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遇+番外 作者:陈之遥(晋江vip2012.06.20完结)





  二十分钟之后,阿尔诺的车到了。
  一年多不见,苏敏初看到他倒还有几分尴尬,他却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头一句话就问:“你怎么穿成这样?”
  她上了车,他把暖气开到最大,又脱了自己的外套给她盖在腿上。
  “去你家?”车驶出小区,他问苏敏。
  苏敏面露难色,她这个时候这副样子回去,被她妈妈看见又有得挨骂了。
  阿尔诺看出她的心思,又问:“我记得附近有家快捷酒店的,去那里好不好?”
  听他这么说,苏敏有些意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总不见的住到他那里去。
  阿尔诺见她发愣,解释:“今天我女朋友在我那儿。”
  “行,就去那儿吧。”苏敏怕他想歪,赶紧发话了。
  “明天早上我去接你,给你带条裤子过来,”他看着前面的路,一边开车一边埋怨,“你刚才干嘛不早说你没穿裤子?”
  “谁没穿裤子啊?!”苏敏也怒了,抢白了他一句,“哎呦喂,算你现在有女朋友了,借得到女人衣服了,不得了了,是不是?”
  阿尔诺一听,先是冷笑了一声,结果没忍住,又把着方向盘大笑。
  苏敏也绷不住了,跟着笑起来,笑够了又问:“哎,你女朋友是哪儿的?长得好看吗?”
  “带来你瞧瞧?”阿尔诺很明智的不做评价。
  “行啊,我给你把把关吧。”苏敏这样回答。
  第二天早上,她就看见真人了。阿尔诺如约来接她,带了衣服,把女朋友也带来了。那姑娘也是在上海念书的法国人,名叫茱莉,研究中法比较文学的,棕发,榛子色眼睛,有点胖,但长得不错,穿着冲锋衣牛仔裤,看起来跟阿尔诺很相配。
  晚上,苏敏请他们吃饭,算是道谢。席间,茱莉话最多,说的大都是学校的事情,还有她和阿尔诺去西藏旅行的见闻。苏敏几乎插不上什么话,她想起前一天晚上,阿尔诺来搭救她,她坐在他的车上笑的那么开怀,突然觉得有很多话想跟他讲,但中间还夹着一个茱莉,张开嘴也说不出什么来。
  吃完饭,阿尔诺带着茱莉走了,苏敏自己打车回去,三个人就这样一东一西的回家。苏敏一个人坐在出租车后座,突然觉得茱莉有点讨厌,往好了说是热情开朗,往坏了说就是有点咋呼,配阿尔诺不合适。继而又觉得自己挺怪的,有点卑鄙,阿尔诺找女朋友的事情,要她操什么闲心啊?

  42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张爱玲
  也就是在那一天,苏敏收拾东西,叫了辆出租车回家。春节那个礼拜,她都是在家里过的。开头几天,妈妈还在生气,不跟她讲话,有什么事情总叫她舅舅或者外公,甚至家里帮忙的钟点工传达。起先只是些程式化的话,比如:
  “叫她下来吃饭。”
  “叫她自己带好钥匙,深更半夜的回来没人帮她开门。”
  很快就又开始管头管脚:“晚饭都没怎么动,去问问她到底想吃啥?”
  “去跟她说不要整夜整夜的不睡觉,才几岁黑眼圈都出来了。”
  “去问问她,身边还有钱没有?跟自己家里人没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的。”
  语气是冷的,听着却是焐心的。一时半会的,苏敏没好意思当面和解,但也着意多为家里做些事情,做家务,陪外公做复健,让妈妈不用那么辛苦。
  直到有小年夜,难得一家人凑在一起吃过晚饭。饭后,妈妈在厨房水槽边上洗碗,苏敏走进去,捋起袖子帮忙。妈妈头也没抬,从旁边抽屉里拿了副橡胶手套出来给她。她接过来,伸手搂住妈妈的肩膀,头也靠上去了。
  “哎呀,闹什么闹。”妈妈躲了一下,嗔怪道,脸色却并不难看。
  苏敏扮了个鬼脸,对着她笑:“妈你总算跟我说话了呀?”
  “谁不跟你说话了?这个家里还不就数你脾气最大?”妈妈横了她一眼,“我说你到底洗不洗碗,不洗出去,少在这里捣乱!”
  苏敏一听吐了吐舌头,赶紧戴上手套开始洗。
  才拿起一只碗,过了一遍水,妈妈就开口问她:“你在设计学校念书,成绩好不好?”
  这是妈妈第一次问起D…sign的事情,听起来像是已经默认了她的选择。
  “当然好啦,你女儿这么聪明,而且还有家学渊源嘛。”苏敏做出一幅得意地样子,心里却是五味杂成的。
  沉吟片刻之后,她问妈妈:“有个机会可以去巴黎,很好的一间学校,还是念设计,你说我应不应该去?”
  妈妈停下手里的动作,没有直接回答那个问题,反而对她说:“你知道吗,你那个外国同学后来给我打过电话。”
  不用问,只可能是阿尔诺。
  “他说什么?”苏敏问。
  “还不就是叫我原谅你,”妈妈一边洗碗,一边慢慢地说着,“他说刚开始也很想不通,你为什么要念设计,后来看见你做衣服时的样子,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就想通了,你是真心喜欢做这行,其他的事情,哪怕再体面、再重要,也没办法让你这么开心。”
  她静静听着,一时说不出话来。
  “听他这么说过之后,我想起很多你小时候的事情,”妈妈停下手里的动作,继续说下去,“那时你两岁都不到,还没有一台缝纫机高吧,坐在工场间里玩零头布,能玩上一整天,一点都不吵。小学里放暑假,你照着一本旧裁剪书给娃娃做衣服,夏天身上出汗,粘粘的沾了好多线头,我看着都痒都痒死了,你自己好像一点都不觉得。”
  那么多年前的事情,苏敏多半都不记得了,听妈妈这么一说,却又好像历历在目。
  妈妈顿了一下,似乎还在回想她小时候那个窘样,很久才叹了口气说:“反正,我也想过了,不让你干这一行,不就是怕你辛苦,想让你过的开心嘛。真的,只要你开心就好了。”
  这一番话说的苏敏眼泪都下来了,一头靠在妈妈肩膀上,唏哩呼噜的抽着鼻子。
  “哎哎哎,你成心的是不是?都蹭我身上了!”妈妈嘴上这么叫着,却也摘了手套,在她背上轻轻拍着。
  那天夜里,她在黑暗里睁着眼睛数日子,如果她愿意,下个月就可以去巴黎了,这样一个机会,她等了有好多年了。要是放在从前,她一定迫不及待兴高采烈的去了。但现在,她突然发觉自己心里多了许多别的事情,各种各样纷乱的念头,让她觉得前路依稀,使不出劲儿来。她不能确定,这个机会真的能像那些零头布、旧裁剪书那样,带给她纯粹的干净的快乐吗?她一遍遍的问自己,就像她曾经问方书齐:“你真的开心吗?”
  随后的几天,她几乎寸步不离的陪着外公,上医院检查,去公园散步,下午坐在窗边里晒太阳。外公还像从前一样好脾气,总是说些好玩儿的话,大多数时间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不对。他的脑部扫描显示有过一次轻微的脑中风,奥兹海默症评分在临界线上下,但记性似乎一点都不差,反而比从前更喜欢聊过去的事情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一些细节,都记的详详细细分毫不差。
  那些事,苏敏以前也零零碎碎的听到过,但这却是第一次,外公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把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说出来——
  七十多年前,他十二岁,被母亲塞上去上海的长途汽车,拜了一个师傅,在一间英国人开的绅士商店里,做了整整三年的学徒,饭要跟别的学徒抢,才能勉强吃饱,没有书念,还要背师傅的儿子去上学。
  “刚开始学生意,什么都不懂,就知道要小费,第一句学会的英语就是‘Mr。 cumshaw’,每次出去跑腿送货都要说,可惜十次里面有九次是不灵的,有时候直接被仆欧从台阶上踢下来。”
  不过,那个时候年纪小,记吃不记打,眼睛睁开来就盼着吃饭,店里十来个学徒一桌吃饭,我吃得慢,吃完第一碗,锅里就空了,总是吃不饱。后来,我想出个办法,第一次只盛半碗,吃完了锅里还有,第二碗再压得实实的慢慢吃,这样至少能吃一碗半,你说外公是不是很聪明?
  这些艰辛的回忆从外公嘴里说出来,却成了顶有意思的童年往事。苏敏托着腮,笑笑的听着,心里禁不住感叹,人的脑子就是这么奇怪,有些事几十年了都还记得,有些才几分钟却能忘得一干二净,就好像外公,会突然分不清冷热水龙头,或是站在离家几百米的路口,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应该往左还是忘右,这种情况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可能发生。
  或者就像她自己,有些事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淡忘。手机一直开着,但铃声并未如她所愿的响起,所以,她也不愿承认自己在等谁的电话,只是努力把心情调到了另一个波段上,平静、淡然、独立,小心翼翼的不去触碰过去的一切。她拼命用其他人和事填满脑袋,但无所不在的细小的痕迹总是不断的提醒着她,比如她头发上的味道,很淡,却迟迟不散。她已经用家里的二合一洗发水洗了两三天了,睡觉的时候,脸埋在枕头里,还是能闻到隐约的椰子的味道。
  除夕就这样平静无奇的过去了。新年的第二天,方书齐突然就来了,还是像许多年前一样,和苏敏对坐在她家的客堂里。苏敏的妈妈早已经回医院上班了,西服店也已经开张,舅舅也不在,只剩下外公还在家,拜过年便开始一如既往的说那些陈年旧事。
  “……苏敏年幼儿园的时候去上图画班,”照例是不急不徐的声音,也不解释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些,“老师把一盒蜡笔放在桌上,她总是把喜欢的颜色都抓在手里,怕被别人抢去……”
  一开始苏敏还有些走神,从方书齐进门,她一直未曾细细看他,直到这时才隔着桌子看了他一眼,还是她熟悉的那个样子,仿佛之前发生的一切都不着痕迹。若是陌生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英俊、亲切、温和、随意。
  而他也正看着她,也没在听那个图画班的故事。苏敏知道他来总是有事情的,而且还怕外公又提起她小时候的糗事,就像上次方书齐来她家时那样。算起来还不到一年,感觉上却好像是另一个年代的事了。那个时候,他们才刚开始,亲密无隙,说什么都行,但现在,要是再说什么梁山伯祝英台的,实在是不应景。她打断外公的回忆,找了个借口,和方书齐一道下楼出了家门。
  车就停在弄堂里,他走过去,替她开了副驾驶位子的车门。苏敏知道他有话要跟她说,没有异议就坐进去了。天气很冷,车里空气依旧冷冽,但车门一关,这么一小方空间,又闷得人耳膜发胀。
  “你怎么知道我在家?”她先开口了。
  “去安顺路那里找过你,你不在,我想你总是回家了。”方书齐回答,语气中似乎有些不同于往常的情绪,她依稀听得出来,却又辩不清是什么。
  “找我干什么?”她又问。
  他从外套口袋里拿出一只狭长的信封,对她说:“去巴黎的机票送到了。”
  苏敏接过来,打开封套,看了看上面打印的时间和日期,目的地,巴黎,而后又装回去。她并不觉得吃惊,这其实根本算不得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博弈,天平两端,轻重分明,她从来就没奢望过她会赢。

  43

  两个人同时静了一片刻,终于还是方书齐打破沉默,开口继续说下去:“算起来只有不到一个月了,你肯定还要准备不少东西,有没有什么要我帮忙的?”
  但凡是见过他的人都知道,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什么样的人,他的语气、神态总是很有说服力的,这一次却破天荒地没有看着她讲话,便平白少了那一分魔力。
  “不用,我什么都不缺,”她摇摇头回答,转过头看着他问,“到时候,你会去机场送我吗?”
  有那么一会儿,方书齐没有出声,透过前挡风玻璃静静看着冬末萧瑟的街景,似乎隔了很久才说:“你是知道的,这一阵最忙,事情太多,恐怕抽不出时间去机场送你。”
  “没事,我自己也能去。”苏敏好像一点都不难过,甚至还露出一丝笑容,“就是想跟你说声再见。”
  方书齐也换了种轻松一些语气:“你知道我不是喜欢送机的人,从来就搞不懂那种场合该说什么话。”
  说你爱我,她在心里打断他。
  “……不过,三月份我就也在巴黎了,我们可以在那里见面,……”他没听见她心里的话。
  我也是爱你的,她不出声音的默念,而后对他微笑,轻轻道了声再见。
  方书齐也没再说什么,看着她伸手开了车门,下车,头也不回的朝家里走回去。
  转过一个拐角,苏敏停下来,又看了看手里那只装机票信封,捏的那么紧,红白蓝三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