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狮子香炉
汉中指的是南郑市,靠近四川省。从宝鸡出发没有铁路可通,必须用卡车载。但一辆卡车大约只装得下二十只箱子,为了搬运七千多箱的文物,总计要三百辆以上的卡车。
在必须越过秦岭的两百公里的公路上,大雪堆积,轮胎都必须套上铁链防止雪滑,同时还得提心吊胆地沿着断崖走,可说是艰难的行程。
从2月下旬开始到4月中旬为止,七千多箱的文物全部搬运完毕。
李同源五度往返宝鸡和汉中。
在卡车车台上一面冻得发抖,一面还不时担心着留在宝鸡的狮子香炉,甚至幻想着它已被送到汉中。
心情最轻松的时候,正是搬运涂着红色油漆的箱子之时。即使车子跌落谷底,也等于是和狮子香炉一起自杀,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他盖上毯子睡着了。
“你可真行!在车子几乎擦过断崖边的节骨眼儿,我可是紧张得睡不着!”
为守护文物,从西安行营派来同搭一辆车的士兵撅着嘴说道。
然而,在运送途中,政府的新命令又追了上来。
故宫文物应该运送到内地四川省的成都去!
文物只在汉中停留了一个半月。
为了将民族文化遗产送到安全的地方,真正是要穿越李白所吟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这也是一千一百八十年前,杜甫为了逃避饥馑,从秦州赴成都的路线。
在这条路线上,横亘了几条没有桥的河川。因此只能雇用木船运载卡车。李同源一行人找到附近的居民协助,有时候还必须一起将木船推往上游处,整个人胸部以下全浸在水里。然后,让船顺着水流抵达对岸。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4)
运送文物的卡车每十辆编成一队。李同源要求获准编入担任搬运红色油漆箱子的那一队,然后,始终都紧跟在箱子旁边。
快接近白龙江时,天色已暗,风力也增强了,相当于队长的年轻博物院科长表示:
“这种程度的风,没关系。”
他要求强行渡河。
但被李同源制止了:
“在这里住一晚,看看明天的天气如何再做决定。”
科长吓了一跳。从未表示过自己意见的李同源,竟以强硬的语气主张延期渡河。
“就算是一天也必须尽早送到成都去。”
“一天两天又怎样?”李同源说道,“我们运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应该很清楚吧!”
被这么一说,科长也不得不打消渡河的念头。李同源的职位虽低,但他可是自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以来,道道地地的老职员。
很幸运地,第二天没有风,十辆卡车安全地渡过白龙江,他们一面浏览着西边的剑门一面南下。
惟天有设险
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
石角皆北向
……
不知是否是因怀念通过此地的骨瘦如柴的诗圣,年轻的科长低声吟诵着杜甫的诗作《剑门》。
在战火最炽之时,守护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青年的感伤,李同源是无法理解的。
攸关祖国存亡的战争,对李同源而言,不过是遥远的景致。
突然下起雨来。
将塑胶布盖在行李上,李同源钻了进去,把脸颊贴近漆了红油漆的箱子。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5)
他的人生在此。
从汉中到成都,是五百六十五公里的行程。天气状况好的时候,三四天就能抵达,可是一旦下雨,公路立刻变得泥泞不堪,车子就无法前行。李同源的卡车队花了六天的时间抵达成都,但也有花了半个月才到达的队伍。
从成都返回汉中的卡车上满载着四川的盐,使得当时陕西严重缺盐的窘况,因此而得以舒解。
托政府下达最高命令搬运古物的福,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盐也获得了补充。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对此,也有这种务实的批判。然而,批判的声音并没有再升高。
7。。。
故宫文物被安排优先疏散到最安全的地方。
在伦敦展览的八十个铁箱子也从长沙经由广西桂林,再转移到贵州省的贵阳。
文物从长沙搬出后一个月,日本空军炮击了长沙。曾是文物保管所的湖南大学图书馆也被炸得体无完肤,文物精华有惊无险地渡过危机。
放在贵阳的八十个箱子,一年后被移到安顺城外,没有湿气的天然洞窟“华岩洞”,是防范空袭的绝对安全地点。
庄念伟他们利用水路运到汉口的九千多箱文物,也在南京失陷后,从汉口上溯长江送到宜昌,等夏季的涨水期过后再运到重庆。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春天,重庆遭到空袭。战况愈来愈激烈,即使在内地也不安全。安置在华岩洞这个安全地点的八十箱文物精华,暂时可以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像重庆、成都这种有遭遇空袭之虞的大都市,并不适合作为战争时保管文物的场所。飞机的发展,强化了将文物安置内地的想法。
政府再度下达命令。
重庆和成都文物立刻在三周内,迁移到距离市区四十公里外的地点,然后,再找合适的收藏处。
博物院的干部职员被派往四川省西部地方旅行,物色收藏文物的地点,选中了岷江沿岸的乐山和峨眉两县。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6)
重庆的文物决定放在乐山,成都的文物则转到峨眉。
乐山和峨眉近到当天就能往返。在南京分水路、陆路两路辗转迁徙的九千箱和七千箱文物,再度在几乎相同的地点相遇。
这也是李同源和庄念伟的再会。自从南京车站仓库分别以来,已历经了一年半以上的岁月。
峨眉县城东门外的大佛寺,成为由陕西、成都转运来的文物保管地点。在那里,李同源和为了联络而从乐山来的庄念伟相见。
“精神不错!一段时间不见,你晒黑了,看起来很健康。”
庄念伟说道。
疏散文物最辛苦的是陕西…成都组。庄念伟一行的汉口…重庆组是走能够大量运输的水路,没有遭遇太大的困难。但李同源他们从宝鸡以后,就面临崎岖难走的道路和河川,被没有铁路以及仅能用运载二十箱文物的卡车运往内地等问题烦恼。虽然晒黑了,但那不是健康的象征,不仅如此,身体也被不惯于旅行和内心的焦虑搞坏了。
“不,体力变差了。”
李同源说道。
“这可不行!”
“你看起来倒很健康。”
“不,我也吃了很多苦,不过,现在工作起来倒很起劲儿……”
“不错哇!”
“事实上,……我在重庆结婚了。”
“喔,这……”
“她现在在重庆。”
不用问,李同源也知道“她”指的是素英。
在南京车站仓库意外地感受到她的软弱时,就预料到会有这种结果。
“但是,现在分开来住,很孤单吧!”
李同源一面找话题一面说道。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7)
“她在重庆的行政院,得两个人工作,没办法。”说着,庄念伟环顾四周,“有你在的地方,就有那个哩!”
庄念伟指的是上了红色油漆的木箱。
李同源觉得对方的脸颊浮现着冷笑。
(他知道那个香炉是我做的吗?)
李同源如此怀疑。
在南京车站的仓库,当着素英的面提到狮子香炉的事。后来,庄念伟和素英结了婚,两人都认识的李同源一定是夫妻之间常出现的话题。有关香炉的秘密,素英也许告诉了丈夫。
庄念伟走后,李同源因贫血病倒,被抬到医院去。
他和香炉一起在峨眉县待了七年。在这段期间,曾因生病停职了一年。
风光明媚的峨眉山高三千米,山中有七十七间寺院,并以圣寺晚钟、白水秋风、罗峰晴云等峨眉十景脍炙人口。李白也作了首名诗《峨眉山月歌》。
博物院职员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防火、防湿、防虫、防盗,中央还派来一个中队的军队,担任警备的工作。
玉器和瓷器并不怕湿气和虫害,问题在书画。只有书画从上海转到南京的时候,曾经从木箱取出置于分院内的陈列柜。疏散的时候,由于太匆忙,没时间一个个地检查放回原来的箱子,而是放入丢在附近的空箱内,其他的古物则多半放在从北京南迁时的箱子里,内容和在上海清点时制作的名单一致。因此,书画除了为防虫害拿出来暴晒以外,也为了重列名单而从箱子里取出来过。
玉器在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运离北京后,曾经在上海开箱清点过,封箱之后,就一直被收藏在箱内。
李同源事实上已经很久没看到心爱的狮子香炉了。如同不被允许与情人见面一般,李同源显得十分焦虑,对香炉的思念日益深刻。只要一闭上眼睛,香炉的细微部分便清晰地映在眼前,便想将青玉的外壳紧紧地拥在怀里。
那时,他经常发着低烧,但在发烫的头部,只有香炉不断地清凉地掠过。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8)
庄念伟在战争后期,当上了重庆大学的兼任讲师。
在重庆的素英也经常到峨眉来和丈夫见面,不过有时是为了公务。她经常带领政府的外国客人美国的军事顾问、外交官、实业家等,拜访重庆。
提到观光,在这一带最有名的就是峨眉的名胜。
李同源也常常和素英见面。
有一次,庄念伟夫妇联袂来到峨眉,三个人一起喝着美国人送给素英的威士忌酒。
素英的酒量很好,那一天,可能心情好的关系,话谈得非常带劲儿。
“从北京到上海的时候,我其实挺犹豫的呢……我曾想过就待在这里,找个人结婚吧……和同源先生也行。”
素英说道。可能是酒精的作用,眼眶都泛红了。
“和我?……啊……”
李同源不知怎么回答。
“嘿,我让你摸过胸部吧?”
“什么?”
李同源反射性地看着庄念伟。
素英的丈夫一脸怒容。
“可别说忘了喔!”素英盘腿说道,“不过,你比我年轻,再怎么样,我都很难主动启齿。”
“是这样吗?”
和她的交谈,表面上很融洽,甚至可以说亲密得太过分了。因为,连乳房被触摸的事都说了出来。然而,对李同源而言,他觉得与素英的联系就此中断了。因为,素英对狮子香炉的感受完全褪色了。
更何况,庄念伟僵硬的表情令人不安。李同源讨厌他,可以想见对方也一样地厌憎自己。素英表现出来的亲密态度更撩起了自己对庄念伟的憎恶。
“无所谓,我只要有狮子香炉就行了。”
庄念伟夫妇回去了以后,李同源如此喃喃自语,一骨碌地躺了下去。
战争结束前一年,庄念伟辞去博物院的工作,成为大学的专任讲师,博物院像是他的踏脚石。
正文 青玉狮子香炉(39)
八年抗战期间,李同源的周遭呼声不绝。彻底抗战、民族至上、国家存亡之秋等口号,以及高声慷慨的议论、爱国的呼喊、暗中低语的悲观言词,混杂着望乡的叨絮、军靴的跫音、炮车的响动。但是,李同源的内心深处穿着青玉狮子香炉这件盔甲。玉石外观的润泽微光一闪,全部的呼喊就化作写在空中的平板文字,迅速地如泡影般消失。
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
任何事物都穿不透他的盔甲。唯有生病时才能短暂地将他拉离收藏着香炉的木箱。
战争终于结束了。
胜利、胜利。
胜利这个字眼在报纸上狂舞着。呼喊胜利的声音不绝地响彻在李同源的四周。他想起孙文进入北京和北伐军收复北京的情景。如同当时那样,人们狂热的模样在他眼里,不过是发生在云雾般迷蒙而遥远的世界里的事。
他并非不兴奋。
“文物复员”即将展开。一旦决定了博物院的地点,那个上了红漆的箱子将被打开,如此就能和十年不见的香炉会面了。
一想及此,他的心雀跃了。
可是,文物复员迟迟没有展开。
“疏散”的时候,动作很神速,从北京南迁的举动,事实上在战争开始前四年就进行了。从南京作文物疏散,甚至有时优先于作战计划中的输送。
民族文化的遗产不遗失。但是,一旦知道了不会遗失,也可能产生不须急着复员的想法。
在战争结束的翌年6月中旬,初次下令先把乐山、峨眉、安顺三地的文物集中在重庆。
成都的民众反应强烈,很遗憾故宫文物疏散到自己的土地上,保管了七年,却连一次也没见识到。因此,决定在成都举办展览会,但仅限于书画。
装玉器的箱子依然没有被打开。
疏散的文物在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3月,完成了集中到重庆的任务。将近两万箱的古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