转瞬便到了山坡下。
江慈站于崔亮身侧,看得清楚,只见马上青年将军,着银甲白袍,盔帽下面容俊秀,英气勃发,神采奕奕。他在谷口处勒住战马,望着斜坡上方的裴琰等人,脸上绽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长风卫们齐声欢呼,策马下坡,马蹄声中,那白袍将军放声大笑,执起鞍边银枪,转动如风,两腿力夹马肚,冲上斜坡。满天枪影将长风卫们手中的兵刃一一拨开,借着与最后一人相击之力,他从马鞍上跃起,身形遮了一下落日余晖,落地时已到了裴琰身前数步处。
他笑着踏前两步,便欲单膝跪下,裴琰纵跃上前,将他一把抱住,二人同时爽朗大笑。长风卫们围了过来,俱是满面欣喜激动之色。
裴琰握住白袍将军双肩细看了他几眼,笑道:“怎么这北边的水土还养人些,剑瑜要是入了京城,可把满城的世家公子比下去了!”
长风卫们轰然而笑,裴琰又在白袍将军胸前轻捶了一下,转过身笑道:“子明,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咱们长风骑赫赫有名的宁剑瑜宁将军!”
崔亮含笑上前:“平州崔亮,见过宁将军。”
宁剑瑜抱拳还礼:“素闻崔解元大名,在下南安府宁剑瑜。”同时细细打量了崔亮几眼。
二人客套间,几名长风卫在旁嘻哈接道:“在下南安府宁剑瑜,小字西林,年方二十,尚未婚配―――”
宁剑瑜剑眉一挑,捏拳如风,倏然转身,长风卫们笑着跳开,坡上坡下一片笑闹之声。
裴琰笑骂道:“都没点规矩了!剑瑜过来,快见过卫大人。”
宁剑瑜松开一名长风卫的右臂,神情肃然,大步过来。裴琰拉住他的手走至松树下的卫昭身前:“这位是卫昭卫大人,三郎,这位就是宁剑瑜宁将军。”
卫昭面上带着浅笑,微微颔首。宁剑瑜目光与他相触,正容道:“长风骑三品武将宁剑瑜,见过监军大人。”
卫昭淡淡道:“宁将军多礼了。”又转向裴琰道:“少君,咱们得等入夜后,再进军营为好。”
“那是自然。”裴琰笑道:“我与剑瑜年多未见,实是想念,倒让三郎见笑了。”他又转向宁剑瑜:“可都安排好了?”
宁剑瑜左手银枪顿地,右手行军礼道:“是,一切均按侯爷吩咐,安排妥当。”
夜风拂来,旌旗猎猎作响,暗色营帐连绵布于“牛鼻山”关塞西侧。宁剑瑜早有安排,众人趁夜入了军营,直入中军大帐。
待裴琰等人坐定,隐约听到关塞方向传来杀声,宁剑瑜俊眉一蹙:“这个薄云山,最近不知怎么回事,总喜欢在夜间发动进攻。”
“剑瑜详细说说。”裴琰面容沉肃,崔亮会意,取出背后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