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女人
从郭莉激烈的发言之后,会场上不利于栗宝山的形势,有了一个很大的扭转。尉教授上述的一番话,又使情势进一步好转。特别是他那末尾的哈哈一笑,起了很大的调剂作用,在场的所有人,都跟着他笑了,尽管有的笑不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有的笑甚至带着嘲弄的气味,但毕竟都笑了,使两军对垒的局面有了一些缓和。
不过,已在政界里混出了一些经验的栗宝山知道,尽管郭莉等记者和尉教授的发言非常之好,扭转了被动的局面,但要让县里这些油条们心服认同,还会有很大的差距。他必须抓住主动时机,乘胜进击。他想,这个时候,应当首先逼他们表态。于是说:“听了郭莉几个记者的发言和尉教授的发言以后,我作为太城县的县委书记,心里很不平静,很受感动。他们为了我们太城的事业,不辞辛苦,不怕嫌怨,直言不讳地给我们讲了许多既尖锐又善意的话。他们讲的意见非常好,非常重要。我们应当用改革的思想,认真地加以研究。我非常同意尉教授最后讲的那几句话,在我们太城,一些新的问题的提出,是有个思想适应的过程。既然是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嘛。怎么样,大家是什么意见,说说看。”
县里的各位阁僚们,早已料到书记会给他们摊牌的,他们早就想好了各自一番应付的话在肚里,这时候便按照不成文的法定程序说了出来。
黄福瑞说:“中央的记者和尉教授为了我们太城的经济建设,从北京远道而来,又参加我们的会议,又亲自下去考察,给我们提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的意见,我从内心里非常敬佩,非常感激。对于各位,我觉得我们除了敬佩、感激,绝无半点不恭或别的什么。起码从我内心里是这样。我认为,中央记者们和尉教授讲的话,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不可否认,由于我们地处偏僻,学习不够,所以我们的认识能力是很低的,会后一定加强学习,也希望各位领导,学者和记者们多多帮助。”他避而不谈银俊雅的使用问题,说的全是一些空话。因为他不愿先就这个问题表态。他觉得自己还拿不准。但又不能不第一个发言,这已成惯例了,别人都在看着,他不得不说,所以便只好不疼不痒地说两句。
副书记陈宾海说:“我同意栗书记刚才讲的,记者同志和尉教授讲的意见既尖锐,又善意,非常好,我们应该用改革的思想去理解,认真地加以研究才对。别的我没有什么。”他等于重复了一下栗宝山其中的几句话。因为他抱定了一条宗旨,只同意栗宝山的,自己不另说别的,如果出了问题,有栗宝山负责,他不过随声附和而巳。
贾大亮说:“……总而言之一句话,请各位记者、尉教授放心,也请中央和省里的各位领导放心,我们绝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绝不会拿你们的话当耳旁风,我们会认真地研究,认真地对待的。尽管我们学习不好,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但我们是不甘落后的。特别有你们这一回的谆谆教导,我们会努力赶上来的。特别在起用人才方面,我们一定要放开手脚,打破陈规戒律。就请你们放心好了。”他说的话最多,这里只录了末尾的几句。总的情况是,唱高调,着力给郭莉和尉教授他们做工作,企图劝他们退却,为他会后做手脚争取时间。他在讲话里还多次提到“中央和省里的各位领导”,即中纪委省纪委四个干部,想让他们站出来为他说话。
王明示说:“我认为,关于对银俊雅使用任职的问题,是不是不要过分着急为好。因为总是有个大家所共知的背景问题。我的意思不是真有什么,我的意思是稳妥一点比较好。”他认为他不单是个常委,更重要的他是纪检书记,对任用银俊雅这样的人,不能轻易表赞成的态。而且他从在场的中纪委省纪委的四个干部的脸上看得出来,他们对此事是有保留的。他考虑来考虑去,考虑了这样几句话。
董玉文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即使要解决,也应该按程序走比较好,另外,请栗书记考虑,是不是应该给地委打个招呼。”他是组织部长,只提了这样一条建议,没有表明他对提拔使用银俊雅是支持还是反对。
李万同说:“我非常同意郭莉记者和尉教授他们的意见。
我也非常同意各位领导的意见。“他是宜传部长,讲了许多改革和人才问题,这两句话是从其中摘出来的。
金九龙说:“我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地认真地考虑银俊雅的使用问题,使她有个适当的身份,只有这样,才好充分发挥她的才能。”他的调子算是最高的,因为他有意要扮一个红脸的角色。
在所有的人都说过一遍之后,贾大亮又补充说:“我觉得王书记和董部长讲的意见不错,应当引起我们重视。你们说是不是啊?”他说的王书记和董部长是指纪检书记王明示和组织部长董玉文。他说完这话,环视着大家,启发鼓动着大家附合,特别把目光几次停留在四位纪检于部的脸上。县里的人有的说是,有的点头。四个纪检干部也点了点头。这使会场上又一次出现了危局。
在这紧要的关头,栗宝山只有拿求救的眼光再看一下郭莉记者。郭莉记者实在是够朋友,她马上发出了一排连珠炮:
“我实在不明白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到底承认不承认银俊雅是个非凡的人才?你们到底想用她不想用她?你们到底从思想深处给她平反了没有?什么人所共知的背景,那个背景根本就是错误的,难道还要考虑吗?什么程序请示,不搞那些繁琐的东西难道就不行吗?你们对发展太城的经济,到底是着急还是不着急?昨天已经讲好了,你们的引资招商团要随我们一块去北京,下午就得走,这个团没有银俊雅行吗?她没有个适当的职务能充分发挥作用吗?这是火烧眉毛、马上就应当定的事,你们为什么不着急?为什么非要往后拖呢?我实在弄不明白。容我火气大,得理不让人。
究竟怎么办,你们拿主意吧。“
县里的人,听了郭莉的话,除栗宝山以外,没有一个不反感。他们认为,郭莉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一个记者,有什么权利在他们的常委会上信口雌黄,像训孩子一样训他们这些领导?他们有的人真想跟她吵起来,有的人不屑地在一旁撇嘴,有的干脆出去撒尿,表示抗议。四个纪检干部交头接耳,觉得郭莉太过分了,又一次出现离开会场的动向。另外两个记者面面相觑,感到没趣。尉教授想劝郭莉就此罢休,但欲言又止。郭莉也有点脸上挂不住,看看栗宝山,真想甩手而去。会场上出现了一泻全溃的危势。栗宝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如不拿出强大的威力,挽住狂澜,顷刻就会出现失败的结局。因此,他当机立断,马上提高声音说:
“大家注意坐好,我们应当严肃对待郭莉记者方才的一片肺腑之言。我认为郭莉记者对我们的批评,是尖锐的,也是十分切当的。我们每天都说要解放思想,要发展太城的经济,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即表现得很麻木,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不如一个局外人,不是不如,简直是天壤之别!郭莉记者的话,让我感到羞愧。这样下去,我们还算是党的干部吗?我们不能叶公好龙!”讲到这里,他忽然感到自己有些太动感情了,在召开这个会之前,他是想通过郭莉的提议,不表现出自己太明显的意向,把问题解决了,现在逼得他不得不冲锋上阵。由于过分冲动,话说得太刺人,打击的面也太宽了。因此,他赶快收住话头,喝口水,压压正往上攻着的火头,然后用较缓和的口气接着说:“大概我跟郭莉记者用同一种类型,都是胆汁质的人,说话容易动感情,容易上火。但心眼是好的。我的主要意思,也是指责自己,不全是批评大伙的。大家刚才实际上也都表了态,绝大多数人是赞成郭莉记者的意见。王明示同志和董玉文同志说的,实际是替我着急,为了我好,这我都理解。就是有不同意见,也情有可原。因为毕竟情况复杂,又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觉得郭莉记者说的一句话很重要,就是招商团今天下午就要随他们去北京,银俊雅应当去,应当有个职务才便于发挥她的作用,实在是火烧眉毛,容不得我们拖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放一放,按照程序办,给地委打个招呼当然更好。既然这样,我看我们只能解放思想,打破陈规,以事业为重了。怎么样,我看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给银俊雅任个什么职务比较合适?”
这番话讲得很有水平,既狠狠地刺了一下县里的那些人,又温和地抚摩了他们感到疼痛的伤口,而且明确地指出了必须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多少年来,政界里的官儿们都是看上司的眼色行事的。因为上司决定着他们的官位和升迁。太城县的那些官儿们,一看栗宝山就是要给银俊雅任职,立时转变了态度,即是心里不同意,也纷纷明确地表态说同意,有的还作了自我批评。他们心想,反正是你书记提出来的,如果出了问题,上边怪罪下来,自然是提议和决策的人负责,我何必要顶着惹你生气呢?贾大亮和金九龙看出难以阻止了,一边随声附合,一边琢磨会下该怎么干。当他们发现大家都不说具体职务时,贾大亮争取主动说:
“我提议,把银俊雅调到计经委,在计经委任个副股长。”
“同意。”“同意。”“……”贾大亮的话音刚落,那些县里的领导们,立刻争先表态赞成。
在贾宝山的面前又一次出现了难办的局面,他只能看着郭莉问她说:“你认为任个什么职务比较合适呢?”
郭莉见栗宝山的眼睛里充满了对她的住任、恳求和鼓励,打消了顾虑,说出了他们策划好的那个职务。她说:
“我认为叫她任县长助理比较合适。”同时,作了一番解释。
这个建议让县里的那些领导听了,无不感到惊讶。好家伙,竟然要她任县长助理!真是要翻了天了。在他们看来,最大最大让银俊雅当个副局长、副主任之类的就是破天荒的破格了。县上的好多好多干部熬一辈子都熬不到这样的职务。而郭莉竟要她当县长助理,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贾大亮之所以抢先提议让她当副股长,所怕的,是怕栗宝山让她当副局长副主任,想不到郭莉冒出来个县长助理。
这个职务等于叫银俊雅跟他们平起平坐了。他们先是用惊讶的眼睛看郭莉,随之用担心而审视的眼睛看栗宝山。
栗宝山用坦然的眼光看着大伙说:“大家看郭莉记者提的这个意见怎么样?”
()好看的txt电子书
“啊!他竟然同意!”县里的那些人几乎同时在内心里发出了这样的惊叹。尽管他们都是看上司眼色行事地,尽管他们不愿惹栗宝山不高兴,但眼下的距离太大了,谁也感到接受不了,于是只好沉默。在栗宝山第二次催问下,这些人不得不陆续表态。除组织部长董玉文以外,别的人都避而不谈县长助理,有的说可以任工业局的副局长,有的说可以任企管办的副主任。董玉文提醒说,县长助理历来是地委任免的副县级干部,县里没有这个权力。这样,银俊雅任个副局长或者副主任,似乎已成了定局。尉教授和另外那两个记者都向郭莉向栗宝山投去目光,意思是说,可以了,不能再争了。甚至栗宝山也发生了动摇,觉得应当适可而止。他正要朝这方面说,郭莉按照预定的谋划说道:
“我看就任个科级的县长助理也好。我们要的是县长助理这个身份,不是非要县级领导的政治待遇。既然县里有科级干部的任命权,就任个科级的县长助理吧。这样,出去工作起来,要比局长主任好。”
县里的那些领导简直是烦她烦透了,他们一律低头不语,以示抗议。四个纪检干部也厌恶地看她一眼。尉教授和另外两个记者都用责备的眼光看着郭莉。栗宝山心想,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等于出卖了郭莉记者。所以他表态说:
“怎么样,郭莉记者的这个意见也有道理,大家是否再考虑考虑。”
四个纪检干部听完粟宝山的这句话,交换一下目光后,相继退出会场。
贾大亮和金九龙看了纪检干部的举动,心里暗暗庆幸。
两个人拭目等看栗宝山在这极尴尬的局面下如何收场。贾大亮还打破沉默说了这么一句话:“栗书记,你就说吧,怎么好,你决定。”
这时,栗宝山忽然想起在地区计经委当副主任的时候,他由那个主任在一次研究干部时所用的办法。虽然他对那个办法很有意见,但是这会想起来,倒觉得可以拿过来用一下。于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