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郎中
耍嵝抛约旱囊绞踔瘟普庑┏<∫欢ɑ嵊行Ч摹?br /> 哼着小曲回到家,敲开院门,是乔巧儿开的门,小松鼠黄球蹲在她肩膀上,见到左少阳,吱吱叫着,一纵身,飞跃而过,落在了左少阳的肩膀上,亲热地拿小脑袋蹭他的脸。
第441章 药圃
乔巧儿欣喜地说道:“相公回来了?”伸手接过他手里的马缰绳
“嗯,”左少阳把小松鼠抱在怀里抚摸着它光滑柔顺的皮毛,走进院子,看见苗佩兰正坐在天井里的一根矮板凳上洗衣服,见他回来,甩了甩手,起身跑过来接过乔巧儿手里的缰绳,把马牵到马厩里系好。
左少阳见院子里多了好几盆花草,摆放在大堂屋檐下的走廊外侧的石阶上,另有几盆花,放在两侧厢房屋檐下排水沟边,笑道:“哎哟,买了这么多花啊?”
乔巧儿笑道:“是啊,好看不?”
“不知道。”
“为什么?”
“花都还没开,我怎么知道好不好看呢?都是些什么花我也不知道。”左少阳道,把乔巧儿拉过来揽住她的小蛮腰,“不过,既然是我们巧儿买的,自然是好看的了”
“嘻嘻,可惜不是我买的,是白姐姐。”
“是啊。对了,跟你说件事,中午你走了之后,我和白姐姐我们俩下围棋,苗姐姐不会下,闲极无聊,就扛了把锄头,把后窗那块荒地开了……”
左少阳吃了一惊,很是紧张地问道:“那后窗的芭蕉和竹子呢?也挖了?”
“是啊”乔巧儿顽皮一笑,见左少阳脸都有些白了,扑哧笑出了声:“咯咯咯,逗你的,苗姐姐自然知道你喜欢那芭蕉和竹子,下雨的时候听雨声用的,谁敢动你的宝贝?都留着呢,只把空地挖出来了。”
左少阳这才舒了口气,瞧见天井的脏鞋子,笑道:“这鞋子是她的吧?这些天下雪,那块地满是冰雪,很潮的,而且地上还冻着,现在挖它作甚?”
苗佩兰已经系好马回来,听见他这话,笑道:“地已经解冻了,现在是回春寒,很快就会热起来的。现在开荒正好,春暖便可以施肥种地了。”
左少阳苦笑:“兰儿,你不会在后窗施肥吧?好臭的”
苗佩兰微黑的脸蛋有些潮红:“不会施便溺肥的,我知道,只施草木肥,一点都不臭的。”
乔巧儿道:“相公你也真是,把苗姐姐想得那么笨啊?谁会在住宅后面施那种臭肥?”
“嘿嘿,是我说错了。兰儿,走,咱们看看你开垦的荒地去”
二女跟着他来到宅院后面。这块地也就篮球场那么大,窗下的一小半地种了两棵芭蕉和一丛竹子,其余的地方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所有的杂草都被锄掉了,石头也捡到一边堆着的,开出了一块荒地,土坷垃也破碎了。
左少阳知道苗佩兰不识字,又不懂琴棋书画,女红也不太在行,除了地里的农活,别的都不会,到了京城,便闲得无所事事的很闷,她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所以才在还天寒地冻的时候便开荒种地,实在是她闲得发慌了。心中有些疼惜,抓她的手拉过来要揽她的小蛮腰,苗佩兰却羞红着脸挣脱了开去,瞅了乔巧儿一眼。
乔巧儿笑道:“苗姐姐还害羞呀?别担心,我不吃醋的。”
她越是这么说,苗佩兰越不好意思,又逃出了几步,躲到了乔巧儿身后去了。
()
左少阳无奈地苦笑,问道:“兰儿,你开这地,准备用来做什么?”
“嗯,种菜,这块地种了瓜果蔬菜,咱们家吃菜就不用去市场买了,又省钱又鲜嫩。”
“这倒是个好主意。在屋后种花不妥,看不见,种菜最好不过了,而且兰儿又是地里的行家里手,一定能种出香喷喷水灵灵的瓜果蔬菜来的。说的我都流口水了嘿嘿”
苗佩兰听他夸奖自己,很是高兴:“只可惜,这块地太小了,要是再大一点就好了,还能种一些在合州不能种的药材”
左少阳心头一动,对啊,合州跟长安气候相差比较大,一些合州没有移栽成功的唐朝没有的药材,比如华山参、党参、羊红膻、天仙藤等,这些大都是陕西本地的特产,在长安能种,而且又是很常用的药物,比如党参,具有一定的可以替代人参的作用,还能补血,在一些必须使用人参的方剂中作为替代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贫穷病患的用药问题。
想到这,左少阳顿时兴奋起来,脱口道:“兰儿说的太好了,这提醒了我,咱们在京城里买块地来种药材,多好的”
苗佩兰刚才也就随口这么一说,却不成想左少阳当了真,忙道:“哥,京城的地老贵的,咱们买来种地,太贵了,不划算。”
“买便宜的地啊,现在大唐建国之初,很多东西都很便宜,特别是房屋和土地,现在买很划算,到过些年,土地肯定会成倍地涨价,那时候再把地卖掉,可以赚一大笔钱,相当于投资”
乔巧儿道:“相公说的没错,咱们后面这一大块都是贫穷百姓家,如果能出钱买下来就好了,只是不知道要多少钱。不过应该不贵。”
“你估计要多少钱?”
“这一带的房价比较便宜,不过一座三间小瓦房,估计也不会少于十贯吧。”
“嗯,那咱们还是勉强能买得起的,不过最好问个清楚,心里有数,这样好了,我马上去找这里的里正,让他帮忙问问卖价,看看咱们能买得起不。”
苗佩兰瞪着大眼睛瞧着他们俩,这两人怎么说风就是雨,自己刚说希望有块地大一点好种药材,他便要去找人问价了,忙道:“三间小瓦房就要十贯,这一大片买下来,只怕得好几百贯吧,咱们去哪里筹这笔钱啊?”
老家已经没什么钱了,去年挣的钱买了老宅之后,加上两次进京住了半年的花销,差不多都折腾光了。虽然粮仓里粮食倒还有数千斤,但现在粮价大跌,卖不出什么钱来。
家里有近千亩田地,但粮食价格大跌,一年赚的钱也不过百余贯,扣除家庭开支,也只有七八十贯,而且,今年如果不出意外,随着贞观之治的前进脚步,粮价肯定会进一步下降,到时候像马周说的五文钱一斗米,那就没什么赚头了。
卖田地左少阳是绝对不卖的,因为将来田价还会上升。恒昌药行的一份份额短时间内也分不到这么多钱,靠老爹经营的贵芝堂药铺的收入,只怕一百年也未必能挣到这么多钱。
靠薪水?左少阳是从九品下的官,月俸是一千三百文(折合人民币六千五百元)。一年也才十五贯左右,只够买一栋三间瓦房的。这一片买下来,也得数十年不吃不喝才行。
左少阳想了想,只能拿一枚人参出来卖了。
他现在手里还有三棵极品百年老山参,这次也悄悄带到京城来了。虽然知道价值不菲,但是,具体值多少钱不知道,得去问问药行的鲍掌柜他们。
见苗佩兰如此无所事事,只怕时间长了会不开心的,得找些事给她做,最好的事就是种药材。现在已经开春了,破土动工正是时候,事不宜迟,赶紧动手。想到这,左少阳道:“我这就出去找人商量这件事你们饿了先吃。”
乔巧儿嗔道:“哪有妻妾先吃饭的道理,自然是等相公回来的了。”
“那好,我办完就回来了。帮我把马牵出来”
苗佩兰见他着急着要出门,看天色还早,离二更宵禁还有两个时辰,便跑去把马给他牵了出来。重新套上马鞍。
趁这功夫,左少阳进屋从箱子里找出那旧枕头,取出一枚人参揣在怀里,出来骑马来到东市。
虽然快关市了,但鲍掌柜的济世药行采购药材的各地药商和一些零买药的客人还是不少,鲍掌柜正忙着接待药商,见到左少阳进来,自然是将生意先交给二掌柜料理,自己过来招呼左少阳:“左大人来了”
“好这边请”
鲍掌柜把左少阳让到后院花厅里,吩咐泡茶。左少阳摆手说不用了,说自己说完事就走,还有事情要去办。鲍掌柜忙问什么事。
左少阳从怀里取出那枚极品百年老山参放在桌上:“我这有棵老山参,你帮我看看怎么样?”
鲍掌柜拿过来一瞧,眼睛都亮了,啧啧连声:“好参当真是极品的好参啊我开药铺三十来年了,这么好的老山参,还真没见过几次。这可是难得的好参啊”
左少阳微笑道:“我想卖掉这棵老山参,你看值多少钱?”
“嗯……少说也值两百贯如果遇到着急要的又肯花钱的主顾,高了可以卖到三百贯”
鲍掌柜想了想,道:“要不这样吧,人参搁我这,帮你卖,我先给你预付两百贯,到时候卖掉了,我在把余款给你。”
“行啊,多谢。这佣金……?”
“咱们两的关系,还说什么佣金,一文不要往后你当了大官,我还等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呢”
“这你可要失望了,嘿嘿,我不会当官,也当不了大官。”
“这可说不准,山不转水转,不定什么时候就转到你这来了”
“不用费脑筋就能当官,那感情好。”
说笑着,鲍掌柜让帐房取来二百贯钱,整整两大箱子,用一辆车装着,又派了几个膀大腰圆的伙计护送着,给左少阳送回了家里。
第442章 筹划
乍见这么多钱,三女都惊呆了,乔巧儿问:“相公,这些钱是谁的啊?”
“咱们家的”左少阳笑道,“上回在合州我帮了倪大夫家,他送给我一棵人参。我生怕老爷不准我要,所以偷偷藏着的,刚才拿去卖了。——你们可别跟老爷说”
三女一听都笑着点点头,对她们来说,这当真是天降横财。
左少阳又去找了这个里坊的里正,商议跟后面住家购买房地的问题。
左少阳是今科医举探花郎,当时里正也曾来庆贺过,这也是这里坊的荣耀,而且左少阳成亲的时候也邀请他参加了婚庆的,所以已经比较熟了,加之左少阳现在已经当了东南医馆的医正,从九品的官,这里正自然是要巴结的了。所以这里正一听左少阳说要买后面的房子,拆毁修建成药材地,立即拍胸脯说这件事包在他身上,带左少阳去商议。
那里正也是个急性子,带着左少阳来到他左家宅院后,跟挨着的十来家一家家商议。
左少阳的住宅已经靠近曲江了,距离曲江河边还有十多家,正好,将这十多家买下来,便可以连通曲江了,推窗便能看见清幽幽的江水。所以,左少阳决定把这一片十多家都买下来。
他们住的里坊整体上是平民区,房价在长安城里算中下等,由于大唐建国初期,房地产价格都不高,而且房屋出售的也比较多,只要给个稍高的价钱,这些人都愿意卖掉再买一间差不多的房子,而且还能小赚一笔钱,所以卖都愿意卖,只是要价稍高。
里正软硬兼施帮着左少阳杀价,一直忙活到入夜起更了,这才把后宅十多户人家宅院出售价说定,当下来到左家签了文契,里正作中为证,房契价款当场两清。商定十天之内全部搬迁腾房完毕。
由于各家宅院大小和房屋结构都不一样。要价自然也不尽相同,差不多也就是十二贯左右。这十多家买下来,花掉了一百六十多贯。
左少阳很是高兴,给了里正一贯钱当谢礼。那里乐得都合不拢嘴了,又拍胸脯主动请缨,这几天帮忙找散工和泥瓦匠来帮左少阳拆房子建围墙,将整块地圈起来,并平整场地。反正这些房子差不多都是砖木结构,修建围墙的砖便是现成的,只需要给劳力钱就行了。具体价钱左少阳到时候自己跟工程队的人谈。左少阳便答应了,委托他帮忙找拆房的散工和建围墙的泥瓦匠。
左少阳送走里正之后,天色已晚。但是乔巧儿她们三女却兴奋地想去看看新买的房地。于是锁了门,一家四口出来,把后面十多家宅院都看了一遍。
古代因为人口少,所以家家户户都是单家独院的,面积也比较大,这十多家买下来,还是很大的一片的。一直连同到了曲江边。
特别让苗佩兰高兴的,是这一片有两眼水井,正好可以提水浇地,而且还有若干棵槐、柏、桃、柳等树木。三女都说着要把这些树留下来,夏天了可以乘凉。又说有一两家的宅院挺不错的可以留下来不要拆。左少阳都微笑着答应了。说由她们三人自己规划如何修建这药材园圃。三女更是高兴,立即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这一晚,乔巧儿在左少阳枕边不停地说着修建药材园圃的事情,直到左少阳把她按在身下吻住她的嘴,这才不说了。
说是十天搬迁完毕,其实这些人家也着急,又是些平民,家里没什么贵重家具物件,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只用了五六天,所有的人家都搬走了。
里正也帮左少阳找好了十几个拆房的散工和建围墙的泥瓦匠。跟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